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23章 泰山之行 热烈祝贺风过无墨成为本书

第23章 泰山之行【热烈祝贺风过无墨成为本书第一位打赏的书友,首位粉丝】

离开了丹阳之后,郭嘉的苦日子又来了。

刘正变着花样给郭嘉加练,以耗尽最后一丝力气为基本目标。

一路之上,郭嘉不停的喊着:“郭嘉苦,郭嘉累,郭嘉长跑活受罪!”

刘正不为所动,坚持让郭嘉每天都要完成特定的训练项目。

几天之后,刘正带着郭嘉住进了泰山脚下的客栈里。

第二天早上,郭嘉照例在双腿之上绑好沙袋。

刘正说:“今天不用训练了,带你爬山去。”

郭嘉问:“团长,咱们也算是时间紧,任务重,怎么还有心情游山玩水?”

刘正说:“孔圣人曾经说过: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想要开拓进取,就必须要登上泰山之巅。”

郭嘉听了刘正的话,表示压力很大,带着沙袋登山,可比训练艰难多了。

泰山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更是世人眼中离苍天最近的地方。

黄帝登山获得了民望,华夏文明从此生根发芽,成为了主流。

舜帝巡狩,更是把封禅泰山作为正统传承的象征。

秦始皇雄才大略,结束六国纷乱,华夏重归一统,也没有忘记在泰山之巅留下封禅石碑,向天下人宣示统治的合法性。

汉武帝封狼居胥,站在泰山顶上向世人阐明丰功伟绩。

光武中兴,更是借此与先辈们比肩。

然而章帝和安帝,既没有开疆拓土的不世之功,也没有教化百姓的旷世之举,却试图附骥前人,反倒贻笑大方。

迈步登上泰山的刘正,此刻感觉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凝聚在心头。

刘正想起了一个传说:泰山,非命世之才不可入。

郭嘉跟在刘正的身后,亦步亦趋,汗水湿透了衣衫,落入山路两旁,与泥土混合在了一起。

两个时辰之后,两人到了泰山之顶,乘兴游访龙泉,并取水一瓢饮,略解口渴之后,继续游走,遍赏所有的奇观。

更是登上玉皇顶,览阅封禅碑文,对先辈们的敬仰之情,与那晚霞夕照互相映衬。

正在这个时候,一位道士打扮的少年找到了刘正二人,并且对刘正说:“公子,家师有请!”

刘正不敢怠慢,忙尾随小道士朝着一片建筑走去,只见最前方是一块八卦状的巨石,中间刻上一个道字,那上面气蕴流转,很是不凡。

八卦石前有一个玉石蒲团,上面盘腿坐着一位青丝老人。

左手捏着印诀,右手拿着拂尘,口中念念有词,自称是那太平清道领的要诀。

刘正慕道之心已久,忙上前施礼说:“涿县刘正,见过道长!”

那道士睁开了眼睛,放出两道精光,手中拂尘一扬,宣号说:“无量天尊,老夫左慈!”

刘正问:“道长相召,不知所为何事?”

左慈起身,左手指向苍天,问刘正:“涿县刘佑兴,尔可知天命?”

刘正茫然,只得如实回答:“刘正不知!”

左慈挥动拂尘,于道观前一众封禅碑侧立新碑一块,左手食指对准苍天,引天雷一道,在新碑上面刻下了“兴汉”两个大字,随后笑看着刘正,久不言语。

左慈见刘正无动于衷,当即一声暴喝:“刘佑兴,天命既定,还不快快落款,承接华夏气运!”

刘正不敢怠慢,挥动梨花枪,迎着夕阳,刻下了“使命”两个字。并且在右侧题:涿县刘正。更在石碑上留下了:光和六年正月。

就在月字最后一笔完成的瞬间,刘正感觉到,自己的身上多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从与左慈的交谈之中,刘正才得知,道观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守护封禅石碑,替华夏掌管天下气运。

乌角先生左慈左元放,便是这一代的守碑人。

夜宿道观,遍赏星宿,与郭嘉对饮,与左慈师徒谈天说地,一夜未睡,静静的等待着日出那一刻的来临。

好在天公作美,云霞兆瑞,紫气东来,令道观上下熠熠生辉。

刘正手持梨花枪,站在“兴汉使命”石碑前,任凭初阳的红晕笼罩在浑身上下。

被异象惊醒的左慈放声大哭:“天意如此,奈何!奈何!”

郭嘉更是伏身地上,大声呼喊:“主公威武!”

刘正转身,威风无限,单手平托,声若惊雷,只说出了两个字:“平身!”

郭嘉得了谕旨,这才浑身轻松,侍立在刘正身侧,定了主臣秩序。

至此,郭嘉郭奉孝得了从龙第一功。

左慈方外之人,并没有计较其中的名份。

天亮之后,刘正遍寻左慈师徒而不得,原来他二人早已悄悄的离开了道观,从此杳无音信。

八卦石下留有一偈:

兴汉承使命,必将起刀兵;

横尸百万日,切莫忘苍生。

刘正心有所感,用丝帛抄录偈语,贴身,日日垂阅,以作警醒。

泰山之巅诸事已毕,刘正便带着郭嘉下了泰山,直奔泰山郡治而去。

此时的泰山郡丞,便是诸葛亮的父亲,巨儒诸葛珪。

诸葛珪先得长子诸葛瑾,光和四年,次子诸葛亮降生,如今这诸葛亮一岁多了,性自聪慧,圣人经传,听父亲读过一遍之后,便能呀呀学语,陆续背颂,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只可惜年岁太小,无法拜师。

诸葛珪对诸葛亮期望很高,便把他带在身边耳提面命。

这一日,诸葛珪正在家中教诸葛亮修习经文,忽闻家人来报:“大人,有客到!”

诸葛珪抱着诸葛亮来到了会客厅中,刚要问话,却没有想到,一向安静的次子,居然破天荒的嚎啕大哭,怎么哄都无济于事。

诸葛珪略通望气之术,有识人之能,观刘正气象,便知道他与诸葛亮天生犯冲。

诸葛珪见诸葛亮哭个不停,只得命家人抱走,却对刘正这两位不速之客心生怨愤。

诸葛珪请刘正二人坐下,又命家人奉茶,然后才互道名姓。

诸葛珪恨刘正吓哭幼子,心中有气,故意刁难他说:“佑兴从名师,习文武,因何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刘正反驳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诸葛珪又谈起了天下大势,向刘正请教解决的办法。

刘正认为,腹中已烂,唯独四肢健全,纵是神医妙手,也是无能为力。

诸葛珪崇尚汉制,便问刘正:“如何才能兴复汉制?”

刘正回答说:“已经没有良策了,只有另起炉灶,再创新天。”

诸葛珪又问:“兴汉又待如何,天下世家又该何去何从?”

刘正说:“能教化则教化,屡教不改的,就杀掉吧!”

诸葛珪大怒,问:“这天下世家,有如汉室这棵大树上的树枝,若是尽斩枝丫,大树如何能够继续存活下去?”

刘正回答说:“枝叶过于繁茂,而主干日渐消瘦,大厦将倾,这是祸乱的根源。”

诸葛珪叹了口气,接连数问。刘正均以自己的见识作答。

诸葛珪泪流满面,对刘正说:“你也是世家之一,为什么却容不下天下世家?”

刘正大声回答说:“我愿意华夏人人以天下大义为先,而不是光宗耀祖为要。”

诸葛珪久劝无果,便对刘正说:“天下思想,百家争鸣!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诸葛家的人,必定会抗争到底!”

刘正说:“拭目以待,若是诸葛家与我为敌,大家各凭本事,天下大势由我来定夺,若是谁人不服气,尽管来战!”

这是刘正第一次向世家下战书,世家的野蛮生长,已经危及到天下人的命运了。

诸葛珪端茶送客,刘正拂袖而去。

说来也奇怪,当刘正踏出诸葛家的那一刻,一直哭个不停的诸葛亮,居然停止了哭泣,反而破涕为笑。

诸葛珪见识了诸葛亮的神奇表现,更是认定了与刘正为敌的想法,为了表彰诸葛亮,诸葛珪乘兴为诸葛亮赐字孔明。

离开了诸葛府之后,一直闷闷不乐的郭嘉问:“团长,我观那诸葛君贡,名不符实,为什么能得到你的看重?”

刘正回答说:“我一直以为郭奉孝奸似鬼,没有想到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郭嘉问:“莫非团长看中的,另有其人?”

刘正回答说:“就是那个哭声嘹亮的婴孩。”

郭嘉问:“那小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刘正说:“他能从我身上感应到诸葛家族未来的命运,这才伤心哭泣。”

郭嘉对刘正的识人之能深信不疑,却是不相信诸葛亮值得一提。

刘正心想,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如今郭嘉气势正盛,卧龙在这个时候见识郭嘉,怎么敢朝夕相处。

于是就痛哭一场,绝了诸葛珪北上的心思。

替郭嘉答疑完毕之后,刘正就开始了与兴汉小精灵的日常对话。

刘正问:“小姐姐,怎么那诸葛亮见了我就哭,也太不给面子了?”

兴汉小精灵回答说:“宿主以消灭世家,扼杀汉人衰败的根源作为神圣使命;诸葛亮则以保全世家,恢复前汉旧制为己任。你们可是天生的冤家对头。如今那诸葛亮没有长成,见了你肯定是斗不过的,卧龙神童,当然会拿出最有利的武器来对付你。”

刘正笑了笑,问:“这算什么交手?”

兴汉小精灵说:“诸葛亮这一哭,你可就无功而返,还收获了一群看得见,或者是看不见的敌人。”

刘正问:“小姐姐,你这次出来,有什么要跟我说的吗?”

兴汉小精灵说:“宿主惹哭了诸葛亮,开启剧情:道不同不相为谋。系统发布任务:收服诸葛亮,任务有效期为卧龙归心截止。”

刘正突然开玩笑似的问:“小姐姐,我觉得这任务的难度,可比娶你还要困难无数倍?”

兴汉小精灵回答说:“宿主须知:任务的难度和奖励,是成正比的。难度越大,好处越多。”

刘正见诸葛亮现在见了他就哭,只得暂时放弃了收服诸葛亮的想法。

泰山郡治一行,收获了一脸失望。

前面的路,越来越困难了,刘正终于打起了精神,斗志昂扬的离开了泰山郡,走向了胶东大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