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都督 > 第1374章 各路出击

大明都督 第1374章 各路出击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8

第1374章 各路出击

蒙古草原上生存的蒙古人,何止千万,屠杀掉8成,那将是一个怎么样的血流成河?

没有去管在座人的惊讶和吸冷气,朱由检傲然道:“我信仰毛帅,我信了他说的话,一人哭胜过百人哭,外族哭,胜过我族哭。只要我大汉民族平安发展,安享太平,还管什么别的族群生死?”

这就是纯粹的民族主义者,然而民族主义者的思维,却最容易让人接受。这就是毛文龙的流毒。

朱由检停住了脚步,看向了自己的哥哥。他还坚守着自己是臣子的本分,他知道,自己可以建议,但绝对不可以胡乱的决断。这个天下是哥哥的,是未来自己侄子的,不是自己的。

这绝对是天大的事情,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或者是赞成,不单单是胜败问题,最主要的是良心问题,一旦战争发动,自己即便死了,在天之灵也不会得到安宁的。

天启真的相信自己兄弟长大,也绝对相信他所说的局面是会出现的,这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在天灾的逼迫下,两个民族势必要发生一场为生存的死战。正如我兄弟说的,与其在未来,在咱们家里做一场生死决斗,就不如在现在,到他们家里去来一场生死厮杀。为了大汉民族的生存,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如果上天真的有惩罚,那就让它降临到朕的身上,”

然后一脸溺爱的拍了拍自己兄弟的肩膀:“你这样的绝断心性是要不得的,你这样的做事极端,也是要不得的,一旦哥哥遭受天谴,你让我怎么敢放心你?”

大家听到这话,就再次无奈的叹息,这绕来绕去的,又绕回了大位传承问题,这是他们兄弟之间的问题,没有人插话,也没有人敢插话。

“回到你的老府邸去,闭门思过一个月,每10天要向我写一份心得奏折。”

朱由检就含热泪的躬身施礼:“臣,信王,八贤王遵旨。”然后默默的走出了御书房,走出了皇宫。回头看了一眼那高大的午门,缓慢的跪倒磕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老府邸,两个月也没有出门半步。

当他再次接到哥哥逼迫他出来的时候,一个沉稳平和心性的朱由检,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目送走了弟弟,天启长叹一声:“这件事情不要你们担当,朕就做一回乾纲独断。就按照刚刚八贤王的策略办。毛承勇的复辽军草原师四万,加上张家口新募集的两万,再加上信阳,西北十万大军,合计十六万,组成草原兵团。现在开始准备,入冬前兵出长城,做灭族之战。”

然后毫不犹豫的决断:“这不是国战,这是朕自己的战争,和大明子民无关。这次所有的费用,不用国库,国库继续为未来的大灾难准备。就用朕的内帑存银以及各地的股份做为使费,即便朕和皇后不吃不喝,砸锅卖铁,也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

众臣的眼睛里就闪动的泪光。

所有的人都信天命,所有的人都相信在高高的苍穹里,有神灵在俯视着这个大地,裁判着一个人的德行。这如此天不人愿之事,必将要遭受天谴。

而自己的这位皇帝,为了这个老大帝国的存续,为了在未来巨大的天灾下,让大汉民族生存下去,将本来是一场应该遭受天谴的国战策略,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战争,为此不惜接受上苍的惩罚。

所有的人都为自己能够拥有这样一个勇于担当,而且对民对臣仁厚的皇帝而感动不已,也全部愿意为这样的皇帝粉身碎骨。

策略定下来了,用谁为帅却是一个难题,这和遭受不遭受天谴无关,而是和这场国战胜负有关。

毛承勇是不行的,他虽然智勇双全,但他只能算是一个独挡一面的帅才,却不是一个有战略层面上的帅才。这样的重担他担不起来。

张维贤主动请缨,天启皇帝却否决了:“北方苦寒,老国公年岁太大,一旦你在北方出现三长两短,就会让战争出现中断,哪怕是短暂的中断,也是致命的。”

张维贤沉思了一下,最终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今年自己70有2了。73岁是人生的一道坎儿,一旦自己死在战场上,对整个军心士气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临时换帅是兵家大忌,其中根本原因,就是两个人的思路绝对不可能一致,就会造成策略的没有延续性。

杨嗣昌想了下,抬头刚要张嘴。

天启皇帝直接拒绝:“你是首辅,现在大明几乎所有的转型策略,大政方针,都是由你主持。一旦你不在,那些策略和大政方针,同样将被打断,这样的损失我们承受不起。”

杨嗣昌就默然不语了,他不是没有担当,而是他明白大局。

孙元化根本就没有请缨的意思,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份量,做做调度协调行,带兵打仗,那就是带着将士们一起去送死。

“曹文诏,朕认为这个人可用。”

孙元化反对道:“虽然当初毛帅将他安排在张家口,就有对阵林丹汗的目的。但毛帅的想法和现在咱们的决断是有天壤之别的,规模上也要大的太多。他还年轻,能担当得起这样的重任吗?”

天启皇帝不以为然的笑着道:“毛帅举荐安排的人,绝对是能人,我相信毛帅的识人之明。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我现在就下中旨,封他为草原督师。”然后看向杨世昌:“这是我一个人的战争,就不需要内阁署理了。”

杨嗣昌点点头,这事就这么定了。

沉重的事情说完了,杨嗣昌将跑题儿的事情再拉回来:“毛帅那里艰难,我们必须有所动作,否则一旦局势糜烂,整个辽东将崩盘。”

天启就打开了眼前的折子:“洪承畴已经上了折子,请求对辽东用兵,只要他一发动,皇太极将前后难以兼顾,辽东的局势自然而然也就解决了。”

杨嗣昌当时一愣,然后勃然大怒:“杨嗣昌,竟然将奏折不经过内阁,直接传到皇帝的手中,这是僭越,内阁将决定对他进行重重的惩处。”

“洪承畴这么做并不是僭越,他在奏折里已经明确的说明,他是怕人多嘴杂,泄露了军事秘密。同时,辽东经略和辽东巡抚,有在战争中临机决断的权利,在紧急时候,是可以不通过我们就自行决断的。之所以洪承畴向我们汇报,这是表示他对我们的尊重。”然后看看一脸铁青的杨嗣昌:“既然首辅如此重视规矩,那我们就照着规矩办。”然后对着门外呼唤:“来人,将这个奏折送到内阁去,然后由内阁批复,再送到司礼监,然后再交到朕的手上。”一个小太监就麻利的将这个折子拿走,就在大家说着话的时候,不到两刻钟,司礼监王振就规规矩矩的将这个折子,又递到了御书房,交到了天启的手中。

对于这个玩笑一样的程序,没有人说笑,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就是皇权和臣权的一次小小的较量和妥协。这是规矩,规矩是不能破的。

杨嗣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洪承畴能够主动出击,这是相当让人欣慰的,如此,毛帅的危局就解了。”

天启就对着外面叫:“魏大伴进来一下。”

虽然失去了巨大的权利,但依旧没有失去皇帝宠幸的魏忠贤小跑着进来:“皇上有什么吩咐?”

“你现在就从内帑里拿出五十万银子,十万给关宁做为奖赏,四十万给东江镇做为奖励,立刻发出不能耽搁。”

魏忠贤毫不犹豫的在怀里拿出一叠汇票,抽出两张,送到了天启面前。

天启就在两张空白的地方填写了数字,然后推给国舅爷,也就是现在的建行行长。

张继先看了一下,就在怀里拿出了自己的小印盖章,然后交给了魏忠贤:“还要麻烦公公派个人送到总行去。”

魏忠贤接了过去,再盖上自己的印章,然后退了出去。

这就是现在大明的办事效率,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扯皮到地老天荒,一件天大的事情就这么在眨眼间就办妥了。有人盛赞当初大明东林党执政的时候,是真正的民主。

其实,东林是民主,但民主的过了头了,所有的事情只要一个人反对,就不能通过,这是及其危险的。想后来,波澜那个当时欧洲第二的大国,就是这种民主,将自己玩的三次灭国,现在成了欧洲四流的小国。

民主不是无限的,民主是要有约束的,就比如现在的大明。

其实说这话的时候,洪承畴已经发动了对皇太极占据的广宁发动了进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