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250章姜是老的辣

澳洲风云1876 第250章姜是老的辣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250章姜是老的辣

青岛镇的排污管道是由半人高的水泥管组成,这说明其定位于二级城市,略逊于青龙市,朱雀市,松江镇,北仑镇这样的一级城市,但是比其他的南方城镇又高一级。

老麦克曾经担任过松树镇的镇长,通过下水管就知道,这样的城市定位和松树镇,姑苏填,威斯康星镇一样,属于建设的优先目标。

这样的待遇,在布里斯班以北2300余公里广袤地区只有青岛镇和凯恩斯这两座城镇。

没有这点把握,南方二十三镇,北方十二镇,这么多可以选择定居的目标,其中还有红河谷和布里斯班这样的超级大都市可供选择,老麦克也不可能倾尽全部家产到青岛镇来发展,那岂不是吃错了药吗?

现在民间有传闻;

南方二十三镇,北方十二镇再加上红河谷,正好暗含36天罡之数,此乃伯爵大人天命之子的定数,喻大福大贵长寿之相,实乃天地间的定数也。

老麦克不懂什么道教36天罡之数,他曾经直言不讳的问过伯爵大人,李福寿笑着回答;“屁话,纯属牵强附会,凑巧了呗!”

想一想也是的

沿海铁路当初修通抵达松树镇,沿途经过也就十几个城镇,后来一番努力后修到北仑镇,这才达到了23个市镇,加上红河谷正好24个市镇。

要是没有悉尼的百般阻挠,如今沿海铁路南延线工程经过的市镇30个也不止,若是修到墨尔本60个市镇也不止,36天罡之数这种解释自然是站不住脚的。

北方则纯属巧合

原本昆士兰州北方就有包括达尔文,凯恩斯在内的5个市镇,相互之间距离动辄300公里以上,最远的达到五六百公里,差不多天各一方。

一年到头也难得联系一回,各自闭塞发展,近百年的殖民发展也仅仅是这么点规模。

出于铁路线远期规划需要,在北方环境合适地区新建7个新市镇,助推昆士兰州北翼发展及培养一大批拥护领主的牧场主,就在情理之中了。

若是这些北方城镇全都发展起来,人流物流需求极大的增加,串联北方12个市镇的沿海铁路北延线就有了实施的可能,最起码不会亏得太狠了。

这可是距离长达2400余公里的长线铁路,虽然不需要穿越山岭地带,依然投资规模惊人,最起码在短短的5~8年内没有实现的可能,只能作为远景规划停留在蓝图上。

即便建成了,昆士兰北部地区如果没有400万以上的人口规模,可以预见的10~20年内都不会有盈利。

所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古人诚不虚也。

老麦克这家伙眼光毒辣,认准了伯爵大人的发展方向后敢于倾家荡产投入,姜还是老的辣。

老麦克等六家牧场主抵达青岛镇一天后,便带着昆士兰州自治公署颁发的牧场建设许可证,税费收讫票据及牧场位置图册等等资料,前往镇公所办理勘界手续,并交纳十几英镑到数十英镑不等的勘界费用。

自然是牧场越大,交纳的费用就越多。

这6个牧场主都是大主顾,也是青岛镇下属首次突破20个牧场大关,根据镇公所掌握的资料,属于青岛镇的牧场总数截止目前为止有71个,并且还在持续上涨中。

如今北部拓展计划的热潮越刮越烈,吸引了大量有闲散资金的富裕群体。

这里包括一些红河谷军队和行政高层,洪门大佬,包括“洪门五虎将、九狼、十三太保”在内的核心层,最先跟随李福寿的一批手下,还有一些心思灵敏的商人,白人牧场主及淘金暴富者。

类似青岛镇这样的开拓热潮,在北方12镇程度不同的存在。

大热地点就是凯恩斯市,还有紧邻着布里斯班的扬州镇,向北距离不远的淮安镇,徐州镇,临沂镇,当然也包括地理位置极佳的青岛镇。

仅以青岛镇为例;

已经颁发出去的71家牧场建设许可证,必须在18个月之内进行实质性建设,并且雇佣不少于3人,放养不低于1500头羊规模,年缴纳牧业税收不低于30英镑,这都是硬杠子。

达不到要求的牧场将会被取缔,到期未建设的许可证将作废,这是为了防止有钱人只圈地不发展而规定的举措,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以最低30英镑的牧业税计算,71家牧场给青岛镇将带来不低于2130英镑的税收收入,这个数字是根据畜牧群的数量收的,只会高不会低。

而且,这些大大小小的牧场无论是建房修屋,购买日用生活品,消费娱乐,剪羊毛或者销售肉类产品,都将为青岛镇带来持续不断的收入。

以正常的牧业小镇水准来看,建立羊毛收购站之后,紧随其后的就是屠宰场,肉食品分类加工厂,毛皮鞣制厂等等一系列小企业,就地处理畜牧产品。

在这个没有冷藏车,冷藏船舶的时代,第一时间处理大量的牲畜肉食和毛皮最为紧要,否则,会因为长距离的运输腐烂败坏,造成极大的浪费,这也是农牧小镇的常见设施,同时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

在广泛种植大豆的地区还设有榨油厂,大片种植小麦的地区设有面粉厂,放牧集中区设有罐头厂,肉制品厂,皮革加工厂,副食品厂等等,这些规模大大小小的加工厂广泛引入私人资本,第一时间对农产品和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成为澳洲经济有益的组成部分,提供的就业岗位数以万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豆产品,是澳洲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宗农产品,原本只有榨油和豆粕两种用途,榨油用于食用,豆粕用于喂马,或者加入麸皮糠屑用于喂猪喂牛,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动物饲料。

在红河谷牧场就拥有二万多英亩耕地种植大豆,随着需求扩大,种植面积还在不断的年增长。

因为大量华裔移民的涌入,大豆简直被吃出花来了。

大豆可以加工豆腐、豆浆、腐竹等豆制品,还可以制作发酵豆制品,比如腐乳、臭豆腐、豆瓣酱、酱油、豆豉、纳豆等,还有非发酵豆制品包括水豆腐、干豆腐(百页)、豆芽、卤制豆制品、油炸豆制品、熏制豆制品、炸卤豆制品、冷冻豆制品、干燥豆豆制品、膨化豆制品、大豆炖猪肉罐头、大豆炖牛肉罐头、五香大豆罐头等,简直是千奇百样。

这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丰富了出口产品种类,而且提供了很多的工作岗位,在白人群体中也有大量忠实用户。

经常会看到白人妇女在在菜场里拎个篮子,在豆制品摊位面前喊到;“这个、这个、还有这个……都给我来一磅,我还要5块豆腐干,一罐豆瓣酱,哦……对了,再来一罐臭豆腐,我家男人特爱吃,我也爱吃,咱们家的宝贝儿子也爱吃。”

次日一大早

办理完相应手续,老麦克一行六家牧场主驱赶着牛羊,跟随镇公所几位工作人员前往自己的牧场区勘界立碑,完成自己牧场梦想的最后一步。

这些6英尺高的石质界碑有点类似石柱子,只不过上面扁平,用于蚀刻勘界碑序列号和相关信息,仔细端详下更像衙门里打屁股的板子,每一家牧场都有8根用于分界确权。

随意移动勘界碑属于重罪,这是**裸的侵犯他人财产权,相关蚀刻勘界碑序列号信息在镇公所都有记录,并且报送州自治公署备案存档,放在保存条件良好的地下室内作为原始财产凭证。

若是没有牧场产权变化,这些财产凭证有可能要保存数百年之久。

因此一路上众人都是喜气洋洋的难以掩饰,巨大的幸福感充斥在胸膛中。

骑马走在前方的镇长李思远是个只有23岁的青年人,带着金丝眼镜显得文质彬彬,他是法国圣日耳曼学院国家行政专业毕业生,最早一批跟随李福寿前往欧洲环游的少年冲锋队成员之一,如今在欧洲学成归来,来到基层锤炼行政能力。

他听到身后年轻少妇苏珊哼唱起了具有浓郁英格兰风格的小调,回头看了看笑着说道;“唱的真不错,麦克老镇长您德高望重,我想请您作为致公党青岛镇州议员代表,参加即将于8月份进行的州议员改选,您的意下如何?”

“这可是大好事啊,我当然求之不得,只是镇长先生你……”老麦克略微迟疑的问了一句。

李思远知道,这是在问自己为啥不代表青岛镇竞选州议员?

作为立志于从政的年轻人,州议员可是一个金色阶梯。

作为一个新开发的人口小镇,青岛镇只有一个州议员名额,给了老麦克,李思远这个镇长自然就没有了。

“呵呵……其实我在青岛镇的任职时间不会超过两年,很快将会调任其他岗位,也许是工厂也许是红河谷总部,要通过各部门的轮流历练积攒资历,所以不适合占用这个州议员的珍贵名额。”李思远笑着解释了一下。

“既然如此,那我就愧受了。”老麦克竟然文绉绉的掉了一句汉语,难得恰如其分的应景。

英格兰人可没有谦逊的传统,骨子里面洋溢着一股傲慢的味道,很难亲近也很难接近,总是那么的高高在上。

李思远惊奇的看了他一眼,忍不住又笑了。

他是学贯中西的高级知识分子,能够从点滴的话语之间看出更深的东西,老麦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成天在华裔移民群体里打滚,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受到了深刻影响,这在老麦克身上展露无遗。

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华裔移民,说话方式偏向于华夏风格,喜欢吃臭豆腐吃猪大肠吃火锅这些重口味的东西,听说还对地瓜干酒赞不绝口,更难得的是说起来流畅自然,而不是刻意为之,这英格兰裔老家伙已经没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