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436 该有的景象

皇明皇太孙 436 该有的景象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436 该有的景象

朱允煐并没有太多的紧张,他一手好牌,所以目前的局面自然也就不会对他有太多的影响。

大明朝现在的财政是比较健康的,国库里有足够的黄金、白银,自然也就意味着朱允煐想要放开了纸钞兑换白银没有什么压力。更何况在此之前,朱允煐也在纠正着老朱时期的一些隐患。

比如说回收旧钞、统计发行纸钞数目等等,也就意味着大明朝现在的纸钞不存在什么贬值之类的事情。一些野心家想要在这个时候搞些小动作,那就是自取其辱的。

既然是这样,朱允煐自然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他实际上现在还是想要看看情况呢。

水要是不浑浊的话,那就看不出来有些人在瞎蹦跶。

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朱允煐越发明白,他现在也不会那么嫉恶如仇,他知道平衡。可是他也知道浑水摸鱼,有些人总是会自作聪明,想着在混乱的局面下争取更大的利益。

既然是这样,那就好好的看一看吧,看看哪些人想要搞事情,看看到底是谁和皇帝过不去。或者在事关自身利益的时候,说不定有些人就要选择明哲保身,或者是改换门庭。

这都没什么问题,朱允煐还是很期待着能够在这个时候更加的看清楚一些局势。朝堂上下的一些势力分布等等,就应该通过这样的一些事情来更加清楚的掌握。

对朱允煐来说,他确确实实一直都是希望彻彻底底的掌控朝堂,对很多的事情都是希望看清楚。

老朱在这个时候就更加的淡定了,对于自家宝贝孙子的能耐,老朱是再清楚不过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当然也就显得十分的放心,没必要去参与其中了。

对老朱来说,这段时间还是享受天伦之乐更加重要。带着重孙玩闹,教育重孙,这是老朱觉得生活的重头戏。更何况这段时间,他那些个曾经分封在外的儿子们也都回来了。

哪怕老朱看似是对这些儿子们不算特别的重视,不过既然现在都已经这般岁数了,而且儿子们都在身边,也就叫过来耳提面命。

对于老朱来说,这才是不折不扣的大事情。至于朝堂上的一些事情,在老朱看来根本就不需要他出面的。

茹瑺的心情不错,看着朱允煐说道,“陛下,看来我大明富户比想象中的要多一些。”

“还真是这个道理。”严震直也站出来,开玩笑说道,“臣本就是富户出身,因而得太上皇赏识。本以为严氏为乌程富户,天下少有的富户。现如今再看看,实在是贻笑大方。”

朱允煐也笑了,指着严震直说道,“严卿,莫要自贬。汝家大户,要不太上皇也不会令你为粮长。只是这富归富,未必有能耐站在中枢,遑论为尚书。”

严震直也骄傲起来了,他算得上是显贵了。本来也就是家境富裕所以才成为粮长的,但是现如今得到两代帝王赏识,这说明了他的能力。

朱允煐继续说道,“富户也好,平民也罢,俱是朝廷子民。富者,莫要为富不仁就好,若是能帮助孤寡贫弱,那是再好不过。贫者也莫要自怜自艾,朝廷会帮扶不假,只是更要自强。”

这一下在武英殿的六部尚书等人齐齐称赞,他们的皇帝就是这么的高屋建瓴,就是这般的有见识。

这也使得朱允煐习以为常了,谁让他现在是皇帝呢,所以他在这里说大道理,那都是至理名言的。

甚至朱允煐不需要怀疑那么多,这些大臣离开皇宫后,说不定会立刻帮着皇帝散播一些言论。说不定一些人,也会将皇帝此前的言论当做治家的理念等等。

习惯了这些就好,朱允煐早就习惯了他随口一句话就被很多人重视了。更何况他说的一些大道理、鸡汤,很多人会对此深信不疑,这也会成为朱允煐英明神武、心怀天下的一个佐证。

朱允煐这个时候继续说道,“咱对富户并无其他心思,能够聚集些许财富,这也是好事。若非祖辈勤劳、若非子孙守业,也难有些许财富。”

看着文武大臣看过来,朱允煐继续说道,“若是富了,那也是好事。只要勤恳做事就要,只要莫要做些有违法纪之事,富户就富户。朝廷不会予以打压,更是要鼓励。”

朱允煐的话让一些人皱眉,因为朱允煐的这个态度,算得上是比较‘特立独行’了。

因为在一些人的理念当中,朝廷就应该是鼓励农耕,对于经商这类事情不要说鼓励了,不去凶狠的打压那就算得上是仁慈不已了。

谷蜯 只是有些人在这个时候也是觉得比较开心的,皇帝这样的表态可以让他们可以放开手脚了。毕竟商贾这样的事情,在这个年代很多人看来就是不折不扣的‘小道’。

既然现在皇帝都点头了,虽说没有特别去鼓励。但是皇帝没有打压的态度,就足以让一些人期待起来了。不只是武勋们现在想着更加富庶的生活,一些文臣也都是有着一定的家底。

既然皇帝默认了,他们也就可以将一些事情稍微的放在台面上来了。

先富带动后富,这样的事情朱允煐觉得确实没有什么问题。更何况现在的大明朝看起来实力相当强盛了,不过说到底大明朝的根基太短,从开国到现在也才刚刚三十二年。

经历了元末的乱世,哪怕有着老朱的励精图治,可是根底太差的大明,想要迎来一个真正的盛世,还是稍微的缺少一点基础。

这自然也就意味着朱允煐需要解放更多的劳动力,需要进一步的释放商业的活力。将经济盘活,这在朱允煐看来很重要的。尤其是以前的封建王朝,基本上对于商业经济不算特别重视。

其实两宋,甚至是唐朝都是有很多的可取之处,市场经济一团死水可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情。

看着严震直,朱允煐说道,“工部那边也需要注意一些,学院当中当有研究。咱大明军械、火器,当精益求精。咱也知晓有些技术,也可考虑民生。”

严震直立刻明白,工部学院是如何受到皇帝的重视,不要说严震直这个工部尚书知道,朝堂上很多人也都知道这件事情。

而工部学院聚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不说,现如今还有一些术学大家,搞起来那么一些所谓的‘理科’。所谓的奇巧淫技等等不再是受鄙视了,大明朝更是要培育更多的能工巧匠,以及那么一些个专门描绘美好前景的人。

那些人就会天方夜谭,说着一些个看起来很难做到的事情。只是现如今呢,朝廷居然是给予一定的奖励,甚至还要组织一些人去攻克一些难关等等。

这些事情在一些人看来都是难以理解的,可是实际上朱允煐就是这么做的。他现在就是在重视着科学发展,不只是想着要集中工匠解决生产力,也要开始培养科学精神。

这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毕竟在华夏这片土地,以前对于理科打压是比较多的。

实际上以前的中国生产力、科学水平一直都是领先世界,包括现在的大明也是这般。但是对于理科不够重视,一些教育也不够系统,这就是朱允煐不太满意的,这也是他现在在扭转的。

“军械、民生,也当齐头并进。”朱允煐看着严震直,语重心长说道,“此前学院制出织布机,咱很开心。边军需要棉衣、棉被御寒,只是产量到底不够。咱年幼时曾有宏远,希望咱大明子民衣食无忧。咱,可是在皇祖母跟前保证过的。”

这一下不少人更加觉得必须要重视这件事情了,马皇后虽然过世二十余年,但是她的遗泽可没有被人忘记。太上皇对马皇后的感情有目共睹,今上对马皇后的孺慕之情很多人也都是知晓的。

既然是这样,所以这件事情也就需要更加的重视,可不能再这个时候掉链子。

重视军工,这也是应该的。虽然四周看起来科学水平跟不上大明,只是持续保持着领先、碾压式的领先优势,这样才可以使得大明朝保持着强盛。

更何况在这样的冷兵器时代,有些时候领先优势不是碾压式的,会很容易出现翻车的示例。

除了军事实力的强盛,朱允煐现在也希望有条不紊的开始一些政策的改善。引导着一些技术流入民间,这样也可以进一步的解放生产力,这样才能够使得大明朝更加富裕。

藏富于民,可不只是说有钱就行,生产力水平跟不上的话,那么一切也就是白谈。

做一个皇帝该做的事情,虽然对于大明四周虎视眈眈,就算没有打算纳入版图,朱允煐也是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可以掌控起来。

这自然也就意味着大明朝不可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他们还需要继续厉兵秣马。只是在保证军事实力强盛的时候,也不能忘记民生,朱允煐可不希望闹出来一个‘穷兵黩武’的名声。

汉武帝的前车之鉴,朱允煐也是很清楚的,这些也都是前车之鉴。打服四周没问题,但是在打服四周的同时,也要保证大明朝的民生,这才是一个盛世王朝该有的景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