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489章 授衔评级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89章 授衔评级

作者:玩蛇怪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8

第489章 授衔评级

第489章 授衔评级

四月中旬,大宋使节团穿过马六甲海峡,向着印度半岛的朱罗王朝驶去。

汉时西域常有国王勾结匈奴,杀汉朝使者。

于是就有张骞、傅介子、班超等人出使西域,合纵连横,大破西域各国,让西域团结在汉朝的领导之下。

而如今室利佛逝国攻打大宋海军,驱逐甚至想杀死大宋使者,已经触犯了大宋的雷霆之怒。

只是大宋使节团还有要事,没时间联合勃泥、阇婆等国对室利佛逝进行围剿。

所以只能自己动手。

诚如室利佛逝国王悉里池想的那样。

马六甲海峡是目前大宋海军所能够辐射的最远距离。

后勤补给困难,成本花费较大。

如果他能够把蒲罗中的宋军消灭,宋军南海主力大举来攻,要花非常多的钱。

万一没把他们室利佛逝灭亡,那么大宋海军确实不能时常过来。

目前在蒲罗中的宋军修建堡垒、房屋、港口,每三个月都要从广州派遣补给船只往蒲罗中运送各种物资以及愿意去定居的人口。

甚至蒲罗中的士兵还得自己种菜开垦田地,以此减少朝廷对这边成本的运输,可见往马来西亚半岛开拓难度有多大。

但困难归困难,花费归花费,悉里池唯一没有算对的是,他们室利佛逝与宋军的战斗力,根本不成正比。

甚至都不需要大规模出动海军,光一艘广州号的火力,就足以消灭他们。

简单来说,就是悉里池错误地估计了大宋使节团的战斗力,以为一个使节团他能轻松拿捏。

可问题是当年楼兰王、高昌王他们也是这么想的,结果呢?

仅仅广州号一艘铁甲舰,数百名士兵,以火枪火炮轰击,顷刻间就把室利佛逝的数千士兵杀散。

之后宋军冲入巨港,活捉了室利佛逝国王悉里池,将他们的一众亲信一网打尽。

蒲晋本来就是室利佛逝国内有权有势的大商人,在本国自然有部落和亲信支持,有了宋军的帮助,轻易稳住了局势,成为了新国王。

虽然比喻有些不恰当,然而后世大清那么大的体量面对英法联军从天津一路杀到北京都无法阻挡,就知道差距有多大。

在这种情况下,大宋使节团只花了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就灭了一个国家,并且还是一个国都拥有十余万人,全国人口超过百万人,体量不亚于西夏的国家。

原本作为使节团翻译兼向导的蒲晋,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新任国王,将于下半年使节团回去的时候,跟随使节团前往大宋参加新年庆典。

使节团深藏功与名,穿过马六甲海峡之后,再穿过格雷特海峡,将航行接近两千公里,渡过茫茫大海,往斯里兰卡的方向而去。

朱罗王朝就是印度南部一个王国,拥有斯里兰卡一半的领土,这是大宋使节团的下一个目的地,预计五月初抵达。

茫茫海洋,无边无际,船队航行当中,除了时不时遇到中东商船以外,连一座岛屿都很难看到。

他们绝大多数时间,只能看到蓝天白云,以及偶尔出现的暴风雨。

而就在大宋使节团孤独地行驶在印度洋之上的时候,此时远在四千多公里之外的大宋河南汴梁府开封城中,政制院正在商讨新的事情。

五月仲夏时节,开封气温逐渐升高,屋外常年保持着三十度上下,让人只觉得浑身闷热难耐,后背汗如雨下。

城外工厂停工,学校中午和下午休课,改成上午和晚上六点以后再上课,上到十点。

这也是工业快速发展的弊端。

后世西方工业革命,长达百余年的发展当中,随着物理与化学的进步,各类工业产品陆陆续续出现。

像空调就是将化学合成气体压缩而形成冷气,自此人类渐渐摆脱酷暑。

但大宋的工业属于集中发展,优先用于纺织业、运输业。而化学也主攻农业,如现在科学院的化学院正在全力研制化肥。

对于包括像冰箱、电视机、洗衣机之类的家电,乃至于通讯电话方向,几乎没有任何研究。

十多年的发展,积累的远远不够。

不过赵骏知道这都只是暂时的,随着教育越来越普及,迟早有一天各项发明都会出来。

中国人的智慧,从来不比别人差。

“经济政治的稳定最终还是军事能力的强大,以前人人都骂大宋重文轻武,阉割自身,我其实也不是不知道原因,但我还是会骂。”

政制院内,屋子里的气温比外面稍微低了七八度,因为屋子各个角落都放着冰块和水盆,正不断散发着凉气。

赵骏敲击着桌子说道:“宋初可以这样做,但之后就不行,过犹不及,只会反噬己身。”

“嗯,那对于兵部送过来的名单?”

富弼问道:“是打回去让他们重新做还是我们给予批示之后直接下达?”

“唔”

赵骏看着手中的名单沉吟片刻说道:“名单大体较为合理,但张亢狄青才是少将,就显然不正常,所有人军衔往上提两级吧。”

“那我们就得有六个上将了,三十余名中将,一百多名少将了,这会不会有点多?”

富弼有些担忧地道。

“一点都不多,我们后世新时代初期,十大开国元帅,十大开国大将,开国上将五十七,开国中将一七七,开国少将就更夸张,有一千三百六十。”

“那个时候你们有多少兵?”

“额”

赵骏想了想道:“好像有五百多万吧。”

在场诸多宰相,包括范仲淹等人在内,无一不无语。

好家伙,五百多万人,那可不得一千多名将军吗?

大宋才多少人?

那么多年军队改制之后,陆军不过六十万,海军不过三万五。

“古代其实就这样,任何一个开国朝代有一百多名开国功勋是很正常的事情。”

赵骏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说道:“现在大宋多了那么多土地,我们就当重新开了一次国就好了。”

“好吧。”

富弼面色还是有些不好看道:“只是王德用还好说,毕竟实打实军功,曹琮、李用和、李昭亮这三人.”

“唔。”

赵骏也有些犯难。

今年年初,他和范仲淹推行新政,打算正式开始提高军人的地位。

届时将军政分离,采取军队一套体系,官员一套体系。

其中军衔就非常重要,代表了军人的级别。

因尉官、校官、将官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古代武将划分,并且后世也是如此,所以沿用了这一套。

跟后世一样,分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将、中将、上将。对应了官员当中的九品,只是没有正从十八级之分。

政制院诸多宰相对于提高武将的地位倒也没有意见,赵骏已经很明白地跟他们说清楚,军队是国家的基石,大宋要想长久稳定,就不能过分打压军队。

因此对军队进行改制,提升军队的地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明年年初的庆典就要大授衔,到时候赵祯将亲自为上将授衔、授勋,给予他们新设计的帝国勋章,以此作为最高荣耀。

结果以兵部为主导,枢密院、三衙作为辅助的联合评选部门将授衔名单交上来,赵骏一看血压就有点高。

一个中将都没有。

范仲淹就算了,他虽然在宋夏战争和宋辽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作为宰相,自然不能够参与评选。

而张亢作为在宋夏战争、宋辽战争屡立战功,多次率领部队打赢关键性战役,并且已经升为枢密院使的重要人物,居然只是少将。

狄青也一样,作为先灭越李朝,随后又灭西夏、高昌、黑汗等国的主将,如今的枢密副使,同样也是少将。

虽说狄青早年间主要是在范仲淹和张亢手下担任将领。

但后来随着西夏跟辽国被打残,范仲淹与张亢二人地位太高,再灭国就封无可封,就把功劳给让了出去。

其中包括狄青、葛怀敏、任福、刘平、赵振、高继宣、石元孙、许怀德等大批高级将领在内,都在这些战事当中立下汗马功劳。

而且上述这些除了狄青是从底层军伍爬上来的以外,其余本身就是大宋高级将领,历史上为宋夏战争当中各路兵马总管、副总管之类的一众大员。

能在这样的一票高级将领当中脱颖而出,本身就代表了狄青的能力。甚至论起军功,他已经超过张亢,不逊色于范仲淹。

结果还只是少将,把赵骏都给看乐了。

不过赵骏也知道兵部和枢密院那帮人是什么情况。

富弼升宰相后,兵部尚书由高若讷接任,枢密院里除了狄青,包括张亢这个枢密使在内,全都是进士出身。

所以这不一定是文官集团在反抗政制院的命令,而很有可能他们认为就该这么安排。

哪怕隐隐猜到政制院是在想改变目前武将地位尴尬的困局,但他们依旧选择了这么做。

无关利益,纯粹是他们本能地不想提升武将地位,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事情。

“政制院当然不可能到处嚷嚷着说我们要提高武将地位,所以只能用政策、规则来稳步提升,做出这种改革就是最好的办法。”

赵骏沉吟着说道:“把他们的地位往上提,想来下面的官员们应该也会领悟政制院的意思,至于李用和他们的话.”

他想了想道:“下午跟陛下禀报一声吧,曹琮之前也是有过战功的李用和与李昭亮毕竟是陛下的人。”

“嗯,也只能这样了,交由陛下定夺吧。”

富弼应了一声。

前些年三衙主官由曹琮、李用和与高化担任,后来高化病逝,先是换成王德用,之后又改成李昭亮。

后世人以为宋代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

但事实上枢密院只是调动军队的机构,类似于后世某委。

而真正的军事主官,或者说名义上的军事主官实际上是三衙的三大指挥使,俗称殿帅、马帅和步帅。

其中马帅曹琮是赵祯老婆的舅舅,步帅李用和是赵祯的舅舅,殿帅李昭亮同样是外戚。

所以在裁定名单的时候,自然也得考虑军事主官,哪怕只是名义上的。

赵骏又翻了翻名录,先确定这六人,到时候再由赵祯裁定。

他本来想把王德用划掉,王德用现在退居二线了,不过依旧担任宣徽南院使。

但想了想还是算了。

宋夏战争和宋辽战争王德用都有参与,是仅次于范仲淹的副将,并且人家以前还打过李继迁和澶州之战,多年沙场老将了。

在人家还没完全退休的时候就不给授衔,显然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

曹琮之前上过战场,担任过环庆路兵马总管,赵振就是他的副总管,之后就调回汴梁当马帅。

按照战功来说,缺了宋辽战争,评个少将都够呛。

可谁让人家是关系户呢?

至于李用和跟李昭亮,都是一天没上过战场的人,一个赵祯的亲舅舅,一个是赵光义老婆哥哥李继隆的小儿子,妥妥的皇亲国戚。

没办法。

封建帝国时期,就得考虑这些,总归有各方面的顾虑。

如此目前上将评选就暂时定下张亢、狄青、王德用、曹琮、李用和、李昭亮六人。

而中将方面人就多了。

有葛怀敏、任福、刘平、赵振、高继宣、石元孙、许怀德、王凯、范恪等大批高级将领。

宋夏战争、宋辽战争,之后又有灭越朝战争,灭西夏战争,涌现出大批功勋武将。

除了景泰、刘沪、王信等少数病逝的以外,大部分参与这些战事的路总管、副总管级别的高级将领。

基本上这些人只要没有犯错误,都能评上中将,总人数达到了30多。

少将就更多了,有一百余众。

包括张玉、折继闵、种世衡、周美、王仲宝、李士斌、贾逵、王珪、郭遵、张岊、杨文广等等,大多数都是原本军中的中上级将官。

如次于路总管、副总管之下的各路州部署、副部署、钤辖、监押之类。

除非毫无战功,否则都能成为少将。

其中也不乏有大头兵或者底层军官一路杀到少将的猛士。

比如张玉就是跟着狄青一起当的御龙直小兵,当时狄青是班长,他是狄青手底下的大头兵。

还有折继闵、周美、杨广文也都只是下层军官出身,硬是靠着军功成为少将。

像狄青从大头兵杀到上将的毕竟只是少数,整个仁宗朝也就出了这么位狄青,其余底层士兵和军官能干到少将就已经很逆天了。

所以整个评级过程,基本上就围绕着资历,评级前的官职级别,以及在历次战斗当中立下的战功展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兵部与枢密院除了降级太狠了,把原本应该评为上将的评成少将,中将成上校,少将成中校以外,其余倒没什么太大问题。

“那就先这样,反正离授衔还有半年时间,可以再商榷商榷,看看哪些人资格够,哪些人有问题。”

赵骏合上了名录,然后说道:“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统计做得怎么样了?”

“今天统计部就交上来了,之前一直在说军衔的事情,暂时还没有看,只是粗略看了一下,还不错。”

晏殊指了指他桌案上一迭厚厚的公文道:“各项数据飞速增长,效果喜人啊。”

“哈哈哈哈。”

赵骏笑了起来:“我看看。”

说着让制敕司吏员把公文抱过来放在他的桌案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