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 422【军心与纪律】

朕 422【军心与纪律】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0:53

422【军心与纪律】

曹变蛟都知道突袭敌军阵型散乱的部队,以此造成对方全军溃败,祖大寿这个打了几十年仗的会不清楚?

两军大约相距三四里时,祖大寿就开始调整部队。

他把三万多战斗力正常的步卒,摆在最前方列阵。又将自己和吴三桂的万余辽东精锐,作为中军以及预备队。骑兵放在中军两侧,在保护中军的同时,也可策应前军大阵,并随时能够出来招架龙骑兵,又或者去袭扰大同军的步卒。

至于毫无战斗力的两万多弱兵,被祖大寿放在最后面。溃了就溃了,如此位置,一般不会冲击友军。

已经准备突袭的曹变蛟、魏国祥,对此感到很无奈。

一直跟士兵共同步行的江大山,此刻终于骑马,奔到黄顺那边:“顺子,敌军战力良莠不齐,不必跟他们硬战。徐徐撤军,拉乱敌军阵型,或者干脆拖到天黑。”

“好,听你的。”黄顺笑道。

两人都是师长,合兵之后并无职位高低。这属于战争大忌,必须得有个主将,否则很容易产生分歧。

大同军的在成军之初,就有一个规矩。

若军官阵亡,五人当中要临时推举伍长,十人当中要临时推举什长。以此类推,当几个最高长官平级时,应该事先决定以谁的命令为主。

江大山和黄顺一个村的,同时跟随赵瀚起事,他们的关系还算不错。

而且江大山更先升任师长,资格要老一些。这次合兵作战,两人已经约定好了,江大山为主帅,黄顺为副帅。

江大山为了照顾黄顺的情绪,此刻更是主动骑马过来,一起商量战术的变化。

用千里镜观察敌军情况,两人边看边讨论。

黄顺说道:“只看行进阵容和旗帜,敌方的前军部队,连咱们乡下的农兵都不如。敌方中军应该属于精锐,军阵齐整,旗帜不乱。敌方后军嘛……怕是从来没有打过仗。”

江大山笑道:“敌军若再前进,咱们就后撤,他们的后军肯定被落得老远。”

说穿了,反复拉扯!

只见两军相隔还有一里半,祖大寿都派兵两翼包抄了,大同军突然整体后撤,根本不给敌军包抄的机会。

这属于超常规操作,因为距离太近了,极有可能被敌方趁机追击,而且追着追着就要溃散。

但大同军轻装而来,连辎重都没带,而且纪律严明,后撤时的情况,比敌军前进时还更有条不紊。

祖大寿列阵前行,速度慢如龟爬。

没办法,临时拼凑的大军,若是快速行进,走不了几十步,各部就将变得参差不齐。

眼见大同军徐徐后撤,祖大寿顿时急了。

这么搞下去,根本别想接战。他麾下的一群杂牌部队,不可能追上大同军,一旦下令追击机会乱起来。到时候,若被敌军抓住机会,说不定就全军溃败了。

如此情况,跟将帅的指挥能力无关,跟双方的战术和装备也无关。

纯粹是军队质量的差别,训练有素、军纪严明的大同军,在执行力上碾压敌方杂牌。

怎么办?

祖大寿有三种选择:

第一,前行追赶,立即战斗。

第二,让骑兵出击,阻挠敌军主力,令其不能从容后退。

第三,停止前进,就地扎营,只须拖上一天,没带辎重的敌军就断粮了。

第一种办法容易把自己玩崩,第三种办法可能让大同军跑掉。

祖大寿选择第二种,他命令吴三桂带着骑兵出去,袭扰正在后撤的大同军。

“传令龙骑兵,袭扰敌军大阵!”江大山迅速做出决策。

号令声响起,曹变蛟、魏国祥立即带着龙骑兵,主动避开吴三桂的骑兵,前去袭扰祖大寿的两翼部队。

大同军停止后撤,列阵面对吴三桂的骑兵。

祖大寿的步兵大阵也停止前进,因为两翼部队已经有些混乱。5000龙骑兵,只有一半兵力,远距离放着排枪,祖大寿的两翼部队就慌乱起来。

虽然没有阵型大乱,但减缓前进速度。导致中间的部队走到前面,两翼的部队渐渐落后。

反观大同步卒,面对吴三桂的骑兵袭扰,从容不迫的列阵应对,表现出的纪律性高下立判。

“吹号,把骑兵收回来。”祖大寿无奈决策,他觉得自己就不该在野外作战,而是应该早点跑去太康县守城。

可大同军轻装急进,不带辎重,没有盔甲和火炮,这种诱惑又让祖大寿忍不住。

吴三桂听到号令,立即带兵回援,驱赶袭扰友军的龙骑兵。

吴三桂的骑兵一走,大同军步卒再次从容后撤。

天色越来越暗,这种搞法,今天是别想打仗了,两军根本就挨不着。

祖大寿再次下令:“全军停止!”

敌军一停,大同军也跟着停,始终保持一里半到两里的距离。

这么接近,祖大寿都不敢后撤,甚至不敢下令扎营,稍有行动就会阵型大乱,被大同军抓住机会冲过来。

骑虎难下,进退不得!

天色即将黑尽,大同军再次后撤,双方距离大概两里半。

江大山下令灭掉火绳,他们不但辎重不够,火铳兵随身带的火绳也不多。而且打夜战也很吃亏,火绳一旦点燃,必被敌军发现。

入夜,月光明亮。

两军列阵,原地坐下,骑兵也退回去,给战马喂吃的,恢复战马的体力。

龙骑兵人均只剩一块饼,虽然他们也带了豆子和水,但那些都是给战马吃的。战马不但要吃豆子和水,水里还得掺盐,否则难以补充体力消耗,而且更加容易生病。

坐着坐着,祖大寿麾下的许多士兵,就开始东倒西歪的躺下。

反正敌人没攻过来,累了一天,继续坐着多累啊,先躺下休息会儿再说。

祖大寿让执法队去呵斥,但屁用都没有。叫起来这边的兵,那边的兵又躺下去,他们行军一天真的很累,而是黄昏时刻还精神高度紧张。

执行军法,要么在没遇到敌人时整肃军纪,要么在已经交战时处罚逃兵。

将战未战之时,没有哪个将帅敢轻易执行军法。

临阵斩将,军之大忌!

特别是麾下一群杂牌部队,祖大寿更不敢在此时乱来。万一哪个降将心怀怨恨,半夜里闹将起来,场面肯定无法收拾。

吴三桂来到祖大寿身边,低声说:“舅父,这仗没法打。敌军如臂使指,我军号令各一。我军虽然兵力优势,但人越多就越乱。不如……降了吧!”

祖大寿摇头:“摄政王的数万八旗军,已经杀去商丘。若八旗军胜了,咱们此时投降不就成了笑话?”

吴三桂说:“就算多尔衮能赢一场,还真能得天下不成?对面的大同军,以前咱们不清楚,现在还不清楚吗?此乃天下一等一的精锐,比之八旗军丝毫不差,军纪士气甚至比八旗军还好。多尔衮赢不了的,就算此战大获全胜,也不过是划江而治。南方富庶,人口充足,几年时间就能缓过来。而北方人口稀缺,粮食也不够,等南京反攻如何打得过?”

“我再想想。”祖大寿没有答应,也没有直接拒绝。

至于各自家人的死活,祖大寿和吴三桂都没考虑过,甚至提都懒得提一句。

不到万不得已,祖大寿是不会降的。

他预感到今晚很可能大败,但宁愿逃走都不会投降,这源于他自己的犹豫性格。

双方各派少量士卒,去四处捡来干柴和枯草,架起一个个火堆。既能照明,又能勉强取暖。

大同军这边啃干粮,祖大寿那边,则让后军架锅驻防,然后运到前方让士兵饱腹。

这种情况下,没法扎营,双方都是列阵休息。

吃完东西之后,大同军轮换睡觉,祖大寿那边也轮换睡觉。两军之间都有骑兵放哨,谁也别想偷袭,挨到明天再继续打仗。

二更天。

大同军陆续亮起星星点点,却是火绳点燃了。

“呜呜呜……”

祖大寿的哨骑连忙吹号示警,随即军号大作,睡下的士卒被接连拍醒。少数部队,甚至慌乱起来,以为敌人已经杀过来了。

对面军号一响,大同军这边又掐灭火绳。

三更天。

52个龙骑兵部队的宣教官,提着铁皮喇叭奔出去,开始轮番对着敌军喊话。

“辽东的兄弟,你们世世代代,生在辽东,长在辽东,你们的祖坟也在辽东。你们的父老乡亲,都被鞑子杀了,你们的长辈妻儿,受尽鞑子凌辱。你们就不记住血海深仇,还要给鞑子卖命吗?每年清明,你们的祖坟谁去拜祭?等你们哪天死了,祖宗问你们,为什么不扫墓上香?你们该怎么回答祖宗!”

“河南的兄弟,大明官府贪得无厌,搞得河南十室九空。这满清比大明还残暴,到处烧杀抢掠,害死了多少父老兄弟?你们很多人,以前都是反贼。为啥要造反?因为吃不饱!咱们南京的大同皇帝陛下,也是吃不饱杀光造反的,跟你们是一样的出身。大同皇帝陛下,晓得穷人有多苦。陛下废除苛捐杂税,还给穷人分田,日子过得可好了。就说这河南的汝宁府、南阳府,老百姓都已经分田了。不要再给鞑子卖命,投了大同皇帝陛下,编户分田,今后给自己种地。天天都能吃饱,娃娃读书还不要钱!”

“山西的兄弟,你们大都是军户出身。鞑子连年入关劫掠,你们次次奉诏勤王。你们的父兄长辈,你们的亲朋好友,有多少死在鞑子的刀下。你们还要给鞑子卖命,对得起死去的亲友吗?快快投降吧,大同皇帝陛下,已经废除了军户。今后当兵打仗,全凭自愿。不想打仗的,就分给土地,自己种粮食。没有官府盘剥,也没有军官使唤你们当牛做马……”

随着喊话进行,祖大寿军中嘈杂起来。

那些降兵降将,或许只是略有感触。但低级军官和普通士兵,却被喊得军心动摇,宣教官们句句都说到他们心坎里。

“汉人兄弟们,你们若想投降,打仗的时候就扔掉兵器,趴在地上,或者蹲在地上。大同军不杀俘虏,还给你们分田。记住,打起仗来,丢掉兵器,趴在地上,或者蹲在地上!”

祖大寿脸色剧变:“骑兵快去驱逐那些喊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