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巨子 > 第987章 捷报回京

寒门巨子 第987章 捷报回京

作者:路人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24:35

第987章 捷报回京

寒门巨子

“末将多谢王爷……大帅体谅……”岳霖满面感激地朝孙璧连连施礼。

孙璧则是一笑:“之前的事情,本帅可以不作计较,可是接下来,再有战事,我希望岳将军能率蓟州兵为我大越立下功劳,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听出他话中深意的岳霖忙又赔笑点头,然后郑重应道:“大帅放心,接下来大帅但有所命,末将定不敢有丝毫懈怠,您刀锋所指,就是我蓟州军队伍所向!”

“唔,有你这句话,本帅就放心多了。也不枉我在捷报上把你的功劳也写上了。虽然这次你不在正面战场立功,但若无你们蓟州军在东边布防,使鬼戎溃军不能往那边奔逃,我们也不能取得如此大胜啊。”孙璧又笑着提了一句,更是让岳霖一阵感恩戴德。

而在旁与萧承志碰杯庆贺,说着话的李凌听到这番话,便双眉一挑,意味深长地看了这二位一眼,同时心中感慨良多:“看来英王确实要比我之前想的更加不凡啊,这一手恩威并施,足以让本来或许心存他念的岳霖收到自己手下了。”

其实早在前些时日,李凌就已经通过探子来报,掌握了蓟州军的动向。

岳霖可没像孙璧刚刚所说的那般真听从号令,老老实实地从蓟州出兵,封锁东边。事实上,在晋州军都已经和鬼戎人正面相遇,爆发激战时,他才率军从蓟州出发,而且行程也很不快,说一句拖拉迁延都算是客气的了。

不然他也不可能直到这时,等大战结束了才从只有几百里之遥的蓟州率军赶到幽州了。要知道董公望可是从一千多里外的晋州赶来的,路程是蓟州的两倍,还能早到这么多天,这意味着什么,已经是明摆着的事情了。

显然,岳霖对孙璧这个朝廷所封的统帅是相当抵触,甚至还在沈重山之上。后者还只是稍作抵触,他却是明目张胆地阳奉阴违了,居然连如此重要的军令都敢不遵,直到战事结束,他才火急火燎地赶来幽州。

可以说,要是孙璧真想拿其开刀,只凭这才挟大胜之势出手,足以把岳霖的军权给彻底剥夺了,就是治他个不遵号令的重罪,都是轻轻松松的。

只是这么一来,蓟州军上下必然会感到恐慌和不忿,为接下来的北伐埋下祸根。毕竟岳霖在蓟州经营十数年,军中将领多半受其提拔,早对他感恩戴德,不分彼此了,这要将他拿下,得罪的人可就多了。

但现在,孙璧不但不计较他迟到迁延之过,还在功劳簿上也为他添了一笔,这事一旦传出去,不说其他两地将士,就是蓟州军上下也会感到羞愧,从而对孙璧生出敬意来。那接下来,他再有号令下达,他们必然会不打半点折扣地遵行了。

而他话中又隐晦地提出自己其实知道对方有什么小心思,就更给了岳霖压力。他只是初犯,孙璧还会不作计较,可一旦再犯同样的错误,有前番过错在前,那就是严惩不贷了。

也正是品

出了几句话中深意,岳霖此时才会显得更加服帖,连表忠心。

李凌见状,也不禁对孙璧生出敬意来,他果然快速成长了,有了真正的上位者该有的气度与手腕,或者说,是有了王者气概!

可以说,这一场大胜完全奠定了孙璧在北疆边军中的崇高声望,如果再有北伐,并取得又一场大胜,那他便会成为大越自太祖太宗后,军事上的第一人。而一旦他真收军心为己用,那就真离着取代太子不远了。

当然,这一切都得先由朝廷准许他们北伐,而这一点,至少也得等到半月之后,才有个结论了。

……

当流星快马疾驰入京,马上信使大声把捷报宣传出来时,整个洛阳城都为之沸腾了。

城中人等,无论贵贱贫富,在闻得北疆大捷,击溃数万鬼戎入侵者后,都争相从家中奔出,互相打听着这话的正确性。而在确认所传无误后,无数人都涌上街头,欢庆这一场数十年未有之大胜。

而当这捷报再传入内城后,满朝官员也都坐不住了,全都穿戴整齐,齐往皇城而去。他们很清楚,如此大捷传来,陛下是一定会召集群臣,好生庆贺一番了。

事实也正如大家所料,虽然此时已临近傍晚,太阳都快落山了,皇宫却依然还是门户大开,有禁军宫人把这些官员们引进宫来,全都聚集在了金殿之上。

然后不久,近来因为龙体不适,都没怎么参加朝会的皇帝也在韦棠的搀扶下,满面笑容地赶了过来。

再之后,便是君臣之间的互相道贺,说了好一阵的恭贺话,皇帝更是当即拍板,让户部礼部等衙门尽快按规制封赏前线立功的将士,还直接就下旨,把英王从郡王提升为亲王,另外就是对董公望等殉国牺牲的北疆将士的抚恤和追赠。

当然,这些封赏也好,抚恤追赠也好,并不是立刻就能落实的,须得派有司官员专门去北疆仔细查察后,才能最终做出定夺。

而臣子们在连声称赞皇帝圣明之余,也总离不了一句话,那就是此战之胜意味着至少接下来的十年里,大越朝廷再不用为北疆军事操心了,大家都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可以说,今日的朝会和去年得知鬼戎入侵之后的连场朝会形成鲜明对比,那时有多憋屈惶恐,今日就有多么的欢喜,甚至是狂喜。

而除了不断称颂皇帝英明,大家也不吝于把诸多的赞美之辞放到英王孙璧的身上——因为正是在他挂帅领军之下,才能在短短几月内便拿下如此大胜。只是这里头有许多人,却把自己前不久还在挑英王的刺,认为他久不出兵是在延误战机,养敌遗患的诸多非议给忘到脑后了。

直到大家都把话说得差不多了,皇帝才把笑容一敛:“该有的赏赐,各部衙门都按朕的意思尽快办妥,绝不能让前线将士寒了心。另外,还有一事,朕一时难有决断,也希望听听诸位臣工的意思。”

顿一下后,他才肃声道:“英王在捷报之外还上表奏请,欲趁此大胜率军北伐,直入草原漠北,把鬼戎诸部彻底拔除,以解决我大越百年之患。不知各位以为此事可当允准吗?”

刚刚还热闹无比的殿上随着皇帝这一句话突然为之一静,鸦雀无声。这突如其来的说法,可着实杀了所有人一个猝不及防啊。

不过很快地,以闻铭、魏梁等人为首的英王党人就立刻反应过来,全都表明立场,支持继续北伐:“陛下,英王所奏确实为眼下最英明的决定了。如今鬼戎初败,势必人人自危,各部族之间也必然生出嫌隙,尤其是那贼酋铁勒真,纵然未曾丧命,其在漠北的声望也将大跌,此时出兵,必能以最小的代价扩大战果,使我大越从此百年无边患外忧!”

“陛下,臣也以为此时趁胜北伐再合适不过了。不光在鬼戎之实力大损,更在于我边军将士因此番大胜而士气高涨,正该趁势北进,一劳永逸地平定外敌!”

“陛下,鬼戎之患已历百年,纵然是太祖太宗朝时,我大越天兵能杀得他们四分五裂,也难有今日这般好局面,确实不能错过了……”

“陛下……”

一时间,十多名臣子连续站出来表态,话说得是越来越重,好像就是今日不同意发兵北伐,那就会成大越朝廷最大的遗憾,反对者则是最大的罪人了。

这般说辞,又是挟此番大胜开口,气势十足,却让那些原本想出声反对的官员都不知该不该开口才好了。

皇帝也露出深思之色,半晌后才道:“诸位爱卿,你们都有什么看法,大可说来。”

在又有几人表示支持北伐后,终于在太子目光的示意下,礼部尚书提出了反对:“陛下,诸位大人所言虽然有些在理,但臣以为出兵北伐终究有些不妥。一者,北伐会使朝廷背负多大的担子,会让多少钱粮仓库为之一空,一旦哪里有个天灾**的,却当如何是好?这些后果各位都想过吗?

“二者,就算不去考虑此种事情,光是挥军北进,我大越边军就真能取胜吗?要知道此番大捷虽说是在草原之上打的胜仗,但其实还是在我大越控制之内,鬼戎远道而来,自然落了下风。但反过来,我大军北伐,却是尽失地利,还有必胜的把握吗?

“三者,则在于眼下鬼戎局势。经此大败,臣敢确信鬼戎内部必然生乱,那贼酋铁勒真势必尽失人心,鬼戎也必然再度四分五裂,难成气候。可一旦我大军真就趁胜杀入草原,在如此强敌面前,难保鬼戎诸部不会为求自保而再度团结。如此,反倒是帮了对方大忙了。所以臣以为,这北伐决定实在过于草率,须得三思而后行,还望陛下明鉴啊!”

这一番话倒也颇为在理,如一盆凉水浇在了许多支持北伐的人头上,让大家都冷静了些。但皇帝的神色却没有太大变化,反倒是目光一转,扫过了不远处低头不语的太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