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六十八章:郤俭风波

我,刘辩,雄主 第六十八章:郤俭风波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六十八章:郤俭风波

五月初,侍中董扶觐见灵帝,弹劾益州刺史郤俭于任内大肆敛财,暴虐害民、天怒人怨,又举荐冀州刺史刘焉平叛有功,可取代郤俭。

此时围绕着大将军府的朝中士人,大多都将此事视为攻击宦官的大好机会,一时间纷纷上奏,或直接进宫觐见灵帝。

尚书常侍渠穆私扣了几份对他们不利的奏章,而张让亦想尽方法阻止灵帝与那些士人相见,可惜此举除了自爆心虚,使朝中士人愈发亢奋,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效果。

相反,董扶推荐刘焉出任冀州刺史这件事,却没什么人去关注,除了刘辩。

值得一提的是,当董扶推荐刘焉取代郤俭之时,他尚不知郤俭已经、或者即将被益州的叛乱军杀死。

杀死郤俭的叛军首领名为马相,虽自称黄巾,但刘辩并不认为此人是甲子年的黄巾余党,充其量也就是假借黄巾名义而已。

说起来,郤俭也是自掘坟墓,他在益州大肆敛财、暴虐害民,以至于马相起事时,短期之间就聚集到数千人,继而迅速壮大,连破广汉、犍为、巴郡三郡,致使益州陷入战乱。

而有意思是,这马相的胆量丝毫不逊张举,张举当时为祸幽、冀两州,自称天子,这马相更有胆量,仅占夺益州三个郡就敢自称天子,结果没过多少时间,就被益州从事贾龙所击破。

算算时日,当前正是益州时局最混乱的时候,刘辩也不知是否应该干预刘焉出任益州刺史一事。

刘焉的野心,刘辩心知肚明,尤其是这次刘辩在阻止了废史立牧之事后,刘焉仍然希望以刺史的身份前往益州,这愈发证实了刘辩的猜测。

但不能否认的是,刘焉确实很有才能,历史上正是他收拾了郤俭、马相等人留下的烂摊子,最后给儿子刘璋——或者干脆是说是给刘备留下了一个殷富、稳定的蜀地。

考虑到目前朝廷没有精力兼顾益州之事,派刘焉去收拾益州的烂摊子,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反正这次灵帝并未废史立牧,倘若刘焉果真为了一己野心,像历史上那样去干预益州各郡的政事,他的行为严格来说是越权的,若刘辩需要用他稳定益州,那么可以装作没看到,但有朝一日倘若朝廷想要摘桃子,那么这些就是刘焉僭越的罪证。

这么一想,刘辩反而赞同刘焉前往益州了。

当然,为了谨慎起见,刘焉的几个儿子,长子刘范、次子刘诞、三子刘瑁、幼子刘璋,还是留在雒阳为妙。

就在刘辩暗自谋划利用刘焉整治益州之际,张让匆匆来见刘辩,拱手哭求道:“士人亡我等之心不死,恳请史侯一定要救救我等啊。”

刘辩一愣,哑然失笑道:“张公,你也一把年纪了,又封了侯,哭哭啼啼成何体统?说吧,什么事?”

不得不说,鉴于张让之前在被刘辩设计断了其他想法后,不管主动、被动都对刘辩颇为忠心,刘辩对他的观感也不坏。

于是,张让遂将董扶弹劾益州刺史郤俭一事告诉了刘辩,苦恼道:“殿下不知,那郤俭是在西园买的官,如今董扶弹劾郤俭于任内大肆敛财、暴虐害民,朝中士人借机攻讦老臣等人,老臣唯恐陛下得知,设法阻扰,可这样隐瞒下去终不是事啊。”

看着张让慌张的模样,刘辩有些好笑:“是父皇卖的官,张公慌什么?”

“呃……”张让脸上流露稍许尴尬,讪讪说道:“话虽如此,老臣等人私下亦得了些好处……”

“得了多少?”刘辩随口问道。

张让咬咬牙,低声说道:“五百万。”

“不少啊。”张让挑了挑眉,又问:“郤俭那益州刺史,花了多少钱?”

“两千万。”张让不等刘辩再问,便将郤俭当时的花费大致报了出来:“算上对老臣等人的贿赂,那郤俭估计花了有三、四千万。”

“哼唔。”刘辩轻哼一声,微微点了点头,也没去责怪张让什么。

毕竟人活一世,有几人能做到不贪呢?像卢植、羊续那等真正的清廉正直之官,终归是少数。

尤其是宦官,宦官贪财有什么好意外的?

不贪财的宦官,才可怕!

思忖片刻,刘辩指点张让道:“既然士人将郤俭一事视为攻击诸常侍的机会,张公越是阻扰,他们便越是亢奋,与其如此,还不知坦率地让父皇知晓,反正主张卖官的,是永乐宫的老太太,张公等人的积蓄早已捐献给了朝廷,有什么好慌的?”

说罢,他轻叹一口气,故意在张让面前点明:“我那位一心想成为士人领袖的舅舅哇,这次又被人给利用了。唉!名声误人啊。”

张让一怔,亦感慨地点点头,恨声道:“大将军豪迈,无甚心机,奈何身旁有许多奸人蛊惑、挑拨。”

见达到目的,刘辩微微一笑道:“张公且去,若父皇诘责,我自会为张公求情。”

“多谢史侯、多谢史侯。”

张让连连道谢,也达到了此番前来的目的。

不出一日,大将军何进携从事王允、府掾何颙,连同司隶校尉袁绍、侍中董扶等十余人,再次请见灵帝,弹劾张让等人,请求铲除宫内宦官。

因声势浩大,刘辩亦带着赵淳赶去凑热闹,不过却没进入主殿,而是从侧殿翻窗户进去,站在侧殿窥视主殿,让陪同的赵淳苦笑不已。

王允、王子师?

在听到谒者通报时,刘辩很惊讶于听到了这个名字。

司徒王允,这可也是在历史上留下浓厚一笔的人物,虽然如今还未官拜司徒,听其官职,似乎是刚被何进征辟,在大将军府担任从事。

鉴于此人是少数对汉室极其忠心的臣子,刘辩对王允的观感也不差,可惜王允虽有才能但欠缺权谋,又不知变通,以至于在历史上与吕布合谋杀死董卓后,因拒不宽恕董卓的余党,反被李傕、郭汜率军攻破了长安,错失了最后一次可以拨乱反正的机会。

若当时王允懂得分化吸收董卓的余党,献帝何至于到最后被曹操接去许昌,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傀儡?

这么一想,这王允忠心虽忠心,却也不是什么聪明人,撑死当个司徒教化国民,却不足以成为朝臣的领袖。

就在刘辩暗暗思忖之际,主殿内,灵帝正在质问张让:“……阿父果真收了那郤俭的贿赂?”

张让跪倒在地,用刘辩教他的话哭诉回答:“陛下,那都是早些年的事了。……臣出身贫贱,幼年时穷怕了,因此才管不住自己这双手,然臣亦知这些财物得来不正,不敢私用,唯有在无人之人清点一番,聊以自慰。”

听到这话,灵帝叹了口气,亦有些感同身受,毕竟他们母子,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再想到张让、赵忠等人多年的积蓄已经捐出来买侯了,灵帝心中唯有的那些怨气也消失不见了,点点头唤张让起身,旋即对何进、袁绍、董扶、何颙、王允等人说道:“诸卿也听到了,阿父虽曾授受郤俭的贿赂,但一直不敢私用,去年已捐为讨贼军费,朕以为就不必处罚了。”

“陛下……”

袁绍原本还欲说些什么,却见灵帝忽然沉下脸来,语气莫名地说道:“还是说,诸卿其实是在怪朕识人不明?”

何进、袁绍、董扶等人面色顿变,连道不敢。

灵帝面无表情地在众人脸上一扫而过,不容反驳般说道:“总之,这件事到此为止,朕会另外择人代替郤俭。”

侍中董扶欲言又止,但这个档口,他也不敢举荐刘焉,老老实实跟着何进、袁绍等人退下。

看着何进、袁绍一行人不甘离去的背影,灵帝久久面色阴沉,让在旁窥视的刘辩心中大讶,隐约感觉好似看到了这昏君不同于平日荒淫无道的一面。

此时,有之前在偏殿看到刘辩的翻窗而出的小宦官匆匆到灵帝身旁,小声禀告:“陛下,史侯在侧殿。”

“唔?”

灵帝闻言看向刘辩藏身的位置,见此,刘辩便老老实实走了出来,主动说明来意:“听说大将军携诸位朝臣进宫请见父皇,声势不小,儿臣心中好奇,便来凑凑热闹。”

灵帝好奇问道:“我儿是怎么进入殿内的?”

刘辩如实道:“儿臣是翻窗进来的。”

灵帝听罢哑然,张让忙在旁打诨解围:“殿下何以如此不自重?万一磕碰到如何是好?”

“……”

灵帝瞥了一眼张让,也没说什么。

事实上,他本来就没有怪罪的意思,但凡有点眼力的人,都知道他如今对刘辩十分满意。

只见他招招手将刘辩唤到跟前,问道:“方才的事,我儿都看到、听到了?”

“是的,父皇。”刘辩拱手道。

灵帝点点头,又问道:“那么,我儿如何看待这件事?”

这件事?

哪件事?

是指益州刺史郤俭大肆敛财、暴虐害民,还是指大将军何进带袁绍、董扶、王允等人进宫劝谏?

就算是刘辩也猜不到灵帝的心思,谨慎地回答道:“儿臣以为,益州刺史郤俭贪污敛财之事,不应怪罪张常侍。”

张让在旁听得心花怒放,出于不敢打搅才没有开口,但灵帝似乎不怎么满意,继续问道:“我儿觉得应该怪谁?朕?说起来,郤俭那益州刺史的官位,还是从朕手中买的……”

“……”刘辩心中一凛,不知该如何回答,偷眼观瞧灵帝,却正好与后者的视线对上。

从旁,张让感觉气氛有点不对劲,想要替刘辩解围,却见灵帝抬手阻止,继续道:“对于朕卖官,我儿是何看法,说来听听?”

『干嘛一定要逼我挑明呢?』

刘辩有些怀疑灵帝问他这话的用意,难道这昏君还指望他赞同么?

咬咬牙,他低声说道:“父皇卖官鬻爵,儿臣认为……不太好。”

“殿下……”张让面色微变,正要为刘辩解围,却见灵帝点点头,感慨道:“我儿是正直之人。”

刘辩亦有些意外于灵帝竟未动怒,反而用复杂的语气来了这么一句,便出声试探道:“父皇这话,不知是对儿臣的赞许,亦或是……”

灵帝笑了笑,颇有些高深莫测地说道:“是赞许,却也不是。”

纵使是刘辩也被灵帝这番故作高深的姿态给弄懵了。

他隐隐感觉,这昏君,可能有点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