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41章 黄巾力士

兴汉使命 第41章 黄巾力士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41章 黄巾力士

张角祭天宣志,倡言反汉,八州大地,风起云涌,官府失措,百姓惊惶。

黄巾军势如破竹,所过之处,官府被毁;百姓附骥,生产停滞。

汉帝见局势崩坏,问计中涓,然而中官少智,都没有好的办法。于是就召外戚集团的大臣们问对。

袁隗趁机上书说:“想要平定黄巾军,要分三步走:一是解禁党锢,让士人们重建官府;二是给三路大军增派援军;三是诏书天下,令各地集民自保,朝廷按律酬功。”

汉帝的诏书抵达蓟城之后,正准备请求汉室出兵的刘焉,只得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想法。

刘焉无可奈何,只好把诏书的内容通报给了各郡太守,让属下自行斟酌。

对于蓟城屏障的范阳郡,刘焉打算亲自坐镇,与太守邹靖商量之后,就发布通告,号召有识之士共同保卫范阳郡,一起对抗黄巾大军。

刘正带领着兴汉军将士第一个响应了刺史大人和范阳太守府发布的联合通告。

兴汉军的旗帜第一次在乐陵关的城门楼上飘扬。主旗左右各有一面旗帜。

右面旗帜上写着:兴汉大业。

左面旗帜上写着:人人有责。

刘正站在绣有“兴汉军”三个字的大旗下面,望着乐陵关西面的土地,沉默不语。

就在刘正响应联合通告,立旗聚兵之后。

刘备三兄弟在周仓曾经落草的二龙山誓师,聚众三百人,以铁木精竹为武器,麻衣草鞋为军装。

这麻衣是周仓山寨的唯一库存,草鞋是刘备日以继夜亲手编织出来的。

刘备的壮举,感动了这新聚的三百乡勇。

铁木精竹是二龙山后山的大片竹林里的特产,坚硬如铁,舞动起来虎虎生威。

虽然比不上铁制刀枪,但是与黄巾军普通战士相比,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在刘备画饼充饥的诱惑下,三百乡勇精神抖擞,列阵训练,有模有样。

铁木精竹长一丈有余,结阵之后,顶部削尖,进可刺人,退可聚杆成墙,挡住敌人。

刘备见士气可用,便带着所有的人下山,准备绕道乐陵关外,偷袭黄巾军的大营。

就在刘备整军备战,想要在风起云涌的黄巾起义中建立功勋的时候,邓茂带着三千黄巾力士和五千新附骥的普通黄巾军来到了乐陵关下。

程贱得到了邓茂的命令之后,单骑前出本阵,开始骂阵说:“关上的人听着,黄巾天军已到,你们快点开城投降,如果敢有半分犹豫。天军进城之后,鸡犬不留,是想要好好活着,还是横死在关墙之上,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大帅仁慈,给你们一刻钟的考虑时间,过时不候!”

就在程贱狐假虎威,在乐陵关下撒着欢的痛骂的时候,刘正和赵云以及典韦站在城墙上,看着分前后两军列阵的黄巾大军。

刘正看着关城外的黄巾军大阵,只见前阵乱糟糟的一片,衣服五花八门,有穿绫罗绸缎的,有穿麻布毛皮的,还有的穿着花花绿绿的女人衣服,也不知道是男是女。

至于那些人手中的武器,更是让刘正等人无言以对,有竹刀,有木棍;有锄头,有菜刀;有粪叉,还有扁担。

赵云看了,心中悸动,就对刘正说:“司令,黄巾军都是些什么人呀!”

刘正看着乐陵关外的乱象,沉默了好久,才回答说:“农民!”

典韦也有些手软了,于是就对刘正说:“司令,我们应该怎么办?”

爱民教育的成功,让广大的兴汉军战士无法把手中的刀枪对准普通百姓。

刘正见军心浮动,于是就高举梨花枪,指着第一军战士的身后说:“兴汉军的将士们,在我们身后,是我们辛辛苦苦才建好的家园,在身后的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们!现在,城外的那些农民,拿起了刀枪,想要破关而入,杀我们的父母兄弟,淫我们的妻女姐妹,毁我们的家园,抢我们的财货土地。告诉我:我们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赵云举起龙胆枪,大声咆哮着说:“我们不答应!誓与来犯的敌人血战到底,有我无敌!”

第一军将士大声呐喊:“有我无敌!”

典韦也对着天卫团的战士,开始了战前动员,只听他说:“天卫团的弟兄们,外面的那些人,不想让咱们过好日子。我们应该怎么办?”

天卫团的将士齐声怒吼说:“我们生活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辛辛苦苦开拓出来的,无论是谁,想要抢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就和他们拼到底,以血还血,不死不休!”

乐陵关上的所有人齐声高呼:“血战到底,不死不休;英勇杀敌,保卫家园!”

刘正见军心可用,于是就高举梨花枪,大声命令说:“全体都有,准备战斗!”

兴汉军的第一次守城战斗拉开了帷幕。

黄巾军前军蚁附攻城,悍不畏死。

兴汉军将士奋勇杀敌,人人争先。

就在战斗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南侧的角落传来一阵骚动。

刘正担心战场上的形势,于是就对郭嘉说:“奉孝,你负责指挥调度,我带一个连,到南面看看!”

郭嘉说:“司令放心!”

刘正大声说:“天卫团九连,跟我走!”

刘正带人赶到的时候,一队黄巾军已经登上了城墙。令刘正觉得奇怪的是,负责守卫城墙的兴汉军战士,居然被粪叉和扁担压制,节节败退。

刘正抬头一看,见领头的是一个连长,还击的时候,生怕伤了黄巾军战士。

天卫团的连长认识对方,于是就问:“高览,你怎么搞的?”

高览回答说:“锋哥,是二狗子他们,都是一个村的乡里乡亲呀!”

天卫团的九连长名字叫高锋,是高览的堂哥,与二狗子等人一起长大。

高锋说:“二弟,战场之上,各为其主;你念着旧情,二狗子他们呢?你看看你手下的弟兄,因为你的犹豫,白白牺牲了,你怎么向司令交代,怎么跟牺牲的那些兄弟们的妻儿老小交代?”

高览痛哭说:“锋哥,我错了!”

高锋说:“男子汉大丈夫,把眼泪收起来,为牺牲的兄弟们报仇雪恨,杀!”

高览咬牙切齿的怒吼出了一个字:“杀!”

手中的长刀划过了一道弧线,亲手斩下了二狗子的头。

高览连所有的兄弟都愤怒了,立即反击,将入侵的黄巾军赶下了城墙,战场的局势很快就稳定住了。

刘正留下高锋协助高览守城,自己则带着一个班的天卫团回到了司令部。

刘正一见门,就对郭嘉说:“奉孝,情况怎么样?”

郭嘉说:“情况不容乐观!”

刘正有些吃惊,于是就说:“不应该呀,咱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按理说,不至于损失惨重吧?”

郭嘉回答说:“司令,兄弟们的心倍受煎熬,想要过了这道坎,不容易呀!”

正在这个时候,周泰一身是血的冲了进来,心有余悸的说:“司令,丹阳团吃紧,需要增援!”

刘正忙说:“典团长,带上你的人,跟我走!”

刘正抵达那段城墙的时候,只见有五百名黄巾力士结成了阵势,正在向左右冲杀,他们的身后,还有源源不断的黄巾力士爬上城墙。

刘正挺枪就刺,本以为会给对手一个透心凉,却没有想到,枪尖顶在对方的咽喉上的时候,梨花枪居然被压弯了。

刘正心想,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巾力士,居然刀枪不入,难怪以精锐著称的丹阳团,也会遭遇败绩。

刘正又想起了后世关于黄巾力士的分析,据说是用药物强化身体之后才产生的神奇效果,存在着一个承受极限,只要超过了极限,就一定可以斩杀对方。

刘正改刺为拍,梨花枪化成一条鞭子,抽向了那名黄巾力士的头。

巨大的力道震碎了黄巾力士的脑髓,那名黄巾力士终于七窍流血,倒在了战场上,关于黄巾力士刀枪不入的神话,第一次被刘正打破了。

刘正对周泰说:“这些就是黄巾军中最精锐的部队,黄巾力士,他们的身体,都经过了药物的强化,刀枪不入。然而他们的脑袋,却是最大的弱点,脑袋外面,可以用药物强化,脑袋里面的东西,却没有办法改变。用重击敲打,只要超过黄巾力士的承受极限,就可以消灭敌人了。周团长,告诉兄弟们,拿起手中的刀,狠狠的砸,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砸倒敌人为止。”

周泰说:“司令放心,能够和丹阳团比血性的,还没有几支部队,就让这些黄巾力士,来成就丹阳团的威名吧!”

周泰加入战团,对左右的丹阳团战士们说:“弟兄们,司令在后面看着呢,丹阳团的荣誉,不能坏在咱们手里,照着我的样子,攻击对面的敌人。”

周泰的刀重,势大力沉,他的对手退了两步,又被身后的同伴挡了回来。

周泰再次挥刀砸过去,对手摇摇晃晃的,像是醉酒了一般。

周泰心中大喜,乘胜追击,第三次砸向了那名黄巾力士。

对手终于倒地不起,吐血而亡,周泰大声说:“兄弟们,结成三人战斗小组,共同对付一名黄巾力士。”

三人战斗小组,是丹阳团的至高战法,是最屈辱的战法。这就意味着丹阳团的战士不如黄巾力士精锐。

每一个发出这个命令的将领,都是在告诉丹阳团的战士,血战吧!只有勇气,才能保住精锐之名。

丹阳团的战士愤怒了,迅速的狂化之后,结成了近千个三人战斗小组,以不要命的打法,分割黄巾力士。

一刻钟之后,丹阳团战士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斩首八百的战果。

领头的黄巾力士将领见黄巾力士被破,依靠剩下的人,根本就没有办法突破丹阳团的阵地,无可奈何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一天的攻防战终于结束了,战后统计:丹阳团战死三百,负伤一千,没有重伤。

看着巨大的伤亡比例,周泰双眼通红,对刘正说:“司令,丹阳团请求换装,增加一千柄战锤,好应对黄巾力士这种存在。”

刘正说:“准了,联系刘义和马钧,你们自己设计吧!”

周泰只得带着丹阳团回南山城休整,并且筹备换装的相关事宜。

特别是换装之后的强化训练,更是重中之重。

黄巾力士在乐陵关血战中的表现,很快就传遍了天下。见识过兴汉军实力的人,自然会小心翼翼的应对。

然而那些认为丹阳团徒有虚名的人,很快就为他们的轻敌行为付出了血的代价。

黄巾力士,这支精锐部队,成了黄巾风云中最大的亮点,在大汉王朝这个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最为辉煌的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