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751章 抑制世家

兴汉使命 第751章 抑制世家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751章 抑制世家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对于世家的野蛮生长,刘正也是束手无策。亲疏有别,总不能让自己人流血又流泪吧?可是东西就那么多,总有人会吃不饱。

想要真正抑制世家,就得拿出足以震慑世家的态度。大义灭亲的桥段,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自古以来皇族抑制世家,都是给兄弟泼脏水。刘正不想梅园也走那样的老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正总算是找到了抑制世家的手段。樊城之战太史慈英勇战死,那些依附太史慈的世家,总得找以关羽为首的世家集团进行复仇吧!

牺牲一个足够份量的高层,就可以激活世家之间的对抗。即便是将来华夏一统,关家和太史家也是不共戴天的仇家。世人都明白冤冤相报何时了的道理,可是谁又可以明白——相逢一笑泯恩仇之后,两家人都得为了生存和发展结识新的仇家。

既然竞争不可避免,为什不留下一个刻骨铭心的老对手呢?人类的竞争不会灭绝,老对手也是人,新对手也是人,总之对手总是层出不穷,和睦相处只是一个假象,有钱大家赚更是一个梦想。与其大家都吃不饱,吃不好,不如让对手饿死,自己吃饱喝足。

“奉孝,抑制世家刻不容缓!即便是不忍心,也要做!”刘正望着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的郭嘉,缓缓的说出了一个决定。

“庄主,这些事情为什么不等到华夏一统之后再做?”郭嘉疑惑不解的问道:“想要世家之间的对抗进行到底,也没有必要用自己人的生命彰显敌对者的罪过吧?”

“庄主,这似乎有些操之过急了吧?”贾诩问道:“有道是——玩火**。一个弄不好就会令大好形势毁于一旦,甚至是功败垂成!不如等天下一统之后,挟大义抑制世家,谁敢不服大刑伺候。”

贾诩的谋划倒是稳妥,只不过刘正无法接受。世家传承的包容性极强,千年世家之间短暂的对抗比比皆是。然而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处事之道,让世家之间的大仇无法持久。

世家讲究上一代的恩怨绝不影响下一代的交情。一个大义名份,就可以暂时搁置家仇。梅园想要抑制世家,就得让两大阵营的世家全面对抗。

刚刚结束的荆州风云,其实是太史家和关家的全面对抗,最后夹带私货让刘封介入,关家算是吃了大亏,襄阳世家也吃了挂落。

然而华夏一统之后,就没有类似的机会了。真要破坏规则挑起事端,不仅有卸磨杀驴的疑惑,还会引起归附世家敏感的神经。

“文和,律法抑制世家,手段有限不说,还会陷入无休无止的纠缠不清,甚至是引起民变!”刘正也想拿着大义之剑砍人,可是华夏一统之后,倒下的全部都是兴汉国的百姓。这就让人从心理上难以接受。

“庄主,我明白了!”郭嘉大声说道:“只要是两方势力之间的对抗,兴汉国中被抑制的世家就是为了大义献身。倘若华夏一统,那些被抑制的人就是叛逆了。”

“不错!竞争无处不在,公战流血不朽,私斗受刑耻辱!”刘正不由自主的说出了某位名家的格言。既然梅园掌控了大局,那就让牺牲更彻底一些。

贾诩也觉得刘正的做法对那些被抑制的世家来说是好事。既然注定了要牺牲,就让牺牲多一点正义凛然的味道吧!

也许这样的决定对太史家不公平。毕竟太史慈牺牲之后,太史亨的能力并不足以完整的接手家族力量。即便是梅园让其子承父业,那些深得人走茶凉精髓的依附者也会弃之而去。

太史亨没有足够大的能力庇护依附之人。这就注定了太史家的衰落。刘正可以保全他一个人的荣华富贵,绝对不会在乎那些依附者的利益。

世家不是一个人,而一用一种理念团结无数志同道合的人。这当中必定会有一个主心骨。就拿太史家来说吧,太史慈就是唯一的主心骨。

刘正让太史慈战死,就是釜底抽薪的拿掉太史家的核心力量。太史亨没有能力接手,分崩离析只是时间问题。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没有核心价值理念的太史家,只能一步一步的走向灭亡。

只是抑制世家非常困难,仅有一个太史慈的完全不够。下一步该牺牲谁,刘正没有主意。

“庄主,兴汉山庄下一步该做什么?”贾诩想了很久,总是无法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于是就直接问了出来。

“什么都不用做!”刘正意味深长的说道:“太史慈的战死,只是抛砖引玉。至于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别人去做吧!”

贾诩一听就明白了。太史慈死后,关家和太史家全面对抗,给了魏蜀吴三国的统治者足够的启示。既然是消化不了的世家,那就用大义的刀剑宰了吧!

筑阳关被攻破以后,关兴退回了汉中。关家的力量已经削弱了七成,再也无法令诸葛亮忌惮。蜀帝刘备仁义传世,绝对不允许赶尽杀绝的事情发生。

诸葛亮本以为削弱军方力量的大计从此夭折。谁知道峰回路转,上庸的孟达居然一箭未放就投降了兴汉国。麒麟镇帅军入主上庸,梅园实力大增。

想要拿孟达的投降大做文章,就必须要找到突破口。诸葛亮想到了张松。

张松为人谨慎,倒也没有什么太多的痛脚。只是其兄张肃正在争家产。这就成了张家唯一的破绽。

张松与孟达为友,只不过相隔甚远,不足以用上庸之事作为张松的罪证予以发难。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蜀帝刘备为了巩固太子刘禅的地位,刘封进了宫,从孟达联想到张松。这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不可避免的疯狂生长了。

简雍找到张肃,以家主之位作为诱饵指证张松。

张肃果然坑弟,把多年前张松出使梅园,并且献上西蜀地形图旧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翻了出来。

仅仅是陈年旧事,也不足以让张松万劫不复。谁知道孟达投降之后到了南山军校,看到了沙盘版的益州地图,情不自禁的想到了书生意气的当年。

孟达这一念旧,就想起了当年的两位老朋友。法正的坟头上已经开始长草了,剩下的那一个就是张松。就这么一个念头,竟然鬼使神差的写了一封信,尽叙友谊之余还邀请老友到南山军校讲学。

写了信,又在第一时间通过英雄酒肆的渠道寄往成都。也许张松时运不济,那送信的人并不了解张家兄弟的矛盾。张肃代为签收之后拆开一看,吓得不敢说话了。

张肃把信交给了简雍,进献地图是陈年旧事,这孟达的邀约却是发生在眼前。蜀帝刘备一直看重忠义,对于张松的事情老账新账一起算,绝不姑息!

可怜的张松,被大哥坑也就罢了,连多年的老友孟达也送上了致命的一刀。

马谡奉旨主审张松叛国案。进献地图的证人是当年随行的护卫,算是认定确有其事;至于孟达的书信,张肃拿出英雄酒肆的快件,确认收件人为张松。孟达在成都的管家也出面指证,书信确实为主人手书。

人证物证齐全,张松的案子就做成了铁案。在张松本人没有到堂的情况下,马谡签发了海捕文书。

出差的张松刚进成都,就被城门校尉拿下绑赴刑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