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405 这不是形式主义

皇明皇太孙 405 这不是形式主义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405 这不是形式主义

给自家小老弟过完生日,朱允煐自然是要做一些皇帝应该要做的事情。

除了自家老四要去凤阳老家之外,朱允煐的十三叔朱桂这一次也要跟着一起回去了。只是这一次,就是稍微的有着一些区别了,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作为先皇的第四子,朱允熞虽然现在还没有亲王的身份,只是他这一次去凤阳老家,那是神采飞扬的。谁都很清楚,朱允熞这一次从凤阳老家回来之后,他就要受封亲王了。

但是代王朱桂就是灰头土脸了,虽然现在还没有拿到朝堂上议事。不过那也就是因为太上皇和当今皇帝联手了,文武百官在这个时候也不好多说什么了。而宗室们都很清楚,知道代王回去是受罚的,甚至他们也在埋怨朱桂。

当今皇帝对于那些就藩的亲王是百般不顺眼的,而现在朱桂这么一闹,更不要想就藩了。甚至接下来的一些亲王的待遇,很有可能要被进一步的削减了。

早朝的时候,朱允煐算得上是做了一件大事,礼部尚书的人选终于确定了。

严震直虽然很想要再升一升,可是他依然还是工部尚书。不过他也没有什么不满,从一个粮长成长工部尚书,这已经升无边的荣耀了。

更何况当今天子喜欢工部,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工部的权利,也是在不断增加。

吏部依然是茹瑺,户部的郁新朱允煐也没打算换,兵部被朱允煐交给了还算知兵、有过主政地方的陈迪。而刑部的杨靖依然并重,而大理寺的暴昭迅速出头,不出意外就是下一任刑部尚书了。

而礼部尚书,张紞可以胜任。这一位举明经入仕,曾经的大朱侍书。也曾经主政云南,在那边也确实做了不少的事情,也规范了礼制、文化等等。

看一看朝堂上的六部尚书,基本上也就是茹瑺没有主政地方的经历。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太子心腹,或者是先皇的班底。最主要的是这一批人,一个个的都是毫不掩饰自己削藩的政治理念,一个个的都是朱允煐比较满意的。

这可不是什么坏事情,这也让很多人更加清楚的看清楚了当今天子对于藩王的态度。

就像代王朱桂一般,明眼人都知道别看代王现在被发配回凤阳老家了。但是这不代表代王就可以全身而退,很多的事情不是说‘秋后算账’,而是皇帝在放长线钓大鱼。

六部尚书基本上是确定了,空出来的大理寺卿也是位高权重,是九卿之一。

洪武十八年的进士丁志方曾经为吴桥知县。后升任监察御史,这个聊城人成为了大理寺卿。基本上都是本系统调动,说到底也是三法司之一。

有些事情就是这么的无奈,在朱允煐登基前,他可是和老朱商讨了很多的事情。

但是任亨泰就这么不自爱,被朱允煐寄予厚望的卓敬这个心腹顶牛,现在杨靖也基本上很难恢复健康了。朱允煐这才登基一年,他的六部尚书就有不小的改动。

哪怕很多的计划看似不错,但是忽然间有着一些变数,这也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朱允煐也很清楚,生老病死之类的控制不了,或者是政见不合或者任上犯错这样的事情,也都有极大的可能造成朱允煐不得不改变一些人事任免。

哪怕朱允煐有些郁闷,可是这样的事情都发生了,也就只能认了,只能处理了。

下朝后的朱允煐回到了武英殿,看向王承恩问道,“黔国公的奏折呢?”

王承恩立刻找到沐春的折子,这基本上就是沐春上奏章,准备回云南了。

朱允煐想了想,说道,“令宗室诸王随朕后日出宫,三大营精锐尽出。五军都督府,除值守堂官,戎装列阵。朕要捧毂推轮!”

王承恩一下子愣住了,虽然他是一个太监,但是好歹也读了点书。尤其是在跟着朱允煐之后,王承恩也是在不断学习的。他不需要通晓四书五经,可是有些事情他知道。

捧毂推轮,这是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是皇帝扶着车毂推车前进,这也是和‘筑坛拜将’一个级别的隆重无比的仪式。

说实话,此前傅友德等人出征,基本上也没有‘登台拜将’。主要是很多的战事都是老朱策划、任命,老朱不需要用这样的方式笼络武将。最多也就是大胜而归,皇太子、皇太孙出城迎接,皇子驾车、牵马等等。

或许王承恩觉得天子的礼遇过甚,只是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乖乖的去执行命令。

甚至在王承恩的心里,皇帝自然是圣明的。皇帝这么做肯定是有理由的,他没有想到其中的原因,只是单纯的因为他实在是太笨了一些。

继续处理朝政,练子宁也送来了十三道御史巡查名单,这也都是需要朱允煐去点头认可的,这样他们才好带队下去州府开展工作。

“将宋忠、蒋瓛召来。”朱允煐看着名单,头也不抬的说道。

虽然练子宁进行了一些内部的调查,给出来的名单显然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可信的,但是皇帝显然是有着疑心病的。哪怕是心腹大臣送来的名单,朱允煐也需要再次进行一次调查。

这些事情朱允煐做起来也算得上心安理得,如果他不这么做,那他就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这样的大事,朱允煐也不能马虎对待,他需要在这样的事情上尽可能的确保万无一失,小心一点没有任何坏处。

蒋瓛和宋忠匆匆赶来,这两个特务头子知道皇帝召见他们,自然也就意味着肯定有着大事发生,他们知道肯定是有着无比重要的任务了。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好事情,如果他们没有任务,如果一直见不到皇帝,他们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

“去查查这个名单。”朱允煐将折子递给王承恩,说道,“品行、家族、人情往来等等,都给朕查清楚了。”

宋忠比较胆大,立刻问道,“陛下,若是查出来了问题,臣等能否......”

被朱允煐一瞪眼,宋忠的话立刻给噎回去了。曾经的锦衣卫风光无限,也可以说让人闻风丧胆,因为锦衣卫有着执法权、审讯的权利,他们经常将文武百官抓去昭狱。

但是在当年老朱削弱锦衣卫的权力之后,锦衣卫蛰伏了一段时间,他们也失去了执法权了,不能继续大大咧咧的开始审讯官员了。

蒋瓛只是看了一眼宋忠,当年锦衣卫被削权的时候,他可是亲身经历的。他也能够明白皇帝的心思,明白东厂存在的必要。

锦衣卫就不要再想着恢复到鼎盛时期了,皇帝不会允许锦衣卫再有那么大的权力不说。再者就是锦衣卫当年杀了一大堆人,也很好的帮助皇帝清除了不少人。

既然锦衣卫已经做了一些事情了,皇帝势必不会再让锦衣卫继续那么势大了。这也是东厂出现的原因之一,制衡锦衣卫也确实是东厂的工作之一。

对于宋忠或者蒋瓛的小心思,朱允煐实际上也没有多想什么,也没必要多在乎什么。

整顿吏治这个事情,不只是老朱在意,小朱也是务必在意的。更何况这一次整顿吏治,也是事关朱允煐接下来的一些计划,自然要更加在意了。

处理完公务后,朱允煐没有去乾清宫,那里可不是他的地盘。哪怕朱允煐作为皇帝,按说是必须要住在乾清宫的,坤宁宫是要留给皇后的。但是没办法,舍不得重新修建一座宫殿送给老朱啊。

徐妙清这个皇后对于迟迟不能去坤宁宫也没有什么不满意,她甚至觉得这样实际上是挺好的,一家人都是在东宫,都是在春和殿。

真的要是去了乾清宫、坤宁宫,她现在自然也是可以带着小小朱,但是也可能是让小小朱留在春和殿了。

再者就是皇帝到时候就是起居在乾清宫了,到时候就是理所当然的‘分居’了,一家子人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时时刻刻在一起了。

至于到那时,朱允煐的其他妃嫔,当然是在东六宫和西六宫了。只不过现在的话,那些地方依然是留给老朱的妃嫔。

朱允煐这个皇帝,现在看起来还是比较寒酸的,也是有着那么一些小家子气的。

刚回到春和殿,朱允煐四下打量,“咱的儿子呢?又跑出去玩了?”

“陛下,垠儿还没下课堂。”徐妙清解释着说道,“今日东宫伴读演武,皇爷爷带着垠儿在观阵。”

朱允煐一下子来了精神,对徐妙清说道,“好!你随咱过去,咱们也看看垠儿的武勋可不可靠。王承恩,去库里取些宝弓、利刃,牵三匹御马过来。”

为了儿子,朱允煐那是舍得大出血的。哪怕小小朱的那些个伴读,基本上也都不会是太大的年龄,那些小屁孩的演武也是比较初级、幼稚,可是朱允煐得表示支持啊。

徐妙清也露出笑容,连忙说道,“陛下,听闻今日尚有羽林孤儿在。臣妾不好赏赐,臣妾还望陛下施恩。”

羽林孤儿,这也是朱允煐提议编练的军队。名义上的统帅,也是小小朱。

朱允煐哈哈大笑,说道,“好!将士为国效力,朕自然要照拂他们子嗣!王承恩,取朕甲胄!皇后,召后宫妃嫔为朕穿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