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833章 经济措施

兴汉使命 第833章 经济措施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833章 经济措施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益州百姓为了生存而战,那份勇气与血性自然是令人无话可说。

然而莫名其妙的到街亭血战,作为主将的马谡就无法理解了。

马谡应该是一名纯粹的军人,他的排兵布阵,严格的遵循了孙子兵法的用兵之要。根据战后统计,街亭战败,益州兵主力仍在。

诸葛亮想要借助街亭之战消耗益州兵的战略意图落空了。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换上了王平。后面的几次大战,不仅没有达到消耗益州兵的战略目标,反而让文聘麾下的南阳老卒损失殆尽。

蜀汉没有了汉中之后,其处境日益艰难。

面对实力雄厚的兴汉军和曹魏大军,诸葛亮及其继任者只得转变思想,由昔日的开疆拓土转变为扩大内需。

既然战争手段无法解决益州的民生问题,那就只能在益州内部进行资源再分配。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安抚百姓,宣示仪轨;约束职官,依从权制;先开诚心,又布公道。从制度上确定了相应的规矩,达到有法可依的程度。

这就给蜀汉的经济发展定下了基调。重视经济,却又对干扰市场者重罚。特别是修通了成都至南郑的粮道。不仅加快了蜀汉的对外交流,还引入了中原地区的水利灌溉技术。这可是造福百姓的壮举。

兴汉军进驻汉中,也只是在诸葛亮施政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诸葛亮虽然说退回了成都,但是他在汉中积累的工程经验,倒成了继任者的教科书。

董允在诸葛亮的执政理念上添加了依法治蜀的内容。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这就让益州世家积极投入到蜀汉的经济建设中了。毕竟赏善不避仇,罚恶不问亲。这让益州百姓心安神定,做事情的积极性很高。

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

蜀汉官员的务实态度,让益州世家放下了地域成见,转而拧成了一股绳。这才有了益州百姓安居乐业的大环境。

益州百姓对于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辈也难以匹敌。

董允之举,更壮诸葛亮之感。廉政务实,益州归心。蜀汉新帝刘禅垂拱而治三十年,皆得益于此。

“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无法不兴!”诸葛亮说道:“农是根本,商是沟渠;工是水源,法是开关。”

法制约束才是关键。商人重利过甚,容易失却本心。大利当前,极有可能铤而走险。长此以往,一定会破坏商业的根本,削弱商业的价值;损害商人的名誉,卑贱商人的地位。

一颗老鼠屎会坏一锅粥!若是一锅老鼠屎,即便是锅里有好米,还能吃吗?

想当初春秋时期有陶朱公,战国末年更是有奇货可居的吕不韦。到了现在,无奸不商渐渐的成了主流。

前些年的诸侯争霸,归根结底就是商人世家向传统世家发起的挑战。

兴汉国可以迅速的形成燎原之势,也得益于甄、糜、张、刘四大商人世家的鼎力支持。

商人为诸侯的乱世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无论是从物资调运,还是后勤保障,商人都是经脉一般的存在。

兴汉国情报力量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寄生于商业力量。商人的存在已经到了可以左右一国兴亡的地步。

然而士农工商的排序,再加上生产力的落后,直接导致了商人的努力很难得到正统力量的认可。商人喜欢用钱解决问题,这正是诸侯们的大忌。

试问天下,有几个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呢?

凡事有利有弊,反之亦然!诸侯们畏商如虎,用之又防之。以一己喜好决定商人的前途和命运。然而商道亦是人间大道,谁轻慢了商人必受其害!

刘正掌握百科全书,当然知道商人在这个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世家大族贱商用商,商人的反击也很犀利。

秦相吕不韦开启了政治投资的先河,后世商人将这一理念继承并发扬光大。士农工商,其实乱世的士人才是最尴尬的。

缺吃少喝,再加上朝不保夕!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士人改弦易辙的团结商人。商人代表着金钱,金钱意味着资源。

商人的地位虽然低下,但是却精于计算,对成本控制更是得心应手。国家大了,千里不运粮,也不敢轻启战端。

为什么商人运粮入边城就有利可图呢?

这就涉及到了**的问题!千里运粮,沿途官员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粮食运到前线的时候,十停折了三停。

兴汉国把后勤保障转化为商业模式,除了降低损耗,还能有效的避免贪腐。梅园政事堂只需要限定好利润空间,剩下的事情就由商人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商人的威信,还可以提升商人的地位。

无论是官商联合,还是商人抱团,都可以让沿途的世家不敢随便伸手。有人拿国家的东西,押运的人很有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监守自盗。倘若有人盗取商人的货物,押运的人绝对会拼命的。

“商人为了利益,可以做到亲兄弟,明算账!”刘正说道:“可是真的变成了官方行为之后,负责管理的官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必定会中饱私囊。即便是其中有的人不愿意同流合污,但是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揭盖子。”

“是的!商人为了利益,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刘庄主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诸葛亮赞同的说道:“谁都不想做赔本的买卖,商人对于伸手的人肯定会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诸葛亮谈到启用益州商人替蜀汉大军转运粮草,更是对益州世家深恶痛绝。本来属于世家的蛋糕,却被人为的撬走一大块分给商人。这简直就是割世家的肉哪?

诸葛亮手中的资金有限,无法兼顾世家的利益,商人获得的利润空间极其有限。益州世家坐地起价把商人逼上了绝路。蜀汉的战略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到了打板子的时候,诸葛亮作为世家子弟,对于商人的重利轻义大加斥责。商人劳而无功,对于蜀汉大军的胜败就漠不关心了。

诸葛亮的重商举措,几乎掏空了益州商人的家底。这才有了蜀汉的三十年安宁。商人没有能力搞事情,益州世家只想闷声发大财。

商人的政治冒险,才是祸国殃民的根源。诸葛亮神机妙算,把商人的钱从兜里拿走。喝西北风的商人也就没有能力折腾了。

商人为了政治地位肯花钱,哪怕是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诸葛亮给商人的地位是临时的,随时都准备好了杀猪吃肉。

直到最后商人学乖了,对诸葛亮敬而远之。蜀汉的伐魏大业,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孔明,商人不可欺,否则必受其害!”刘正说道:“你以谋士的标准衡量商人,大错特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