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诸天盗梦者 > 第三百四十六章九鼎

诸天盗梦者 第三百四十六章九鼎

作者:爱吃糖虫子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2:25

第三百四十六章九鼎

排除一些不符合自己人物设定的题材。

现在许多火爆的题材,比如宗教或者是暴露医学类,都是佩顿不了解的。

或者说,即便是了解,内容写出来也不够惊艳,难以做到与那些成名的作家抗衡、争锋。

不要想着在别人的领域,挑战别人!

从心一些,挑选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创作才是最好的。

……

思来想去,佩顿选择了一个题材,悬疑推理、侦探。

这个类型,佩顿很熟悉。

上辈子他也算是一个侦探迷,主要原因或许是从“柯南”开始的。

后来渐渐对这方面感兴趣了,他也看过许多的悬疑推理的、电影、电视作品。

从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开始,到黄金时期的三大巨头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逻辑之王埃勒里·奎因、“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等人的作品,

当然,松本清张、东野圭吾、紫金陈、宁航一、雷米等人的作品,他也拜读过。

美国三四十年代正是推理侦探的黄金时代,三大巨头差不多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到达自己顶峰。

在黄金时代,这一题材基本上占据了美国通俗的半壁江山,

到如今,五十年代,通俗百花齐放。

推理虽然不敢说依旧占据半壁江山,但是在通俗的领域依旧是最大的分类之一,只有言情和科幻题材才能够与之争锋。

同时侦探推理涉及到犯罪,有一个警察局局长父亲的佩顿,能够最完美的收集素材,并且满足人类对于他能在这个年纪阶段写出的逻辑推导。

家学渊源,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就能将之概述,为何他能在这个年纪写出这样的作品。

心中想着,佩顿觉得创作思路足够清晰,立即开始对自己的第一本开始构思。

佩顿不打算写传统大侦探,有着福尔摩斯系列朱玉在前,这条路不好走。

而且佩顿没有名气去写大侦探。

当然有名气也很难,即便是阿婆的大侦探波洛系列也要被福尔摩斯遮掩光辉。

同时,这条路对于作者也不友好,传奇的大侦探还会遮掩作者的光辉。

举个例子,提起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许多人会想到……

提起福尔摩斯的作者,有的人搜了搜百科,才会知道阿瑟·柯南·道尔这个名字。

福尔摩斯光辉太盛啊!

想了想,佩顿放弃传统侦探,主要刻画故事,侦探这个角色也可以去掉,读者才是真正的侦探。

有过计较,佩顿开始下笔。

悬疑推理一定要足够惊艳,凶手让读者猜不到,让他们感觉到足够的反转,足够的烧脑,直到最后的那一刻,解密出来,给以最大的震撼。

前面绝对不留下丝毫的破绽,达到完美犯罪的形态,才能让人眼前一亮,足够惊艳。

很快,佩顿开始自己的几个前提设定。

当然只是前提的设定,随着故事的逐步推进,之后的种种设定逐步增添,包括其中的每一个人的形象、语言,一切逐渐丰满起来。

随着设定开始完满起来,开始编写大纲,填补内容,推动故事的合理发展,让故事变得紧凑,经得起推敲。

故事前提设定为密室杀人。

这个设定很古老,一度被写烂,但是富有仪式感,推理犯罪的现场,与密室往往更配。

制造密室:一场连绵不断的暴雨,十个人相继被困在旅店。

想了想,佩顿开始设定自己的第一个人物——教授老者。

教授,画龙点睛,增加的内涵,智慧的象征。

智慧、神秘、少言,但是语出惊人,这几个标签暂时被贴到教授的身上。

有时候,他的有一句话就可以让很多人对这个故事有更多的联想,写作者最喜欢的,就是各种读者脑补。

教授角色可以通过动作指引、语言,让读者有更多的脑补。

而且这几年魔幻题材很火热,其中的先知乃至是贤者,都是人气角色。

在这些贤者口中,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贤者的名言被反复的引用,这里佩顿也打算借鉴一下,也算是提升格调。

同时教授这个角色这也是作者的化身,通过这个人物将节奏顺利的控制在手上。

综合考虑,佩顿有意增添了这样一个角色。

然后开始制造第一个最明确的凶手——一个杀人犯,这个杀了人的犯人被一个警察押送前往剑狱,结果因为沿途的暴雨,从而不得不困在旅店。

故事的开始——杀人犯挣脱了束缚,紧接着大家发现第一个死者。

想了想,佩顿打算将这死者设定成为一个富二代。

为钱杀人。

在众人的推断中,杀人犯逃跑,在这之前,想要得到一笔路费,于是杀了富二代,方便跑路。

若是以此为思路推理下来,这很正常。

故事继续——众人开始在警察的带领之下寻找杀人犯,在教授的提醒之下,大家都没有分散,三五个人集合在一起,保持着对这个杀人犯充分的戒备。

警察的身份,想了想,佩顿打算之后反转一下,正义最有可能是黑暗的。

这完美符合观众的认知,黑警察、骂政府在自由的联邦甚至是等于政治正确。

这自由的空气之中,只要你不得罪大资本家,你就很自由。

也算是修补一个漏洞——为何增强教授的作用。

假警察知道自己不具备真正的警察的素质,于是保持着沉默,将主导地位让给教授。

这里可以刻意淡化警察的作用,利用教授来指导人们的行动,代替这个“假警察”的作用,弥补漏洞。

很合理性。

紧接着开始设定第一个反转——黑店,老板开的是一个黑店,他也是一个隐藏的杀人犯。

不过还是需要反差,表面上的老板斯斯文文,穿着干净整洁的西服,爱读圣经,喜欢祷告,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虔诚的圣徒。

看上去谦和有礼,和暗中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反差。

想了想,佩顿打算将老板设定成为一个接受过高级教育,但是心理变态,具有反社会心理,就像雨夜屠夫一般的心理变态,天生杀人狂。

这样的杀人狂都很文静,不张扬,挺讨人喜欢,原型参照梁家辉的“雨夜屠夫”。

无意之中发现了这旅馆原来的的经营者,不过是一对没有其余亲人的老年夫妇,由此动了杀人的念头。

最后他顺利继承了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旅馆,开了一个黑店,多次对落单的旅客进行绑架、强奸、杀戮、谋财害命……

这里就是他犯罪的天堂!

人间恶魔,天使面孔。

想了想,佩顿甚至觉得可以用更多的墨笔将这个老板,设定成为资本家的隐射。

资本从出现在世上,每一个毛孔就充满了奶油和蜜汁。

黑店老板和资本家有许多的共同之处,两者都是衣冠禽兽。

同时两者的发家路线都是血腥的、充满暴力的,而且都在不断的压迫、奴隶别人。

只不过资本家更加隐晦,而老板则是更加**裸,甚至是充斥着血腥、死亡。

“增强张力!”

“多加一些内容来隐射,可以把老板爱读圣经,改成爱读资本论。”

“拿资本论去祷告,带着手枪去谈和,爱读资本论的圣徒?插着翅膀的恶魔,想一想就觉得这个角色很不错!”佩顿不由得微微一笑。

这种疯狂设定,比较符合一些猎奇心理的人群。

雨夜屠夫在梁家辉的演绎下,也是一个魅力角色。

想了想,佩顿觉得可以去找克里斯先生寻找一些案件的卷轴,寻找一些血腥犯罪的真实例子用在老板身上,在加以形象化,更加的合理。

暴力的元素也是推理不可缺失的一环。

这种心理变态,需要更多的案件才好统合,描写具体,毕竟佩顿是一个正常人,或许理解不了心理变态的思维。

“嗯,思维变态?证明自己是一个正常人,飞跃疯人院?”

不得不说,人的思维当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只要发散开来,就没有想象不到的,短短的几个词语,顿时让佩顿联想到一部经典的影片。

故事继续,在巡查的过程之中,暴雨的冲刷之下,众人发现了老板的秘密。

众人在旅馆之中发现了他没有处理好的几具尸体,此时的几具尸体已经是变成了白骨,尤其恐怖。

教授还发现之前的客人留下的些许蛛丝马迹——知晓这旅馆的老板是个杀人狂。

看得这般景象,众人顾及不得之前逃跑的杀人犯,在警察的帮助下,众人连忙将老板控制起来。

同时在对老板进行审问的过程之中,警察突然在老板身上发现了之前富二代的钱包,人赃并获,老板百口莫辩。

在教授的建议下,众人留下几人控制住老板,同时警察带领着几人,继续寻找巡察逃跑的杀人犯。

接下来开始第二重反转——在寻找的途中,警察等人发现了杀人犯的尸体!

经过众人的查探,或许是在逃亡的过程之中,杀人犯没看清楚道路,跌入了一个捕兽陷阱,杀人犯死了!

故事到这里似乎是结束了。

杀人犯死了,杀害富二代的老板被抓住了,完美!

接下来第三个反转——老板死了。

看到杀人犯死了,警察等人只能回去。

这一回去,他们却发现之前被绑住的老板也死了。

老板依旧被捆绑住,嘴被毛巾堵住,在他的身后插着一柄匕首,已经流血不知道多久,显然是彻底死亡。

在一番询问之下,之前负责看守老板的众人开始解释起来,外面吹了大风,窗子被吹破了,不断雨水飘进来。

众人为了安全,结伴前去柴屋,一同寻找合适的工具,修补窗户。

他们将老板五花大绑的绳索再一次捆绑,确定老板不会逃跑之后,安心的离去。

没成想,一回来,老板竟然死了。

此时的两拨人,一波人是随着警察前去抓捕杀人犯的,一波是前去柴屋的。

这些人彼此似乎都能互相证明彼此的清白。

但是老板不可能是自杀的,真正的凶手必定还隐藏在他们中间。

此时死了富二代、杀人犯、老板三人。

旅馆还剩下警察,一对年轻的夫妇,一个牧师、一对医生夫妇,教授老者,还剩下七个人。

从职业或者是标签,佩顿将这些人都设定成善良阵营的角色,提高游戏的难度。

对于年轻的夫妇角色的设定,想了想,佩顿增添了一道感情暗线——两个年轻人不顾两个家庭的反对,冲破阶级的束缚,社会地位的的差距,因为爱情私奔出来,现在女孩还怀着孕。

后世看来有些狗血的言情路线在这个年代,还很吃香,很符合潮流。

还是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讲真的,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也很狗血。

至于说怀孕妇女的设定,这也是为了后面的故事考虑。

在大众的眼中孕妇和小孩怎么可能是凶手呢?

在大众的盲点认知,两者是无害的。

处于这种盲点,于是在许多推理案件之中,都会出现小孩和孕妇,他们或者是迷雾或者是真正的凶手。

这样的反转只要能让故事合理,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佩顿设定这一个人物,以孕妇的身份将妇女的威胁感降低到极限,也是方便后面可能的反转。

牧师的角色则是为了迎合现在流行的宗教题材。

设定一个在神学与科学徘徊,坚持用科学的思维解释神学的理智牧师,也算是个人风格鲜明的人气角色。

疯狂和理智的冲突,神学与科学的冲突,充满了故事性,很符合这个疯狂的年代。

甚至还可以扩展牧师的身份,甚至是增添一些悲**彩。

做了一辈子的牧师,但是偏偏被人告知神是不存在的。

从那一天开始,他生命的意义就改变了,他希望它能证明神的存在,然后用科学的方式将之理解。

牧师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耗尽了用一辈子时间、精力,他只是希望用科学的方式来验证神时存在的。

科学的尽头就是神学!

这是理性和理想的碰撞。

医生的设定则是为了方便推理的持续,从尸体或者其余方面获得线索。

众所周知,伴随着案件的发生,验尸人员变得很重要,这里医生就可以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福尔摩斯也有华生来发现盲点,佩顿设计一个医生角色,在之后推理情节发展很重要。

想了想,佩顿觉得可以花哨一些,增添一些现代的花哨医学手段,让人眼前一亮,也能证明医生的价值。

至于说,花哨的探案手法,比如探查血迹的鲁米诺试剂、滴落状血迹……这些都是这个年代,还很少出现的探案手段。

作家的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