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都督 > 第1054章 天下形势

大明都督 第1054章 天下形势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8

第1054章 天下形势

今年的冬天冷的实在是不像话了,所以,从这次毛文龙对日的大战之后,在努尔哈赤对张盘的试探进攻失败之后,不管是哪一方。都明智的选择了猫冬。因为在这百年难见的天气里,不要说战斗,冻伤减员就能让一支军队失去战斗力而彻底的瘫痪,似乎这个天下再次太平无事了。

是不是趁着这个机会回京一趟,看看京城的变化,看看自己的媳妇还有大儿子,还有那个捡回来的小丫头?

但想了几日之后,毛文龙决定不回去了.回去,就必将再次陷入党争的漩涡里,自己就是一箱子鲤鱼里的清道夫,只要一回去,东林必将全力攻击自己,不攻击自己,他们感觉闲的难受。但自己的脾气是越来越大了,他们咬过来,当然自己会咬回去,那这种平静的鲤鱼箱,立刻就会天翻地覆。

现在的大明,正在全力的施行抗灾自救的伟业里,自己可不能乱了这朝局。

同时毛文龙也知道,现在明日金朝的这种平静,不过是大战前的平静,春暖花开,将会以更大的能量爆发。自己可不能陷入京师党争中抽不出身,自己的事多着呢。

首先,自己已经决定全力发展火器,尤其是燧发枪,这就需要大量的钢材,自己必须解决这个瓶颈。如此,自己就必须去趟铁山,然后压迫朝鲜铁山节制使李光道,让他加大对自己的铁料输出,这个非常关键。第二一个,自己要将大和岛的朝鲜小朝廷送到宣州,打出旗号。

现在李倧的正统朝廷已经被困死在了汉城,而他的平壤陪都的监国儿子和陪都朝廷,也已经被日本人坑杀。李倧不管是投降还是战死,他的朝廷都已经彻底的完蛋了,一个新的朝廷需要站出来,打起朝鲜的正统旗号,以宣示李庆朝廷的不合法性。

那么,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书自己的朝廷,给光长君正名。

朝廷对朝鲜的局势在锦衣卫的刺探下,早就洞若观火。帮助朝鲜,这在整个朝廷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大明忙的是脚不沾地,根本就抽调不出钱粮,也抽调不出兵力来参与这场战争。于是在天启询问诸臣该如何处置朝鲜问题的时候,就出奇的意见统一。不管是东林还是阉党,包括毛文龙的孤臣党,都一致决定,名正言顺的下旨,派毛文龙出兵朝鲜。

这三党统一的基础是,阉党认为只能毛文龙出兵,才不打乱朝廷的节奏,这一点上看,阉党还是想治理好这个国家的。

孤臣党赞成,是因为也有上面的原因,更是实际出发,东江镇是孤臣党实际的根基,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御敌于国门之外,总比打烂自己的家要好。还有一个就是,现在阉党在皇上的暗中支持下,一下拿下了东林六君子,驱逐了七十三贤士,风头劲猛,已经有了不可阻挡的势头。

而一项和阉党对着干,牵制阉党的东林,因为元气大伤,即便皇上和内阁再加以扶持,但精英尽去,也是有心无力,但皇上和内阁对将圈禁在东恭厂首善书院的七十三贤士表示了扶持,内帑拨付五万两银子,支持首善书院那些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士子们的伙食,让他们用舆论来牵制阉党。但对阉党的抑制作用却是不大。

而为了对抗阉党,孤臣党也希望毛文龙再取得几次胜利,稳固孤臣党基础,增强孤臣党声望,和阉党斗一斗。

ttKan ¢ ○

在这一点上,毛文龙对日首战告捷的消息一出,当时全国一片沸腾,毛文龙的声望已经如日中天无人能比,他已经成为了大明的中流砥柱。所有的官员百姓都认为,只要毛文龙在东江,大明内地就可以心无旁鹫的干自己的事了。

孤臣党也因此水涨船高,英国公和沈光祚在朝中的话语也就底气十足,他们就想再接再厉,彻底的打个翻身仗。

毛文龙请册封光长君为国王的折子上去,大家没有人反对,但却考虑到,毕竟李倧没死,这就抛弃人家不太厚道,然后研究来研究去,最终决定,来个折中,反正李倧早晚得死,他也没了后人,就将光长君做为备胎算了,册封他为监国,只要李倧一死,光长君立刻正名。而为了显示对光长君的重视,这次册封的使臣,大明拿出了八贤王朱由检,做为对光长君暂时的委屈的回报。

毛文龙接到这个决定,不由得感慨,内阁那帮老家伙真的是考虑事情周到啊,不是自己能比拟的啊。

现在的朱由检年纪虽小,但已经成熟起来,尤其在左光斗和郑国公的一面帮助一面辅导下,那真的是成绩斐然。

而那些随着他去的勋贵子弟,更是想要建功立业,嗷嗷叫着,将这信阳周围千里的杆子劫匪水盗巨寇打的是望风披靡。最后大家干脆,惹不起这帮爷,咱们搬家,于是,信阳周围上千里,竟然再也没有盗匪,出现里难得的几百年没有的安宁。如此,原先走别的道路的商贾,宁可绕远,也要走信阳这一地区。

结果就是商贾繁荣拉动了经济,税收直线上涨,成为了大明的模范区。而八贤王感念国家危难,将所有的税收没有按照封王的规矩,将他们占为己有,全部实打实的上缴了国库。当时感激的左光斗涕零,感动的天启哭泣,感动的户部上书:“要是天下王爷都像八贤王这样该多好?那么占据天下土地三分之一,占据封地税收几乎达到了百分之六十的王爷所得归了国库,那就国库丰盈了。

全天下的王爷们都在破口大骂这个不守规矩的八贤王,唯有两个兄弟的叔叔福王,第一个站出来,向国库捐献了一百万的平辽银子。继而将自己的王田封地的税收和收入拿出一半上缴给国家,这让小兄弟两个感动莫名。看来,天下有难,还得是自己的亲人啊(亲叔侄)(这样的事实不是作者杜撰,历史上,福王真的这么做了,历史,真的冤枉了福王。)

投桃报李,也是大势所趋,天启下达了推恩令,凡有向福王这样的,将一半的收入上缴国库,朝廷将允许他们的子孙后代,或者买地或者经商,更允许他们科考,神宗时候搞了一半的王室改革,竟然在这种互相妥协之下,彻底的完成了。

因为所有的王爷郡王算了一笔账,自己即便将原先的税收全部留下,但是随着自己子孙后代的不断增加,三代之后几乎就养活不了他们了,如果大家接受皇帝的条件,放开对子孙后代的约束,反倒给子孙后代们留出了一个活路。于是就这样,八贤王朱由俭的一个为了亲哥哥分忧的举动,竟然让几代皇帝推行宗室改革而不成的办法,竟然进入这么奇妙的,在双方妥协之后,顺利的完成了。

结果就是大明的国库,一下子多了三倍的收入,国家的各项运转,也有了宽裕的资金,真的是皆大欢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