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雄霸海外 > 第2164节 轰动一时的游记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164节 轰动一时的游记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57:10

第2164节 轰动一时的游记

丰富的经历,翔实的资料使得埃里克森的《南华游记》大为出风头,他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和井井有条的城市街道与民居,让读者们印象深刻。

以前不乏一些人也写过中华游记,但他们过于高大上,写得与社会有点脱节。

埃里克森多描述市井生活,有极大的人间烟火味,尤其擅长写南华民众的吃吃喝喝,因为他就是一个饕餮之徒,是个大吃货!

比如他有大段的篇章描述了他在旭日城夜市饱尝美味的情景,甚至不惜动用他的分红!

“哥德堡号”滞留南华期间,船员们照发工资,但是不可能供他们挥霍,埃里克森也不例外,单是凭借工资是不够吃的。

好在他在“哥德堡号”上的货物中占了股份,卖货后分红,他就提前预支,这才够钱支付餐费。

于是他大饱口福,读者们就狂吞口水!

旭日城是座移民城市,民众来自大明的五湖四海,以闽南人为多,他们的伙食有:蚵仔煎、鲜酥蚵串、鱼仔粥、蚝仔粥、鲎羹、包心鱼丸、鲜肉鱼丸、水丸汤、马鲛粳、网纱鱼卷、酥炸鱼条、捆蹄、面线糊、扁食、肉燕、烧芋果、芋包、鸡汤伊面、干拌面、卤面、莲美豆干、糯米灌大肠、猪血尾口粳、苦菜大肠汤、虾皮番薯粉团、豆签、牛肉羹、豆花、石花糕……一一有介绍,别说吃到,看得描述就令人狂流口水。

其中蚵不仅营养丰富,且烹制的食品味道鲜美。闽南人有食粥的习惯,他们会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时令食物,调配糯米制成粥,变化多端,美味无比!

土笋冻,是用一种生长在浅海滩涂里,像蚯蚓的软体动物熬成的胶状体,不仅美味,还能降火消炎,清凉解热。

鲎羹是闽南特有的海产,鲎全身可食,风味特殊。

其它各地的伙食更加丰富,包括了蒙古奶茶、煎饼果子、锅贴饺子、山西刀削面、熏肉大饼、胡辣汤、牛肉烩馍、扬州蛋炒饭、蟹黄汤包、虾爆鳝面、擂茶、豆腐圆子、酸菜鱼、担担面、毛血旺、过桥米线等等,数不胜数。

比如南华人制熏肉是将肥瘦适度的猪肉和猪下水,加砂仁、干姜、丁香、肉蔻、肉桂等九味芳香中药材先行卤煮,熟后再行熏制;大饼系用煮肉的汤油调酥,烙制成外酥里软的大饼,食时,熏肉佐大饼特别味美。

一看就知道是好肉,相比于欧洲人的肉食,南华人舍得放香料就压倒了欧洲人的制肉,当欧洲贵族看过《南华游记》所写的熏肉,对比于自家制肉时用的香料是比不上中国人放得多,放得足,只觉得自家制肉索然无味!

埃里克森还特别爱吃驴肉火烧,觉得这是“天堂的美食!”

《南华游记》记载的食物种类过千种,不乏有完善制作过程的描写,后人在研究《南华游记》时认为这不仅仅是本游记,还是本食谱。

数年后,一些中国驻欧洲的使节回国述职,说到一个中国人的名声在欧洲当中是如雷灌耳,甚至名声还在南华帝国皇帝颜常武之上。

这个人就是南华帝国的楚国公兼资政陈衷纪,他的题辞在欧洲出了名:“人生在世,就是吃喝两事,不会吃的民族,没有发展前途!”

欧洲人恍然大悟,正因为中国人这么能吃,什么都敢吃,号称天上飞的除了风筝、水里游的除了船、四条腿的除了板凳之外,他们全都敢吃(其实这是红毛番对中国人的误解,他们把中国人都当成了无所不吃的广东人!)所以中国人才会打遍天下无敌手!

因此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美食热潮,中国美食以惊人的速度风靡了全欧洲,中国人惊讶地发现有一种商品一下子畅销起来:筷子!

筷子是中国的伙食工具,其最早进入欧洲王室的是法王路易十四,他使筷子的能耐首屈一指,能够用筷子夹玻璃珠!

及格!

路易十四于公元1638年出生,现在不到三十岁,正是接受新鲜事物的好年纪,他原本就使用了筷子夹食,当《南华游记》传到欧洲时,他就成为了中华美食的铁粉。

宫里的大厨,正是南华帝国驻法国使馆里的大厨,被高价雇佣,负责为路易十四烹调中华美食。

同时,中国餐具也风靡了欧洲,之前欧洲大多数人用的碗碟,常见木制和陶制,但木碗容易腐烂,陶碗不容易洗刷,时间长了当然容易滋生细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漂洋过海来到欧洲的中国餐具,终于开始改变着惨不忍睹的欧洲饮食习惯。最先带来变化的,倒还不是低调的筷子,却是高调的瓷器。中国瓷器质地光滑耐热度高,与食物也不起化学反应,擦洗更是方便容易。于是进入欧洲后,迅速成了健康卫生的代表,自从16世纪起,就持续火遍欧洲贵族宫廷。

当中华美食在欧洲兴起时,带起中国餐具包括筷子在欧洲传播,又火了一波。

《南华游记》流传,令欧洲的“中国热”持续升温,该书被誉为继《马可·波罗游记》之后的又一向西方人介绍东方的力作。

马可·波罗是个意呆利人,他在元太祖时到达大都(即北京)见识了当时东方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

如果说《马可·波罗游记》是阳春白雪,那么《南华游记》则是下里巴人了,埃里克森在等候季风起,滞留在南华时到处游览,广泛接触各行各业,并通过报纸杂志得到了大量的资讯,

于是埃里克森就出名了,当“哥德堡号”回到瑞典的哥德堡时,那里的人已经知晓了他的名声,全因《南华游记》在欧洲得迅速传播,流传的速度比船行要快!

关键还在于他用了各国语言来写出来,更是方便传播。

“哥德堡号”进港,受到了港口方面鸣礼炮十九响的迎接,这是仅次于对国王的礼遇!

让埃里克森只觉得诚惶诚恐,而前来迎接他的瑞典枢密大臣吉姆·艾布特对埃里克森说道:“我迎接的不是埃里克森船长,而是《南华游记》的作者埃里克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