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都督 > 第1280章 商人们的反抗

大明都督 第1280章 商人们的反抗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8

第1280章 商人们的反抗

朝廷当然心急如焚,紧急向南方各省调粮入京。

南方各省这一次却没有拒绝朝廷的要求,那些官员还是有良心的,政治是政治,人命是人命,救命要紧。

然而官员们行动起来了,但是整个天下的商人却坚决拒绝,集体抵制。他们宁可在京城和天津的各个会所,设立赈灾粥棚,天下商人集资购买粮食,免费发放,也绝不向朝廷卖一粒粮食,一粒米。

这样在天津和京城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那些饥饿的百姓,可以每天一日两顿,到遍布城镇各个角落的粥棚领取饭食,但那些官员,却手托着银子,买不到一粒米。即便他们化妆到粥棚领取救济,只要被认出来,商人们的家奴就立刻一拥而上,打他个鼻青脸肿。

你还没处告状去,因为你是化妆前来,你没有穿官服证明你是官,我们就认为是泼皮无赖闹事的,打你怎么了?没打死你,算你捡了便宜。

一个户部侍郎被逼无奈,不得不穿着官服来领粥,结果被所有的人冷嘲热讽,最终不得不羞愤掩面逃跑,在第3天的时候,大家发现他已经饿死在了家中。

然而即便是南方官府多多少少征集了一批粮食,想要运向北京天津,这个时候也已经办不到了。商人们没有人承接这批运输的生意,也不敢再开船去天津港。而走陆路传统的漕运,那更简直是痴人说梦。

漕运总督官迷曹广校是毛文龙的死党,当然被罢免了,花了无数的银子才获得了一个在家带参的下场。而他另一个身份,就是天下漕帮的总舵主瓢把子,一声令下,天下几十万弟子直接罢工,将大明的南北彻底断绝。

走陆路吧,其中的消耗简直让人难以忍受,估计这一车粮食没到北京,半路上就已经被运输的人吃光了。

按照原先的规矩,劳役自备伙食。那你是想也别想,大家已经不再买你的账了,逼急了,打黑枪的事情时有发生,再不行,转眼间揭竿而起,杀了你这个贪官酷吏。

而这种种事情的背后,你总能若隐若现的看到商人们的身影。或者提供信息,或者为罢工者提供粮食,或者干脆直接带着一群作坊工人上街抗议闹事。

由于物资的断绝,京营和天津史可法的讨逆军的供应,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原先兵精粮足,当然士气高昂。

但由于商人罢市工厂罢工,让本来就已经崩溃的财政收入彻底的瘫痪,几十万大军再一次出现了断饷现象,这已经就让将士们怨声载道。而接下来的打饥荒,让将士们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了。

而天津血案执行者是史可法的明军,商贾百姓就将茅头对准了他们,呆在军营还好,只要一出军营,将士们得到的就是商贾百姓拒绝他们的买卖,并且对他们围攻谩骂。有的落单的,还出现了被拍砖头,打闷棍的现象。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原先的将士是百姓爱戴的,最少是尊重的。现在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原先将士是粮饷充足的,现在却是三餐难以为继。

原先半年一年不发军饷钱粮,士兵们还只能咬牙忍着,那是因为他们是军户,他们别无选择。

但现在天下军队因为朱由检的改革,彻底的废除了军户制度,转而是募兵制度。

募兵,说白了就是雇佣,你雇佣我就得给我工钱,你不给我工钱不管吃穿,我就没有再为你卖命的道理。逃兵就开始出现了,换句话说,就是撂挑子不干的人越来越多了。

而这些将士的家属纷纷悄悄给士兵们投书规劝,跟让军心动荡不安了。这才是关键的,要命的。

天津血案这件事情快速的发酵,不但造成天下震动,混乱,最主要的让百姓和士绅商贾彻底的看清了崇祯皇帝,带着这群所谓的君子治国的危害。

吃窝头的人,你让他吃上馒头,他对你感恩戴德,如果你让他再回去重新吃窝头,他会跟你拼命,这就是人性道理。

所以,还在观望的民心舆论,转眼之间就快速的倒向了毛文龙,倒向了东江镇。天下百姓呼唤毛文龙进京,至于什么清君侧不清君侧已经不是他们所求,他们求的是毛文龙的回归,能让大明,能让百姓商贾回归到原先的轨道。

这是大事,真正的大事,欺下瞒上的官员们即便再想将这事情隐瞒崇祯也隐瞒不住了。因为京城和天津寄宿于各个会馆的学子,受到商人大力资助的书院的士子们,这次也站在了自己衣食父母的一边,他们联合起来,每日轮流成批的叩阕午门,为那些死伤的商人喊冤,请崇祯皇帝给个说法,哭喊之声直达内廷,日夜吵嚷的让崇祯睡不着觉。

现在崇祯也赶到了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孟浪和不讲道理。

但,自己是不能有错的,否则自己的形象受损严重。

怎么办?当然是找替罪羊。

当时集英殿暴跳如雷,大骂手下曲解了自己的意思,是他们急于邀功才造成了这么大的动乱。

下旨将造事凶手拿办,明正典刑以儆效尤,给天下一个交代。

凶手是谁?天津府尹。

但能坐上天津府尹这个等同顺天府尹一样地位的人,当然是道理宿老,再加上这一年多来为户部,为朝廷上缴钱粮政绩卓越,动不得,东林当然力保。

在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崇祯不得不妥协,杀天津同知,让他当替罪羊的替罪羊。

天津同知也不是一个小官,而且还是一个文人,文人是杀不得的。

这次血案的执行者是史可法的军队,所以,决定杀一个参将当替罪羊的替罪羊的替罪羊。

史可法当然坚决反对,想崇祯上书,详细的说明了现在军心浮动岌岌可危,一旦如此冤杀,必将引起将士哗变。

崇祯人为对,内阁为之色变。于是,一番文人推理,真正杀人的是火枪,火枪归谁管?工部啊。

好了,这下子总算找到主根了,而且工部就是没权没势没后台,就他了。

于是,内阁提请,崇祯挥泪斩马谡,工部尚书,左右侍郎,弃市。

结果这个决定不但没有平息事态,反倒让天下目瞪口呆,更加大哗。

事态就在次掀起了抗争的**,乃至一发不可收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