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 第二百一十章 郭嘉、荀彧【求月票】

第二百一十章 郭嘉、荀彧【求月票】

“孟德走了?”

等曹操离开,一道身影从里面一间包间里走了出来。

“走了!”

“今天这一顿酒恐怕孟德吃的并不开心!”荀彧重新倒一杯酒,递给面前这位年轻人。

“他当然不开心了!”

“他想要你辅佐他,在京中搅动风云的,你却一个劲的夸朱元璋,你说他会高兴吗?”年轻人坐下,一口饮尽杯中之酒。

感觉不过瘾,直接拿着酒壶就开喝了。

“这酒味道不好,我听说洛阳城新开了一家酒馆,是冀州来的人开的,那里的酒味道才好,改天咱们去那里痛饮。”年轻人姿态狂放的斜靠在椅子上,看起来有些吊儿郎当。

“奉孝……,难道你看不到孟德身上的皇者之气正在消散吗?”

“这代表着什么意思,难道你看不出来?”

“这天下……这大汉王朝貌似在那位新晋太尉手里有救了。”

“孟德这样的人,乃是乱世英豪,若是乱世,自当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但若是乱世不显,他却并非是雄主。”荀彧叹了口气道。

郭嘉闻言不由哈哈一笑:“文若,我倒是觉得曹操有一句话说的很对,那朱元璋可不是什么拯救大汉王朝的忠臣,若果真如此,他就不会废少帝了,他是王莽,甚至比王莽更可怕,更深不可测。”

“文若,这是我从冀州得到的情报,你看看吧?”郭嘉随手从袖中抽出一张锦布,递给荀彧。

荀彧拿起来查看,起初还能保持淡定,但渐渐的脸上就开始震惊起来。

这封密信之上记载的冀州最大变化一共有两点。

第一点是人口。

经过探查,冀州的人口比起三年前减少了足足两成。

这两成人口,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被弄去哪里了。

而且更诡异的是,冀州商人依然还在不断的从周边各大州府用重金购买、或者用粮食引诱灾民、流寇前往。

这些人口同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但冀州的粮食却并没有紧张,甚至比起以前还更加充盈了。

第二点是纸张。

之前的大汉王朝,虽然也能造纸,但太过粗糙,根本就无法用于书写,更无法大批量刊印,所以大汉帝国用的大多数还是竹简,更珍贵一些的还有锦布。

但冀州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种可以用作书写的高品质纸张,这还不是最让荀彧震惊的,更让他震惊的是这些纸张还能大规模批量生产。

据说现在冀州市面上的书籍数量比起几年前多了上百倍。

“奉孝,关于这些情报,你确定没有弄错?”荀彧忍不住满脸凝重的问道。

“当然!”

“因为这些消息都是我从袁氏弄过来的。”

“之前朱元璋和袁氏起过冲突,甚至争夺过冀州的控制权,但最终袁氏退让了,原因就是朱元璋把这个造纸术和印刷术交给了袁氏,以换取冀州的控制权。”

“至于用造纸术和印刷术刊印的书籍,我也亲眼看过了,质量很高。”

郭嘉说话间又从袖子里抽出了一本书递给荀彧,示意他去看。

这是一本左传,字迹清晰,其上甚至有阵阵墨香。

而且荀彧能看得出来,这本书内的字迹并非手写,而是用某种工具刊印上去的,

荀彧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太好了!”荀彧猛地站起身,手中握着左传,激动的在房间内来回踱步起来。

对于现在的世家来说,什么东西最宝贵,毫无疑问是知识。

只要能称得上是世家的,每一家都有大量的藏书。

这些书籍才是一方世家最重要的底蕴和传承。

每年,这些大世家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自家的藏书进行规整。

毕竟竹简这种东西很容易就会被虫蛀,或者腐蚀。

而像一些小世家豪族,家里的藏书恐怕只有一两卷,有的甚至连一卷都没有。

至于寻常百姓,那就更不用说了,别说书籍了,连字都不识。

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学习知识吗?

并不是,只是因为在这个时代,想要学习知识的成本太高了,只有那些世家豪族才能负担的起这样的成本,普通人,甚至小一些的地主都负担不起这样的开销。

他们活着就很艰难了,那里有时间有精力去读书啊!

但现在冀州的情况却全然不同。

源源不断的粮食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大量出现的书籍,让无数人可以获得知识,这才是传说中的天下大治啊!

“文若,你先别高兴的太早。”

“我这里还有一本书,你再看看如何?”

郭嘉说着再次从袖子里抽出一本书,送到荀彧面前。

荀彧满脸疑惑的打开,只读两几页就不由脸色微微一变。

因为这本书开篇写的便是以法治国,期内大量列举了依法治国的好处,除此之外书中还宣扬了几个观点。

废除奴隶制度,依法纳税,抑制豪强,建立大量官家书院,教授普通百姓知识和文字。

同时还要把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让朝廷建立部门统一管理。

“这……!”

“太激进了啊!”荀彧摇头叹息道。

这些政策越看越像是王莽新政的内容,甚至有些内容比之王莽更加激进,这简直比王莽更王莽。

“据我调查,这样的书籍已经开始在冀州大行其道了,而且有些政策已经开始在冀州悄无声息的开始实施了。”

“文若,你应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还有一件事你肯定想不到,你知道半个月前太尉任命的那一位冀州牧真实的身份是谁吗?”郭嘉眯着眼睛道。

“谁?”荀彧急切问道。

“呵呵,是张角!”

看荀彧愣在了那里,郭嘉肯定道:“没错,就是你想的那位前太平军首领,大贤良师张角。”

“这怎么可能!”

“那不是反贼吗?”荀彧眼中闪过一丝震惊。

“这怎么不可能!”

“现在,你还认为那位朱元璋是明主吗?”郭嘉道。

荀彧闻言顿时愣在了那里。

说实话,直到现在他依然很欣赏朱元璋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因为朱元璋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他想要做,却无法做,也做不到的事情。

但同时,他也认识到朱元璋此人貌似是要对大汉王朝进行改革的。

而且是极其深入,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种改革,无疑会损害到士族豪强的利益。

不说别的,就说普及教育这一点……士族之所以是氏族就是因为其对于粮食和知识的垄断,若是这两样对于士族来说都不再有优势,那士族还能叫士族吗?

而他作为苟氏现如今的族长,是必须要考虑这些事情的。

“奉孝,你的想法?”荀彧沉默了一下问道。

“联合曹操,联合袁氏,趁着朱元璋现如今根基还不稳,把他从太尉的位置上拉下来。”

“要不然,随着他在朝廷越发站稳脚跟,改革便会不断深入,到时候,当年王莽朝的大乱依然会再次重演……。”

“郭嘉、荀彧……!”

半个月后,看在摆在自己面前的一份情报,以及这两个名字,朱元璋不由眯着眼笑了起来。

他没想到这两个人竟然都投靠了袁氏,而且还在帮着袁隗联络各方实力,想要造自己的反。

这的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当然他并非是担心这些人真的能夺了自己的权柄,毕竟现在满朝文武,特别是袁家家主袁隗都是自己的人,有这样一个卧底在,即便郭嘉、荀彧真有惊天动地之才,也没有半分成功的可能。

他们从一开始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

“陛下,要不我找机会,把这两个人抓回来?”旁边毛骧看朱元璋沉吟起来,不由道。

“不用,锦衣卫只需要监察整个洛阳城就是!”

“咱们既然宣扬依法治国,那只要他们不触犯法律,那就任凭他们行动就是。”

“无论他们想要耍什么花样,咱都担着。”

“不但是他们,曹操也是一样。”

“说实话,咱不怕他们造反,咱等的就是他们造反!”朱元璋嘴角微微勾起一丝笑意道。

这段时间洛阳依然平静,但城中的气氛却是越发风起云涌。

各方势力的强者不断涌入洛阳,让这座城市的气氛越发显得沉重。

对此,朱元璋并没有什么反应,因为这段时间以来,大明的力量也在不断涌入这座城市。

特别是大量的儒道强者,正在慢慢的融入到整个洛阳城各个角落,替换掉原来的那些官吏。

他依然掌控着这座城市的真正主导权,而且这种掌控也越来越深入。

那些人,包括郭嘉、荀彧、曹操、袁绍都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无论他们耍什么花招,朱元璋都有足够的自信和实力去应付。

朱元璋现在的注意力都在这个国家的治理上,只要把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让百姓安居乐业,那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这些文臣武将,无论心里是否愿意,到时候都会拜倒在自己身前的。

“主公,门外有人求见。”突然正在这时,有手下禀报道。

“可问了是谁吗?”朱元璋道。

“一个叫贾诩,出身西凉军,一个自称张辽,出身并州军。”

“哦?”

朱元璋闻言不由神色一动,并没有多少犹豫,直接开口道:“让他们进来吧!”

“臣贾诩,张辽,见过太尉。”两人被人领进来,同时朝着朱元璋行礼。

“何事?”朱元璋不动声色的打量这两位的神情,同时开口。

“启奏太尉,再有两个月就是冬天了,而一旦到了冬天,无论是凉州还是并州都会遭受匈奴人的骚扰,现在关外无论是西凉军还是并州军都群龙无首,若是再遭遇匈奴的大举进攻,很有可能会给那些蛮族可乘之机。”

“臣等前来是恳请太尉能对此事早做准备。”张辽恭敬开口道。

而一旁的贾诩却在偷眼观察朱元璋的反应。

“你们是来给董卓和丁原求情的吗?”朱元璋似笑非笑的问道。

“臣不敢。”

“臣此来,并没有和丁刺史说,臣只是为了并州的无数百姓,毕竟那里都是臣的乡亲父老。”

“太尉没去过边疆,不知道那里的穷苦和艰辛,若是城池被那些异族攻破,边疆的百姓将会面临人间地狱一般的场景。”张辽恭敬道。

“那你呢?”朱元璋又看向贾诩问道。

“臣的确是奉了凉州刺史董卓之命来的,臣送来了董刺史的请罪书,他对此次贸然进司隶的冒失行为感到深深惶恐,即便朝廷没有怪罪他也愿意辞去凉州刺史的职位,而且他也推荐了西凉军统帅的合适人选。”

“董刺史说,他愿意留守司隶,为太尉效犬马之劳,但西凉军不可一日无帅,华雄华将军是合适人选,可担此任。”贾诩道。

“呵呵!”

朱元璋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表情。

“这个董卓倒是识时务啊!”

说实话,这半个月一直没有动董卓和丁原,甚至连他们手下的七千军队都没有动,他就是等着这些人反应的。

他当然希望招揽这两人。

但这两人若是逃跑或者和现在洛阳城中一些人勾结,朱元璋也都有把握应对。

现在看来自己等这半个月还是划算的,董卓很识时务,就这么主动的把兵权交出来了。

“可以,这个请求我允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又看向张辽:“至于并州的军情,文远你可愿返回并州,暂时统领并州军,担任并州刺史一职?”

“啊?”张辽有些发愣。

他实在没想到朱元璋竟然会让他做并州刺史。

要知道他之前可只是一个参将而已。

“怎么?是觉得以你的能力压不住并州军?”朱元璋问道。

“臣……臣领旨。”张辽咬了咬牙,恭敬道。

“好!”

朱元璋再次点头道:“你们这就回去收拾收拾吧,然后各自带一千人返回并州和凉州。”

“不过不是你们自己回去,朝廷还会各自派遣一些武将,帮助你们彻底稳住军队。”

“还有回去告诉丁原和董卓,让他们明日来见咱。”

“是!”两人恭敬点头。

朱元璋看着两人的背影,再次微微眯起眼睛。

对并州军和西凉军的改造和掌握,将会是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

而掌握这两只军队的人选,他也已经有了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