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100 天有三日

皇明皇太孙 100 天有三日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100 天有三日

应天府送来的奏报,朱雄英自然是知道的,这也是老朱有意让朱雄英知道的消息。

比如说他的两个皇妹在东宫大发雌威,比如说吕氏现在在奉先殿为皇太子祈福。也包括朱允炆,再次回到了凤阳,估计短时间里是没办法回到应天府了。

至于太子朱标的身体,只是过度劳累,所以这段时间必须要好好的休息了。

坐镇天津的朱雄英一道诏令,秋冬季节即将到来,这也是历年来北边的游牧民族叩边的主要时间段。皇太孙严令,边军做好战备、严查那些游牧民族的动向。几大藩王也需要做好准备,随时都有可能需要率军驰援。

朱雄英这个时候也向北平府等地下令,奏折先送到北平府,不用直接递向应天府。

这要是在其他朝代,或者说是如果现在坐在龙椅上的是其他皇帝。不要说皇太孙现在敢插手军权、地方政务了,就算是皇太子这么做,基本上也是会生间隙,甚至被废黜。

但是在老朱这里,他不会生气,他会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子孙如此争气。他很乐意看到自己的子孙能够早点承担起来这些责任,他也会悉心指导、认真鼓励,说不定犯了错的时候先帮忙处理,然后再去处理那些拖后腿的文武。

老朱的眼里,他的子孙不会错,都是文武百官没有尽心辅佐,他的子孙都是最优秀的。

朱雄英现在下令北边的军政都要送到他这边,自然也不需要担心有人抗旨。说到底就是朱雄英这么做,也都是老朱允许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问题的。

李善长屁颠屁颠的赶到了天津,他确实不如年轻时那般精力旺盛或者考虑周全。但是很多的事情都是经历过,基础很扎实再加上多年的经验,自然也不需要担心。

昔日的中书左丞相、太师,如今只是皇太孙的幕僚,连知府这些都够不上。

朱雄英看似稚嫩的面孔满满的都是威严,“李公,如今是多事之秋,还望李公能够多多助力。天津和北平更是重要,还望李公在此坐镇,调度好前方物资补给。”

李善长立刻点头,算是认命了,“罪人领命。”

朱雄英笑了笑,平静说道,“驸马都尉任天津知府,李公也好一家团员。”

驸马都尉李琪任天津第一任知府,正四品的官职可不算低。因为在老朱、朱雄英的规划当中,除两京所在之府长官为府尹外,其余诸府一律以知府为长官,知府成为省之下、州县之上的中级行政官。

李善长立刻感觉到皇太孙果然是皇帝的孙儿,都是一个德行!

觉得是有用之人,那立刻是压榨到死。生怕这些人不尽心尽力,想着法的施加压力等等。只是李善长这个时候也不敢多说什么,他还想要翻身呢。

不为自己考虑,也不再奢求国公的爵位了。但是为了儿孙,这是可以考虑了。他觉得自己拼死辅佐、尽心尽力,儿孙们以后说不定可以有着一些机会。

毕竟皇太孙虽然像皇帝陛下,但是比起那个皇帝要多了点优容,没有那么刻薄。

李善长看起来也只能这样了,他现在算得上是认命了。而朱雄英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是想着人尽其才而已,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而已,他现在也需要将北边打理好。

处理好北边的事务,不只是给老朱、大朱分忧,更是小范围施展自己的施政理念。

在将李善长给调到了天津后,朱雄英可以在这个时候朝着北平出发了。那里也是重中之重,朱雄英也没忘记一些大事。

在离开天津之前,朱雄英让他的三舅负责押送战俘,大明现在缺少劳改。

牢里有不少罪犯,每年那些男丁也要赋徭役。可是到底是大明的子民,朱雄英肯定没办法往死了使。但是北边抓回来的俘虏,或者是在高丽、东瀛抓回来的战俘,那就难说了。

虽然会有一些腐儒有些意见,但是朱雄英也没打算改变什么想法,必须要这么做。主要是这么个年代,确确实实有着那么一些个没办法的事情。科技生产力不够,只能是用人力来拼了,有些人力成本也可以低廉一些。

既然是要开始搞基建,那就干脆一点的直接开始,这个时候可不能有什么好心软的。

不要说现在了,就算是几百年后也是一样。很多的事情也就是靠人力,甚至是用人命去填,这也是根本没办法的事情,想要‘全自动’、机械化,真的不现实。

朱雄英继续坐镇北平,一道道旨意从福隆宫发出,这也让不少九边的边军,包括应天府的朝臣有些错愕、迷茫。

以前都说如今的大明天有二日,大明有两个主人。但是现在再看看,还是小看了这一切,大明根本不是两个主人,大明是有三个主人。

哪怕很多人都知道皇太孙坐镇北平,在大兴土木的营建北平府,那是为了迁都而准备。只是现在北平府甚至谈不上初具规模,现在这里就有着一些比较明显的‘政治中心’的意思了。

好在这些地方文武也不需要担心太多,因为北平这边的旨意,是应天府也认的,这也是来自应天府最至高无上的旨意。更何况北平府这边的旨意,和朝政也没有大的方向有什么出入,皇太孙没有想要‘开国’。

朱雄英只是继续坐镇,作为皇太孙,很多的事情他不需要亲力亲为,很多的事情也就是稍微的控制一下大方向、定下调子就好。

让他去做工匠,那显然是不可能的。顶多也就是朱雄英大概的说了一点方向,比如说想要制造出火绳枪、不断的和一些工匠描述思路,或者是大家集思广益去丰富一些构想。

水泥这样的东西,朱雄英也是在不断的和一些工匠讨论,也给足了人手和资源,可以多做一些试验。

大明王朝的皇太孙高贵、威严,这也使得不少番邦的‘留学生们’心生畏惧。他们或许在自己的故乡是权贵,但是到了大明就什么都算不上了,很多的寻常百姓都看不上他们。

但是在国子监,他们有着最高的老师教授诗文、经义,偶尔皇太孙还会宴请,和这些人谈笑风生,这也使得不少留学生想要留在大明,留在这个富强的国家。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走入殿内,说道,“爷,今天要去皇城走走,工部的人都在那边候着呢。”

朱雄英头也不抬,继续写着信,“再等半个时辰吧,让宋忠去外面候着。该拿人就要拿人,该稽查就要稽查。你也带着人过去,锁入大狱后,有罪名要认、要确认,但是没有的事情也不要往上加。”

王承恩立刻领命,皇太孙信任锦衣卫,但是绝对不会让锦衣卫一家独大。现在在北平,有着一些开始制约锦衣卫的体系出现了。

朱雄英继续写着信,他现在也越来越理解他的皇爷爷了。很多的事情,就应该注意这样的一些平衡。一家独大这样的事情,朱雄英肯定是能够避免的话肯定就要避免。

写完信封好,朱雄英自然也不需要担心的。他送到应天府的信,基本上也就是老朱会开。老朱不只是要看朱雄英写给他的信,朱雄英写给弟弟妹妹的信,老朱来了兴致也要看看。

爷爷看看孙儿、孙女的信,很正常的事情,老朱觉得心安理得、理所当然,哪怕有些时候朱雄英故意悄摸摸的暗戳两句,老朱依然我行我素,反正咱就是看了,大孙儿的信想看就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