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668章密议

澳洲风云1876 第668章密议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668章密议

澳洲风云1876

在广州府,光孝寺、六榕寺、海幢寺、华林寺、长寿寺等南派寺院风景秀丽,格局雅致,自乾隆朝以来,向来是接待外国使团和西方传教士的地方。

1792年,英国政府任命马戛尔尼为正使,以贺乾隆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这是欧洲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距今已整整100年了。

大洋王国使团就下榻于海幢寺,国王李福寿则居于海幢寺隔壁的李家花园,李家花园是诺曼底洋行出手购置的一座精致园林,专用于接待国王陛下此行。

海幢寺坐南朝北,以珠江水路作为出入寺院的主要通道,风景绝佳。

全寺布局遵循明代形成的“东内西外”的佛寺建制,即中路为山门、大殿等,东侧区主要为寺僧内部房,西侧区主要为寺外来客用房,现在被大洋王国随行人员征用。

海幢寺建有两座山门,一个山门面临珠江,连接江边码头的是前山门。

一座是后山门,即海幢寺的正式山门,门前为码头,左右是商铺。

海幢寺坐落在珠江边,潮水直拍庙墙,香客可以坐船抵达码头的石阶,直接进入寺庙。

在大洋王国使团驻骅期间,该寺闭门谢客。

海幢寺门前的大榕树是极有名的,大可十余抱,一年四季浓荫蔽日。清代学者杭世骏在《同张甄陶游海幢寺》描写道:

“三门仍面郭,溟涨到阶湾。绿借秋前树,青归雨后山。云移花渐瞑,风起鹤应还。不是双旌动,经床尽日闲。”

初到广州

李福寿与醇亲王奕譞一番礼仪上的应酬过后,直接驱车前往两广总督府,探视大病初愈的老泰山顾延川。

此时的两广总督府颇为热闹,王后顾柳烟这两个多月来一直在此服侍老父,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只在病榻前侍疾。

顾府是世代官宦人家,门规森严,这也亏的顾柳烟身份贵重,否则嫁出门女儿家的身份,只能在后宅佛堂里诵经还愿,病榻边那是靠不得的。

大伯顾延山长子顾致文,次子顾致礼,顾延川独子顾致学等男丁皆在总督府内,亲朋内眷济济一堂,多达百余人。

国王李福寿大驾笠临,老泰山顾延川率领一众族人拜见国王陛下,然后才是李福寿行子侄礼,问候老泰山顾延川病情。

可以看得出来,顾延川病情恢复的很好,只不过由于年届六旬,又兼之大病初愈,精神头和反应都差了一点儿。

这是没奈何的事儿,只能慢慢调养才是正途。

屏退了左右闲杂人等,顾延川与李福寿这对翁婿私下密议,谈论的是今后数十年长远安排。

“元鼎,你近年来所作所为我已尽知,建立大洋王国,发动南北战争,动作多得让人目不暇接,说实话着实太冒进了一些,我看着都捏了一把汗,不过好在诸天神佛保佑有惊无险。”

说到这里,顾延川脸上露出自得的笑容,轻捋胡须继续言道;“我这一生最得意的事情无过于择元鼎为婿,想当初我观你鹰视狼顾,胸有丘壑,便知元鼎远非池中之物,未曾想到,这么快就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说着便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起来,眉宇间乐开了花,简直再满意不过了。

不管大清朝是否风雨飘摇,顾府这一脉是稳了。

100年前的英国使节马戛尔尼在觐见乾隆皇帝之后,回国述职曾经说过;“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的、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

马戛尔尼能够看到这个庞大帝国的虚弱之处,作为学贯东西的知洋派大臣,顾延川更加知道大清朝积弊难返,已经没有多少好日子了。

“泰山大人在上,我这也是被逼的一把梭哈,不得不为呀!”李福寿在老丈人面前可以敞开心扉,谈谈一路走过来的心路历程,于是娓娓道来;

“矛盾爆发的原点是去年的新南威尔士州议员中期选举,这是一次改变南北双方力量对比的选举,也是昆士兰州华人势力大举向南渗透的一次选举,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时值新南威尔士州政局变动,对华人势力较为友好的自由党当政,陆续恢复了致公党合法地位和华人选民合法地位,这对我们是绝对的利好,必须要趁此机会一鼓作气再下一州。

若是拖到两年后新南威尔士州长大选,由于自由党与致公党的选票高度重合,互相间难免自相残杀,势力强大的白人保守派可能重新上台执政,这种可能性高达8成。

致公党不能退,我也不能退,必须要在这宿命一战中打破篱笆墙,这样我们才能在南北方的对抗中占据先手主动。

邀天之幸

我们赢得了新南威尔州议员中期选举,从此把主动权紧紧的攥在手上,南方白人保守势力无论怎样蹦达,始终被我们牵着鼻子走,直至最后灭亡。”

“元鼎,如今听你说来依然惊心动魄,倍加惊险,我只是奇怪向来嚣张好战的英国人为何此次偃旗息鼓?”

“呵呵……英国人非不想战,而是不能战也。”

“此言何解?”

面对顾延川的疑问,李福寿淡淡一笑回答道;“不瞒老泰山,针对伦敦会做出的反应,我们已经做出了多达十几种的应对预案,如今说起来轻巧,在当时巨大压力真的令人窒息。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当初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在军方的沙盘推演中;

一旦澳洲形势有变,伦敦政府以最快的效率通过开战决定,势必将从英属印度总督府和海峡总督府抽调大军,组成远征军干预澳洲战争。

印度总督府属于外交部,海峡总督府属于殖民地部,仅牵扯到伦敦政府数个部门的齐心协力合作,共同发出一致的声音,这就是个倍加艰难而繁琐的大工程。

最快的情况下,也需要两个半至三个半月才能够集结不超过5万人的远征军队,考虑到输送至澳洲漫长的海路,差不多还需要一个月时间。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在三个半月内解决南北战争,伦敦将干预战争付诸实施的可能性不超过三成。

若战事久拖不决,那么伦敦出面干预的风险便会急剧扩大。

自18世纪以来,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牢牢掌握着世界海洋霸权,绝对无人可以撼动。

反观英国陆军就很差点儿意思了,陆地征服战争常常以失败告终,第1次英缅战争,第1次英阿战争莫不如是,嗯,征服尼泊尔小小的廓尔喀部族,都花费了好大手脚。

基于以上判断

反复考虑之后,我决定孤注一掷掀桌子,一战彻底定鼎澳洲局势,省得夜长梦多,再起反复。

纵然英国陆军登陆澳洲,大不了把摊子打烂了再建设,这个思想准备我是充分的,考虑到了最困难的情况。

别看英国人凶霸霸的样子,动辄以武力相威胁,其实真正出手前必会反复考虑权衡,是否符合大英帝国利益这个首要前提?

在澳洲打一场数10万人规模的远征战争,显然不是伦敦想要的局面,我在给女王陛下的密信中,曾提到愿意加入英联邦,也许这是左右伦敦内阁决定的一根稻草。”

“英联邦……这是什么鬼?”

“呵呵……最初还是在加拿大联邦共和国成立之后,想要成为英国海外领土,结果被伦敦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迫于无奈,卡纳封伯爵提出了英联邦的动议,以加拿大,南非的奥兰治自由邦,德兰士瓦共和国这三个国家为主体,成立共同尊奉维多利亚女王陛下的英联邦,伦敦对这一动议并不积极,十几年下来八字还没一撇呢,反正我也就是这么一说,具体的还要看情况。。”

“哦,画饼充饥呀!”

顾延川恍然大悟的笑了起来,极为赞赏的点点头,在这种关乎民族气运的大事件上,多一份准备就多一份把握,兴许就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翁婿两人兴致勃勃的谈了会儿,话题转到顾家国内布局上来。

大洋王国与顾氏一脉实际上是一内一外,互相扶持,互相照应,共同发展的共生关系,利益通过姻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此次两广总督顾延川遭受瘴疟之疾侵害,一条老命差点断送了,这给两家都提了个醒;

万一事有不谐,顾氏一脉固然是大厦倾覆,“广济堂”也等于失去了靠山,断了一条腿变成瘸子了。

雏鹰学校事关澳洲的根本,从这里培养出来千千万万热血少年学子是国王李福寿最坚定的信徒,是补充澳洲高素质人才最主要的渠道,建设工业化社会不可或缺的基干力量,绝不容有失。

翁婿两人利益是一致的,都需要另外扶起一个栋梁之臣,两条腿走路总比一只腿蹦达稳得多。

“大兄延山就不用考虑了,他久居京官,身上迂腐气十足,一脑袋的愚忠思想,恐怕只会坏了你的大事。”谈到朝堂上的事情,顾延川恢复了从一品大员的雍容气度,略一沉吟后说道;

“顾府下一代中,仅以致学和致文两子尚可。

致学失之于优柔寡断,魄力不大,但守成这点能耐还是有的,如今他是从四品淮安知府,正经的牧民官,考评优上,走走路子任几年京官,外放就可以做到督抚大员。

至于这个路子嘛,还要着落在醇亲王奕譞身上,他现在眼中只认银子,只要给银子什么都能办。

最好的去处当然是督察院左右督御史,这个清贵官有弹劾地方之权,无形中是一道震慑,想要动广济堂的人得掂量一下能不能吃罪得起?

其次可以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多少也有些助益,至于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这些官职就没有多大作用了,等于闲置了几年。

致文此子是捐输官出身,在往上的空间已经不大了,好在他是我两广总督治下的属官,可以找个机会将他提拔到广东宣慰使位置上,执掌新军兵权。

顾致文与李平将军联手掌控兵权,新军就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后园儿,谁也别想惦记。

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多撑几年,估计朝廷一时半会儿不会动我,京中也没有合适的位置安排,大洋王国风头越劲,我这个两广总督的位置做的就越稳。”

李福寿对于朝廷中的事情并不熟悉,泰山老大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当下点头称是说道;“爱钱就好办,我此次带来30万英镑汇通银行本票,您着意着办就是了。”

“哪用得着这许多,醇亲王奕譞胃口纵然再大,5万英镑足矣!”

淮安知府是从四品牧民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可是正三品,这中间差着好几品呢,而且一个地方的市长想要一下子做到相当于国家审计委员会副主任职务,不大出血怎么能行?

这也就是两广总督顾延川封疆大吏的重要身份敢惦记,心想着给儿子谋个重要职位,其他人再借一个胆儿都没用。

“老泰山在上,这原本就是我的一份孝心,您酌情使用就好。”李福寿想了一下,又说道;“既然要活动,那么索性把李平也往上提提,广西总兵有没有可能?”

“嗯,李平有中法之战的战功在身,御赐“巴图鲁”,这些年经历的资格也够了,只是现任广西总兵也才一年多时间,想要顶下来估计得醇亲王奕譞松口,差不多也得2万英镑。”

“只要他愿意收咱们就给他,银钱从来不缺。”

“如此就没问题了。”顾延川一口应了下来。至于如何操作,他这个宦海老鸟自然是驾轻就熟,用不着别人费心。

李平原本是李福寿府里的大管家,当初留他在姑苏府内照应,其为人做事有板有眼,在顾延川就任两广总督后,便一起带到了广东发展,成为新军大头目之一。

刚才拜见李福寿的一众人等,其中就有李平夫妇,恭敬执属下礼节。

这样有眼色的人,当然要提拔一下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