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之血时代 > 第294章

五胡之血时代 第294章

作者:疯狗先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5:31

第294章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枣公,这两个贼人,昨日因为要督查军务,跑到章武去了。”

刚刚得到消息的游统说道。

“无妨,这两个人手中都没有多少兵马,就算是到了章武,又能掀起来什么风浪?”

段疾陆眷此时对这件事毫不在意,他现在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迅速稳定如今的局势。

任谁都没有想到,王浚竟然蠢笨至此,几乎是一座空城的涿县,就任凭外军进入了。

不过,虽然捉到了王浚,但是其后的安抚之后的事情,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枣兄,如今还是快点想办法,传令幽州诸郡县吧。”

在确认孙纬和王赞,并没有多少兵马后,枣嵩也就没有那么担心了。

“嗯,如今王浚图谋不轨,事发就擒,的确应该马上晓喻诸郡县,免得被宵小奸邪乘机生事!”

枣嵩一脸凝重的说道。

王浚其实在幽州并不太得人心,如今更是做了阶下囚。

枣嵩觉得,除了孙纬、王赞、王昌这几个少数心腹,其余的郡县官吏豪强都是很容易被拉拢的。

不过,在这之前,枣嵩必须立刻把自己的名位给确定下来,否则的话,就有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

他的一双眼睛,频频的给旁边的游统示意。

早就已经商量好的游统,立刻领会其意。

“枣公,如今王浚大逆被擒,行台军国事,却不可一日无长,下吏游统,恳请枣公领行台,加为幽州牧!”

随后,游统就立刻下拜,他身后的一众党羽门客也是立刻紧随其后。

其余被裹挟来的幽州行台官员,没有一个人是傻子,也没有人愿意为王浚做什么‘无谓的挣扎’,稍一愣神后,全都是紧随其后,恳请枣嵩领摄行台,加幽州牧等。

“唉,如今国都蒙尘,天子陷于贼手,诸公如此信重于我,实在是不敢因辛劳而推辞啊!”

枣嵩看着眼前的一大片行台官员匍匐下拜,心中已经得意的不行了,甚至于连“道上的规矩”,辞请之道都给抛诸脑后,急不可耐的一口应承了下来。

旁边的段疾陆眷把这一切都是看在了眼里,心中不禁对枣嵩更加轻视了几分。

随后,枣嵩又向众人询问如何传令于诸郡县,以达到安抚众人的目的。

这时候,列于众官之首的尚书裴宪,却是自告奋勇的站了出来。

“明公!”

不愧是面对胡虏的时候“转进如风”的裴宪,这种优秀的闪光点,又一次迸发了出来。

裴宪口称“明公”的时候,是那么的通顺,就如同早已经喊了无数遍了一样。

枣嵩听到裴宪的这一声“明公”后,屁股底下的席子似乎张了针芒一般,令他兴奋的扭来扭去。

“明公,下官不才,对这种文令还是能胜任的,如由某来书写,定然教那些郡县安安从令。”

对于裴宪的文笔,枣嵩当然是非常有信心了。

“既然如此,那现在就有劳裴公了!”

那用了多久,裴宪就大气挥毫,一篇洋洋洒洒的骈文就写成了。

枣嵩取过去一看,心中顿时肃然起敬。

其文神采飞扬,气势磅礴,把王浚的悖逆,枣嵩的忠良给写的生动传神,要是下面的诸郡县官吏不归顺新任的幽州牧,那简直就是人神不容的逆党了。

“好,好,好!”

枣嵩看后,一连说了三个好字,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稍稍缓解心中那一丝丝“被尬吹”的不适。

“枣兄,你是坐上了幽州牧,那你承诺的北平和辽西之地,也就现在一并发文兑现吧!”

旁边的段疾陆眷,早就已经不耐烦的说道。

对于段疾陆眷这一番颇为无礼的话,枣嵩心中顿时升起一阵恼怒。

不过,如今的形势下,还要倚重段部的兵马维持局面,所以他不得不表面上依旧如常。

“段将军,稍安勿躁,如今幽州新定,还要多多安抚余众,本公答应过的事情,一定会兑现的,将军尽管放心好了。”

枣嵩说完,看到段疾陆眷的表情依旧不太满意,心中不禁暗骂了一句不知足的蛮夷!

“不过,将军手下的兵马,今日有功,我过会儿,就命人打开城中的府库,先用绢帛钱粮,好好赏一赏将士们!”

在听到枣嵩如此说后,段疾陆眷的脸色才好了一些,他懒洋洋的拱手致意,然后就自顾自的起身,在一众行台官员的面前径自离开了。

望着段疾陆眷的背影,枣嵩眼中满是嫌恶。

“该死的蛮夷!”

“明公,还有一事未决啊。”游统凑上来,小声的问道。

“何事?”

“王浚啊,虽已经被擒获,但是肯定有不少旧部余党,说不定马上就要试图营救他呢。”

枣嵩一听,就是有些犯难了。

王浚虽然最近行事乖戾,得罪了大批的官吏将领,但是依旧还有不少心怀旧主的家伙。

“那你说,应该怎么办?”枣嵩问道。

“嘿嘿,王浚不管怎么说,也是明公的岳翁,小人实在不好擅言啊。”游统说道。

“莫管这些,什么岳翁,为讨国贼,哪管这些儿女情长。”枣嵩摆了摆手,不高兴的说道。

“那下官斗胆,且为明公分说一二。”

“讲!”枣嵩说道。。

“如今明公有段部之助力,才能安定幽州,但是我看,段疾陆眷却不是善于之辈,只怕日后更加跋扈嚣张。”

枣嵩听到这里,也是默默点头。

其实,枣嵩和段疾陆眷二人,哪有什么交情,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

现在王浚被如此轻易的擒获,在这二人的心中都是有了后悔之意。

段疾陆眷后悔的是,既然王浚如此轻松就能被擒获,行台百官也都是一群软骨头,那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抛开枣嵩,独自行事。

别说什么北平、辽西二郡,恐怕整个幽州都得姓段了。

而枣嵩也是同样的想法,就算没有段部兵马,只凭宗族部曲,似乎也能举事成功,如今引入段部,反而多了一个贪婪的同伴,要来分享自己的权力。

游统继续说道。

“明公,不可让王浚在幽州久留啊,时间一长,必生事端啊。”

“那怎么办?”枣嵩随即说道,“要不然,干脆一刀。。。。。。”

枣嵩的眼神立刻闪过一丝狠辣。

这反而把游统给吓了一大跳。

“不不不,王浚不可擅杀,或者说,不能让他死在明公的手上,否则其他人必定胆寒,乃至离心离德啊。”

枣嵩听后,脸皮微微一红。

“那你说怎么办?”

“并州刺史刘琨,与王浚几如仇敌,不如把王浚押送到并州晋阳,交由刘琨处置,不管是生是死,可都是与明公无关了。”

“刘琨?”枣嵩倒是有些为难了。

因为,之前王浚袭杀刘琨的宗族部曲,其中就有枣嵩的许多功劳,枣嵩实在是害怕刘琨利用王浚,再来反攻自己。

“我与刘琨也是素来不和,如此行事,只怕再生事端啊。”

“明公放心,如今并州危机险恶,就算是刘琨想为难将军,也已经没有余力,说不定,还会因为明公送王浚于他,感激明公呢。”

枣嵩琢磨了一下,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然后他又补充到。

“既然这样,那就不能仅把王浚给押去并州,连同搜寻出来的那些逾制的冠服、印宝、仪仗都物品,统统全给刘琨送去,让他们看看这些证据。”

“明公果然深思熟虑!”

······

冀州,清河郡,清阳城。

刘预率领的三万多汉军,在进入清阳城后,虽然获得了一番休整。

但是,刘预很快发现,这个清阳城似乎是胡虏故意留给自己的一处陷阱。

“陛下,城中的百姓,实在是太多,还都是饿的嗷嗷叫的饿死鬼,要是再待下去,恐怕要把我军给吃垮了。”

赵昆抱怨道。

“清算的人数,有结果了吗”刘预问道。

“大概得有四万多人吧。”赵昆说道。

刘预皱了皱眉头,这个清阳城其实非常的狭小,如今却是涌进了七八万人。

也就是现在天气寒冷,要是再过一段时间,等到气温转暖之后,这么多人聚集在狭小的城中,一场普通的疾病,就有可能变成夺命的瘟疫。

“这么多人,他们大概有多少存粮。”刘预问道。

“根本没有多少粮食,除了一些豪强之家还有些粮食,那些躲藏入城的百姓,都是能分到一些米糠麸皮糊口就不错了。”赵昆说道。

“看来,胡虏这是故意要用清阳城,引诱我们前来啊。”

刘预说道。

如今的清阳城矮小破败,根本难以长久坚守,而且城中基本没有存粮辎重,偏偏又聚集了大批的百姓。

刘预率军进入后,面对这些挣扎在死亡线的百姓,根本没有办法置之不理,因为刘预之前发布的讨胡檄文,可是把自己摆在了汉人百姓的救世神的位置上。

“要是不走的话,这清阳城,又没法坚守。”

“但是,要是撤走的话,就必须带着这数万百姓,否则抛却百姓,从此之后,汉军在冀州百姓中的声望,只怕要一落千丈了。”

刘预一边想着,一边陷入了为难的境地。

“携带数万百姓撤走,要是遇上了胡虏大军追击,不仅保不住这些百姓,还有极大的可能,会引发连锁的溃败,冲击自己军队从而落败。”

当年的刘备南撤,之所以狼狈的毫无招架之力,其中大批随行的百姓,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然,彼时刘备虽败,但是大部兵马能逃出生天,其中一个因素,也是因为这些百姓阻拦迟滞了追击的曹军。

想了大半天之后,刘预也没有想出来一个,非常保险的万全之策。

就在此时,随行的郗鉴正好来了。

在得知刘预的苦恼后,郗鉴却是不以为然。

“陛下,难道你想要撤军回去吗?”

刘预点了点头。

“对啊,如今清河郡已经几乎是白地,除了清阳、东武等寥寥几处,都没有了百姓丁口,如今又有如此多的流民百姓在此,再继续行军,恐怕很难成功啊。”

“不如先回转平原,然后北上攻取渤海、乐陵一带。”

郗鉴却是摇了摇头。

“如今冀州之战,不在争夺城池土地,而在于击败胡虏。”

“如今胡虏以清阳城为诱,就是为了伺机与我军厮杀,如果陛下撤退回攻冀北,而放任石勒占据冀中,那恐怕知道内情的人,会觉得陛下顾虑清阳的这数万百姓,而暂避之。”

“但是,大部分的人却是不肯信的,他们一定会觉得,陛下所谓的复汉讨胡,都不过空话罢了,避胡不击恐怕是跑不了的。”

“但是,要是撤走的话,就必须带着这数万百姓,否则抛却百姓,从此之后,汉军在冀州百姓中的声望,只怕要一落千丈了。”

刘预一边想着,一边陷入了为难的境地。

“携带数万百姓撤走,要是遇上了胡虏大军追击,不仅保不住这些百姓,还有极大的可能,会引发连锁的溃败,冲击自己军队从而落败。”

当年的刘备南撤,之所以狼狈的毫无招架之力,其中大批随行的百姓,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然,彼时刘备虽败,但是大部兵马能逃出生天,其中一个因素,也是因为这些百姓阻拦迟滞了追击的曹军。

想了大半天之后,刘预也没有想出来一个,非常保险的万全之策。

就在此时,随行的郗鉴正好来了。

在得知刘预的苦恼后,郗鉴却是不以为然。

“陛下,难道你想要撤军回去吗?”

刘预点了点头。

“对啊,如今清河郡已经几乎是白地,除了清阳、东武等寥寥几处,都没有了百姓丁口,如今又有如此多的流民百姓在此,再继续行军,恐怕很难成功啊。”

“不如先回转平原,然后北上攻取渤海、乐陵一带。”

郗鉴却是摇了摇头。

“如今冀州之战,不在争夺城池土地,而在于击败胡虏。”

“如今胡虏以清阳城为诱,就是为了伺机与我军厮杀,如果陛下撤退回攻冀北,而放任石勒占据冀中,那恐怕知道内情的人,会觉得陛下顾虑清阳的这数万百姓,而暂避之。”

“但是,大部分的人却是不肯信的,他们一定会觉得,陛下所谓的复汉讨胡,都不过空话罢了,避胡不击恐怕是跑不了的。”

刘预听后,却是差一点气笑了。

“避胡不击?”

“如今这天下,怎么也轮不到我,来顶这个罪名吧。”

“石勒、王弥、刘灵之辈,哪一个不是被我屡次击败。”

“难道,就因为此次暂避,就能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