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十章:东观来人

我,刘辩,雄主 第十章:东观来人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十章:东观来人

片刻后,一名目测三十左右的中年官宦快步走入偏房殿,朝着站在殿中的刘辩躬身行礼。

“臣东观黄门内侍徐衍,拜见史侯。”

“唔。”

刘辩微微点头示意,同时上下打量来人。

莫以为十常侍当道,就觉得汉宫内的宦官都是谄媚之人,但事实上,十常侍集团只是汉宫内二千余名宦官中的一小撮而已,抛开宫内那些身不由己的小宦官不谈,其实宫内也有正直、清廉的大宦官。

比如早些年就已被十常侍陷害逼死的中常侍吕强,此人也是宦官,而且是大宦官,职阶与赵让、赵忠等人并无差别,同样也受到灵帝的信任。

然而史料却记载,‘帝知其忠而不能用’,这有很有意思。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灵帝明明知道吕强对他忠诚却不能用呢?

难道就是因为十常侍的阻扰?

未必!

记得史上何进想要诛杀十常侍时,欲召外军入京,时西园殿军校尉曹操就说过:阉竖之官、古今宜有,皇帝控制不当,过于权宠官宦,才致使局面到这地步。要治官宦之罪,当诛元恶,一个狱吏足以,何必纷纷召外将?

事实情况确实如此,尤其是灵帝想要除掉十常侍,那更是容易,一道命令下去,难道十常侍还敢造反不成?!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不是十常侍的原因,为何史料却说,帝知其忠而不能用?

原因很简单,因为吕强是偏士子阵营的中常侍,而灵帝,其实他也知道士人的危害要比十常侍来得大,所以不用吕强,默视十常侍诬陷吕强,甚至假装听信十常侍的谗言,派人拘捕,忿而自杀。

这却不是为灵帝洗地。

事实上桓帝也好、灵帝也好,这两代汉君固然是十足的昏君,但对于皇权还是十分敏感的,而当时正值外戚梁冀被诛,臣党势大,这就迫使两任汉君不得不借宦官之手削弱臣子的势力,继而才有那两次党锢之祸。

要不是张角兄弟领导的黄巾起义太过凶猛,一直到中平元年,灵帝都不想宽赦党人。

然而吕强却在立场上偏向士人,甚至多次为党人求情,这才导致灵帝‘知其忠而不能用’。

所以说何皇后骂何进无谋是对的,他比灵帝还要蠢!

除此之外,汉宫内还有一些持中立立场,从不涉及政治斗争的官宦,其中有名的主要就在东观,比如济阴丁肃、南阳郭耽、汝阳李巡、北海赵祐,还有今日前来的下邳人,徐衍。

这些小黄门与卢植、杨彪、马日磾等朝中官员交好,但从不涉及政治,因此十常侍也不专门去针对他们,直到两年后雒阳宫变,以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为首的所谓‘何进部将’,纵兵闯入汉宫,将汉宫内两千余名宦官,不辩忠奸,通通斩杀。

丁肃、徐衍、郭耽、李巡、赵祐等被士人称为‘清忠’的宦官,也全部都死在这场浩劫中。

而可笑的是,袁绍、袁术原以为可以取代何进、何苗在朝中的地位,却不曾想棋差一招,最后被董卓占了便宜,彻底葬送了汉室。

一想到这里,刘辩就对袁氏愈发嫌恶。

而此时,徐衍已躬身道出来意:“史侯恕罪,臣今日冒昧前来打搅,是受卢尚书等几位大人所托。……昔蔡郎中在东观较书时,与几位大人互为知己,前两日诸位大人得到蔡郎中书信,言蔡姑娘被史侯看中,请到汉宫陪伴史侯,恳请几位大人代为照拂……”

“文姬是昨日入宫的,你昨日怎么不来?”

刘辩嘴角含笑看着徐衍。

“呃……”

徐衍脸上露出了几许尴尬之色。

事实就像刘辩所猜测的那样,其实蔡琰昨日进宫时,卢植、杨彪等人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只不过这些位朝臣此前从未与刘辩打过交道,也不敢贸然来见,免得被误会被替蔡琰撑腰、变相威胁皇子,到最后平白得罪史侯、得罪何皇后不说,还要牵累蔡邕的女儿。

因此,卢植、杨彪等人当时决定先静观其变,毕竟据他们了解,史侯喜欢蔡邕的女儿,才将此女掳到宫内,应该不太可能亏待蔡琰。

事实证明他们的猜测无措,今日他们进宫,就听说刘辩对蔡琰十分喜爱,两次带着蔡琰两次进长秋宫去拜见何皇后,何皇后也十分喜爱蔡琰,命宫内为蔡琰赶制了十六套衣物,又赐予了不少珍贵的珠宝首饰。

因此卢植等人就觉得,既然蔡琰如此受到史侯、何皇后的宠爱,他们委托徐衍来见一面,看看蔡琰的现状,好给蔡邕一个交代,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因此才委托徐衍前来。

只是没想到刘辩会随口这一问。

“呃。”

徐衍定了定神解释道:“昨日蔡姑娘刚进宫,旅途劳顿,故臣与诸位大人也不想来打搅。”

“呵。”

刘辩轻笑一声,也不拆穿,转头看向蔡琰。

蔡琰当然也听到了徐衍的来意,她并不像刘辩那样想得多,在刘辩转头看向她时,她已起身上前来,行礼谢道:“庶女蔡琰,多谢徐内侍与诸位大人记挂……”

“要单独聊聊么?”刘辩很大度地问道。

蔡琰有些意外地刘辩此刻表现出来的优雅有礼,稍一犹豫微微点了下头,于是刘辩便转身离开朝东侧的房殿去了。

这让徐衍很是意外,待刘辩离开后,他带着几分试探之意对蔡琰笑道:“想不到史侯竟如此宠爱蔡姑娘……”

蔡琰闻言双颊微红,但她必须承认,他虽然欺负他、捉弄她,但对她确实很宠爱,方才还不顾皇子之尊哄她来着,明明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屁孩……

定了定神,她轻声问徐衍道:“是卢尚书受到了家父的书信么?”

“嗯。”

徐衍点头道:“据卢尚书所言,蔡郎中十分担心蔡姑娘,不过以目前来看,似乎不必担心?”

蔡琰的脸再次微微一红,旋即行礼道:“请代庶女向卢尚书表达谢意,我在宫内一切都好,史侯与皇后娘娘也都待我极好……家父那边,近日我会写一封家书,委托史侯派人送去我父手中,也让他放心。”

徐衍闻言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在下就先行告辞了。”

说着,他好似想到了什么,低声叮嘱蔡琰道:“若蔡姑娘委托史侯代为传递家书,多半要经过宫中诸常侍之手,诸常侍昔日与令尊有怨,因此若非必要,莫要在信中言及与朝中事务相关的事……”

蔡琰心中一凛,再次谢道:“多谢徐内侍提醒。”

徐衍笑着行礼告辞了。

看着徐衍离去的背影,蔡琰也认为自己应该给父亲写一封信,奈何西房殿并无笔墨。

于是她来到了东边的房殿,旋即就看到站在书桌旁写字的刘辩。

这还是她首次看到刘辩写字,她好奇地上前看一眼,却看到刘辩写的竟是她的名字,这让她不禁有种别样的情絮。

“说完了?”

刘辩抬头看了一眼,随口问道:“看我写得如何?”

“嗯,说完了。”

蔡琰应了一声,旋即目视着纸上的书法,脸上露出好笑之色:“史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刘辩抬头瞧了一眼蔡琰,脸上露出几许饶有兴致之色:“假话怎么说?”

蔡琰轻哼道:“假话就是,史侯这几个字写得极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纵使天下有名的大家亦远不如。至于真话……”

“打住。”刘辩及时打断:“我忽然不想听真话了。”

“……”

蔡琰愣了愣,随后才意识到又被刘辩给捉弄了,气得暗暗咬牙。

想来她也没有意识到,此刻她的心境,与昨日初进宫时惊惶无措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也难怪在旁替刘辩研磨的一名小宦官面露惊讶之色,许是惊讶于这位昨日才到宫内的蔡姑娘居然敢如此对史侯说话。

更让他惊讶的是,史侯居然还不生气。

一番拌嘴过后,蔡琰说出了她的来意:“我想写一封家书告知家父,好让他放心。”

“来。”

刘辩将位子让于蔡琰,甚至还替她铺上了新纸。

也不知蔡琰是否有注意到此事,她凝思了片刻,持笔在纸上写了起来。

不得不说,蔡琰作为蔡邕的女儿,她的字虽不及其父、师宜官等书法大家,但比起粗学没几日的刘辩可要强地太多了,就连刘辩也不吝称赞:“好字!”

蔡琰眨眨眼,忽然问道:“相较史侯如何?”

刘辩也不生气,用她之前的话回道:“文姬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一听这话,蔡琰就知道这家伙保准又要捉弄她,她想了想说道:“假话怎么说?”

只见刘辩露出嫌弃的模样,摇摇头说道:“丑,太丑,远不如我。”

蔡琰有些意外,又问道:“那真话呢?”

此时却见刘辩狡黠一笑:“真话就是……确实不如我。”

“……”

蔡琰气地小脸绷了起来。

此后又是一番在外人看来打情骂俏般的拌嘴,恐怕就连蔡琰自己都没有意识,倒是在旁的那名小官宦看得清清楚楚。

待将家父放入信盒后,蔡琰带着恳求对刘辩说道:“史侯,若不麻烦的话,我想去东观见一见卢尚书等几位长辈,感谢他们特地委托徐内侍来看望我,顺便请他们代为送达家书。”

这件小事刘辩自然不会拒绝,趁机拉起蔡琰的小手笑着说道:“那还等什么?”

然而就在二人准备动身前往东观时,之前那名研磨的小宦官却挡在了刘辩面前,恭顺说道:“史侯不宜前往东观。”

“为何?”

“这……”那名小官宦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好……”

“……”刘辩的面色逐渐沉了下来。

对方这幅模样,他岂还会不明白?

想来是他对蔡琰的宠爱与包容,让一些家伙产生了‘可欺’的误会。

“让开!”

他冷声说道。

那冷漠的语气,让蔡琰以及那名小宦官都为之一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