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之血时代 > 第215章 宁平城之难-上

五胡之血时代 第215章 宁平城之难-上

作者:疯狗先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5:31

第215章 宁平城之难-上

永嘉五年,四月。

豫州,梁国,苦县,宁平城。

大晋行台的百官和中军将士们,在太尉王衍和襄阳王司马范的率领下,在抵达宁平城后,就进行了休整。

借此机会,行台诸军把城内的百姓,狠狠搜刮了一番,补充了一下已经十分匮乏的物资。

太尉王衍和襄阳王司马范为首的军司,对于这种公然掳掠百姓的做法,根本无法制止。

或者说,王衍和司马范等人对于这种做法,也根本没有想要制止的意思。

仅仅一天之内,原本还有些人烟的宁平城,就被搜刮了个干净,城内的百姓,几乎尽数逃亡,本就人口不多的宁平城内,已经几乎看不到普通百姓的影子,都是遍地的行台官员和军士。

在这种情况下,太尉王衍原本计划的修整一天,然后继续加快行进前往徐州东海国的计划,也无法实施了,因为行台的官员和将士们,几乎全都拒绝继续前行。

又加上遇到n的阴雨天气,王衍等人也只能宣布在宁平城再多休息一两日。

太尉王衍和襄阳王司马范等人,此时已经知道在行台诸军中流行着一种说法,那就是行台诸军要在抵达徐州东海国后,继续南下江东。

以几乎全是北方人为主的中军将士,全都因此意志消沉,再加上太尉王衍和襄阳王司马范等人虽然在士人中非常有威望令名,但是对于中军将士面前往往趾高气扬,在诸军士兵中的威望远远不如已经死去的东海王司马越。

再加上,王衍等人到了此时,依然没有办法筹集到紧缺的粮草,而且在往日的行军中,几乎没有能力协调十万庞杂大军的行进,多次发生前后不畅的混乱。

这诸多不利的情况全都聚集到了一起,如果没有外在的威胁也就罢了,但是只要有一个强力的威胁突然来到,这一切的不利因素,都将成为摧毁行台诸军的引子。

在接连两天的阴雨落下后,天空终于放晴。

在几个小厮奴仆的伺候下,大晋的太尉王衍刚刚起床,在用过了简简单单的十几道早餐后,又饮用了一例辛香浓郁的加料汤品。

“去告诉襄阳王,就说过一会,一起去城中衙署商议军务。”王衍一边对奴仆说道,一边品用着汤。

那名奴仆领命告退,小碎步的就往外走去,可是刚刚走到门口,连门都没有踏出去半步,就被门外冲进来一个人撞的惨叫一声,仰面跌倒在了地上。

“哎呦!”奴仆惨呼一声,捂着自己屁股,刚才这一下,几乎把他的屁股给跌碎了。

听到奴仆如此失状,王衍的心中就是一阵恼怒,家中的奴仆从来都是不能如此有失礼数的,他抬头想要斥责相撞的两人,却只看到了一张惊恐的无以复加的脸庞。

“太尉,胡虏追来了,足足有好几万人马,漫山遍野啊,数都数不清啊。”

说话的这人,是一名戎装的武将,刚才的相撞,并没有伤到这个强劲武夫的分毫,或者说他的心思已经完全不在这上面。

看到这名武将的如此惊恐,王衍也是心中慌乱不已。

“胡虏?在哪里?”王衍立刻问道。

这名武将,是行台的前军都督李昌,属于在中军里既有威望,又听从王衍指挥的少数将领之一,所以王衍对他一直都是很新任。

“回禀太尉,就在宁平城西,已经有不少胡虏骑兵,已经渡过了沙河。”前军都督李昌焦急的说道。

沙河,就是在宁平城西临的一条河流,只要跨过了这条河,也就是到了宁平城的城下了。

“有多少贼人?”

王衍心中暗暗叫苦,如今行台诸军人心涣散,如果再遇到大股的胡虏骑兵追击,恐怕就是凶多吉少啊。

如今情况下,王衍不住在心中祈盼,这些胡虏都是路过搜掠的,千万不要是专门来针对行台诸军的。

但是,前军都督李昌的话,很快就击碎了太尉王衍的幻想。

“太尉,贼人至少有两三万啊,隔着沙河,看不清河西的情形,但是满布河西荒野,绝对不是数千的流贼啊。”

“而且,这些胡骑凶恶的很,在渡过沙河后,已经把附近樵采的士兵尽数追杀,还击溃了城外一营士兵。”

王衍一听,心中就叫苦连天。

坏了,坏了,本来行台中军就是人心不稳,如今遇到这么多气势汹汹而来的胡虏骑兵,只怕更是无法收拾了。

如今的中军,是要粮没粮,要援军没有援军,似乎四面方全是敌人,别说是普通的士兵,就连太尉王衍都是心中满是绝望和害怕。

“快,给我更衣,我要亲自去城头查看。”

王衍一声令下,身边的仆人立刻手忙脚乱的取来了盔甲戎服。

平日里的王衍,几乎很少穿着象征粗鄙武夫的戎服和铠甲,所以一时之间,这些手脚生疏的仆人们,相互之间乱作一团,最后还是在前军都督李昌的帮助下,才给王衍穿戴完毕。

太尉王衍穿好甲衣后,想了一想,又命令仆人取来了已经宽衣博袖的常服,套在了甲衣的外面。

在宽大飘逸的常服遮盖下,从外面丝毫看不出王衍里面穿着的盔甲。

看到旁边的前军都督李昌一脸不解,王衍脸色微微一红,说道。

“军中士卒要是见到我穿甲衣,肯定以为情势危机,就怕以讹传讹,不利于军心稳固。”

李昌听后,立刻恍然大悟,一阵佩服感动的模样。

等到太尉王衍在李昌的陪同下,焦急忙慌的赶到宁平城头的时候。

王衍发现,在城头上,襄阳王司马范为首的一众宗室诸王,也已经到了。

大家不约而同的来到城头,王衍知道,这些宗室诸王肯定也已经知道了胡虏来袭的消息。

没有什么寒暄,也没有什么交谈,因为王衍来到城头,居高临下的优势下,把城外的情况已经尽入眼中。

行台的十万大军,虽然都已经到达宁平城驻扎,但是小小的宁平城根本无法容纳如此之多的士兵和官员。

而且,十万人的饮水、生火做饭等等问题,都是每天需要解决的大事,所以行台的百官和部分将士驻扎在宁平城内,其余的士兵都是各自为营,驻扎在宁平城外。

刚刚登上宁平城的王衍,向外看去,成群结队的中军士兵们,就如同被狼群追赶的羊群一样,一个个争先恐后的从城门中向宁平城内涌进。

大批的军帐、铠甲、器具等物品,都被抛弃在了城外的营地里。

而在这些惊慌失措的士兵后方,却是仅仅只有区区数百人的散落胡骑,并且这些胡骑还都是只顾得抢掠被中军遗弃在营帐中的珍宝财物,根本没有多少人真的去追杀。

“贼子敢尔!”

看到仅仅数百胡虏骑兵,就把城外的上万中军士兵给吓的抛弃营地逃入城内,太尉王衍立刻怒斥一声。

此时,城头上已经是有更多的将领和官员来到了。

太尉王衍怒斥一声后,环顾左右的将官,开口说道。

“贼子只有区区数百,哪位将军敢出城逆击?”

在场的众多将官,听到太尉王衍的询问,全都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

与此同时,不少将官都在心中暗骂太尉王衍,就如今的情形,出入城内的城门已经被外面涌入的士兵给堵死了,别说是出城逆袭了,别在涌入宁平城的士兵中发sn死伤,都已经算是幸事了。

而且,驻扎在城外的中军士兵,大都是诸军中的下层军士和旁系外军士兵,城头上的这些军官将领,都是中军的诸位高级将领,让这些身份高贵的将领,去为了一些身份低下的士兵拼命,想一想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自己询问后,身边的将官们一个个噤若寒蝉,不由的让王衍心中恼怒。

他并不是恼怒这些将官们畏敌不前,或者说一个个明哲保身,不肯出战。

太尉王衍真正的恼怒的事情是,面对自己的询问,这些诸军的将官们,不仅没有人踊跃领命,就连提出不同意见的人都没有,这种沉默的结果,在王衍看来,就是对于自己权威的不重视。

不过,这种情况下,王衍还要指望这些人保卫自己,也是一时之间无法。

就在王衍想要继续说点什么,以此来换回一下自己的颜面的时候,却突然听到城外的城门附近,发出了一阵阵的惨叫惊呼。

王衍顺着声音的方向,从城墙上探头望去。

只见在宁平城的城门外,拥挤的士兵中,因为越来越多的士兵拥挤一团,原本就狭窄的吊桥上,根本就无法承载许多人,不少的士兵,都在互相的推搡拥挤中被挤落掉了护城河中。

还有不少的士兵,连护城河的吊桥都没有踏上,就被身后的人潮挤倒在地,随后就被涌上的人潮踩踏致死。

在没有军官和将领维护秩序的情况下,这些被分派驻扎城外的士兵们,已经完全失去了秩序。

在一个敌人都没有进攻的情况下,自相践踏而死的人数,顷刻间已经超过了被胡骑杀死的人数。

见到这种情况,城头上的不少将官跑到了城门位置的城墙上,一个个拼命的扯着嗓子,向城外的士兵喊话指挥,试图以此来恢复秩序。

但是,在汹涌的人潮下,这些军官的声音,很快被人群中的惨叫和嘶吼给淹没了。

太尉王衍看了一眼城门的情况后,就收回了目光。

因为,这时候,另外的一番场景,已经远比这种死掉些低贱士卒的情况,更加吸引他的注意力。

在宁平城的西面,沙河的西岸。

随着一阵阵的声音如同雷声一样传来,宁平城上的王衍,抬眼望去,在沙河的西岸,连绵不绝的数万骑兵,打着各色的旗帜,在清晨朝阳的照耀下,如同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那种骑兵潮水一般的威势感,虽然隔着这么远的距离,但是依然不断冲击着王衍的内心。

“这些胡虏已经找到合适的渡河地点了。”

这时候,太尉王衍身边的前军都督李昌小声的说道,似乎是在给太尉王衍解释胡虏的行动原因。

听到前军都督李昌的话后,太尉王衍却依然没有从远处的胡虏骑兵中收回目光。

“李昌,这些胡虏都是那个贼酋所部?”王衍的语气中充满了不安。

“回禀太尉,这些胡虏的旗号,都是并州胡汉的旗号,小人刚刚远远的看到一些清晰的旗号,都是羯胡石勒的所部,并没有看到其他胡汉贼酋的旗号,应该只是石勒一部。”

李昌的话中,似乎有一种对于仅仅遇到石勒一部的庆幸,毕竟其他的王弥、赵固、刘灵等部,虽然战力未必多强,但是人数是丝毫不少于石勒的,要是几大贼酋一起来,那恐怕就是真的是绝境了。

但是,听到李昌的话后,太尉王衍却是一阵的疑惑。

“怪事,实在是怪事啊。”

听到太尉王衍的低声自语,前军都督李昌却是不明所以。

如今追击而来的胡虏骑兵,尽数都是石勒所部,这有什么奇怪的,这些胡虏贼人,都为了掳掠州郡的财货人口,往往都不会一起行动,因为那样的,不仅各自抢掠到的财货人口会少许多,而且各部之间,还会产生争夺,难以维系他们脆弱的同盟。

“太尉,什么怪事?”李昌壮着胆子问道。

“哎。”

太尉王衍,这时候,才从城外的胡虏骑兵上收回目光,他看了看李昌一眼,说道。

“前几日,那个青州贼人刘预派了使者来,你可还记得?”

李昌闻言一愣,连忙小声的说道。

“回禀太尉,这件事情,小人自然是记得啊。”

看到太尉王衍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前军都督李昌立刻连忙补充道,“可是,小人牢记太尉嘱咐,一直都没有对他人说过此事啊。”

听到李昌这么说,太尉王衍抬了下眼皮,冷冷的说道。

“我自然知道,你不可能说。”

“我真正奇怪的事情,是当时的时候,就连中军诸营都没有发下一个胡骑的影子,远在兖州的刘预,又是如何知道,我军离开项城后,就有胡骑在身后追赶呢?”

听到王衍的话后,李昌也是非常惊讶。

“太尉,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说,当时那个使者鞠羡,在来面见太尉之前,就已从刘预那里知道有胡骑追击我军了!?”

“青州贼人远隔千里,是如何得知的?”

“难道,这贼人能未卜先知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