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你好,1983 > 第一百八十八章 秘密武器

你好,1983 第一百八十八章 秘密武器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2-24 18:43:59

第一百八十八章 秘密武器

大伙便纷纷开始伸过来筷子,他们对刘青山的话,还都是很信服的。

昨天的水老瘪,就是最好的例子,看着挺吓人的,味道却是极好。

这个什么羊肚子菌的,瞧着外表皱皱巴巴的,大概应该和水老瘪是一个道理。

魏铁柱夹了半拉羊肚菌,塞进嘴里,嚼了两下就皱起眉头,想吐出来又实在不雅,只有强忍着咽下去,忍不住抱怨:

“唉呀妈呀,这啥味儿啊?”

张海洋吃了一块之后,确实眼睛一亮:“好吃好吃,很独特的味道,我想想,应该怎么形容呢?”

其他人都尝了尝,也都各有好恶,羊肚菌这种食物就是这个特色:喜欢这味道的能爱死,不喜欢的保管能吃吐。

看着苦苦思索的张海洋,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羊肚菌的味道,刘青山就乐呵呵地说:“是不是带着泥土的芬芳?”

“对!”

张海洋使劲拍了下巴掌,然后又夹起一块羊肚菌,送进嘴里细细品尝,还不停地点着脑瓜。

旁边挨着的魏铁柱则嘟囔一句:“啥泥土的芬芳啊,根本就是土腥味好不好。”

……

第二天一早,夹皮沟采摘山野菜的序幕,正式拉开。

四辆大马车,拉着夹皮沟几乎所有的娃子,迎着朝阳,呱嗒呱嗒地踏上征途。

车上挤满了五岁到十五岁的娃子,叽叽喳喳的,比路旁树上的小鸟,还要欢实。

娃子们当然有理由高兴,昨天下午,家里又发了不少钱呢。

平均下来,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四五百块入账,村里又有不少家,张罗着要买电视呢。

刘青山家里分到的钱最多,差不多将近一千块。

这个倒不是他们家采的山货多,算起来应该是最少的,因为大部分采回来的蘑菇木耳,都叫他给做成菜吃了。

这笔钱,绝大部分都归哑巴爷爷,因为他在山里转悠,采的猴头儿最多,这个也最值钱。

钱是暂时不用给师父的,刘青山专门有个小账本,又给师父名下记了一笔。

正因为发钱的缘故,所以小孩子们也跟着高兴。

关关关!

路旁的树林和草丛里,传来公野鸡的鸣叫声。

刘青山也坐在马车上,耳边似乎回想起赵老师那深情而舒缓的声音: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的交配季节……

马车一直走到和公社主路相接的岔路口,这才停下车子,准备一路往回采。

十多里地呢,估计够忙活一小天的了。

在杨红缨的组织下,童子军在道上列队,先由刘青山进行训话。

刘青山手里拿着几只羊肚菌,开始给娃子们介绍:

“这叫羊肚菌,采摘的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别把表面的褶子弄破了,影响品相,都明白吗?”

“明白!”

回答他的,是响亮的声音。

不过也有举手的,刘青山就朝二牤子一指:“你有啥问题?”

“青山哥,啥叫品相,是对象吗?”

二牤子要不是一本正经地说着,刘青山都怀疑他是不是故意捣乱。

周围的小娃子们一阵哄笑,刘青山挥了一下胳膊:

“品相就是外观,就像二牤子你,脖子要是跟黑车轴似的,谁还会喜欢你?”

二牤子缩缩脖子,点头表示听明白了。

自从杨红缨当上村小的老师兼校长之后,这些娃子们都变得干净不少。

刘青山就继续给他们讲注意事项:

“采羊肚菌的时候,像这种时间太长的,过了采摘期,咱们就不要采了,也不要破坏,让它们自然繁殖。”

这个道理,娃子们都懂,四虎子插话道:“青山哥,就跟采蘑菇一个道理呗,那些都耍圈的蘑菇,里面肯定有蛆,就不能采了。”

对,刘青山点点头,山里孩子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于是他继续说道:“还有这种小的,还没长大,也不要急着采下来,采大放小,采十留一,咱们要是一次性都采光了,下次就不长啦,都明白这个道理吧?”

“明白!”

娃子们又是齐刷刷地吼了一嗓子,然后狗剩子就笑嘻嘻地问:“青山哥,你给俺们准备啥好东西,是不是该拿出来了?”

敢情还惦记着这个呢。

刘青山毫不犹豫地说了一声:“不行,等中午的,下面开始分组干活。”

给娃子们分好组,基本上是俩人一伙,一个拎筐,一个负责采摘;腻了就换换。

采羊肚菌,根本就不用费力,轻轻用手一掰就下来了,把根部的泥土清理干净,慢慢放进筐里。

小娃子们眼尖手快,干这活儿最合适,比大人都快。

刘青山溜达一阵,指导一番,看到娃子们都能上手,就带着几个样品,去了供销社。

还是昨天的收购仓库和那班人马,刘青山上去招呼一声,这些人也都认得他,很是熟络的样子,毕竟以后也是大主顾嘛。

刘青山就把羊肚菌拿出来,两个老师傅倒是认识,其中一个摇头说:

“羊肚菌这东西收购目录上没有啊,我们可不敢收。”

全程参与谈判的刘青山当然清楚这个,笑笑说:

“就是叫你们问问上面,看能不能把羊肚菌添加进去,这东西咱们这边好像还不少。”

旁边有几个来卖山货的人也围上来,其中几个都跟着点头说:

“原来这玩意叫羊肚菌啊,俺们那边道边和林子里真有不少,瞧着样子怪怪的,大伙都以为有毒呢。”

这话倒是不假,即便是老跑山的,也不敢说能把山里的菌类认全。

遇到不认识的,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采,至于尝尝味道之类,借几个胆子也不敢,有毒的蘑菇多了去,那是真能吃死人的。

一名老师傅点头答应:“这样倒是没问题,我们今天就上报县里,要是人家肯收购的话,大伙又能多一条财路。”

刘青山也道了谢,这时候的人,大多还是认真负责的。

不过以他对那位藤田正一的了解,添加收购目录的事儿,估计够呛,那家伙估计都快气疯了。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就算最后外商不收,那俺们夹皮沟也收,师傅,这事就麻烦你帮着俺们宣传一下吧。”

一边说着,一边从兜里掏出几盒烟,分发给这几位工作人员。

看到红色烟盒上的那一朵娇艳的牡丹花,几个工作人员立刻不淡定了。

牡丹烟,高级货啊,一盒五毛多,而且属于甲级烟,平时市面上很少见的。

这两年,当地流行一句顺口溜:省中华,县牡丹,普通群众迎春烟。

这种好烟可舍不得抽,都赶紧塞进衣兜里。

刘青山见状,又拆开一包,给在场的人都散了一圈,烟盒里就剩下三五根儿,被他放到磅秤的横梁上边。

那些来卖山货的农民,也美滋滋地吧嗒着香烟,嘴里还跟刘青山拉话:

“小伙子,你说话算数不,你们夹皮沟真收那种羊肚菌?”

旁边还有人帮着刘青山作证:“人家小伙子大气,牡丹烟随便撒,你说人家说话算不算数?”

那人点点头,还真认可了同伴的说法。

老师傅似乎觉得有点故意不去,啥也没干就收了人家一包烟,于是问道:

“那收购的价格咋定啊,总得有个价格,我们也好帮着宣传。”

这个还真不好定,没有先例,刘青山也斟酌一番,这才说道:“那就跟黑木耳一个价吧,您看咋样?”

哇!

周围那十几个卖山货的,嘴里不约而同发出一声惊叹。

估计此刻他们望向刘青山的目光都满是小星星,就跟看到财神爷似的。

黑木耳的价格,他们都是知道的,一斤十五块左右。

而黑木耳可不好采,得钻大山才行,采起来还费事费力。

这种羊肚菌可不同,山坡上阳沟边都有,采摘起来也轻松,这不是就相当于从地上捡钱吗?

那个老师傅也微微摇头:“价格好像贵了点吧?”

刘青山不由得眨眨眼睛:这个真不贵呀,羊肚菌的价格,现在是什么行情不知道,在几十年后,那可是黑木耳的好几十倍呢。

另外一个老师傅也觉得眼前这个小伙子不错,有心提点:“不如就参照榛蘑的价格好了,每斤十块左右。”

“这个是不是有点低?”

刘青山犹豫了下。

“不低了不低了,又不是什么稀罕玩意。”

十几名卖山货的村民,都跟着帮腔,在他们看来确实不是稀罕物,可是真正能出产这东西的地方,又有多少呢?

他们的眼界,通常都只停留在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上。

那行,刘青山点点头,然后又跟老师傅说道:“如果县里不收的话,那么俺们夹皮沟肯定收购。”

“到时候每斤给你们收购点提交一些手续费,再给你们交一笔收购资金,这些问题,等以后咱们在慢慢商量。”

大致做了一个约定之后,刘青山就准备离开,结果又被那十几位卖山货的人给围住,询问了好一阵。

他们主要是担心到时候,夹皮沟不收的话,他们就白忙活了,毕竟采收晾晒啥的,还是很耽误工夫的。

刘青山最后就差起誓发愿了,这才被大伙放行,然后这些人也都一哄而散,抓紧时间回去采羊肚菌。

现在其它种类的山野菜,还没进入采收旺季,正好有时间。

刘青山则在供销社买了二斤糖块,用黄纸包着,外面系上纸绳,拎在手上,溜达回去。

过了岔路口,又走出去二里多地,才看到采收大部队,这些小娃娃,速度还真快。

“都先歇歇,喝点水,吃糖喽!”

刘青山吆喝一声,道两边的娃子们立刻就蜂拥过来。

把纸包交给年龄稍大一些的虎子和狗剩子,叫他们给小朋友挨个发糖。

这两个也是会来事的,先给老四老五发完,这才轮到别的娃子。

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分到四五块糖,就连赶车的大人也有。

嘴里含着甜丝丝的糖块,刚才那一点点疲劳,也都随之消散。

“青山哥,这就是你的秘密奖励啊,真甜。”

二牤子一边使劲吧唧着嘴,一边乐呵呵地说着。

刘青山撇撇嘴:“这个只是普通奖励,好戏还在后头呢。”

娃子们都高兴坏了:还有比糖更好的奖励,莫不是真能再吃上一回野猪肉吧?

嘴里含着糖块,干起活来也更有动力,等到接近中午的时候,已经采完一多半,距离夹皮沟,只剩下约莫四五里的样子。

至于收获,也是不小,四辆大马车,差不多都装满了。

当然,因为担心压坏,所以摞得并不高。

可能是新翻动过泥土的缘故,这里的羊肚菌长得十分密集,发现一簇,最少就是三五个,多的更是有十多个。

刘青山估摸着,加在一起,应该能有六七百斤。

今天来干活的娃子,差不多五十人,也就是说,基本上平均每人采了十多斤呢。

“走,先回家吃饭,剩下的下午再采。”

刘青山吆喝一声,准备收工。

小老四也扯着小嗓子喊了一声:“别忘了都去我家领取奖励呦!”

几里地,娃子们一撒欢就到家了,马车在后面慢悠悠地走着,免得把车里拉着的羊肚菌都颠哒坏喽。

在刘青山家大门外,聚集了好几十名小娃娃,一个个都吸溜着鼻子,嘴里叽叽喳喳地嚷嚷着。

“好香,这味儿真香!”

“闻着比俺家炖肉还香。”

刘青山站在当院的大口大锅前,掀开锅盖,里面是一百多个茶叶蛋。

早上出发之前煮上的,正好煮四个多小时,是煮茶叶蛋的最佳时间。

茶叶蛋这东西,别说他们这个小山村,目前就算是碧水县,都还没传过来呢。

刘金凤帮着发茶叶蛋,小娃子们每人两个,鸡蛋还热乎呢。

有性子急的,直接就剥开全是小碎片的外皮,整个塞进嘴里。

第一次吃茶叶蛋的人,都会被它那独特的滋味所折服,更不要说这些一年到头,吃不上几回肉的农村娃子。

也不知道是哪个娃娃嚷了一句:“妈呀,真比肉还香!”

他们现在彻底服气了:青山哥的秘密武器,果然厉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