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318 好皇帝、坏皇帝

皇明皇太孙 318 好皇帝、坏皇帝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318 好皇帝、坏皇帝

作为一个好皇帝,朱允煐显然是那种非常有责任感、勤政的,虽然这段时间的事情不少。但是作为皇帝,朱允煐还是很清楚自己需要掌控大局,知道自己的一些计划需要稳步推进。

在朝堂上,茹瑺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等此番商讨,亦觉得六部尚书改为正一品。”

这个时候不少武勋皱眉,在大明朝开国之初一直重武轻文。虽在老朱后期守成时己有所扭转,但对文士始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猜忌。而且大明也规定了,文官不许封侯。

茹瑺这一次提出来六部尚书该提为正一品,这显然就是想要和五军都督府平级。毕竟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正一品,那些人的品级是六部尚书的好几倍。

朱允煐沉吟的时候,徐辉祖立刻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不妥。”

茹瑺急了,他可是吏部尚书,是天下官员的‘头’,“中山公,国朝当文武并举。本朝自胡贼伏法,文臣皆以六部尚书为首。”

常茂很聪明,立刻站出来说道,“茹尚书这话就无理了,陛下亦是察觉此官制不妥,才提及六部尚书提升品级之事。我大明五军都督府,皆是公侯任都督,自是超品。六部尚书若为正一品,这不妥。”

这一下算是明确的信号,皇帝的大舅子、皇帝的大舅站出来了,这两个人本来就是武勋的旗帜。他们现在的表态,自然是很多人的信号。更何况对于武勋集团来说,他们也确实不太乐意看到文官集团的地位太高,他们也不希望看到文官‘升官’。

文臣们开始据理力争,觉得大明应当文武并行,文官的地位应该提升。而武勋们觉得可以给文官‘升官’,但是地位绝对要逊色于武将,这也是武勋集团的底线。

虽然武勋集团天然的是围绕在朱允煐身边,但是这些武勋也是有着他们的诉求,这也是需要朱允煐维护的。听话是一回事,但是如果不去争取自己应该有的待遇,那就说不过去了。

高坐龙椅的朱允煐在安静的听着,这件事情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只不过很明显最终还是需要朱允煐来点头,甚至是需要考虑一下老朱的态度。

朱允煐眼看着要失控,缓缓开口说道,“国朝优待士人,大明自是文武并行。”

皇帝开口了,原本在争吵的文武百官在这个时候也都安静下来了,一个个的也都是眼巴巴的看着,希望知道皇帝的态度,希望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文臣们自然是希望得到皇帝的支持,六部尚书为正一品才是他们的诉求。如果能够将六部尚书提为正一品,虽然不敢说立刻就可以乘东风和武勋扳手腕,但是腰杆子会硬不少。

这不只是六部尚书的事情,六部尚书升官,其他人也要升官啊。

而武勋集团也是在眼巴巴的望着,大明朝的武勋已经习惯了居高临下的俯视文臣。这要是让文臣和他们‘平起平坐’,不少武勋肯定不习惯这样的变化。更何况一旦文臣有了起势的趋势,这对于大明的武勋集团肯定不是什么好消息。

朱允煐沉吟片刻,说道,“此事兹事体大,再议!”

给了个胡萝卜,虽然朱允煐对于六部尚书的品级早就有了打算。但是他没有打算在这个时候立刻给出答案,看着底下的人在闹、在吵,朱允煐居然乐见其成。

这大概是坐到了龙椅上,心态自然而然的也就是稍微的有着一些变化了,喜欢朝堂的平衡这也算得上是帝王们普遍的心态。朱允煐现在有这样的心态,一点都不需要觉得奇怪。

六部尚书的事情暂时可以搁置,但是还有其他的事情需要仔细的讨论,这也是朱允煐想要推行新政的一些个埋伏,这些事情就是比较明显的信号。

“皇明开国之初,江浙田赋重,尤以苏松为最。朕也看了奏报,江浙百姓不堪其苦,逃亡逋欠。此不妥,朝廷立国初,皆因国朝根基薄弱,唯有江浙稳固。”朱允煐再次缓缓开口,这个就是正事了,“郁新,江浙减税降赋之事可有章程?”

这一下武勋集团集团闭嘴了,一个个的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为这些事情也他们基本上是没有太多的关系。江浙地区降税,这也武勋集团还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

郁新立刻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等以为,亩毋逾一斗。”

朱允煐微微皱眉,这基本上是江浙地区的税收减半了。这在朱允煐看来就有点多了,他虽然是希望江浙地区的百姓稍微的好过一点,可是这样的朝廷的税收重地,一下子税收减半可不好。

郁新显然也注意到了朱允煐的不高兴,连忙开始汇报起来了一些情况。

说到底就是虽然这几年朝廷也有大大小小的几次出兵,可是大明开国三十年来,境内基本上是稳固的。再者就是不断的迁民、开垦新田等等,大明的粮食现在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所以郁新等人讨论出来了江浙地区的税收减半,这显然是‘深思熟虑’的,觉得没问题。

安静听着的朱允煐坐在龙椅上,忽然问道,“爱卿,若是朕依你之见减税过半,想来江浙百姓对朕自是歌功颂德。咱大明的新皇帝,说不得要得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名声。”

底下的茹瑺等人心里一激灵,这些对朱允煐比较了解的亲近人都知道,陛下这样的语气是不高兴了,而且是非常的不高兴。

不只是茹瑺这些心腹听出来了,其实郁新也能够听得出来。这个英示皇帝和洪武皇帝有些时候是非常像的,有些时候是根本不会太多的去掩饰自己的一些想法。

朱允煐也不理会底下的人在想些什么,只是随口问道,“爱卿,若是今日朕降低赋税,直接减半。那是因为朝廷现在有余粮,如今是丰年。若有朝一日遇到了天灾**,朕是要去加税吗?到那时必然民怨沸腾,咱到时候到底是爱民如子的皇帝,还是贪暴的皇帝?”

郁新冷汗直冒,主要就是因为朱允煐的话说的足够严重。

再者就是郁新其实不能算的上是朱允煐的心腹,他其实也是在揣摩上意。陛下有意减低江浙赋税,再者这也是新皇登基第一年,很多人觉得这是要‘仁政’。

其实很多人眼巴巴的望着呢,新皇登基后,没有大赦天下不说,也没有减免任何地方的赋税。要不是陛下追封了父母,要不是册立了皇后、太子,很多人甚至都不觉得这是有了皇帝登基。

这不合常理,起码不符合一些史书上记载的一些常理,这个新皇帝看起来也根本不在意那些。

这一次减免江浙地区的赋税,不少人都觉得这可能是新皇总算是想起来了要‘仁政’了。

再者就是赋税减半,别忘了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很多文臣都是来自江浙地区。就算他们名下没有太多的土地,可是他们的家族等等,那就难说了。

这一下,郁新是比较难堪了。不知道这是因为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难堪,还是说因为被各方面的关系干扰了,这导致了有些要被陛下责罚的可能了。

朱允煐也没有多说什么,郁新还是有些能耐的,“此事再议!汝等且记好了,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今日降税,那是因为江浙百姓生计困苦。沽名钓誉之事,切不可有!”

跪伏在地的郁新冷汗淋漓,他觉得这是陛下在敲打他,也觉得自己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必须要更加努力的表现。要不然这个户部尚书的位置,说不定就没有了。

呵斥一番后,朱允煐想到了什么一般,“近几日朕也翻阅古籍,翰林院、户部,皆送上文章。这井田,似是有些好处。”

一瞬间原本不少垂头丧气、战战兢兢或者事不关己的文臣抬头,一个个的都激动起来了。

井田制,那可是无数读书人梦想中的最好的政策。那可是《周礼》,那可是无数读书人梦想中应该由的样子。大明要是推行井田制,这些读书人大概也觉得他们大概就可以名垂青史、死而无憾,或者是觉得自己有机会开创大同世界了。

想法大概是不错的,这些读书人的小心思,朱允煐是清楚的,但是也懒得揭破。这些读书人有着自己的小心思,‘慕古’,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少的读书人也确实有些理想主义。

井田制,朱允煐只是需要一个由头,让一些事情顺理成章的推出来就好。他现在也就是在预热,只是在拱火而已,其他的真心算不上。

读书人的心思,朱允煐懒得多理会,也懒的多想,只要那些人能够踏踏实实的办好交代好的事情就好。其他的,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想起来了什么一般,朱允煐看向茹瑺,“茹卿,苏、松人可得官户部。”

朱允煐话音刚落,不少人喜形于色。英示皇帝,是真的要对江浙地区的百姓好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