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成语大明 > 第379章 对诗

我的成语大明 第379章 对诗

作者:轩辕七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8:49

第379章 对诗

入夜,杨星独自一人踏入兰溪城。

守城官兵一看杨星身上的血,还以为是前来杀人的嫌犯呢,叫来城上的守城官兵。

“你们快带我去朱三爷府,河道上出现一伙贼寇啊。”

说完,杨星假意昏倒,到在一个小兵身上。

守城官兵都懵了,从来都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一听说是朱三爷府上的,感觉将杨星抬到了朱府。

另有一个官兵直奔县太爷的府邸,毕竟河道上出现贼寇,还抢了朱三爷的货,那肯定要出大事的。

两边几乎同时得到消息,还是县太爷反应的快,赶紧骑马直奔朱府。

面对昏迷的且浑身是血的杨星,和前来献殷勤的县太爷,朱三爷拍着桌子,咆哮着要带兵围剿这伙贼寇。

可县太爷却提醒道:“三爷,我县衙里三班六房加一起,一共不过五十人。

县丞那里守城管兵不过百十余人,就凭这点兵力上山围剿,还是有些困难的。”

朱三爷质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府上能出五十余人,各个店铺掌柜的也能借出百十余人。

三百余人,围剿一伙水贼还不是绰绰有余?”

县太爷却连忙摆手,解释道:“这兵家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况且这支河道劫货的贼寇,肯定是山上的那支,一定是乌龙山天残岭那支贼寇。

可乌龙山属于严州府,所以需要向金华府和严州府传信,派出飞遣火票,由两府的府衙大人共同商议,才可上山剿匪。”

朱三爷听完,气不打一处来,怒道:“如此费事,究竟几时才能剿匪?”

“我们离两府不算太远,如果两府府衙大人同意的话,估计也得五日之后了。”县太爷推算到。

“哼,如此拖延,我看是你不想为我出力不是?”

面对朱三爷的威胁,县太爷滑稽地跪了下来,然后解释道:“三爷,这只是正常的流程罢了,我也是没得办法。

不如这样,三爷亲自给两地卫所、千户所、巡检司写信,让他们出兵协助剿匪,事半功倍。”

朱三爷立刻笑嘻嘻的表示,你在放屁。

县太爷这一招是以退为进,更何况,这上述三家两地的共计六处的兵营,也绝对不会听他一个皇亲国戚调遣的。

因为他们不仅听命兵部和皇帝调遣,甚至还会有各地的镇守太监、守备太监、南镇抚司来共同监管。

退一万步讲,就算他真的和各卫所、千户所的指挥使关系好,凭借一封信请动人家出地剿匪。

一旦有人去禀报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你看布政使和都指挥会不会把他们的头拿下来。

惊动了这两位,那南北两京肯定都知道了,那他这个皇亲国戚也就死定了。

要知道,当年宁王朱宸濠只是带着自己刚恢复的死士、护卫和各种流民等聚集十万人,杀了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

然后就被赣南巡抚、佥都御史王守仁,会齐各地军兵,一举拿下。

王爷都能拿下,何况他一个不是王爷的皇亲呢。

现在这两地六官敢动,那周围的卫所和地方官,可就要升官发财了。

朱三爷憋着火气,狠狠地瞪了县太爷一眼,然后派人将杨星送到药铺,出钱找郎中诊治。

至于后续朱三爷想了什么办法,杨星不知。

杨星只是将郎中请回寺庙,留着医治净衣派众弟子的未病。

随着杨星拿到县太爷的批文,可以光明正大的搞事情了。

不仅仅干活,还要四处化缘,为修建庙里的皇帝神像。

有庙有神像,再加上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经文戒律,很快,这座大庆法王庙,就辐射到了周围各乡镇各府县。

由于杨星忽悠人有一套,他教会的弟子也大差不差,跟着一起忽悠,竟然像模像样的搞起了庙会。

与其他庙会不同的是,杨星搞的庙会,每十天就是一个圣休息日,所以每十天就是一场庙会。

又特意沟通这附近的一些商贩,搞的本地的集日都没有人准备,只剩下这个每隔十天的庙会了。

为了庙会更加的热闹,杨星不仅联系了商贩,还联系了茶社勾栏唱戏的班子,各种杂耍舞龙舞狮的团队,搞得比其他寺庙热闹多了。

有人羡慕,就会有人嫉妒。

有道是同行是冤家,冤家就是仇人。而且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各地原本香火挺旺盛的寺庙,被杨星抢了风头之后,开始里外搞事。

不是投井下毒,就是外面造谣,更有甚者还去了县衙去告状。

县衙会管吗?

自然是不会的。

毕竟这是朱三爷下的令,而且杨星还给带来了税收,何乐而不为呢?

就算他们出钱让县太爷管管,或者县衙班头去看看,也只是到的哪里转了一圈,拿着钱不出力罢了。

再后来,杨星挑拨了几家意志不坚定的寺庙或者道观,搞成一个联欢形式的庙会。

而且庙会集市还会定时流转,让各地都能享受这件好事。

从而,从内部瓦解了这个小联盟。

除了几个硬挺的骨头,剩下的大家伙玩的都很开心。

有钱在从中勾连,以杨星的大庆法王庙为首的联盟,更加的稳固。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眼前要解决的是,一众读书人上门挑衅地问题。

本来今年皇帝下令,改皇榜考试,为一年一次。应该会有很多读书人为之奋斗。

奈何,有些人无论是读书还是做买卖,闲下来的时候,该是街溜子,还是街溜子。

无论是鬼火少年,还是社会摇青年,到头来,还是一会事。

而且,大明朝的考试还是比较严格的。

有些人可能会因此多一个机会,就多一个上升的空间。

可还有的,考不上,依旧考不上。

学渣,仍然是学渣。

碰巧你要是有点心,会去改行干点别的。

可要是老顶着个童生、秀才的名头,那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可这次,只是附近还在上学的,勉强称为书生罢了。

这一群书生里,年龄也不尽相同,有大的十三四岁,有小的七八岁。

相约一起出来逛庙会,不为别的,只因为学堂放假,出来溜达溜达罢了。

可见到杨星受到周围摆摊小贩的尊敬,一股奇妙的好胜心涌了上来,非要围堵着杨星的去路,要拼一下诗词歌赋。

不是要现场作诗,只要要比一下背诵,或者叫诗词接龙。

杨星则一脸茫然,哄走和打走,只能让周围的人好感度备降。

如此,杨星只好和他们一起玩耍这个,所谓的游戏。

杨星自知,自己根本没有读过什么诗词歌赋,也没有看过什么四书五经。

只等最后一说,我不会,让他们高兴一会儿,让周围围观者哈哈一笑,也就完事了。

找个一块空地,第一个出头的孩子,好像还懂点礼数。知道将扇子合上,拱手相让。

“我先来,我也不为难你,只一句咏鹅就好。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杨星本来打算装傻充愣蒙混过关,可这么简单的诗句还是张口就来。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周围的人开始为杨星鼓掌,他们也不知道对不对,反正说上来就算说对了。

那个孩子笑了笑,嘻嘻的走回了自己的队伍。然后就被一众小伙伴给奚落了一番,排挤说他故意拿最简单的输。

那个孩子百口莫辩,却很是喜欢这种感觉。

又一个小孩走出来,学着刚才那个孩子的动作,然后插着腰说道。

“这是我们昨天学的,你肯定不知道,听好了。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杨星笑了笑,对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那孩子还不服气,然后继续询问道:“这是谁写的?”

“唐朝,贺知章写的。这首诗叫做咏柳。也就是写柳树的诗。”

又来一孩子:“嘿,你来接这个。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是宋朝宰相王安石写的,题目叫梅。”

“还有这个。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也是王安石写的,题目叫元日。”

“还有这个。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还是王安石写的,怎么,你们先生比较喜欢王安石对不对。”

杨星一脸轻松的看着对面这几个小孩子,气的这几个小孩子牙都快咬碎了。

“你别得意,还有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上一句是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宋朝苏轼,也就是东坡先生写的。

传说王安石与苏轼不对付,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这几个小孩子眼看考不住杨星,便骂骂嘞嘞的走了。

杨星却十分享受,幸灾乐祸地看着他们落败的样子,甚是滑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罇空对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chaptere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