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一百零二章:涌动的暗潮

第一百零二章:涌动的暗潮

半个时辰后,就当刘辩坐在崇德殿天子之位旁的小座,与卢植、羊续、曹嵩、崔烈四人共同处理奏章时,大将军何进匆匆来到了殿外。

此时刘辩身边太子舍人乃是夏侯渊,他身穿甲胄、腰跨兵器站在殿外,在走廊上来回巡视,忽见何进匆匆而来,遂上前将其拦下。

何进一愣,表情有些难看,瞪视着夏侯渊估计是想说:“小子,你知道我是谁么?”

但考虑到这是在崇德殿外,他终究还是忍住了,倒是他身后的随从愤然道:“你是何人,竟敢阻拦当朝大将军?”

大将军?

何进?

夏侯渊暗暗倒抽一口冷气,不过他所担任的职务亦赋予他一丝底气,只见他拱手抱拳对何进行礼道:“太子舍人夏侯渊,拜见大将军!”

好家伙,太子舍人,史侯近卫。

一听夏侯渊自报身份,何进那名随从也不吱声了,就连何进难看的面色也稍稍恢复了几分,带着笑对夏侯渊道:“原来是史侯近卫,果然年轻有为,这样,有劳代我通报一声。”

“是。”

夏侯渊抱拳而退,心下长长吐了口气。

他也明白,若非他有着太子舍人的职位,他恐怕连跟何进面对面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而与此同时,刘辩几人在殿内也听到了何进那名随从的叫唤,纷纷停下手中的事物,相互看了一眼。

曹嵩乐呵呵地说道:“大将军怕是为我三人入崇德殿一事而来。”

卢植、羊续一言不发。

不得不说,灵帝任羊续、曹嵩、崔烈三人录尚书事,却偏偏不任本来应当录尚书事的大将军何进,这就值得卢植、羊续等人深思。

比如说,灵帝是否是担心大将军何进仗着国舅的身份把持朝政?

不过这件事实在是太过于复杂,卢植几人谁也不好贸然开口,纷纷看向刘辩,却见刘辩也似颇感头疼地伸手揉了揉脑门。

“启禀史侯,大将军求见。”

片刻后,待夏侯渊入内禀告,刘辩长吐一口气,双手拍拍脸,旋即露出浓浓笑容,起身出殿相迎。

卢植、羊续等人亲眼看到刘辩从无到有变出笑容的那一幕,但识趣的谁也没有提及,假装没有看到。

走出殿外,刘辩便看到大将军何进带着几人站在殿外。

他笑着拱手相迎:“大舅。”

“史侯。”

何进亦满脸笑容地走了上来,拱手道贺道:“臣得知史侯奉陛下之命监理国事,特来祝贺。”

听到这话,刘辩故意收起了笑容,略带责怪道:“大舅,父皇生恙,才命我代为监理国事,此时如何值得祝贺呢?”

“呃……”何进面色一滞,连忙改口:“对对,是臣失言,失言。”

虽说在刘辩这边吃了个软钉子,但这位大将军扭扭捏捏地,还是道出了来意:能否代他劝说灵帝,也将他任为尚书事。

对此刘辩心下暗道:你在想屁吃!

平心而论,他对这位乍看憨厚、爽直的大舅其实也没太大意见,任为尚书事也不要紧,关键在于这位大舅脑子实在是不太好使,根本不明白屁股到底坐在哪,身为外戚竟渴望成为士人领袖,且不说刘辩深知何进在历史上的种种昏招,就算他不知这些,也会像灵帝那样心生警惕——这可不就是翻版的王莽、梁冀、窦武么?

这要是把何进召入尚书台,明日何进就会举荐一帮人,什么荀爽、郑泰、王允、通通都会挤进来,到时候尚书事无疑就会成为何进的一言堂,成为其把持朝政的工具,哪怕何进本人没有不轨之心,他手底下的人也会蹿腾他把持朝政。

鉴于此,刘辩自然不会松口,于是他故作为难地说道:“大舅,你知道,卢师也好,羊公与崔、曹两位重臣也罢,都是父皇任命的,我现如今还在学习处理国事的阶段,哪有权做这事啊?若我做得到,那肯定会将你还有二舅都请进来。”

何进遗憾之余,心中稍地安慰,寒暄几句之后便告辞离开了。

看他离去的方向,刘辩猜测他多半是去请见灵帝去了,遂吩咐赵淳道:“跟上去看看,别被看到。”

赵淳应声而去。

大约半个时辰后,赵淳匆匆而来,附耳对坐在殿内批阅奏章的刘辩低声说了几句。

就像刘辩所预料的,何进连灵帝的面都没见到,就被张让以‘陛下正在歇养,不宜见人’为理由给打发了,据赵淳所言,为此何进还骂了张让几句。

不得不说,刘辩也替张让感到冤枉:这分明就是灵帝的授意嘛,张让岂真有本事左右灵帝想要见的人?活得不耐烦了?

“呵。”轻笑一声,刘辩继续批阅奏章。

殿内卢植、羊续、曹嵩、崔烈听到声音抬头瞧了一眼,见刘辩脸上露出几许莫名的笑容,心中思忖了一下,谁也没有提及。

只是他们心中澄明:看来这位聪慧的幼君,也对其舅大将军有几分防范。

当然,这是正确的。

卢植也好、羊续也好,包括曹嵩与崔烈,也都不希望他汉室再次经历梁冀之祸——为何不提及窦武,那是因为当今士人都不承认窦武乃‘梁冀第二’,只有灵帝不怎么想。

当然,怀疑窦武的也包括刘辩,他所处的位子促使他必须像灵帝那样敏感。

毕竟有首诗写得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窦武当时是没成功,假使他成功了,天晓得他在铲除宦官后,会不会像梁冀那般把持朝政,做个跋扈外戚?

谨慎点总没大错,对何进也是一样。

黄昏时分,刘辩与卢植等人告别,离开崇德殿,期间他吩咐赵淳道:“叫你兄暗中派人盯着大将军府。”

“是。”赵淳领命而去。

正如刘辩所猜测的那样,在玉堂殿吃了闭门羹的何进,可不会那么心平气和。

待回到大将军府后,他怒骂张让,砸坏了不少东西泄愤。

见此,何颙、郑泰、王允,包括新被何进辟为府掾的荀爽,陆续闻讯而来,询问究竟。

待何进将事情经过一说,何颙几人皆陷入了沉默。

良久,荀爽捋着胡须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依在下看来,恐怕是陛下对大将军有所防范啊。”

何进也不是傻子,自然也听得懂荀爽的话,闻言愤慨道:“史侯乃我外甥,难道我还会害他不成?”

荀爽笑而不语,其余人也是默不作声。

毕竟虎无伤人意、人有害虎心,如今天子病重,或已经在为幼子铺路,此时对何进心生警惕,这在众人看来也是人之常情,没必要说破。

关键在于……

“史侯与大将军如何?”荀爽问何进道。

“自然亲近。”何进自以为与刘辩亲近,遂将今日前往崇德殿的经过一五一十告知众人,众人也就不做他想。

良久,王允建议道:“若不,从卢尚书、羊中尉那边想想办法?”

郑泰闻言冷笑道:“卢植与羊续,早已不是与我等一条心。”

“不至于……”

王允知道郑泰对卢植、羊续心存芥蒂,替二人说情道。

何进思忖片刻,遂请荀爽、王允出面拜访卢植与羊续。

傍晚时分,待卢植回到家中,便得知荀爽、王允前来拜会,心下暗暗苦笑。

果不其然,在一番寒暄过后,王允直接了当地对卢植说道:“大将军乃朝中栋梁,今史侯奉命监国,何以大将军不能任录尚书事?”

卢植苦笑道:“陛下思度,在下亦不知。”

于是王允便顺势提出请求,请卢植出面劝谏灵帝,任大将军何进录尚书事。

卢植自然不敢、也不能答应,委婉拒绝。

王允此人素来耿直,或者说头铁,闻言当即翻脸道:“大将军与史侯有舅甥之情,史侯监国,大将军理当入尚书事,卢尚书左右推诿,莫非有私心焉?”

卢植听得心怒,拂袖而去,荀爽连忙劝住道:“卢尚书息怒,子师直言直语,非是有意,我等希望大将军入尚书事,也是见史侯年幼,怕他受宦官左右,误了国事。”

看在荀爽的面子上,卢植面色稍霁,但何进入尚书台这件事,他却不能松口。

他摇头说道:“慈明公若不信在下,总能相信羊公,羊公亦在尚书事,若宦官试图左右史侯,羊公自会阻止。”

说罢,他也不与王允、荀爽多说,命家仆送客。

王允、荀爽无奈,唯有再去拜访羊续,结果也一样,羊续也不愿相助。

想想也是,羊续本身就是刚正不阿的党人出身,如今任尚书事,亲眼看到幼主刘辩在他们的辅佐下有模有样地处理政务,并未受到宫内宦官影响,他为何要引狼入室,把大将军何进的势力拉进来?

说到激烈处,羊续较卢植更不给王允、荀爽面子,就差叫三个儿子把二人赶出去。

还别说,以羊续的名望,尤其是他被党锢十几年的老党人资格,卢植都要敬称一声羊公,别说王允,荀爽都没资格在他面前摆谱。

一连碰了两个钉子,王允与荀爽只能回到大将军府,将卢植、羊续二人的态度告知何进。

荀爽私下对何进道:“卢植、羊续,皆是正直之人,他二人若不肯相帮,可见此事关键不在其他人,而在于天子。”

何进听罢沉默不语,毕竟若真是天子在针对他,那他就没有办法了。

不过,晚上来见何进的袁绍却持不同意见:“……陛下的态度固然是一方面,但张让、赵忠等人未必没有私下挑唆,倘若让大将军主持朝政,这些宦官还如何贪赃枉法?这些人与史侯亲善,卢植、羊续亦奈何不了他们,他们怕的就是大将军主持朝政。”

何进深以为然,遂与众人商议对策,确切地说,是如何在灵帝死后控制朝政,铲除官宦。

期间,府掾吴匡低声道:“要除宦官,当设法先夺河南尹之权。”

何进一惊,然而袁绍、何颙、王允等人在思忖一番后,却纷纷点头。

无他,只因为河南尹何苗与宦官交好,屡屡劝阻何进铲除宦官,与何进并非一条心。

他何进一方想要增涨声势,董重暂时动不了,那么骗何苗交出河南尹的权柄,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