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巨子 > 第990章 人尽其才(上)

寒门巨子 第990章 人尽其才(上)

作者:路人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24:35

第990章 人尽其才(上)

寒门巨子

十多万大军在十多日内陆续开拔北去,幽州城也就从之前的喧闹变得安静下来。

不过并未随军北伐的李凌却并为因此就空闲下来,相反,现在的他比之前更为忙碌。因为大军后勤,幽州诸事,种种关系到北伐成败的各种或大或小的事务其实都已经落到了他的身上。

虽然大军进入草原时已经随同带了超过三月的军粮物资,但显然只靠这点补给是远远不足以让越军大破鬼戎,甚至灭其全族的,所以这就需要身处后方的李凌为他们提供源源不绝的后勤补给了。

而相比于从中原把物资运到北疆,将各种物资送入草原,送到前线军队手中的难度无疑要大上数倍。光是地理路途上的生疏,就够李凌派出多路人马加以深入查探了,更别提一旦战线拉长,后勤路线随时会遭遇小股鬼戎军队的偷袭了。

所以在大军北去的同时,还有奉李凌之命跟随,探明前路情况的斥候人等,他们会在随行一段路后,转回幽州,并把相关地理状况全数回报,再由他经过考量后,制定出一条更快更稳的运粮路线来。

光是这一项差事就让李凌殚精竭虑了,可事实上他现在手头的差事却还有许多。比如催促后方把更多的粮食物资运来幽州,毕竟只靠现在幽州的存粮是不够打这一仗的。尤其是当粮食物资真正开始转运,只那些运粮队伍自身的来回消耗,都已经不下于前线所需了,这笔开销自然也得靠李凌精打细算了做出安排。

还有就是幽州本地的各种事务,也需要他和当地官员商量着决定。

随着幽州大捷,北疆渐安,之前不得已背井离乡安置他城的幽州百姓又都按批而回。对这些人,官府自然不可能把他们拒之门外,自然得好生查问安顿,同时还得拿出一部分钱粮来弥补他们之前的牺牲。为此,还得辨明这些人的确凿身份,不让某些别有用心者钻了空子。

而等到半月后,中原更多的粮草物资开始运到后,李凌身上的责任就更重了。抽查物资是否存在问题,安排这些远道而来的民夫力役们在幽州暂时安身,既要供给他们吃喝用度,还得防着这些从各处而来的青壮男丁们在城中闹出什么违法事情来……

可以说,在进入七八月间后,李凌是完全在忙于处理各种琐碎小事,让他片刻都不得闲,比之前在地方任官时不知要难多少倍了。

而随着八月将尽,又有大批中原官军受命赶到,帮着守御幽州一线的各处关城时,李凌身上的事情又多了一倍。到最后,让他连吃饭时间都抽不出来,更别提抽空给家人去信报声平安了。

不过事有轻重缓急,李凌此时最重视的,还是军粮的调动情况。把物资转运向北的路线已经不断完善开辟,可问题在于,已入九月,幽州的存粮也就多了三成,虽然人来了不少,可那些民夫的运量却是不够,根本没法给前线送去数月之粮啊,这让李凌大感头疼,几次给京城去文

结果也是没个满意答复的。

实在是因为从陆路运粮速度虽不慢,运量却是过少。而且湖广江南等产粮地又离着幽州过远,只靠陆上运粮实在太过艰难。至于从水路走,今年又雨水不丰,进入秋天后更是到了枯水期,漕河水浅,根本行不得大船,如此一来,大批军粮都被耽搁在路上,短期内却没法送抵幽州了。

“怎么会这样?之前朝廷不是已经有所准备了吗?怎么事到如今,却跟我说这个?”李凌看着手上的回执,拍案怒斥。

下面站着的户部官员脸上有些尴尬,只能行礼道:“李大人息怒,实在是路上艰难,我们想尽了法子也不能加快运送速度啊。而且您也知道,受命运粮北来的都是普通民夫,而且数量庞大,就是随行的那些官兵差役们,也不好真对他们动粗,不然可能生出乱子,闹出更大的祸患来啊。所以还请李大人您多多包涵……”

“我能包涵,前线将士能包涵吗?”李凌再度怒斥道,“你们户部上下都是做什么吃的,这点事情都办不好?”

“李大人,您这话就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了,你身在幽州不用管那几万民夫运粮自然可以张口说什么办差不力,可我们的难处您又能知道吗?”这位户部官员也有些恼了,当即站直了身子反诘道。

虽然李凌现在是大权在手,还有二品三司使的身份,可既然不是户部上司,对方还真就不是他惧于他。李凌一听这话,双眉更是一挑,便要发作,可话到嘴边,却还是忍了下来。

他很清楚这不光是对方一人的态度,而是整个户部,乃至京中大多数官员对自己的态度。这次自己迅速升官,显然是遭了人妒了,尤其是对原来和自己有些关系的户部和转运司的官员们来说,他现在三司使的身份,更叫他们难以接受,那可是两个实权衙门的顶头上司啊。

要知道在此之前,户部也好,转运司也好,都有各自的职权在手,只需要跟皇帝或政事堂负责即可。现在倒好,居然又多出他这么个上司来,而且还是以前的同僚下属,大家心中的别扭不甘自然不用说了。

嫉妒心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就想坏了李凌的大事,要是让他在军粮供应上出了岔子,甚至造成前线的北伐失败,那就更好了。因为一旦如此,李凌必然首当其冲,追究之下,什么三司使的官职自然要被废去……

至于什么北伐大事,家国利益,在绝大多数官员眼中,又哪有自身利益来得重要呢?反正北伐败了也不是末日,之前的大胜不是能确保北疆十年以上的太平吗?

想明白这些,李凌便没心思与这家伙多作纠缠了。对方是铁了心要拖自己后腿,就算今日办了一人,也不可能让其他人因为畏惧而全力办差。所以,此事还是得从别处入手啊。

沉默思忖了一阵后,李凌只冷冷瞥了对方一眼:“你先下去吧……”

对方本来还担心李凌会翻脸,都准备

好其他说辞了,结果却只等来这么一句。这让他在松了口气之余,又有些不安了:“李大人,粮食上的事真不是我等几个官员能说了算的,须得激发民夫卖力才行。可这事,您也知道不好办……”

“唔,我知道了。对了,你们现在的粮食都运到哪了?”

“江南来的那些粮食才过长江不远,其他的,也就最多到洛阳周边吧……”

“还是在沿着漕河北上吗?”

“正是,沿着漕河近官道,倒还好走些。”

“漕河水浅,走不得大船,所以才只能从陆路走?”

“不,不错。”这位回着李凌的话,心里也犯着嘀咕,不知他到底在想着什么主意。

对此,他不敢问,李凌也没有自己说出来的意思。直到对方真就退下,李凌才起身来到右手边墙上悬挂的巨大地图前。

这间他平日处理公务的厅堂内不但堆积了无数公文账簿,左右两边墙上更是悬挂着两份这时代最详细的山川地理图。左手边的,是大越边军花了几十年一点点摸索清楚的漠北及北疆方圆上千里的地理图,而右手边的,则是整个大越境内的山川河流城池的概况,而李凌现在仔细关注的,正是后者。

他的手指在标明了是漕河的水道上缓慢移动着,这条从隋朝时正式贯通,然后每一朝都会花大量的人力无力完善修补的人工运河堪称是中原水路大动脉了,从江南一直到幽州,每年有太多物资商品是靠着漕河南来北往。

可偏偏此时,在朝廷最需要漕河发挥用处时它却因为水枯而难走大船,这可不是件好事啊:“走不得大船,走不得大船……”李凌口中念念有词,突然间,心中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来,手指未动,目光却急速往下走,落定在了地图南边,江南,苏州!

“莫云!”李凌突然一个回头,高声招呼道。

一直守在他房门口的李莫云应声而入:“公子!”

“你赶紧收拾一下,去一趟苏州,找我大哥,让他赶紧把漕帮手下能用的小型货船都派往北边……”

“啊?”李莫云刚才也在外头听到两人间的对话了,此时立刻就明白了李凌的用意,“公子是想让漕帮为朝廷运送这些粮食,而且是用那些小船来运?”

“不错。漕河之上论船只之多,无出漕帮者。而且他们更有规模,能做到令行禁止,不在官军之下。所以与其让普通民夫和官军从陆路来走,还不如让漕帮来呢。”

“可是……”李莫云虽然不曾为官,但跟了李凌这么多年,对有些官场上的忌讳还是很清楚的,此时顿时露出为难,还想再劝什么。

可旋即却被李凌给打断了:“照我说的做,出不了差错!我们耽搁不起,前线将士更是耽搁不起!”

见李凌说得郑重,李莫云也不好再说什么,忙答应一声,便转身而去,事情紧急,可得尽快启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