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934章 虚御学说

兴汉使命 第934章 虚御学说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934章 虚御学说

李铁要求兴汉山庄履行青山协定的条款。

刘正按照刘巴的建议,趁机扩大晋国与漠北的边贸规模。

漠北的经济秩序,遭遇了商品倾销的破坏,周边地区也遭遇了经济危机。

商业秩序的紊乱,后果十分的严重。不仅曹操麾下的贵霸商人损失惨重,一直替袁绍提供军费的波斯商人也血本无归。

晋军坐镇克孜尔,在贸易问题上占尽了先机。

拓跋沙漠汗无力阻止晋军西进的战略计划,就想出了驱虎吞狼的办法。

曹操为了保住商业利益,对于拓跋沙漠汗的邀约欣然接受。

袁绍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远在禹村的刘正,也收到了拓跋沙漠汗的坚昆周边贸易谈判的邀请函。

刘巴力主刘正赴会。

刘正也想见见老兄弟,于是就整装出发。

穿越死亡沙漠之后,刘正和刘巴进入了塔城地界。

作为东道主的拓跋沙漠汗早就迎候在城门口,把晋国的代表团安顿在了英雄酒肆。

一天之后,袁绍和田丰带着代表团抵达了塔城。

刘正在英雄酒肆陈留阁设宴,替二师兄袁绍接风洗尘。

田丰和刘巴作为陪同人员出席了宴会。两个对商业极其敏感的老人,一见面就掐了起来。

袁绍倒是看得开,充耳不闻的与刘正推杯换盏。

“二师兄,在外创业的感觉怎么样呀?”刘正问道。

“七郎,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原来所谓的根基,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袁绍感慨说:“如今到了外面才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根基就没有拖累,轻装上阵更容易达成期望目标。商道即政道,无情才是永恒的传续。”

袁绍不停的向刘正倒苦水。想当年袁家四世三公,家族势力一时无俩。只可惜外有盟友挖墙角,内有兄弟断根基。到头来地盘保不住不说,还落得个志大才疏的骂名。

袁绍也是悔不当初。承接了袁家的荣耀,就等于接手了家族的传统利益划分。想要从老人的牙缝里替新人争取利益,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追随袁氏的人完成利益划分之后就不愿意动弹。毕竟扩张势力就意味着战争。既得利益者不愿意让寒门分一杯羹,也不愿意替周边的势力洗牌火中取栗。

就拿并州世家来说,借助袁绍的规矩完成利益洗牌之后,就不再愿意出钱出力攻打长安。

也许长安世家想要借助袁氏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完成利益分配的重新洗牌。可是并州世家不傻,怎么可能为了注定无法到手的利益而出钱出力呢?

冲击旧秩序的堡垒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已经完成利益洗牌的并州世家,怎么可能为了别人而拿家族的百年荣辱冒险呢?

难怪当一方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既得利益者就会渐渐的变成保守派。甚至很多家族不会在意谁做皇帝。

诸侯争霸,也无法代替百姓种田。

在普通家族的世界里,愿意为天下太平而付出的代价相对有限。一旦超过了可以容忍的底线,就会萌生换主子的想法。

袁绍就是吃了保守力量强大的亏。倘若追随者不能万众一心,上位者如何纵横天下?

晋国远征,其实是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对财富的追逐。

“二师兄,自古以来边境和中枢的博弈,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利益均衡的问题!”刘正说道。

中原富庶,边境苦寒。财富分布不均,势必会让很多人眼红。

边境的百姓替中原名正言顺的抵御外敌,借机索要利益配额也是人之常情。

中原百姓安居乐业,对边境的战乱之苦无法感同身受。于是就在拿钱的时候表现得抠门。

边境百姓豁出命拼,却得不到中原百姓的支持。久而久之就会生出怠惰之心。结果就是山河破碎,大家一起感受战争的危机。

每一次保守势力的抬头,都会酿成损失惨重的边塞危机。边境百姓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只能选择平衡。既不愿意大胜,也不愿意大败亏输。

养寇自重,其实是边境百姓向中原索要利益的手段。

万里长城万里长,需要驻军的关隘也就那么几处。每一次胜利,都会削减边境物资的数量。

“七郎,地方保守势力既是国之栋梁,又是国之大敌。”袁绍说道。

袁绍接着讲,当某方势力扫平障碍一统天下,天下太平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裁军。

就以华夏为例。真正养兵的主力就是中原一带。可以说中原九州会出大头。

待到乱世平定,中原百姓就会化实守为虚御。裁撤军队就是为了减少消耗,增加创造财富的人口。

然而虚御就是虚御,一旦战无不胜的假象被捅破,就会造成全面崩溃。

怎么样才能让远离战乱的中原百姓认识到军队规模的重要性?

这是历代上位者研究的课题。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的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直接导致了六国反秦各地兵力不足,甚至闹出了用囚徒成军的笑话。

汉武帝的卫、霍伐匈奴,大胜之后北方边境再无名将,后果就是鲜卑的趁势崛起。落日原悲歌,就是历史的见证。

是以历代明主的御边之策,都是有限度的打。

“华夏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十二个字,一直都是华夏御边的核心思想。其宗旨是让中原百姓持续不断的出钱出力。同时也是保持军队规模的唯一理由。

刘正知道,梅园政事堂也在鼓吹裁军。总是把虚御的震慑手段当成了保境安民的唯一手段。

养兵成本的倍增,成了虚御流鼓吹裁军的重要证据。晋军的威名已经传遍天下,没有必要再以规模慑敌。

当初鲁肃主导政事堂提出虚御学说的时候,刘正只问了一个问题——“当战争来临的瞬间,咱们的兵力够用吗?”

刘正此刻依旧记得,鲁肃当时的回答是——“晋军威服四海,德感五内,谁敢轻举妄动,又有谁愿意轻易的造反呢?”

此刻听到袁绍介绍,如何保持军队规模?这样的经验总结,总算是让刘正茅塞顿开了。

让中原百姓感受到战争并不遥远,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虚御学说。

保持军队的规模,才能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虚御可以在特定的时间段收到奇效,也容易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远离战乱的中原百姓,最容易在战争降临的最初阶段吃亏。相信虚御学说,其实就是拿身家性命去赌敌人不敢动手。

当一支军队威震天下之后,必然会受到虚御学说的冲击。这威名慑敌,其实就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刘正觉得虚御学说其实就是纸老虎,一旦被捅破,就会彻底的散架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倘若一味的借助虚御学说削减军费开支,就会出现“兵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那是要死人的。

刘正也认为捅破窗户纸需要大无畏的勇气,然而华夏最不缺的就是勇敢的先驱。

虚御学说的盛行,势必会让拥护者付出生命的代价。

袁绍用了很久很久,才明白这个道理。

刘正也是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