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混在帝国当王爷 > 第一百八十章 陇右,新的舞台(三)有修改

第一百八十章 陇右,新的舞台(三)有修改

“炳林,有些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多听听你父亲的意见,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两人坐下,杨道临出言劝道。

杨炳林咬牙道:“六叔,我入士近二十年,做事做人始终低调勤恳,父亲他老人家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可是到了最后,我又得到了什么?那杨润的父亲,不过是庶子中的庶子,其母更是低贱下人,像这样的人都是能够窃据高位,我算什么?”

杨道临看了他一眼,对于他的心中的那股怨气,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理解,杨炳林虽然不是杨道嗣唯一的儿子,却是其唯一的嫡子。

杨炳林的母亲出身山南甘氏,其家族曾经也是辉煌过,左武威大将军甘潜,便是这个家族的旗帜性人物,手握重兵,威震朝野,但是广元十五年,甘潜领军平定白巾军之乱,于河东兵败被杀,赵智借此机会,把甘氏一族的势力,彻底清除出了朝堂,经此一事,甘氏一族损失惨重,但他们在地方上的势力,依旧强大,整个山南道七个节度使,其中两个便是出自甘氏一族,手中依旧握着一定的军权。

杨炳林的正妻吴氏出身也是不简单,吴氏在官场上的能量并不大,强大的而是其财力,有天下首富之称,而杨氏一族自杨道嗣曾祖父那一代,便是定下家规,不准族人经商,也不再肆意扩田,而且为了保证族人在官场上有着一定的自律与清廉,但凡步入仕途做官的族人,家族每年都会发放一笔数目不小的补助,到了杨道嗣祖父那一代,整个家族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家族所能支配的田产根本就不够分,又要维持庞大的经费,积攒了数百年的财富,渐渐干枯...

杨道嗣的祖父曾经想要改变家规,但是阻力太大,而且杨氏一族也正是借着种种规矩,不经商,不扩田,不与民争利,加之为官清廉,才是能够名扬天下,被天下人所敬重,既然已经做了,得到了名声,在想改,在想回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既然不能从内部改变,那么就只能寻求外力,拥有庞大财力,富可敌国的江南吴氏,与其联姻,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而对于杨氏一族的联姻,江南吴氏自然是求之不得,毕竟不管到了任何时代,金钱只能是权利的附庸。

杨炳林的正妻,是吴氏当代族长的嫡长女,杨炳林作为三个家族联盟的核心,除非他是傻子白痴,不然下一代杨氏一族的族长,除了他没有别人。

杨炳林并不傻,也不白痴,相反,他很聪明,从小便是有着神童之名,好读书,有才气,十九岁进士及第,平宗就很喜欢杨炳林,觉得他性格率直,有果敢,敢担当,曾想把公主嫁给他,招其为驸马,只因杨道嗣的婉拒,这才作罢。

杨炳林双拳握紧,脸带愤愤之色的说道:“我二十四岁便是出任下州刺史一职,父亲的教导之语,我不敢有丝毫忘怀与懈怠,勤勤恳恳,造福一方百姓,其官声名望又比谁差?在地方任职六年有余,随后我被调回京城,做了吏部郎中,这一做就是整整十年,我有多少次晋职的机会,都是被父亲拦下,到了现在,杨润这个低贱的下人,都是快要入相了,而我呢?还是一个小小的五品郎中,六叔,我无脸见人吶!”

州分上中下三级,上州,五万户以上,中州,三万户,下州,不满两万户,上州刺史,正三品,中州刺史,正四品,下州刺史,正五品,也就是说,杨炳林二十四岁之时,出任下州刺史一职,便已经是正五品,到了现在,还是正五品,这么多年,官职没有任何提升,也难怪在这个,以孝为先的时代,杨炳林对于自己的亲生父亲,会生出怨恨之情,乃至发展到分庭抗礼的地步,父子两人的关系,越走越远。

杨道临看了杨炳林一眼,轻声说道:“现今族内,你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杨炳林说道:“我是对的,他们自然支持我。”

杨道临摇了摇头,他们父子两人心中的这个解,一时半会儿,是解不开了。

杨炳林看向杨道临,说道:“六叔,是父亲让你来找我的?”

杨道临点了点头,拿出那两张白纸,递给杨炳林:“你自己看看吧!”

杨炳林展开白纸,第一张白纸上写了九个名字。

杨道嗣、李忠、刘知古、柳仲元、贺中楷、刘光辉、秦安明、郑仁杰、萧徵。

杨炳林惊讶的看向杨道临,问道:“这是...皇上准备以这九人组建新的政事堂?”

“你父亲虽然没说,但应该就是这样了。”

杨炳林恍然大悟,怪不得今天的朝堂议事,王仁锆与岳继明这两人,会一改常态,对赵智的三项提议,全部都是予以反对,态度非常强烈,原来出处竟是在这里。

王仁锆与岳继明应该是得到这方面的消息,或者是有了预感,他们是想通过这种方法,逼迫赵智让步,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关键时刻,作为他们领袖的杨道嗣,竟是站在了赵智那一边....

杨炳林咬了咬牙:“王仁锆与岳继明是我们的人,父亲却是帮着皇上,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杨道临瞅了杨炳林一眼,有些话却是不好说,下面的官员结党,赵智或许还可以容忍一二,但是政事堂的相国,地位何其的重要,若也是如此,与国,与赵智,都是只有大害,而没有任何益处,赵智可以容忍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站在杨道嗣那一边,形成政治同盟,但绝不能容许他们毫无原则与个人立场,像是一条狗一样,杨家的人说什么,他们就跟着摇尾乞怜,赵智的相国,在关键时刻,要有大是大非,至少要有一个底线与最基本的原则,黄詬事件爆发之后,赵智久久没有判决,其实也是想要借着黄詬,试探一二,看清楚一些人与事......

黄詬的事情,杨道嗣有过一些言语与意见,赵智没有理会与回应,他也就不再多说,刘桀说话了,也求情了,有用没用,暂时还不知道,贺中楷、郑仁杰乃至秦安明,都是说话了,有说好话的,也有说坏话的,但不管如何,他们至少都是有了自己的立场与态度,整个政事堂,七名相国,只有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自始自终没有任何言语,一直保持沉默,因为杨炳林就是这个态度,这已经触动了赵智的底线。(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