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混在帝国当王爷 > 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方节度(二)

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方节度(二)

十二月,二十五,朝会日。 X

今天参加朝会的人比较多,有小一百人,李勋与其他几位,没有实职,但是散官级别足够的人,站在右侧队伍的最后方,这几个人当中,却是有个熟人,京兆府少尹苟长青。

“苟大人,真是巧啊!”

李勋小声了打了个招呼。

京兆府少尹是正四品的官,但苟长青能到这里来,显然其散官官职在四品以上,有了旁听朝会的资格。

“呵呵,是很巧,李将军怎么也来了?”

苟长青显得心情很不错,也确实如此,他在吏部有朋友,从朋友那里得到确切消息,柳仲元马上就要调走了,而他很有可能会得到提拔与重用,成为京兆知府,那可是从三品的高官,堪比六部侍郎一职,虽然比之京兆尹要差很多,但苟长青已经很满足了。

“来看热闹。”

“我也是。”

两人对视一眼,都是低声笑了起来。

苟长青今天确实是来看热闹的,以前的他,没有什么机会参加朝会,但若是当了京兆知府,那机会可就多了,所以今天是熟悉情况来的,看看朝会的日常规程与议论朝务的节奏。

伴随着一道钟鸣,百官噤声、肃立。

赵智从侧门走出,坐上龙椅,百官高呼万岁。

免礼,平身。

朝会开始了。

站在最后面的李勋,心情是有些激动,那份供词很有可能已经到了赵智的手中,必定会引起一场激烈的碰撞,今天的朝会,或许将会极为精彩。

但事情的进展却是大大出乎李勋的意料,整个朝会进行了一个多时辰,关于那份供词的事情,连一个字都是没有提及,整个朝会,只是围绕着一件事情在反复讨论,那就是陇右分道。

大晋开国之时,全国被分为十道,到武宗,为防止武将权利过大,兵力过度集中,把全国十道扩大到十五道,如今陇右有十三州,近八万大军,过于分散,不是一件好事,过于集中,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朝廷有意把整个陇右细分为三道,陇右南道,陇右北道以及陇右西道。

陇右西道,防御大石帝国,陇右南道,防御吐蕃,拱卫关内门户,陇右北道以凉州为核心,作为安北的后方,防范漠北胡族。

朝廷会派遣三名武将,以节度使之职,一人统领一道,全权管理各自地盘内的军事事务。

接下来在节度使军权分立的问题上,朝臣们有了一些分歧。

原因很简单,一方节度使,军权过度集中,又挟制地方政务与财权,那节度使的权利就非常大了,一旦在地方待久了,威望足够高,势力足够强,就会对抗朝廷,割据自立,所以对节度使,朝廷对其军权,会进行分割,绝不会出现三权合一的情况,对其任职时间,也是有着严格的限制,在这一点上,武宗做的非常好,不会以私人情感为理智,就算再亲近信任的心腹之人,也不会给予超过制度之外的权利,但武宗之后的三代皇帝,却是破坏这种制度,给予自己喜欢的大臣,太大的信任与权利,河北五镇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列子,权利过大,导致最后分离朝廷,割据自立,河北五镇的成功自立,朝廷的妥协与无力,大大增强了天下其他节度使自立的决心与信心,平宗晚年,中央禁军还有很强的势力,在一些大臣的劝说下,平宗最后下定决心,出兵河北,只要灭了河北这个天下藩镇最为集中与势力最大,其余的节度使定然心有胆寒,会再次归附朝廷,这也是为什么,平宗会不顾满朝绝大数文武百官的劝阻,执意举全国之兵亲征河北,想法是好的,可惜,最终还是以惨败收场,动摇国本,最后的一点底气都是损耗殆尽,大晋自此日渐衰落。

衰败的大晋,到了赵智这里,励精图治二十余年,总算是有了一些回光返照,其本人常常以武宗的事迹自勉,许多制度于国策,都是按照武宗时期的轨迹去进行,比如节度使,赵智就是有着严格的控制,当然,赵智自是比不上武宗,在许多事上还是有些失策,不过赵智在位的二十来年,新增了四个节度使,个别节度使的权利已经颇为强大,隐隐有着拥兵自重的嫌疑,但他们都是有着一个共同点,不能插手地方政务与税务,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军事力量再强,也依旧还是要依靠着朝廷来生存,不敢真正意义上跟朝廷翻脸,在这个度上,赵智把握的还算不错。

朝会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时辰,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赵智心中有了个大概。

政事堂七位相国,除了刘桀与杨道嗣两人继续告病修养之外,其余的五个人都是参加了今日的朝会。

朝堂上,众臣讨论声渐渐平静下来,赵智点了点头,淡声道:“兵部尽快拟定好文书,经政事堂诸位相国签字同意,形成正式命令,传达天下。”

“微臣遵命。”

兵部左侍郎詹台易桓从朝臣中站了出来,躬身领命。

兵部右侍郎马武目前还在陇右,陇右之战结束后,赵智始终没有招他回来,可以猜想,陇右分道之事,恐怕在赵智的心中,早就有了这个打算。

詹台易桓刚刚上任兵部左侍郎没有多久,他先前是户部右侍郎,调到兵部任左侍郎,还要低了半级,虽然如此,詹台易桓却是颇为高兴,他在户部右侍郎的位子上,已经待了整整六年,在想进一步,那就是参知政事或是以六部尚书之职进入政事堂,这个步子看似只有小半步,却是千难万难,这几年,跟萧徵争没争赢,跟秦安明争也是没争赢,而户部尚书贺中楷刚过五十,比他还年轻,政治幼稚,性格软弱,但此人也是有着极大的优点,那便是理财治财能力,天下闻名,赵智对其极为看重,他在这个位子上,只要不是犯下天大的错误,詹台易桓深知,自己根本没有半点取而代之的机会,他动不了,那就只有自己动一动了。

兵部是六部当中,排名最靠前的一个部门,仅次于吏部,其右侍郎是有很大机会入职政事堂为相的,现在的右侍郎是马武,但他在陇右,如今陇右即将分道,分设三个节度使,赵智迟迟不让其归来,其用意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把他留在陇右,节度一方,如此一来,他的这个右侍郎之位,就空下来了,詹台易桓觉得自己有很大的机会在进一步,顶替其兵部右侍郎职位,进入政事堂为相,就大大有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