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巨子 > 第623章 事态发展

寒门巨子 第623章 事态发展

作者:路人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24:35

第623章 事态发展

十月初十,洛阳城,皇城司。

李凌坐在一座清静的小院子里,颇为悠闲地喝着茶,就好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

但事实上,这儿却是让京中许多官员都闻之色变的监禁之所,直属于皇帝的皇城司密牢。

是的,如今的李凌,已经从来京述职的外放知府变成了阶下之囚。只因为他在秋决当日和孙璧等人一起打断了行刑,并揭发了刑部杀白羊,以无辜者替死的内情。

当时,案情已经明了,身担刑部尚书一职的永王孙璘只能跪地叩首,说自己不知内情,想着把自己给摘出去。可还没等李凌做出反应呢,一旁的皇帝却在一声怒斥后,突然呼吸急喘,然后人就昏了过去。

当今皇帝孙雍固然是经历了无数风浪,但他现在终究已然老迈,再加上此事牵涉如此之大,又把自己最重视的儿子给搭了进去,于是又惊又怒之下,这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就终于承受不住情绪的不断变化而昏迷过去。

这下,可把群臣给吓了个半死,也顾不上再继续追究这起案子到底孰是孰非了,便赶紧先传太医,为皇帝诊治。好一通忙活,直到三更天后,皇帝的情况才稳定住,人也缓缓醒了过来。

然后,才是对相关人等的一系列安排——那些死刑犯们,先移交大理寺,重新审查后,再作处置——被冤枉的,就得查明身份,及具体情况,再送回原地,同时把那些花钱脱罪的真正犯人给抓回来;至于那些真正的犯人,躲得了初三,下一次秋决还是躲不过去的。

然后是刑部众官吏,全都被一网打尽,包括张秋在内,都被关进了御史台的大牢中,等待他们的,将是最严苛的审讯,势必要让他们把一切都交代出来。对了,这一回他们受审的规格可是不小,不但是三司会审——原来的刑部被替换成了皇城司——还有两名在京的亲王旁听,以做到绝对公正,不至于出现官官相护的情况。

而这连番的变故,早已传得京城内外人尽皆知,各种说法甚嚣尘上。朝廷为了自身威信,这段日子可没少花心思,皇榜是一张连着一张的出,洛阳府等亲民衙门,更是直接派出官吏沿街走巷地跟百姓宣讲其中道理,只为了能挽回一点口碑。

或许正因为如此,这次的三司会审要比以往任何一次办案都要快得多,这才六七日时间,已经从刑部众官吏口中问出了许多他们的罪行。从寻人顶罪,到轻判重犯,再到放走一些有权有势的犯人……可以说,刑部早成一滩烂泥,臭不可闻。之前只是没人查,现在一旦把盖子给打开,搅出了里头的污糟,便把所有人都给惊着了。

而刑部上下,唯一没被指认有什么收受贿赂,以权谋私的,就只有刑部尚书,永王孙璘了。这事其实怎么看都透着难言的古怪,整个刑部都烂到头了,怎么就你一个尚书却独善其身呢?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怎么到你这儿,却成上梁正下梁却歪了呢?

不过他的身份摆在这儿,自然没人敢提出质疑,反正什么罪过,都落到了张秋等侍郎郎中的头上。甚至还有说法,永王殿下何等身份,富贵无比,又岂会被区区金银所打动,干出如此不智之举?这一定就是手底下那些贪官瞒着他所为。

嗯,典型的皇帝是明君,错的都是贪官的论调……

当这些消息被李凌所知时,他都忍不住被气笑了:“这些家伙还真能睁眼说瞎话啊,你觉着这等说法能骗过天下人的眼睛吗,真当大家都是傻子不成?”

面前的吕振有些无奈地看着他,却不好接话:你现在是破罐破摔无所谓了,我可不敢在背后议论皇家之事啊……

哦对了,关于李凌他们的安排,对朝廷来说就显得格外纠结了。

从结果来看,李凌他们自然是有功的,但是,真计较起来,他们其实也犯下了大错,别的不说,那闹秋决法场一事,放在朝堂上就是大过错。

你们既然早查到了许多线索,那早禀报啊,也好让朝廷能顺顺当当把案子给给查明白了,还少了后续的许多麻烦呢。现在,你们倒是成英雄了,却把朝廷给架到了火上烤,这罪过自然不小。

当然,朝中那些官僚们是很轻易就把一个最大的可能给忽略掉了——要是早几日把事情给奏上去,恐怕以朝廷君臣的那点习惯,必然会把事情彻底掩盖,到最后,该死不该死的,冤枉不冤枉的,都还得死!事实上,要不是李凌把事情完全闹大,就是皇帝,也不可能真为那几个替罪羊平反,因为在这些大人物眼中,几个小民的性命,完全就是不值一提啊。

所以在朝中君臣看来,李凌几人,有功,过也不小,而皇帝一时间又没想好如何处置,所以最后只能先来个冷处理了——有官职的,全部停职,闭门自省。

孙璧和萧承志被软禁在了自己府邸中,徐沧也受到一定牵连,暂时不得出门,至于李凌和万申吉,则索性被关到了皇城司中监禁了起来。只等皇帝做出最后决定后,再看着如何处置他们。

一般官员要是被关进了皇城司,那真就是不死也得脱层皮,可李凌却完全不同,说是监禁,在此却是连软禁都算不上,清静的小院住着,好吃好喝供着,外面的消息也能随时知道,还不用花钱,不要太舒服。唯一的不足,就是不能离开皇城司,只能等着皇帝最后定性。

而吕振,便是把外间之事转告于他的人了,两人间的关系,现在倒是真像朋友了。

看着他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吕振都不知该如何反应才好了。半晌才好奇道:“你就不担心自己的处境吗?”

“担心啊,这次的事情闹得如此之大,一旦陛下真动了怒,我可就彻底完了。”这厮说着,又喝了口茶,摇摇头,“你这茶不成啊,没我在扬州时喝的好,下次给你带点好的来。”

你这像是担心的样子吗?吕振真个无语了,完全是没把此事放心上啊。不过他也能理解,事到如今,一切都不以李凌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轻松也是过,懊悔也是过,那还不如轻松地过呢。

“对了,现在永王那边是个什么说法?”李凌终于提到了个靠谱的问题。

吕振皱了下眉:“永王自然也被禁了足,这一回对他的打击可是不小,刑部已被连锅端,他的党羽自然大伤元气。而且看起来,今后怕是也不可能再担什么实际差事了。”

这倒也算在情理之中了,李凌点点头。皇帝对他的失望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他贤王的名声算是彻底倒了。有些东西表面好糊弄,可官场内外,精明的人太多,谁不知道这事上他永王得了多半的好处,这样的家伙要是再执掌实权,那就是对朝廷,对社稷黎民的犯罪。

这样的结果,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甚至可以说一句,这回他所以如此不顾一切地出手,也是存了要把永王扳倒的目的!

李凌和永王之间的恩怨,始于几年前,那时他只是个小小的户部主事,才刚当官不到一年,然后永王先是有意拉拢,然后又想借他被问罪而把太子一党给拉进党争的泥潭。

在那等情况下,李凌这样的小卒怕是会被这两股大势力给碾压得粉身碎骨,结果他却以得罪两方的代价从这场纷争中挣脱出来。然后,就是张禾丰一事,他在皇帝的授意下,保住了东宫老人张儒师,从而彻底站在了永王的对立面。

再然后,就是面对永王的清算反击,让李凌不得不离开京城,去往滇南搏命,最后归来,更是反击把永王在户部的重要棋子,侍郎边学道给干掉了。

再之后,李凌外放江南任官,永王鞭长莫及,还真奈何不了他了。直到一年多前,随着江南局势稳定,朝廷派出官员在扬州府任职。

一个同知,一个推官,他们居然都是永王的人,而前往扬州的目的,就是为了架空李凌这个知府,然后搜集关于他在地方贪赃枉法的罪证,让他丢官罢职。这些,都是在把这两人控制住后,从他们口中给问出来的。

是在,一年多前,李凌已经和永王党又交过手了,而且这一回他又是大胜。在扬州城,他这个知府早已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大权独揽。两个自以为有永王为靠山的家伙闯进了他的地盘,才刚与某些人有所接触,透了点心思过去,事情就已报到了李凌面前。

主场作战的李凌一翻手,就把这两个不开眼的下属给镇压了。

也正是从这两人口中,李凌才知道永王对自己一直有着深深的敌意,一旦让他找到机会,就定会对这下手。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被动挨打从来不是李凌的风格,何况又有这么个机会出现于面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