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729章生意经

澳洲风云1876 第729章生意经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729章生意经

过山风的行动速度非常快,仅仅半天的功夫,就已经集结了上百人的武装队伍,除了自己的64名兄弟之外,还拉来了两个小规模的雇佣兵团队,都是这几年新入行不久的退役老兵。

一个是龙骑兵师退役军士曹如海,浑名“海哥”,已经35岁了,参加过大大小小几十场战斗,是一个生性喜爱冒险的主,手下有一个22人的雇佣兵队伍。

一个是加里曼丹二师退役老兵郑东富,人称“辣手东”,27岁,也是一个前来非洲冒险的狠角儿,手下有17名兄弟。

整个队伍101人,过山风拿出压箱底私藏的两挺马克泌重机枪,“海哥”也拿出一挺重机枪,组成火力打击小队,是他们压箱底的杀手锏。

一行百余名全副武装的雇佣兵,共计230多匹骡马,携带着大量的弹药粮草和补给品,第2天一早便浩浩荡荡的通过了虎门关,向着非洲酋长领地而去。

出了虎门关向西北方向,前出大约400公里才能抵达边界处,一行马队驮载着重物行军,差不多也要4天的行程,主要是考虑到长途行军和作战,必须爱惜马力。

一路无话

第4天,七里营

下午三时许

一路风尘仆仆赶过来的骑兵马队远远的看到镇上的尖顶建筑,不由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雇佣兵的欢喜情绪可以理解,到了镇上就能吃到热腾腾的可口食物,在小酒馆里喝一杯,睡在柔软的床铺上,再叫两个妞陪一下,好好的放松连日赶路的疲惫。

长时间骑马赶路可不是轻松的事儿,累得浑身酸痛,战马也要饲喂一些精料,以利于接下来的战斗。

雇佣兵都是很有经验的老兵,不需要动员,便会进行战前自我调整,他们头上带着传统的澳式宽严檐军帽,很多人身上都穿着深灰色牛仔布制成的骑兵作战服,腰间的弹带上插满了亮闪闪的左轮枪子弹,配着一支插在牛皮枪带中的左轮枪。

主武器是插在右膝前马袋里的毛瑟改制式连发步枪,这种枪弹道平直精准,连射威力大,射程相较于与其他类型的连发枪更远,是广受雇佣兵喜爱的武器。

在身边的驮马上,雇佣兵们还习惯携带一支副武器,以保证作战连绵不断的火力。

郑东富观察了一下沿途周边,能看到一些黑人奴工在种植园里干活,还有一些骑马的当地人远远的看着他们,并没有主动上前来打招呼,显得警惕性十足。

在这些关外的土地上,往往数十里没有人烟。

只有靠近城镇或军堡,才会出现大片的种植园和牧场,这与关内完全不同。

在这片无边无际的土地上,人们很没有安全感。

他用脚轻轻一瞌马腹,坐下的战马脚步轻盈的奔跑起来,来到前方与海哥并行的位置一勒马缰绳,说道;“海哥,咱们差不多到地头了,对咱们接的这趟活计,下一步你有什么打算吗?”

海哥撇了他一眼,嘴角抽动了下似乎想吐糟什么,随即又咽了回去,只是干巴巴的反问道;“辣手东,你有什么章程?”

“我就是想看看,这次有没有可能开辟一条贸易路线,所谓马无夜草不肥,海哥你经验丰富,在虎门也待了有三年多了,有可能的话咱们联手做一票。”

“想多了吧,辣手东,这种好事儿还能轮上咱们?”

“埃塞俄比亚那么大的土著王国,总归是有点机会的呀。”

“那你就别做梦了,这里穷的老鼠看了都心酸,土著酋长披一块兽皮就能号令部落,士兵连莫桑比克棉布长袍都配不起,除了能弄到些象牙,其他啥值钱的玩意儿都没有,要想赚大钱还得去阿拉伯半岛。”

“海哥,你说的也太玄乎了吧?”

“嘿嘿嘿……”海哥笑了两声,没有言语。

索马里州的雇佣兵经过十五、六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之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以实力论英雄,油水丰厚的海上走私线路都被大雇佣兵头子占满了,并不像最开始的时候那样,买条船就能下海做生意,如今别人根本插不上手。

有些胆大的后来者弄了条船下海,结果连尸首都看不见,消失的干干净净。

“海哥”与“辣手东”这样的小雇佣兵团队,除了参与一些阿拉伯半岛的部落冲突生意之外,其他的海上走私生意基本上没可能。

陆地就不存在走私线路,邻居只有一个穷得要死的埃塞俄比亚王国,除了人口和一些牲畜,其他当真是光洁溜溜啥也没有。

黑色人种贩卖现在没有价值,如今花旗国人也不要,阿拉伯人也不要,大洋王国也不要,法国人占领了一半马达加斯加王国之后,有了充沛的人力资源,对奴隶贸易也不感兴趣了。

厄立特里亚沿海地区还有两座意大利人控制的城镇,每座城镇都有一千多士兵和近万移民,是意大利人的传统据点,业已经营了有20多年。

在撤军之后,意大利人放弃了沿海地区10多座新兴城镇,势力急剧收缩,几乎丢光了侵占的大片埃塞俄比亚土地。

但这两座红海沿岸的传统意大利城镇并没有被放弃,防守力量反而得到一定的加强,意大利海军在此驻扎一支轻巡洋舰为首的小型舰队,随时能够提供海上炮火支援。

一般而言

这两座意大利城镇所需的物资,可以到虎门或者西安公开购买,基本上轮不到小雇佣兵团队插手。

去年,埃塞俄比亚王国曾经集结了3万多人的大军,围攻一座意大利城镇,因为没有攻城火炮,结果打了40多天愣是没打下来,反而伤亡了七八千人。

自此以后,双方形成了各退一步的默契。

以当前东北非地区的贸易形势,阿拉伯半岛,埃及苏伊士运河区,意大利人或者是对欧洲贸易一般人都插不上手,这里面水深着呢。

“海哥”之所以对“辣手东”的提议不感兴趣,原因就在于此。

眼看着就要进入七里营镇了,镇口出现五六名武装骑警和一些持枪民兵,前面的“过山风”带人简单交涉了一下,便被放行了。

在索马里州,华人雇佣兵的脸就是最好的通行证,这个别人也冒充不了,反而是白人雇佣兵会引起高度重视,常会遭到反复盘问,至于黑人就不可能了。

在整个虎门和西安就没有一名黑人雇佣兵,更不可能有黑人武装,那是想也不要想。

皇家骑警对着迤逦而行的雇佣兵队伍高声吆喝了几句,无非就是老生常谈的提示一下,在镇上不允许非法使用武力,不允许使用枪支,严禁酒后撒泼闹事等等。

皇家骑警的话,雇佣兵队伍里传来一阵怪叫声,他们嘻嘻哈哈的骑着马进了镇子,闹出不小的响动,引来了当地镇上很多人围观。

七里营最初是意大利人建造的城镇,镇上除了教堂和镇公所等少数石砌建筑之外,大部分是土木建筑,周边居民约有3000多人,在镇上的不足一半。

百余人的雇佣兵队伍抵达这里,让小镇顿时热闹起来。

镇长是一名年近40的中年人,名叫于阿根,原本是非洲远征队的退役军士,在乡下拥有大片牧场,他长得白白胖胖十分富态,身上穿着考究的薄呢西服,怀表的金链子斜挂在上面口袋上,带着镇上的几名乡绅迎了过来。

双方在小镇的茶馆里坐下,谈了谈当前的局势。

根据镇长于阿根描述;

骚扰附近的确实是恩菲尔德公爵手下人,有可能是其中的一支零散部落,大约有一千四五百人,迁居到30多公里外的山谷里,从事放牧和采摘香蕉野果等活动,部落骑兵经常会到边界骚扰,被驱赶了以后又来。

种植园惨案是不是他们做的很难说,这玩意儿也没办法调查。

惨案发生过后,镇上奉命已经派出人员前往恩菲尔德公爵驻地发出严重抗议照会,威胁要用武力解决,对方承诺将会彻查此事,但是迟迟没有动静。

非洲黑叔叔的办事效率完全不能指望,他们基本上口头答应了就等于做完了,也许一掉脸就忘了,压根看不到下文。

过山风是雇佣兵头子而不是警察,他也不需要调查,更不需要证据,而是直接通过武力告诉对方;

在这片东北非土地上,弱者挑衅强者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残酷事实。

镇长于阿根目光与镇上的几名士绅交流了下,然后对过山风说道;“风哥,我们知道你是爵爷派出来的伙计,办完事儿就要回去,我们镇上十几个种植园主商量了下,准备拿出一笔钱请你们把这些非洲土著部落给我赶走,赶得越远越好。”

“越远越好?这个含义太模糊了,30公里,50公里还是多少?”

“最少五六十公里以外。”

“你们能拿出多少钱?”过山风颇感兴趣的问了一句,他不介意顺便再赚一笔钱。

雇佣兵嘛,干的就是这种事儿。。

“二万块,我们凑了二万大洋,你看怎么样?”镇长于阿根回答道。

2万大洋就是2万银洋,大洋王国的一块银洋价值等同于一个德国马克,2万银洋价值等同于1000英镑,不算多大一笔钱。

过山风闻言皱了一下眉头,不动声色的看了一下海哥与辣手东,然后回答道;“虽然说蚊子腿再少也是肉,但是你这也太瘦了,我这百来人的雇佣兵队伍可是要卖命的,这样吧,你们拿4万块出来,这活儿我接了。”

四万?

镇长于阿根神情有些为难的看了看身边的乡绅,考虑了下说道;“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尽量给您凑4万,但是你们至少要给我们带回来200个健壮的黑人俘虏,多出来的我们按照60块一个人支付……”

“100块。”

“70,不能再多了,土著奴工不值钱。”

“80,太少了还不够兄弟们的马料钱,不值当费这个事儿,多少也让我们赚一些。”

“行,那就一言为定。”

两人谈成了这笔生意,气氛变得融洽起来,这只是蛮荒的关外地区一个小插曲,大家都习以为常。

大洋王国三令五申不允许使用奴隶,这在澳洲本土和香格里拉以及婆罗州执行得非常好,不能说完全杜绝,至少表面上看不到。

但是在非洲,这项禁令执行的就差强人意。

牧场使用土著奴工还少一些,但是在种植园和各种工程上,使用土著奴工的现象还是很普遍,只不过是以雇佣工的名义遮掩,各地执行力度有所欠缺罢了。

殖民非洲已经有十几年了,索马里地区的黑人从原本的30余万急剧减少到不足八万,莫桑比克地区的黑人土著人口从超过百万到如今的三十五六万,人口呈现陡峭的下降趋势。

除了对外劳务输出和高强度的强制劳动以外,还在于当地土著人口男女分居制度,没有家庭自然就没有后代,出现了明显的断代,当地土著青少年极少,大部分当地土著都已经三四十岁上年纪。

在当今时代

非洲土著人口的寿命普遍也就是三四十岁的样子,经历自然衰老,在今后几年人口还将大幅减少。

这就造成了当地种植园劳动力短缺,在关内地区必须引进大量华人移民补充,绝不允许进口土著黑人奴工,至少在虎门关就不过去。

现有的土著奴工,州政府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绝不允许引进新的土著奴工,这样将会挤掉华人移民的工作机会,所以被查到会罚的倾家荡产。

在关外政策就宽松多了,监管力度也不到位,镇长于阿根这些乡绅个个赚得脑满肠肥,就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利用廉价的土著奴工开垦种植土地,赚取高额利润。

没有这样的便利,他们怎么愿意留在危险的关外地区?

但这不关过山风的事儿,只要种植园主需要,他就能弄来足够多的土著奴工。

对于雇佣兵而言,这只是一桩生意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