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混在帝国当王爷 > 第九百八十二章 心思

混在帝国当王爷 第九百八十二章 心思

作者:拐子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45:18

第九百八十二章 心思

晚饭结束之后,李勋邀请杨润到自己的书房喝茶,杨润同意了,而其他人则是很兴趣的没有跟来。

大家都不是傻瓜,杨润来了之后,一直不说正题,不是不想说,而是要看什么场合去说。

到了书房,李勋与杨润对面而坐,齐大福给两人上了茶水之后,便是退出去,关上房门。

杨润喝了一口茶水,舒了口气,有些感叹的说道:“很久没有喝酒了,也很久没有这么轻松过了。”

“李相国,你有心了,多谢。”

杨润道了一声谢,他是一个极为自律的人,平日里,几乎滴酒不沾,这并不是说他不能喝酒,也不喜欢喝酒,而是自己的酒量不行,喝了很容易醉,醉了就容易出错。

像杨润这样的出身与地位,和任何人在一起,都不会是闲来无事,尤其是多人的聚餐,那肯定是有目地性的,但是今天,李勋什么话都没有问,大家在一起,就是开开心心的吃顿饭,喝点酒,简单,轻松。

李勋摇了摇头,淡声说道:“很多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杨润说道:“我来岭南的目地,想必李相国应该心里有数。”

现在就他们两个人,杨润终于说到了正题。

李勋点了点头,轻声问道:“人事方面,皇上是怎么安排的?”

杨润从怀中拿出圣旨,上前递给李勋:“李相国自己看吧。”

李勋打开圣旨,仔细观阅。

“人事,政治。”

李勋摇头叹声道:“无奈。”

李勋把圣旨放到一旁,脸色有些难看。

岭南的人事安排,大大出乎李勋的意料之外。

李勋上报给赵询的奏章,举荐郭洋出任黔州都督,周潜出任辰州都督,皱猛出任康州节度使,还有其他各类将领的封赏与任职,这其实只是一种模糊的建议,主要目的,只是把人物推荐上去,告诉赵询,这些人可以用,至于怎么用,用到什么职位,那就看赵询自己怎么安排与打算了。

李勋原本以为,这些人赵询就算不会全用,但至少也会用一些,但看完圣旨之后,李勋非常的失望与无奈,自己举荐的这些人,除了周潜之外,赵询竟是一个人都没用,而周潜也仅仅只是被任命为黔州都督,节度副使。

赵询一口气任命了三个节度使,他们分别是顾雍、詹台镜明、赵飞度,这三个人,李勋可以说是非常的熟悉,承平五年,江南之战爆发,李勋以监军判官的身份,随军出征,这是李勋仕途的起点,当时顾雍、詹台镜明、赵飞度三人,是禁军的几个主要将领。

黔州、辰州这两个地方藩镇,这一次,朝廷并没有趁着消灭石虎与曹实的机会,直接撤藩,而是重新任命了新的节度使,继续藩镇的存在,以顾雍为黔州节度使,周潜为都督,节度副使,以五千禁军,镇守黔州。

以詹台镜明为辰州节度使,刘彼灰为辰州都督,节度副使,以五千禁军,镇守辰州。

以赵飞度为恩州节度使,李建为恩州兵马使,以本部五千士兵,镇守恩州。

李勋皱眉,陷入沉思。

杨润看了他一眼,静静坐在那里,没有说话。

禁军现在就剩下一万人,分别给了詹台镜明和顾雍,几个月之前从丰京派出的三万禁军,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的,除了黄绘、寇雄、严毅等主要将领之外,全部都是留在了地方。

如此一来,丰京禁军三军,就只剩下两军,不到六万人,这样的军事力量,足以保卫丰京的安全?赵询到底是怎么想的?

从三个藩镇的人事安排,不难看出,顾雍、詹台镜明、赵飞度这三个节度使,全部都是出身门阀世家,但是他们手下,主管兵权的副将,周潜与李建两人,都是出身贫寒,至于刘彼灰,虽然也是出身门阀世家,但刘家与詹台家,近百年以来,在政治上,一直都是死敌。

这样的人事安排,显然是出于制衡,让双方形成一种互相制约的局面。

李勋有一个建议得到了实现,那就是在岭南重建大都督府,大都督按常规,依旧由亲王任虚职,握有实权的大都督府长吏,则是由一名德高望重,能力很强的将领担任。

李勋在奏章里并没有具体举荐哪一个人,但是在岭南现有诸多将领之中,有这个资格与能力担当此等重任的,黄绘可谓是不二人选,寇雄虽然各方面都是差了一点,但以他的出身与地位,也是有这个资格的。

赵询最终同意了李勋的建议,在岭南道重建大都督府,并且由黄绘任大都督府长吏,不过却没有给他直属兵马,虽然给了一个五千人的规格,却只是一个空头,朝廷只给武器装备,至于粮饷与士兵,则是让黄绘自筹,也就是让他自己想办法搞定。

李勋思来想去,怎么也想不明白,赵询搞了这么一套人事大变动,到底是出于什么目地?

李勋从沉思之中醒来,看向杨润,沉声问道:“一万禁军全部留下,郭洋、常硕、洪成涛等一万五千原岭南两大藩镇的兵马,则是全部调往丰京,这样的安排,皇上到底是出于何种目地?”

杨润沉默不语。

李勋皱眉说道:“你现在不说,我回去了,也可以弄明白,你没有必要对我隐瞒。”

杨润点了点头,轻声说道:“皇上已经准备组建新军了。”

听到这个答案,李勋顿时愣在了那里,好一会儿,这才回过神来,猛的站起身,来回走动。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赵询有心抛开禁军,组建新军,其实早就有所预兆。

赵询当太子的时候,就对禁军非常不满,觉得禁军已经慢慢脱离皇权的掌控,被门阀世家所控制,这对于丰京来说,是一件非常不稳定,潜在威胁也非常巨大的事情。

随后,翼王赵赫以门阀世家集团为纽带,控制了大多数禁军,发动政变,显现要了赵询的命。

这就更是加深了赵询对禁军的不信任与猜忌,所以现在看来,组建新军,或许从赵询还没有继位之前,其心里就已经有了这种苗头,而赵赫的政变,则是彻底坚定了赵询的这个念头与决定。

现在所有的问题都是能够想通了。

怪不得赵询继位之后,士兵缺少近半的禁军三军,那么多大臣,多次进言招募新兵,补充禁军三军,但都是被赵询以各种理由给拒绝了,原来他打的是这个心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