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890章战略选择

澳洲风云1876 第890章战略选择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890章战略选择

不得不说,阿根廷人作死的能力超强,成功引来了当今圣上的雷霆震怒,后果相当严重。

当今圣上对移民事务向来非常关注,对侵害移民利益的事件更是零容忍。

阿根廷人疯狂作死,谁也救不了他们。

在讨论了一些相关战事安排和事关国际民生的大事之后,廷议结束,一众阁僚大臣纷纷离开了东极殿,去忙自己手上的事儿了,只有财政部大臣张立被留了下来单独诏对。

李福寿细问了一些战时金融安排和财政支出项,初步同意在年底发行战争债券,总额为5亿金洋,这笔钱价值约2.5亿英镑,12.5亿美元。

在为期两年半的战争准备中

李福寿最终还是同意了卞春松少将的装甲师编制计划,为皇家禁卫军和陆军各装备了一个战斗力极其强盛的装甲师,分别是皇家禁卫军装甲第4师,和陆军荣誉装甲一师。

每一个装甲师实力为兵员15600人,坦克总数400辆,各种轻型装甲车120余辆(野狼轻型坦克改装),汽车1200余辆,轻重火炮配置齐全,装甲和步兵火力配置合理,能够遂行各种各样的战斗任务,耗资达一千二百多万金洋之巨。

除此之外

大洋帝国为现役每一个甲级师都配备了一个坦克装甲营,总计11个装甲营,考虑到成本,并没有装备价格昂贵的T2坦克。

步兵师下属坦克装甲营各编有2个轻装坦克连,共装备野狼轻型坦克44辆,一个重装坦克连,装备猎豹中型坦克22辆,全营共计66辆坦克,用于加强步兵师装甲突击力量。

老资格的龙、虎、豹、狼骑兵师也进行了装甲化改编,各编制了一个坦克装甲团,两个骑兵团,一个补充兵团和一个师直属团,含一个负责运辎重补给的汽车营,教导营,通讯连,工兵连,修理连,摩托连,师属医院,一个警卫营,兵员总数达到19000余人,作战能力提升了二倍都不止。

为了实现上述装备目标,野狼轻型坦克,猎豹中型坦克和T-2坦克两年前已经实现了扩产,大批新装备源源不断的装备陆军部队,富余部分进入战略储备。

如今,野狼轻型坦克年产量达到1360辆,猎豹中型坦克年产量达到350辆,T-2坦克年产量达到175辆。

这其中,前两者广泛装备步兵师所属装甲坦克营,骑兵师装甲化改装所属装甲坦克团。

T-2坦克作为高端装备,只装备两个装甲坦克师。

在即将出征北美的陆军部队中,赫然就出现陆军荣誉装甲一师的身影,这是全军的拳头部队,将会担负一路攻坚克难的重任。

皇家禁卫军装甲第四师依然坐镇本土,随时听从召唤。

目前

正在抽调坦克装甲车,对老牌装甲龙骑兵师进行彻底化改造,将其从一支半机械化半骑兵部队,完全改造为装甲坦克师。

而装甲龙骑兵师也将作为帝国第3支装甲师,遂行战略打击任务。

不客气的说

大洋帝国陆军已经实现了半机械化的目标,这不但极大提升了军队远程机动能力,而且大大的提高了战斗力,每一个师都可以单独应付复杂的战斗任务,灵活性极大的增加。

全军装备的卡车超过了1万辆,后续订购了2.4万辆5吨和10吨级的军用卡车,以进一步提高机动能力。

军用卡车相比民用卡车有部分的改进,主要是车厢栏板使用8.5毫米超硬合金钢板制成,在附加15厘米厚的木板之后,具备拦截步枪子弹的能力。

此外,驾驶室顶部装有重机枪旋转底座,可以装备一挺带有钢铁护盾的马克沁重机枪。驾驶室玻璃窗外,有一块钢制装甲护板,作战的时候可以放下来遮挡一下,作用聊胜于无。

军用卡车的底盘也稍有提升,轮胎采用凹凸感更强的越野花纹,涉水能力和应付泥泞野外道路能力更强一些。

主要的改进就是这几点,价格也提高了一半。

大洋帝国的汽车产业十分发达,伴随着产量的急剧上升,价格也大幅降低,所以这点代价还能够承受得起,能够大规模列装部队。

摩托车则是引进技术生产,主要装备通讯分队和师属警卫营,代替了骡马等畜力使用,效果相当不错。

在大洋帝国的步兵师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装备必须要提一下,那就是自行车。

由于汽车还没有完全普及,步兵师的大范围机动主要靠自行车,这些加重型的军用自行车可以携带大量单兵装备和弹药,水,平均每天的机动能力达到50~60公里,最多可以达到80公里,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能力。

尤其在地域广阔的北美洲,简直为步兵师安上了风火轮。

在询问了一些财政问题之后,李福寿挥手让财政部大臣张立退下了,看了看天色已经到黄昏时分,便站起身来往后宫行去。

用过晚膳,沐浴之后浑身舒爽,李福寿心中惦记着如今千头万绪的战事,便又来到了东阁内书房,晚上也准备在这里歇息了。

夜幕低垂

内书房里钻石盘龙吊灯位于7米多的高处,将周边照得一片透亮,四周环绕的紫檀木书柜高达4米多,整整齐齐摆放了多达1.2万册珍贵书籍,还有一张巨幅手绘世界地图。

李福寿点燃了一支雪茄烟,让身影在浓烈香醇的青色烟雾中若隐若现,一双深沉的眼眸凝视着世界地图若有所思,任由思绪发散,斟酌着当今世界的风云动荡。

欧洲各国列强被波斯尼亚危机缠住了手脚,无暇分神他顾,在明年6月份危机解除之前,不会有心思闹什么幺蛾子。

这段时间,是底定“羊毛战争”大局的好时机。

对于这一场涉及整个美洲的大规模战争,李福寿没有幻想在半年至一年时间内解决,否则也不会发行高达5亿金洋的战争债券,这就是为长期战争做准备。

理想的话,三年之内能够解决就不错了。

别人以为这是一场由于阿根廷应对失措导致的战争,波及花旗国及西太平洋各国。实际上,阿根廷只不过是引发战争的由头,大洋帝国从始至终的目标就是花旗国。

针对花旗国的应对预案,足足准备了十几份。

若其明智的不插手,那么花旗国坚持85年的国策“门罗主义”彻底破产,大洋帝国将会把阿根廷闹得天翻地覆,狠狠的在花旗国脸上跺上一脚又一脚,直到将其彻底踩到泥地中去……

若其插手,这其中又分出大、中、小和全面战争4种情况,最小规模的就是美海军干预,遭遇挫折之后立刻承认战败,并赔款割地。

以罗斯福总统强硬的个性来看,再结合花旗国甚嚣尘上的白人至上主义和浮躁情绪,其甘于失败,早早认赔出局的这种可能性最小。

那么,随之而来的战争走向就不由花旗国决定。

李福寿从一开始就奔着全面战争而去,他的目的也不单纯是击败花旗国,促其分裂,严重削弱其实力,打击花旗国人伴随着经济增长而膨胀的自信心。

在所有人都认为大洋帝国针对的目标是花旗国时,那只能说明肤浅了,李福寿还有更深层的战略意图~那就是布局欧洲。

深远的战略布局目的有二;

一是平衡当今世界力量对比,在洋美两强横空出世之后,以德意奥为核心的军事同盟显得势单力薄,洋美两强都属于英语圈国家行列,力量对比失衡。

综合考虑,德国哪怕是有一点儿的理智,那么在慎重选择之下,萨那热窝事件可能并不足以引爆第1次世界大战。

而这一点,是李福寿万万不能够接受的事情。

所以他要出手,严重削弱花旗国的军事和经济潜力,打断其蓬勃向上的国运,破除其独霸北美,君临两洋得天独厚的大一统地理位置,为大洋帝国今后数10年崛起为世界强国之一,拓展出充分的上升空间。

第2个目标,那就是充分展示强劲实力,待价而沽。

既然要玩了就玩大一点,李福寿虽然先天比较亲近英国,但是不代表他把所有的筹码都压注在英国身上,毕竟现在已经有了可以说“不”的本钱,德国这一方也不是不能考虑。

在原来历史时空

沙俄帝国在1918年就被打爆了,布尔什维克席卷了这个北方帝国,新生的政权与德国率先媾和,承认战败并且割让了大片土地,允诺数量惊人的战争赔款。

德俄两国签定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条款空前的苛刻,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俄国全军复员;

第二条,俄国放弃波兰、立陶宛,并承认乌克兰和芬兰独立。

第三条,俄国向德国支付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

这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沙俄失去了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是人迹罕至的西伯利亚,而是俄国的欧洲地区,属于其领土精华的精华部分。

这其中,光人口就有5000多万,占据沙俄总人口的1/3还要强一些。

1910年,发明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预测说:再过40年,俄国人口将从目前的1.55亿增长到6亿。

但一个布列斯特条约,基本上把沙俄彻底废了。

意味着俄国完全丧失了这1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工业基础,俄国工业虽然远落后于欧洲各国,但因为法国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以及斯托雷平的改革,在一战前已经大有起色,工业化进程主要就集中在这片欧洲土地上。

然而,就在割出去的这块土地上,却有俄国90%的煤炭、73%的铁矿以及54%的工业产能,还要外加三分之一的耕地,直接打回农奴社会状态。

所以,《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不是卸了俄国一条胳膊,而是卸了它一条胳膊和两条腿,从此退回了原始的农业国。

特别是煤炭和铁矿这两项资源非常重要。如今工业能力比拼玩的就是煤炭和钢铁两项,没了这两项,沙俄还玩个屁呀!

在原本历史时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奥三国同盟并不是没有取得胜利的机会,1918年就是最好的契机,也是最接近胜利的时候,德意志帝国在东线已经取得了完全胜利。

设想一下,关键时候反戈一击……

呵呵呵……这个乐子可就大了去了!

李福寿抱着这样的想法并不稀奇,他也不介意与德国人暗通款曲,在这个世界上讨生活,谁还没几个朋友啊?

说一千,道一万,传统友谊那都是个屁呀,对于国家而言,最让人心动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