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324 种田不是小事

皇明皇太孙 324 种田不是小事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324 种田不是小事

小小朱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这也是朱允煐无比在意、无比重视的事情。因为在这样的封建时代,一个皇帝的品行、能力,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走势、兴衰。

小小朱现在的这个年龄,本来就是懵懂的孩童,并不懂事。这也不是像朱允煐那样是一个穿越客,小小朱可没有什么心智等等的。这个小家伙的教育和品行,就是大明江山未来的一个走势,由不得朱允煐不重视。

继续上朝就好,顺便敲打一下徐辉祖、傅友德,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的弟弟或者儿子是在太子跟前效力。包括其他的一些勋贵、重臣的子弟,一个个的也都是要请罪的。

太子抓了蛇,这可不只是皇宫里的事情了,这也是一个王朝的事情。哪怕小小朱基本上是不来朝廷,基本上也不大可能有一些外臣和太子走的太近。

只不过不只是文臣,包括那些武勋,也都是明白小小朱的特殊性,大家都重视啊。将自己的子弟送到太子跟前,这是为以后谋取一些个机会,只是在想要提前投资的时候,自然也是需要承担着那么一些风险。

作为皇帝,朱允煐该赏功罚过,哪怕这一次就是有不少心腹的子弟会跟着受牵连。不过小惩大诫还是有必要的,这一点朱允煐也不会客气,谁让他是皇帝呢。

这不是什么小事情,这实际上也是一些个大事。只不过考虑到朱允煐现在还年轻,太上皇还健在,皇太子的地位超然归超然,只是暂时也没必要觉得可以影响朝堂走势。

对于文臣们来说,他们感觉到激动的事情就是文臣的‘地位提升’,六部尚书集体升为了从一品。接下来其他的文官,大部分也都是要跟着一起升官了。

这在不少文臣看来就是一些个文官集团的胜利,只是在尝到了这颗甜枣之后。大棒马上就要落下来了,朝廷要对于冗官出手了,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对于朝廷受一个负担,这样的现象必须要克制住,可不能继续下去。

这可是有前车之鉴的,尤其是北宋时期,冗官更是达到了一个极点,这可不成。

下朝后的朱允煐将徐辉祖、傅友德等人叫到了武英殿,对于文官的冗官需要出手。对于武将这些,自然也是需要出手的。甚至包括那些个冗兵,也是需要进行改制的。

这不是单纯的在尝试着节省朝廷的一些开支,这些实际上也是在对大明的军制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动,这也是朱允煐的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之一。

大明的卫所制度,说起来是老朱模仿北魏隋唐的府兵制、又吸收元朝军制的某些内容而制定的,是明朝军队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制度。

这样的一些个制度,确确实实是比较适合现在的大明,这也是大明军队所向无敌的一个根本。只不过朱允煐也很清楚,不存在什么长久、永恒的一个制度。

军制的一些改变也很有必要,从大都督府变成五军都督府,这也是老朱在尝试着开始削弱军队尾大不掉的手段。老朱可不只是要撤掉丞相直接掌权,乱世皇帝对于兵权更是看重。

看着徐辉祖,朱允煐问道,“咱大明,现如今兵强马壮。只是接下来一些年,大明不会再大动刀兵,随皇爷爷征战老卒,连连征战伤残将士,此番也可退出军伍。”

有些老卒,可不只是打了三十年的仗了,甚至更加久远。从十来岁到现在,活下来的估摸着也都有四五十岁了,甚至年纪更大一些,这些人也随可以考虑撤掉的。

徐辉祖拿着折子,对朱允煐说道,“陛下,臣等此前也有探讨。此番漠北新附,辽东安定,釜山等地也有大明驻军。五军都督府下辖都司、卫所,怕是有些吃力。”

朱允煐觉得也是这么一个道理,朱允煐将这些人叫来就是这个原因。

“朕此前也考虑过,裁撤五处行都司。大明若是都司为二十一个、留守司二个、内外卫五百个,想来是堪堪够用。兵额总数,朕觉得连屯田军在内,需三百万!”

行都司,这也就是地方军事机构。隶於五府﹐而听於兵部。

现在有陕西、山西、福建、北平、四川、湖广五处行都司。这在朱允煐看起来是稍微有点和都司、五军都督府重叠,干脆一举撤掉好了。

傅友德小心翼翼抬头,问道,“陛下,太上皇陛下可认同?”

傅友德这家伙的脾气就是这般,说他耿直是没问题的,衷心其实也不需要太多的考虑。

蓝玉那家伙是嚣张跋扈惯了,傅友德就是政治智慧一般,主要是脾气太耿直。

他终于朱允煐不假,可是这个家伙更加忠诚的是老朱。所以在这个时候,居然当着朱允煐的面提起了太上皇,意思很明显就是太上皇不点头,他也不认为朱允煐的一些计划。

朱允煐没好气的说道,“皇爷爷自然是知道的,待会儿你们也去一趟乾清宫。现在过去的话正好,太上皇还在锄地,过去还能搭把手。”

傅友德立刻跪下,他也听出来了英示皇帝的不高兴,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政治智慧。

朱允煐说道,“此次裁撤、退役的将士,转为屯田,这事朕会和皇爷爷再议。”

都知道大明是卫所制,这不只是为了保证军队的兵源及供给而已,因为与之同时推行的是军户和屯田制度。

凡军士都是世袭的,单独编户籍,叫作军户。凡各地卫、所皆实行屯田,以保证军饷的供应。

所以军士分为屯田与守城的两部分,屯田者专事耕垦,供应军粮;守城者专务防守操练。军士守城与屯种的比例大致是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

现阶段的大明,基本上是几乎无军不屯,军队大体能够屯田自养,屯田的收入成为军饷的主要来源,这就使国家免去养兵之费,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朝廷此前开中法,很多的都是因为盐这些军屯无法自给自足的,粮食就是另一回事了。

朱允煐现在要对卫所制度下手,显然不是说要直接废掉卫所制度。虽然朱允煐大概也知道明朝中后期卫所制度出现了很多的逃户,屯田多被军官吞蚀,军士破产逃亡,所存无几,且缺乏战斗训练,仅供地主、军官役使,不能担任防卫职责。

只是现阶段,朱允煐还不需要操心那些事情,顶多也就是考虑一下防患未然的事情。

朱允煐要做的事情,就是进一步的去完善卫所制度,给大明的将士们更好的待遇。

这些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好的,现在只是通个气而已,让一些人心里有准备就好。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才是具体的商议等等,皇帝有些时候也没办法做到一下子将所有的事情都给决定好,有些事情就是需要不断的沟通、商议。

包括朱允煐此前在朝堂上对开中法的一些不满,包括朱允煐对于赋税的一些意见,朝臣们自然也是听话听音,一个个的也都是在准备着。只是现在,还没有立刻执行而已。

这些事情也不需要感觉到有什么好意外的,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

傅友德等人离开武英殿后,跟着小太监朝着乾清宫走去了。他们要和太上皇商议一些事情,不过很有可能沦为老朱的佃户,这一点朱允煐一点都不怀疑。

实际上也就是这样,不喜欢花花草草的老朱有着老农民的淳朴,在皇宫里弄了块农田。他可不是偶尔装装样子才种田,是真的种田,忙不过来的时候自然交给儿孙。

就像马皇后一样,贵为一国之母,也经常带着后宫的妃嫔和公主们织布。

“小十九,锄头把都不会握?让你挖个沟,能要了你的命?”老朱抱着小小朱坐在亭子里,嫌弃不已的说道,“咱就该让你们这些混账玩意儿在宫里拘着。咱种田种的好,你几个连收个粮都不会!要不是生在皇家,你几个去讨饭都要饿死!”

小小朱很孝顺,小声说道,“高祖父,爹不许你说讨饭!”

“咱就是讨过饭,咱不怕人说咱出身。”老朱抱着小小朱,笑着说道,“你爹孝顺咱,不许旁人议论,咱不管那些。”

作为皇帝第十九子的朱橞,以及他的弟弟朱松、朱模等人很是忧愁。本来是刚刚十岁出头,回了趟凤阳老家观摩祖宗基业、体验了一下创业之艰。回来了,就给抓来帮着他们的父皇割稻子、收麦子。

她们的那些妹妹也好不到哪去,没有出嫁的都要忙着拾麦穗、稻穗,要帮着脱谷。

父皇要是没有退位就好了,没有退位的话,父皇忙着朝政,没那么多时间折腾他们。就算是有皇兄皇弟来宫里种田,那也是因为犯了错被罚。

老朱捏了捏小小朱软乎乎的肚子,乐呵呵说道,“咱垠儿吃饱了、喝足了,高祖父带你去捡麦穗?”

小小朱一下子跳了起来,小孩子都是喜欢被夸奖的,小孩子很多的时候都想要力所能及的去做些事情,哪怕是在帮倒忙。

种田这个事情,老朱是专业的。而小朱,也在想着让更多的人去种田,开垦出更多的土地,有着更多的稳定的粮食基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