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524章 赵祯出京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24章 赵祯出京

作者:玩蛇怪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8

第524章 赵祯出京

“朕能出宫了?”

后苑内,原本还在物理宫做电磁技术研究的赵祯听到赵骏突然过来,有些纳闷。

怎么忽然跑到这儿来了?

不过他也没有迟疑,马上就让赵骏进来。

结果赵骏过来之后,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令赵祯当时就愣在原地。

这些年来,他总共也就出过两次宫,一次是赵骏的婚礼,另外一次,则是去火车南站观看火车的运行。

虽然已经比历史上从未出过宫的情况好了许多,但两次出去,亦不过是匆匆一瞥,哪真正见过这大好河山,连汴梁都不知道什么模样。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没见过自己的天下有多大,是什么模样。甚至连自己的首都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无疑是一种悲哀。

所以曾经赵祯也向赵骏提出过想出去的想法,但那已经是七年前的事情了,久到赵祯甚至快忘了这件事情。

没想到大孙还记得。

“是啊,当年为老哥扩建皇宫,不是答应给你多修几座宫殿,让你可以到处走走吗?”

赵骏走到赵祯的工作台上扫视了一眼,上面什么工具都有,看来老哥平日里献身于科学大业还是非常勤劳,一直在做各种试验。

“朕都快忘了这事了。”

赵祯把手中的铜圈放下,苦笑一声。

“老哥忘了我可不能忘,虽说没有重修宫殿,只是把各地方原来留下的殿宇重新修缮了一下,不过住还是可以了。”

赵骏笑了笑。

得益于五代十国,全国各地包括广州都有南汉时期刘建造的殿宇。宋朝建立后,这些建筑多留存了下来,只是年久失修,略显破败。

庆历年间,朝廷提出多项振兴经济的政策,其中就有大量搞基础建设,修道路、铁路、房屋、运河等工程。

而宫殿修缮的工作也几乎同步在做。

巴蜀成都,关中长安,河南洛阳,幽燕北平,江东金陵等多个历史上割据政权首都,乃至于大统一政权首都宫殿,都已经进行维护。

再加上连通全国各地主要城市的铁路系统经过十多年的搭建,也已经完成,眼下正是已经可以出发之时。

“太好了。”

赵祯脸上露出激动的表情,说道:“朕要去长安,早就想看看大唐首都是何其雄伟。”

“别急,皇帝出行不是小事,肯定还是要准备一下,到时候老哥自己想想要带哪些人,要去哪些地方,我们一起做个计划,过段时间等筹备好再出发。”

赵骏笑了笑,随后目光好奇地看向赵祯的工作台道:“对了老哥,刚才我就很好奇,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工作台上有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磁铁、铁片、炭粒、线圈、铜环等等,其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的玩意儿,让人很不理解这是在发明什么。

赵祯点了点铜环,神秘一笑道:“朕一直在想把磁带和照相机发明出来,朕多希望后世人能听到我们的声音,看到我们的模样。”

他说着继续道:“并且之前的话筒非常简陋,你也知道,那扩音器和话筒构造有多简单,扩音器就是一些磁铁跟线圈缠绕在一起组成音环,话筒同样是磁铁和线圈,再加一些炭粒,然后通过放大电流让声音扩散出去。”

“可惜。”

赵祯摇摇头道:“现在还是太原始,说出的话嘈杂无比,噪音太多,离得近还好,离得远些根本不知道说什么,跟笔记本上的扩音器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因而朕也想顺便改善一下它的功能。”

“这个好这个好。”

赵骏听了连连点头,为赵祯努力搞科研而点个赞,但又不解道:“就是照相机、磁带跟话筒扩音器有什么关系?”

“照相机确实没什么关系,这关乎到感光材料,因而这件事我就让化学院和物理学院一起置办。但磁带就有关系了,他们都是通过磁来记录声音。”

赵祯指着那磁铁和黑色粉末状玩意儿说道:“所以话筒扩音器里都有磁铁,按照朕的估计,磁带应该就是用磁粉来记录,然后用特别的办法录下声音,再用特别的办法播放声音。”

“那应该是磁带播放器了,也叫录音机,我小时候见过,还拆过。”

赵骏恍然大悟。

录音机就非常古老了,貌似一零年以后就已经不常见,因为那是80-90年代流行的东西。

不过作为初代零零后,他记得小时候去表姐家玩,可能是零七零八年,七八岁的时候,还看过表姐用这种录音机听英语,那时候好像叫随身听。

只是没过多久这东西就退出历史舞台,渐渐被各种MP3,MP4之类的取代,表姐的那个随身听也被扔在了某个角落。

直到有一天赵骏闲得无聊,七八岁正是人嫌狗厌的年纪,去表姐家玩的时候,顺手给拆掉了。

可惜的是他纯粹没理科天赋。

别人小时候拆各种电器,有天赋的很快就能摸清楚构造,然后还原回去。

而赵骏费半天劲还原,结果一看地上还多了几个螺丝和一堆小零件,最终那东西就彻底成了垃圾,他也没搞清楚里面到底什么构造。

要是他学理科,并且有这方面的天赋,恐怕现在大宋的科技进程,就不只是现在这样,也许电视机都该出来了。

“朕已经知道该怎么做这磁带,相信要不了多久,别说磁带,就连电话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赵祯得意道:“他们的原理其实都是差不多的,都是通过磁来记录声音,然后再通过电流把声音传递出去。一样通百样通,现在欠缺的就是找到合适的材料当磁带载体。”

“透明胶带吧。”

赵骏挠挠头道:“我记得小时候表姐用的磁带就是胶带一样,不过颜色是黑色的。”

“那就是了。”赵祯沉吟道:“看来我得用树脂之类的东西试试,只要能够把这个关节打通,我估计磁带、电话之类的东西,就能够应运而生了。”

“这个倒应该是,高中历史课就有提及,早在19世纪就发明了电话,说明它的原理比较简单。”

赵骏笑道:“以老哥的能力,相信很快就能让电话问世。”

“哈哈哈哈哈哈。”

赵祯被赵骏夸赞,乐不可支。

他今年都44岁了,该有的东西都已经拥有。

国家发展上有庆历奇迹,从公元1040年到如今1054年,短短14年的时间,大宋的国力翻了何止十倍。

加之工业革命,生产力爆发性增长,对外积极贸易,对内加速生产,粮食井喷般增长,人口也飞速增多,发展极为迅猛。

而开疆拓土方面,先收燕云,再灭西夏,后取西域,如今又把半个辽国纳为宋土。让大宋的版图达到了900多万平方公里,跟后世差不多。

虽然没有后世的西藏、云南以及内蒙西部地区,但多了西域更西的费尔干盆地以及外蒙、朝鲜、俄罗斯等国的部分区域。

因而在国土面积上,其实已经跟后世基本持平,若是细算的话,大体上应该只少个二三十万平方公里。

若是再攻下青藏高原和大理,国土面积将直接到1000多万平方公里,接近1100万平方公里的样子。再拿下外蒙古,就真正是秋叶海棠归于一统了。

所以不管是文治亦或者武功,赵祯此时都已经达到了历史顶点,哪怕是汉唐鼎盛期间,也仅仅只有唐朝李治时期1237万平方公里可以一比。

但唐朝的巅峰版图维持时间非常短,且国内的发展在封建王朝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但跟大宋这样的工业国比,那就落后了不止十倍。

因而在整个历史上,三皇五帝到如今,近四千年的华夏文明当中,还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和朝代能与此时的大宋相提并论。

赵祯自己都常常在想以后如果自己死了,该取个什么样的逆天谥号跟庙号才行。

一般的什么宋神宗宋仙宗宋圣宗之类的简直不配当做他的庙号。

以这开疆拓土的功绩,至少也得是个祖字辈,且宋世祖都不行,怎么说也得多加几个字。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赵祯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别的追求。

只希望自己多多搞些发明创造,不仅仅在皇帝的位置上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同时在科学界也成为一颗闪亮的新星。

这样哪怕后来还有厉害的皇帝或者科学家超越他,那至少在皇帝里他是最好的科学家,在科学家里是最厉害的皇帝。

现在听到赵骏对于自己科研能力的肯定,赵祯自然非常开心,恐怕自此之后,他的伟大已经奠定了历史。

赵骏随后又陪着赵祯聊了一会儿,还在后苑散了会儿步,到了这个时间段,他有限的理科知识其实已经比不上赵祯,很难给予学术上的帮助。

但他的视野和见识多,即便不知道原理,却能够描绘出它的功能,同样能够给予科学家们启发。

就像科学在本质上来说,就是发挥出人们的想象力一样。

一战前的科幻小说,就已经幻想未来人们能够登上天空,如《从地球到月球》《世界大战》之类。

还有其余科学产物,如潜水艇的发明人灵感来源于《海底二万里》。直升机的灵感来自《征服者罗比尔》,手机的灵感来自于《星际迷航》等等。

因而想象力的开拓,远比闷头搞学术更重要。

不得不说,赵骏的很多东西都给了赵祯启发,毕竟他的大多数见识都来源于笔记本。

但笔记本承载的知识非常有限,因为没有网络,能从笔记本里得到的就只有电影当中那些一闪而过的镜头,而且连什么作用都不知道,很难给予提示。

可赵骏却是知道它们的作用,也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其实就是最好的结果,能够让大宋的科技发展最少走几十年的弯路。

翌日,赵骏就开始不上班,与王守忠和曹修一起做了赵祯出行的计划表。包括随行卫队规模,人员安排和出行路线。

接下来几天就是其余准备工作,从皇宫禁卫军中调集了一批精锐担任皇帝仪仗队,又从京营里调了三千人出来,担任随行卫队,开始收拾细软,准备出发。

不过马上出发也不行,还得先造声势。

于是没过多久,大宋天子陛下要巡视地方,深入民间基层,慰劳百姓的事情就传了出去。

文官集团,乃至包拯、欧阳修等人都上书反对,以隋炀帝为反面教材,说皇帝出巡劳民伤财为理由,希望大宋皇帝陛下吸取隋朝教训。

但政制院却把反对的声音压了下去,并且下达了官方政令,同时各地报纸也都在宣传这件事情,主要集中在赵祯勤政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观念上,解释为什么要出京巡视。

至于劳民伤财的问题以前肯定是劳民伤财,可如今有了火车之后,通行速度提升了何止十倍,曾经从汴梁到成都至少得花两个月时间,现在最多就是两三天时间。

坐火车先到长安,再从长安南下至成都,总里程不过一千多公里,如果是直达列车,甚至都不需要两三天,早上出发,第二天早上就到了,速度非常快。

因此这个问题也遭遇到了政制院的驳斥,赵祯出行遇到官员们反对的事情自然也就顺利解决。

很快到了二月初,庆历十四年的二月份是汴梁最繁忙的时候,冬季有时运河各段落下雪,遭遇冰雪封河是常有的事情,时常需要官府组织人手破冰,耽误行程。

然而二月份春天到来,运河再次恢复畅通无阻,就像节假日时期的高速公路一样,从汴河的南入河口到汴梁码头十余里,挤满了来往的船只。

并且随着多个火车站的修建,比如汴梁西站连通了洛阳、长安以及线路周边的沿线城市,同样是往来人员不计其数。

一时间汴梁的人口与繁华持续增长。

便在这种情况下,二月八日,在距离大宋国庆节还有十九天的时候,大宋皇帝赵祯正式离京,开始了巡回天下之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