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巨子 > 第435章 做出选择(上)

寒门巨子 第435章 做出选择(上)

作者:路人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24:35

第435章 做出选择(上)

李凌垂目,迅速做起了权衡。

皇帝没有直接下旨任命,而是问自己的意向,显然选择权还在自己手上。

这倒不是皇帝真这么好说话,实在是江南太过重要,容不得有半点差错,必须是真心想去那儿做出一番成绩来的官员才能担此重任,要是强迫而去,一旦不够尽心,那跟不派人去也没区别了。

当然,接下这差事的好处也是显而可见的,不但可让皇帝满意,事成之后的功劳也自不小,对将来的仕途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可问题是,此事的危险性也是和收益成正比的,罗天教的手段他见识过已不止一次,在他们已经经营至少一年,有着充分准备的主场,自己真有把握对付他们吗?

要知道地方的情势和朝中可是完全不一样啊,到时候他要应付的就不光是藏于暗处的罗天教,还有地方上的势力,甚至双方还可能已经勾结到一处。自己真有办法一一应对,击败他们吗?

这些挑战的难度可实在太高了,都高过了能收获的好处。作为一个会计出身的穿越者,这点账他自然是要算明白的,当风险超过利益时,实在没必要去冒这个险啊。

就在李凌以为自己已算明白这笔账时,却又看到陆缜在那儿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好像还隐藏着什么东西未透露出来。是什么呢?

李凌再度皱眉,外放江南任官吗,还是在京察后以优异的成绩被提拔外放……突然,他身子一震,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点——这差事安排的本身,已是极大的一个赏赐了呀!

大越朝祖制,天下文官,不经州府,不入中枢。所谓中枢,自然就是指真正的朝廷核心官员了,包括六部九卿,以及政事堂中诸位大佬,那是一群真正掌握了国家走向和命脉的实权人物,也是每一个读书人,每一个入仕官员的终极梦想。

而那一句“不经州府,不入中枢”便成了横亘在每一个有大志的官员面前的天堑。因为真要做到前半句,可是不容易啊。

并不是说真做过一方知州知府什么的,懂得了治理地方的方法,就能被提拔为中枢官员了,要真这样,大越百年来,这样的官员怕早就车载斗量,数以万计了,又还有什么稀罕可言呢?

其实这句话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京官之中——只有先为京官,得到赏识,再外放为一地首官的,才能有机会在功劳资历都足够的前提下进入中枢。当然,因罪被贬出京城到地方任官者是不算在其中的,如此苛刻的条件下,其实每年里真能获得如此资格的人,不会超过三人。

像这样的人,在官场桌面底下,甚至都会被同僚们称一句储相。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人物只要不犯错,将来总是能入政事堂或入六部任要职的,那就是预备宰相的人选啊。而李凌的老师魏梁,其实就是这么个被许多人所看好的“储相”!

他在高中进士后,于翰林院中苦读,从而大放异彩,得到了在皇帝跟前讲经的殊荣,并因之被皇帝所看重,最终在为官四年后,以京察优异的成绩外放淮北,做了江城县令。

而现在,作为魏梁学生的李凌居然比自己老师更顺,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就有了这么个外放的机会。哪怕是有着一定的危险吧,可这也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啊,要是有其他京官知道了,只怕有的是人与他争抢这么个良机呢。

李凌终于想明白了一切,这让本来都快动摇的心思开始坚定。后世总有人叫着年轻人要跳出舒适圈,挑战自我,现在,这个机会就摆在自己面前了。

身在户部,就是他的舒适圈,在这里,一切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不可能犯错,只要不断熬着资历,总有一日能升到侍郎一级高官,至于再进一步,就得看将来的运气了。

可自己真希望过这样的生活吗?自己穿越一场,就还是做着会计,只是换个时空,依旧是九九六地当个社畜吗?

如果是放在后世,真有人这么劝你,那就拿大巴掌糊死丫的,这绝对是在坑你。什么跳出舒适圈,那是有人看上了你的位置,想忽悠你,然后自己占了你的舒适圈呢。你要真信了跳出去,十有**得后悔,那剩下的一两成即便成功了,那也是你自己能力够强,说不定在舒适圈里会获得更大的成功,还不用那么累。

但在此时,李凌倒是觉着这确是一个机会,因为好处都是看得到的,唯一的问题就是有些危险。

可转念一想,李凌又笑了。危险?能比身在西南时还危险吗?江南的那些地方势力能牛得过独霸黔州的龙家?那些风浪自己都经历过来了,还能在江南的小河沟里翻船不成?

对,风险可控,收益却高,这买卖做得!

李凌的目光一闪间,已有了决定。当下,便起身行礼:“为陛下分忧,为朝廷做事,为百姓除贼,本就是为人臣者之本分。臣岁不才,但既然陛下认为臣有此能力为国效劳,那臣愿意前往江南,铲除当地罗天教逆贼!”

皇帝、怀王、陆缜:……

不过他们也能理解李凌会有犹豫,要是真没个迟疑权衡就一口应下此事,皇帝反而不敢把如此重任交给他了。所以他们到底没有点破这一点,只是笑着道:“如此最好不过,那接下来这几月,你就好生歇息着,等到明年二月,京察之后,便可往江南去了。”

“臣遵旨。”李凌再度躬身应道,随即又好奇问了一句,“不知朝廷这次会安排臣往何处为官?”

“这个嘛,到时自有分晓。你放心,朝廷不会真让你孤军奋战的,总会有人配合着你,江南这一局,是绝不容有失的。”皇帝又给他吃下一枚定心丸,也让李凌再没有了任何顾虑。

等把这正事说完,房中的气氛总算是轻快了下来,而怀王也在这时重新开口:“温衷啊,既然陛下都准你多作歇息了,那你可得抓紧时间啊,快些把那新一卷的包公案写出来,本王还等着看呢。”

“什么包公案?”皇帝不觉好奇问了一句。

另一个追更书迷陆缜便帮着解释了几句,然后也笑眯眯地看着李凌:“是啊温衷,老夫也等着看你的新书呢。”

见此,皇帝也来了兴趣:“竟还有这等有趣的书籍吗?老九,你这儿要有,也给朕两本看看,还有李凌啊,要是能写,就尽快把下一卷出了吧。”

好家伙,这催更天团也是没谁啊了……人家读者催更那都是用票勾引什么的,这要皇帝催更,那就是用你的身家性命或是前程来做威胁了。

作为作者的李凌还能如何,除了答应也没其他选择了,只能苦笑着再度躬身:“臣遵旨,接下来臣只要没其他事,便会在家中尽快把新一卷写出来的。”

“那就好,那就好啊。”怀王顿时一副欢喜的模样,连连搓手,恨不能现在就拿到全新的一卷包公案看个痛快。

在正和闲事都谈完后,李凌也就没必要再继续留在此地了,当下里,便借口回家写书,告辞出来。

直到出了归海居,坐车沿着长街缓缓而行,李凌才终于呼出一口浊气来,这次出人意表的会面,给他的压力可是太大了,他得好好想想,做一个妥当的规划才行。

此去江南,势必会遇到不少麻烦,所以也就需要其他帮手。而现在,思来想去,真正能帮到自己,自己又愿意相信的,也就只剩下李莫云了。

没有太多的迟疑,李凌便让车夫改变方向,不急着回家,而是去了城南,那边正是安顿李莫云和邵秋息师徒的所在。

这是一处相当僻静的院落,整条巷子里就三五户人家,其他宅子都是空置着的,倒是很适合安顿不好见人的要紧人物。

李凌在单独来到院门前,敲响大门时,还警惕地看了看周围,的确不见有什么人在附近出没。而后,就看到了已有多日未见的李莫云,这位看着要比之前又憔悴了些,双眼都布满了血丝。

“公子,你怎么来了?”见是李凌,李莫云顿时露出了欢喜的笑容来。

“有事与你商量,所以就过来了。对了,邵前辈他可有好转吗?”这都到京城有些日子了,漕帮那边也帮着请来了几个名医为邵秋息诊治,李凌觉着他的情况总要好些了吧。

可结果,却见李莫云神情黯然地摇头:“这些日子,天天都有大夫来为师父他看诊用针,可无论是吃药还是其他手段,都无法让他醒来。公子,我师父他……他不会……”

这个可怕的想法一直萦绕在李莫云心头,困扰得他天天夜不能寐,直到现在见了李凌,终于是表达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