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913章南美变局

澳洲风云1876 第913章南美变局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913章南美变局

火地岛海战之后

帝国远征打击舰队下属几支巡洋舰支队,对美大西洋舰队的残余舰只围剿追杀,持续了一周之久。

米国海军逃窜的5艘巡洋舰被击沉一艘,俘虏两艘,剩余两艘美巡洋舰被逼的无路可逃,选择冲滩后被击毁。

四十几艘逃窜的雷击驱逐舰中大部分由于航程不足,被丢弃火地岛沿岸滩涂上,约有十几艘越过麦哲伦海峡,躲进阿根廷南方小渔港内,被追兵赶到或击沉或俘虏。

美海军只有两艘860吨级雷击驱逐舰侥幸在沿岸港口获得煤炭补给,一路向北逃至布宜诺斯艾利斯港,随即被赶到的大洋帝国两艘巡洋舰堵在港口里。

这两艘巡洋舰切断了港口对外贸易,肆无忌惮的对出港舰只炮击,造成阿根廷海军方面三艘巡逻艇(一艘被击沉,两艘被击伤)及几艘货轮损伤。

连续封锁了一周时间

面对大洋帝国海军巡洋舰的嚣张,阿根廷海军极为愤怒,为了打破封锁,派出以四大巡洋舰为首的阿根廷海军主力出港展示武力。

这四大巡洋舰是阿根廷海军主力,在上个世纪末向意大利人订购了三艘“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再加上一艘英制6800吨巡洋舰,这让阿根廷海军实力拿到了南美的头把交椅。

四大巡洋舰分别是加里波第将军号(6840吨),圣马丁将军号(8100吨,下皆同),培列顿将军号和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全都是舰龄10年以上的老舰,在南美地区耍耍威风还可以,在大洋帝国海上军事力量面前就是盘菜。

果然,这4艘阿根廷巡洋舰刚刚驶出海湾不久,就被一支高速插上的皇家海军巡洋舰中队截住了回港的归途,面临被全歼的可怕后果。

阿根廷海军果断怂了,在未发一枪一弹的情况下升起白旗投降了。

这种事情听起来挺魔幻,其实压根也不稀奇。

阿根廷人色厉内荏早已经有苗头了,其海军力量表演一番就投降的火速变脸行为,内中有脉络可循。

自从1908年9月3日开战以来

米国人被打的满头包,西海岸都被大洋帝国武装占领了,北美洲战败的消息不断传来,阿根廷社会从上到下早就慌的六神无主,对战时政府的猛烈抨击舆论高涨。

且不说这些

阿根廷南部和中部各省纷纷发电,公开表示与布宜诺斯艾利斯战时政府决裂,切割,耻与为伍。并通过各种渠道示好,欢迎大洋帝国正义威武之师进驻,那真是朝思夜盼王师,表现的比盟友还盟友。

考虑到这些地方省份大多是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后裔势力,有这种表现就不奇怪了。

西班牙早就被米国人和大洋帝国玩废了,意大利人各种神之操作,压根儿也没有真正抵抗的心思。

大洋帝国南美远征军登陆部队在智利艾森港登陆以后,除了在当地留下了760人的一个营守备以外,全军2.6万人向东迅速开进,仅两天时间就前进145公里,越过阿根廷与智利边境,进入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并且一路向南迅猛推进。

圣克鲁斯省立刻易帜,敞开大门欢迎帝**队。

随后丘布特省,内格罗河省纷纷倒戈,兵不血刃的举手投降。

皇家陆军兵分两路

一路是装甲挺进兵团,由二个机械化装甲营和二个步兵团组成,总兵力约7800余人,分乘数列火车从圣克鲁斯省一路北上,穿越丘布特省,内格罗河省,行程近2000公里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南部边界,这才遭到当地武装阻截。

装甲挺进兵团随即放弃火车,沿途击溃了数个高乔人骑兵团,占领了阿根廷中部极其重要的布兰卡港,并在此休整,等待骑兵挺进兵团的到来。

双方合兵一处,准备对繁华富裕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下手,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第2路是香格里拉师主力部队,兵员总额约为1.8万余人,装备了数百辆卡车和上万辆自行车,在抵达圣克鲁斯省之后就地征集大量马匹,马车行动,极大的增强了部队运动作战能力,华丽变身为骑兵挺进兵团。

在此后二十多天时间里,香格里拉师在沿途老百姓夹道欢迎中,向北挺进2000余公里,顺利抵达港口城市布兰卡作短暂休整,以利再战。

此时,取得火地岛海战大捷的帝国远征打击编队也移师布兰卡港,从海陆两个方面严重威胁阿根廷首都区布宜诺斯艾利斯,其沦陷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布兰卡港距离首都区布宜诺斯艾利斯只有630公里,是阿根廷最重要的商贸港,公路,铁路,海运十分发达,是阿根廷中部重要城市,它的不战而降对首都区布宜诺斯艾利斯震动极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

阿根廷的主要铁路线开始动工兴建,主要铁路线有三条。

北线主要连接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拉普拉塔河三角洲,西线主要穿越安第斯山,将阿根廷和智利连为一体。

南线是1865年动工的连接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查斯科穆斯之间的铁路,将首都区与南部各省连接在一起。

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布兰卡港,其作为阿根廷南部广阔潘帕斯平原最优良的牛肉和谷物出口深水港,肩负着向欧洲出口农产品的重任。

1880年,阿根廷铁路里程数为1570英里,到1889年,增长到5850英里的铁路线已将各省与港口连接起来。

1900年,总里程数达到1.03万英里,1908年,又进一步增加到1.735万英里,其沿海港口设施也得到了扩建和改善。

由于运河的开凿和挖掘,罗萨里奥的码头能够吞吐远洋货轮,1880年后,罗萨里奥市因此成为阿根廷最主要的港口之一,仅次于布兰卡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位居第三。

1884年后,由于与南线铁路网的接通,巴伊亚·布兰卡成为南潘帕斯和巴塔哥尼亚羊毛和小麦出口的主要港口,鉴于其重要的地位,政府对原来的码头进行了大力修缮,并新建了很多港口设施,加上该市有着与阿根廷全国各地相连的发达铁路网,使其保持着阿根廷最重要出口港的地位。

布兰卡位于南潘帕斯平原腹地,这里盛产牛肉和小麦,也盛产优质巴塔哥尼亚羊毛,是大洋帝国经营毛纺织厂商人集中之地,也是在该国投资重点区域,阿根廷毛纺织业总会就坐落在该市。

这里是战争发起的策源地之一,也是大洋帝国商人遭受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更是阿根廷政府打压华人重灾区,在城郊建有6个集中营,集中关押了富有资产的华裔家庭上万个,人数多达6万余人。

不作就不会死!

令帝国皇帝李福寿震怒的迫害华裔商人事件,主要就发生在布兰卡市,成功引起了大洋帝国的滔天怒火。

这里也是全国人口第二大城市,居民总人口多达52万余人,其中华裔人口63000余人,占比超过12%,整个南美洲华裔人口比例最大的城市。

在羊毛战争爆发早期

布兰卡市居住的华人受到严重迫害,工厂,企业股权,店铺和房屋等资产全都无偿收缴,家人被关入集中营,军队和警察疯狂迫害当地华裔人士,各种压榨手段层出不穷,迫害致死的案件多达数百宗,数万华裔人士流离失所,被政府收押关进了集中营,财产损失高达数千万金比索,一时间可谓丧心病狂。

对此,帝国皇帝李福寿发出了;“明犯帝国者,虽万里必诛之”响亮誓言,并且尽起大军,发动了世人瞩目的“羊毛战争”。

战争进程令世界各国大跌眼镜,大洋帝国以势如破竹之势连战连捷,狠狠打击了以米国和阿根廷为主的“门罗联盟”,非但皇家海军尽歼太平洋舰队,并且一路万里追击直达麦哲伦海峡。

兵锋所指,莫不摄伏。

皇家陆军登陆北美,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便迅速摧毁北美西海岸36万人军团,将濒临太平洋的三个州牢牢掌控在手中,取得了稳定的前进基地。

仅半年时间

太平洋联盟对“门罗联盟”已经形成了压倒性的军事优势,这让布兰卡市猖獗的**势力清醒下来,然后便潮水般的退却了。

华人集中营的待遇变好了,进入1909年之后,甚至连集中营看守卫兵都撤了,华人家庭可以自由来往于集中营和城市之间,再也没有那种动辄打骂侮辱的现象出现。

但历史不应该被忘却,这笔血债终究要百倍偿还。

在皇家陆军部队抵达布兰卡之后,彻底解放的华裔家庭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血泪诉状,将曾经侮辱欺压华裔的阿根廷白人告上战时法庭,并索取赔偿。

于是,蔚然壮观的一幕出现了。

布兰卡战时法庭每天绞死上百名当地白人,其中有市长,有市议会议员,税务局长及职员,有军人,有警察,还有混迹社会的地痞无赖,大多数手里都有着华人的血债。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在布兰卡城郊,一眼望不到头的绞刑架每天都会换新人,那些曾经猖狂凌虐华人的当地白人,将用生命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赎罪。

背靠强大帝国,当地华裔居民彻底扬眉吐气,非但在军事法庭的帮助下拿回了大批资产,并且获得了巨额赔偿,包含并不限于沿街店铺,重要的码头仓库股权,厂矿企业,农庄牧场,商行以及白人家庭世代居住的豪华庄园和其他资产,全面掌控了布兰卡经济领域大部分份额。

当今圣上曾经言道;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损一分,必百倍偿之。

由帝国法律界人士组成的战时法庭真正践行了这一铿锵誓言,令华裔商人家庭获得巨额赔偿,便是普通华裔工人家庭,起步赔偿额也是5千金比索,呃……是每个人。

5000金比索什么概念?

金比索与金洋等值,5000金比索相当于2500英镑,即便是普通的4~5口华人家庭,赔偿额都能超过上万英镑。

反正这些东西,帝国和军队无意染指,便宜其他人不如便宜血脉同胞的华人,反正是有诉必应,举告必赔。

拿不出现金来赔偿,那么就用土地,用庄园,商铺,码头,仓库,各种建筑物折价赔偿,布兰卡政府实行简易程序,第一时间会受到损害的华裔办理相关地契,田契和房契手续,实现资产合理合法转换。

那些在中间表现出不合作,抗拒等行为的官员,很快就因为其曾经非法行为被送上被告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战时法庭一切从简,从重,从快,成为大洋帝国全面接管布兰卡局势的有力武器,帮助华裔居民实现社会阶层的跃迁,新的市长,新的议员,新的港务局长,税务局长和新的警察局长很快选出来,几乎都是华裔人士。

法庭的公开宣判并没有隐瞒,这有力的震慑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局,各种恐惧,慌乱,悔不当初的复杂心绪交织,城市里流言满天飞,全是对大洋帝国魔鬼军团的猜测,什么手段血腥残忍呐,什么杀人如麻啊,什么连妇女和儿童都不放过啊,这更进一步加剧了混乱和恐惧情绪。

正是在这种惶惶不安的末日下,阿根廷海军明智做出了火速变脸举动,以争取从宽处理待遇。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关键时候还得靠自己。

布兰卡不但是羊毛出口重要港口,而且是阿根廷牛肉出口的第一大港,小麦出口的第二大港,其在阿根廷国内经济领域作用举足轻重,影响力非常大。

19世纪晚期的科技变革,使得将食品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运到几千英里之外的伦敦和安特卫普成为现实可能。

1851年,汽船的应用将布宜诺斯艾利斯到伦敦的航程从两个月缩短为35天。

1876年,法国和阿根廷布兰卡港之间运输冷冻肉类试验成功,全程冷链运输用时29天,到了1905年,时间进一步缩短到21天以内。

只用三周时间,潘帕斯平原上生产的优质牛肉就可以进入欧洲人的餐桌,量大管饱,质量无可挑剔。

从此,冷冻肉类取代了腌肉,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市场对阿根廷牛肉的需求。

发生在布兰卡的巨大社会变革,让华人的势力从此从毛纺织领域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深深的切入阿根廷社会最重要的牧场经营,牛肉屠宰,出口,运输和港口贸易,以及农场经营和小麦出口,华人在南部潘帕斯平原拥有大片土地,成为拥有重要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族群。

从此以后,也打开了华裔向阿根廷移民的顺畅通道,伴随着华裔人口源源不断的进入,进一步提升了帝国影响力,这就是后话了。

在阿根廷社会中,白人移民占据主导地位,当地土著高乔人也拥有西班牙白人血统,至于真正的印第安土著,早已泯灭于这个国家曾经野蛮的历史中。

19世纪以来

阿根廷迫切需要的劳动力从南欧,特别是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涌人。

1857年到1908年,阿根廷吸收的净移民(移人者减去移出者)为221万人(若历史没有改变,这一数字至1930年达到350万以上),这意味着大约60%的人口增长来自移民。

在这些移民中,46%来自意大利,32%来自西班牙,白人移民对阿根廷人口结构的影响超出了任何其他西半球国家。

到1906年,阿根廷接近30%的人口是在外国出生的(同期作为另一个欧洲移民天堂的美国,只有大约13%的人口是在外国出生的)。

全世界唯一超过阿根廷的是大洋帝国,其人口约53%是在外国出生,来自于东方神州的比例超过52.2%,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在意大利和阿根廷的潘帕斯之间,大量的移民劳动力往来不绝。最初的移民主要是进入农牧场,成为垦殖者、佃农和农业工人。这也是意大利和西班牙裔占据农场主和牧场主主流的原因。

外国市场、外国投资和外国移民的有机结合,使阿根廷以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为基础的经济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增长期。

1860-1900年,阿根廷维持了世界上最高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之一,成就了阿根廷的经济神话,富裕的美名传遍欧洲。

1900年,阿根廷进口额达1.135亿金比索,出口值为1.546亿金比索,实现了高达3100多万金比索贸易盈余。而此时的米国还是大额贸易逆差状态。

“羊毛战争”爆发前的1908年,阿根廷进口超过4.962亿金比索,出口为5.192亿金比索,贸易的扩大为政府带来了可观的财政收入。

1880年,阿根廷政府财政收入为1960万金比索,到1889年几乎增加了一倍,达到3820万金比索。

到了1908年,更是提升到1.27亿金比索的高水平,这其中有数千万金比索,来自于没收华裔商人资产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当真是一波肥。

6月债,还的快,这不……现在阿根廷社会傻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