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混在帝国当王爷 >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大乱(七)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大乱(七)

李忠坚持己见,坚决不肯接手枢密院,其政治态度与选择,是赵询不愿意见到的。

赵询重用李忠,看重的并不是他的能力,而是想要利用李忠本人的威望与名声,加重自己在政治上的筹码与实力,所以赵询极力推动李忠继任右相之位,如今更是想把枢密院也交给他。

这种做法,与李勋担任兵部右侍郎,是一个形式。

不需要你们做什么,只要把这个位置占住就行了。

在赵询看来,一些关键性的位置,只要不落到门阀世家集团的手中,由谁来做这个官,又有什么所谓呢?

但这种做法,也是有它不利的一面,因为人是不可控的,人不是木偶,不论是李忠还是李勋,他们都有自己的意志与想法,他们可以接受赵询的控制,但绝不会任由其摆弄与操控。

比如这次的政治改革,以及赵询想要通过枢密院和李忠的捆绑,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地,这些已经超出了李忠的个人意愿,所以,李忠选择了拒绝。

赵询沉默良久,最后说道:“既然不愿意,朕也不为难你,从长计议吧。”

赵询没有强求,因为强求也没有任何用处。

李忠起身告辞。

赵询看着李忠,叹声说道:“李叔,我们这一代人的事情,为什么非要留给下一代人呢?”

李忠说道:“皇上,您还年轻,有的是时间,有时间就会有机会,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给弄得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赵询说道:“太子年幼,朕若是有个三长两短,主少国疑,皇权旁落,我大晋恐怕就要亡国了。”

兴宗皇帝赵智驾崩之后,门阀世家集团来势汹汹,再次涌入朝堂之内,并且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赵询之所以能够和他们版扳手腕,说到底,还是赵智给他留下了比较深厚的底子,而且赵询做了多年的齐王与太子,在绝大多数朝臣的心中,多少有些威望与功勋,这就是他的资本与资历。

赵询现在就一个儿子,还不满两岁,一旦他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太子这么小的年纪继位,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拿什么去抵抗与应对?

最后的结果恐怕只有一个,就是被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门阀世家集团,给彻底架空。

赵询很多次想到这样的结果,也很多次进行推测,他对此非常忧虑,真要到了这个地步,大晋恐怕就完了,天道轮回,改朝换代的事情,或许将再次上演。

赵询之所以下定决心,义无反顾,以如此强硬的态度与手段,进行政治改革,那是因为在他看来,自己若是什么都不做,得过且过,只图享乐,很有可能会成为大晋的亡国之君,就算自己不是,自己的儿子也一定是,既然左右都是要亡国,那还不如放手一搏,不成功便成仁。

李忠疑惑的看着赵询,不解道:“皇上今年还不到三十,正是年富力强之际,为何要这么想呢?”

赵询淡声说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朕只是打个比方,若真有个什么意外,太子年纪太小,根本就控制不住局面,到时候,我大晋五百余年的基业,恐怕就要被别人给窃取了。”

李忠说道:“就算皇上您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不是还有燕王赵恒?”

听闻李忠此言,赵询双拳顿时握紧,目光剧烈闪动。

“右相的意思,朕应该把皇位传给燕王赵恒?”

李忠说道:“不是传位,而是过渡,显宗故事在前,皇上或可效仿。”

显宗身患重病,不久于世,太子不满五岁,当时的政局,何氏一族,即为门阀,又是外戚,可谓是权倾朝野,若是成年天子,或许还可以和其周旋一二,寻找反击的机会,要是皇帝年幼,根本就无法控制朝局,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彻底架空,改朝换代都不是没有可能。

正是出于这种忧患,显宗临死之前,与弟弟达成约定,太子之位不变,自己死后,兄终弟及,皇位由他继承,等他百年之后,再由太子继承皇位。

中宗之后的皇帝,也就是显宗的儿子,正是大名鼎鼎的宣宗皇帝,门阀世家集团的强势地位,在他的手中,得到极大抑制,并且在政治上做出重大改变,开始实行多相制度,有效的打击了门阀世家集团,对朝政的垄断,官场的大门,对底层寒门士子,打开了一条缝隙。

赵询看了李忠一眼,有些感叹的说道:“宣宗能成功继位,也是多有不易啊!”

中宗的继位,确实稳定了政局,抑制了何氏一族的发展势头,也为后来的皇帝,积攒了一定的政治资源与实力基础。

没有中宗作为桥梁,宣宗就算再怎么雄才大略,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恐怕难有大的成就。

但是,中宗继位三年,皇位稳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把当朝太子,显宗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儿,将其太子之位给废黜了,改立自己的儿子做了太子。

宣宗的太子之位被废黜之后,战战兢兢活了十余年,若不是中宗还算顾及名声以及显宗皇帝的恩情,以及许多大臣对宣宗的保护与庇佑,宣宗恐怕根本就活到中宗驾崩的那一天,他也没有任何的机会。

李忠谈及显宗时期的事情,只说了好的一方面,这顿时引起了赵询心中,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思。

“右相,朕累了,你退下吧。”

赵询语气极为冷淡的说道。

“老臣告退。”

李忠躬身一拜,告辞离开。

赵询看着李忠离开的背景,神色慢慢变得阴沉,目光中,隐隐透露出一种可怕的情绪。

站在一旁的兆承德,明显感受到了赵询的情绪,低着头,额头上有了一些汗水。

作为皇帝的心腹太监,整日伴随左右,得到信任与赏识的同时,不管在怎么小心与刻意躲避,但终归也会听到或是看到一些隐秘,这些东西,是不应该被外人所知道的,毕竟,知道的越多,危险也就越大,伴君如伴虎啊。

一直到李忠离开了一会儿,赵询突然笑了起来,仿佛喃喃自语的说道:“这个李忠,心中哪里还有朕这个皇帝,哪里还记得先皇对他的恩情?方才说的那番话,哪里还有半点人臣之礼?”

说完,赵询站了起来,对着兆承德说道:“把这里打扫干净,我不希望外面传出任何闲言闲语。”

“是,奴才明白。”

兆承德头也不抬的出声应和。

赵询迈步离开。

兆承德看了一眼四周的五六名太监与宫女,出声说道:“把这里打扫干净了再走。”

“是,大总管。”

众人连忙应声回答。

兆承德走出房间,对一旁的太监招了招手,那名太监连忙小跑了过来。

“干爹吩咐。”

兆承德凑到近前,在这名太监的耳边轻声吩咐了一番。

太监诧异的看着兆承德:“为什么要杀他们?”

太监的疑惑,招来兆承德极为阴冷的目光,吓得他身子一个颤抖,连忙低下头:“儿子马上就去安排。”

说完,太监急忙离开。

看着太监离开,兆承德突然叹气一声,不由有些羡慕李长乐起来,虽然被贬低到地方,却也自由轻松了,不像在皇宫,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每时每刻都是战战兢兢,活的累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