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958章1910年经济水平

澳洲风云1876 第958章1910年经济水平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958章1910年经济水平

陛下到底怎么打算的,李福寿哈哈大笑之后没有解释,李拴柱元帅也不好追着问,只能怀着疑惑离开了大明宫,返回公爵府邸。

这事儿并非李福寿卖关子,而是八字没一撇呢,现在咋说?

北美战争之后

除了米国本土独立的十个州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领土问题,这其中包括美西战争中占领的古巴,波多黎各,海外飞地阿拉斯加州,部分太平洋群岛主权,巴拿马运河工程等等,都属于和平条约中未尽事宜。

当然了,还有新墨西哥地区问题。

这其中每一个都不是小问题,足以引发战争,想要米国轻易的退步非常难。

战败后,米国之所以承认各州独立,是因为那已经是无法挽回的事实,在面临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面前,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

但应该看到,米国毕竟不是腐朽落后的奥匈帝国和大清,在涉及领土主权和战略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不会轻易让步。

上述问题每一个都不同,要有针对性的一个一个去解决。。

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

大洋帝国在军事占领该地区之后,已经全面接手美方运河公司权益,将通过赎买的方式完成所有权交接,这一工作已经在推进中。

当初米国以4000万美元的代价,从法国人手上拿到运河的全部所有权和运营权,如今帝国皇家基金将以4500万美元的代价,从米国人手上拿下巴拿马运河,并且完成后续的继续开掘工作。

为何以私人公司的名义取得巴拿马运河所有权和运营权?

其实在当今世界上已经有先例,法国人当初就是以法国运河公司的名义,拿到了巴拿马运河的权益,而这家公司就是私人股份公司,自负盈亏,独立运营。

这样的好处是减少运河问题的国际敏感度,公开且平等的对待世界各国船舶,只要正常缴纳费用就可以通过,不存在刻意刁难之说。

当然了,完全的公平是不可能的。

战争演变到如今的地步,米国人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南美洲的重大影响力,失去了对中美洲的掌控力,虽然心中不情不愿,但依然得拱手交出巴拿马运河的权益。

但并不代表,米国在其他问题上的让步。

比如在古巴问题上米国人就坚决不肯放手,通过国际斡旋,近期形成了新的方案;

那就是以英国和大洋帝国为首牵头,有米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共同参与的各国共治方案,扶持一个能代表各方利益的当地政府,古巴问题实行国际共管。

也就是说大家都可以插一手,发展贸易和渗透影响力,但是要遵守游戏规则,不能干预当地政府自主决策的能力,不能推行排他性的歧视政策等等。

而在波多黎各问题上,大洋帝国和英国选择了退让,默认米国在该地区的特殊利益,承认其属于米国的势力范围。

而在美属太平洋岛屿问题上,大洋帝国准备拿出一笔钱,不超过2000万美元,将这些岛屿全都购买下来,这其中就包括中途岛,萨摩亚群岛等等。

这属于胜利者的权益之一,米国在强压之下也不得不同意。

如今的阿拉斯加属于国际托管,暂时还没有谈到最后的地位归属,目前也不是解决阿拉斯加问题的好时机,需要等一等再说。

比如说;

日美两国因为新墨西哥地区爆发战争,米国迫切需要大洋帝国束手旁观,那么就要在其他一些重要问题上作出大的让步,以换取大洋帝国的默契配合。

这就是世界列强的权益,什么都不做就可以把大笔好处收入囊中。

新墨西哥地区毕竟是北美本土,在米国人的心目中可比阿拉斯加重要多了,到了必须壮士断腕的时候,相信会做出取舍。

在李福寿的战略规划中,今后数十年战略竞争重点目标都是对准米国,不断的削弱其地区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争夺世界市场,限制其政治和军事能力,掠夺其气运,是大洋帝国重要的战略目标。

北美之战开了个好头,今后要再接再厉。

截止1908年

米国在经济领域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其经济腾飞肇始于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又适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在18651908年的43年里,米国工业产值增加了八倍之多。

到了1894年,也是甲午战争的这一年,米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是英国的两倍,等于欧洲各国总和的一半。

此后,米国工业继续阔步发展,到了1908年战争前夕,米国的工业总产量已经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相当于英、德、法、洋四国的总和。

而这正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发动战争的充足底气,他看到了米国海军舰队22艘战列舰的强大阵容,看到了大洋帝国11艘战列舰实力。

从纸面上看,米国拥有两倍的绝对优势。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唯一算漏了的是战斗力,米国陆海两军高层指挥官拉垮的能力,成为战争中影响胜负的重要因素。

米国海军犯了与俄国人一样的重大失误,那就是跨洋远征、逐次投入兵力,然后被大洋帝国皇家海军好整以睱的一口一口吞下,最终导致全军覆没。

等到大洋帝国远征军登陆西海岸,以米国联邦军孱弱的能力,根本无法负担起数以十万计大兵团作战的指挥和调度能力,更遑论与帝国远征军正面交锋,于是一败再败,输得一塌糊涂。

在整场战争中,米国强大的经济和工业能力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就被打的丢盔弃甲,投子认输。

所以说,米国的强大战争能力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就被一巴掌焖熄火了,这场战争输的非常冤枉。

以战前米国的各项经济指标而言,都居于世界前列。

1908年,米国的生铁产量为2646万吨,钢产量2880万吨,煤产量4.2亿多吨,石油产量2亿桶,全部位居世界首位。

上述生产能力在战争中遭受重创,1910年的产量几乎拦腰甚至只有原本三分之一,尤其是在石油产量上,加利福尼亚共和国一家就占据1.1亿桶,占据米国原本石油产量的一半还多。

加上战争影响,让米国1910年的石油产量急剧萎缩到3500万桶的水平,只是战前的六分之一。

与此同时

大洋帝国皇家基金大力投资钢铁和煤矿生产,促成了1910年度生铁产量1400万吨,钢产量2000万吨,石油产量1.4亿桶的巨大跃升,在石油产量上已经超过米国跃居世界第一。

大洋帝国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到1908年汽车产量已经上升到57万辆,汽车保有量方面,1908年大洋常国拥有119万辆私家车,米国拥有66万辆,而英、法、德、意、加拿大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私家车加起来才32万辆,连大洋帝国的三分之一都没到。

正是依托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造船业和设备制造业比翼齐飞,大洋帝国的钢铁工业产量有八成以上都用于自身经济发展,发展势头比德国更加强劲。

客观的说,这是掠夺了米国的气运。

在五大湖地区拆解的数千家工厂丰富并完善了大洋帝国总共41项大工业门类,同时令北方联邦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生产的工业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往欧洲市场,填补了五大湖地区的产量空白,并成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

下一步,1911年初,大洋帝国内阁将进行换届选举。

以致公党新党魁张立为首的保皇党力量,在新一届选举中占据了优势,若是不出意外,将取代已经执政两届的现内阁,成为帝国皇帝李福寿新的有力臂助。

这一切,都在李福寿的掌控中。

从1911年起,由于北美战争带来的巨额战争赔偿充斥国库,财政空前的富裕,大洋帝国将进行史上规模最大的基建工程,范围涵盖城市建设,公路,铁路,桥梁,码头,水坝,农田水利设施等等,预计总投资将高达15亿金洋,为期5年。

与此同时

以皇家基金为首的大型机构将在国内工业领域进行大手笔投资,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将钢铁,煤炭,橡胶,有机化工,机械产业的产量增加2~3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相关领域大规模的投资,将创造数百万个工作机会,进一步提升帝国工业化指数,强化工业生产能力,带动经济发展更上一个新水平。

从1911年到1916年

这5年将成为帝国大兴土木建设的黄金时期,每年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投入基建中迅速转化为国力,将会极大加强帝国实力,以应对世纪初的变局。

从目前来看

米国工业经济在战争中遭受严重摧残,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到战前水平,由于背负着重债,带着镣铐跳舞,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量市场被大洋帝国企业占据。

即便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期爆发,米国由于生产能力的限制。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大量订单流向大洋帝国,痛失经济迅速恢复的好局。

由于背负着巨额战争赔偿,米国经济被插上了一根管子日夜不停失血,在未来可以预期的10至20年内,始终处于严重虚弱状态,国家气运大量流失,这才是李福寿愿意看到的局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