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459 争议

皇明皇太孙 459 争议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459 争议

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煐表情平静,只是说道,“这几日,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这两税之法与摊丁入亩,朕也没少听到诸位爱卿私下里多有争论。”

这一下文武百官们也开始严肃起来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要开始说正事了。

看到文武百官在这个时候不开口,朱允煐轻笑几声,“哦?这是怎么了?朕可是听闻诸位爱卿私下里没少议论,现如今一个个的也都是哑口不言了。”

这一下不少人心里还是有些打鼓的,不好的一些个记忆,好像也慢慢的滋生起来了。

以前洪武朝的时候,很多文武私下里聊天说的话,第二天就递到了老朱的案头。

哪怕现在的锦衣卫看起来是没有以前那么猖狂,只是也不要小看锦衣卫的实力。尤其是英示皇帝看起来还不是那么温平的性子,要不然也不至于捣鼓出来一个东厂出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监察御史戴德彝站了出来,“起奏陛下,两税之法沿袭百年。虽有些许弊端,只是瑕不掩瑜。臣以为两税之法不可妄动,恐有变数。”

戴德彝,这也就是洪武二十七年的探花,年少得志的他直言不阿,所以现在也是任监察御史监督吏治。如今的他也只有三十五岁,可以说青壮派,还是比较有前途的。

朱允煐看向戴德彝,笑着问道,“爱卿所言也有道理,只是既然已知两税之法有弊端,为何不去改动?曾子曾曰:吾日三省吾身。朕记得论语也有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依朕看来,这不是让士子们纠正自身错误,做事也该是这个道理。”

英示皇帝不是特别亲近儒家,这个道理大家自然也都是明白的。可是他们也都知道,英示皇帝可不是不学无术的,皇帝偶尔还可以‘引经据典’,而且很多人也都知道英示皇帝颇有诗才,只是皇帝不喜欢吟诗作对而已。

英示皇帝在不少文臣的眼里,也确确实实是一个矛盾体,让他们又爱又恨。

要说英示皇帝,那可是正统的不能再正统的皇帝。既然这是皇帝,这些文臣自然的也就会忠于他们的皇帝,这也是他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

只是有些个时候,他们也会觉得英示皇帝思绪太过跳脱,而且英示皇帝对儒家始终没有完全重用的意思,甚至还有多多少少的要打压儒家的意思,这显然会让不少儒家子弟感觉到有些揪心。

但是不管怎么样,英示皇帝有着明君之相,这也确确实实是让不少文臣有所期许的,他们还是很希望能够‘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戴德彝这时候继续说道,“陛下,若是改革税制,必然要重新定制。官吏、乡绅、百姓,怕是多有烦扰。”

朱允煐一下子乐了起来,看着戴德彝问道,“哦?依爱卿之见,朝廷应该学那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只是朕记得,即使是那无为而治,也不是朝廷没有任何举措吧?这是怕新政扰民,还是怕官吏干事?”

这一下戴德彝有些哑口无言的意思了,他自认为还算不错的理由,这都是给皇帝堵了回来。只是他也很清楚,自己说的那些理由,实在是不成理由,他只是希望皇帝能够多多考虑考虑。

其实戴德彝属于浙东文官集团的后起之秀,他是奉化人。祖先就是随宋高宗南渡到奉化的,而且可以说是世家大族了,和方孝孺是邻县、相交莫逆不说,也是一起进学,一起拜文坛领袖宋濂为师。

而且戴氏家族在奉化,也绝对是世家大族。虽然此前戴氏家族没有太多的高官显贵,只是这个家族也算得上是‘耕读传家’,是符合一些人心目中读书人应该有的样子。

既然是世家大族,自然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田地比较多,这几天戴德彝没少和同僚商议这些事情。

包括他在六部作为幕僚的堂弟,包括在京城省亲的亲弟弟等人,他们也都是在一起商议。

说到底就是家里的土地更多了,哪怕戴德彝金榜题名后,朝廷也确实是免去了一些土地的赋税。可是朝廷也不是说会将戴德彝名下全部的土地免税,相比起戴氏家族的土地,免税的土地实在是九牛一毛,甚至是根本不值一提。

朝廷简直就是在动这些读书人、世家大族的根基啊,此前让一些人想要将土地投献给有着科举中第的读书人名下,朝廷已经堵住了这个路数,免税的土地面积相当有限。

现在又要摊丁入亩了,以后名下的土地越多,需要交的税自然也就越多了。就算是想要转嫁,这个路数基本上也都是给堵住了,这简直是太不友好的消息了。

鸿胪寺左少卿茅大方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这个博学能诗、年少成名的臣子实际是对于正统思想无比推崇。他的一些观点,实际上也就是儒家伦理道德。

有些时候朱允煐也觉得茂大方的一些观点,也是迂腐可笑的。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些人当官,朱允煐某些时候还是比较轻松的。

只是这时候,茂大方说道,“起奏陛下,臣以为约之以礼,裁之以义,而后才可与有为。”

朱允煐一瞬间太阳穴的青筋直跳,这一位是抓住了机会就要想要劝皇帝施展‘仁政’。这一位觉得皇帝只要实行仁义之教,那么解决政治的、历史的、民族的争端都没有问题。

他一些幼稚到可笑的观点,实际上在大明朝,甚至是在历朝历代都有,而且还不少。说到底就是一些读书人,就是所谓的‘读书读傻了’,他们天真的认为‘一部论语治天下’,他们也都觉得圣人的观点就是真理。

摆了摆手,朱允煐说道,“爱卿退下吧。”

还是要让这一位退下,要不然肯定是要各种说教,还是要劝皇帝对儒家好一点等等。

其实不要说朱允煐受不了这一位了,很多的文武大臣实际上也受不了茂大方的迂腐可笑。

虽然心有不甘,只是茂大方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还是乖乖的退下吧,哪怕他很想劝着英示皇帝朝着真正的‘圣君’发展,只是皇帝‘顽劣’,但是再顽劣的皇帝也是皇帝,是君父。

陆陆续续站出来的,实际上也都是一些‘小角色’,他们或许放在地方那就是大员了。只是如今的奉天殿上,官员们的品级都比较高,现在也都是一些小角色出面。

谷謷 这也是正常的操作,不存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是一些重量级的大佬出面的时候。就像拳击比赛,真正的焦点战还是要等一等,正赛之前还是有着一些垫场赛预热的。

还是要稍微耐心一点的,朱允煐是比较有耐心的,好饭不怕晚的。

不只是朱允煐有着这样的耐心,很多的重臣也都是有耐心的,现在还不需要他们出场。

别看现在好像只是一些不是特别重要的臣子站出来,有人自然是比较赞成摊丁入亩的,他们觉得这才是仁政,会让很多的百姓得到好处。

自然也就会有不少人提出反对的意见了,除了是可能影响到自己或者家族的利益,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些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是觉得摊丁入亩的政策和圣人教诲没有太多的关系。

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大家现在还是在耐心等待,他们在寻找着比赛合适的时机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国子监祭酒黄子澄找到了机会,虽然也不是特别高官显贵。只是从四品,也可以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更何况国子监祭酒这个身份,也是比较清贵、显达的。

“起奏陛下,臣以为不可摊丁入亩。”黄子澄站出来了,说道,“陛下,两税之法沿袭百年,历朝多有完善。妄动两税法,说不定会引起天下动荡。”

朱允煐只是看着黄子澄,问道,“哦?那黄卿说说为何不能改税制。”

黄子澄其实早就有准备了,别看他现在是国子监祭酒,只是他也一直都认为自己的政治理念没有得到施展,这也埋没了他的才华。

毕竟他是会试第一、殿试第三,要说才华横溢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起码在科举考试当中,他是非常出色的。而且他的政治理念,也一直都是‘完善’的,只可惜皇帝没有重用他。

教书育人当然很好,只是黄子澄还是希望能够有着更多的机会,希望能够成为真正的重臣,可以治理天下、行圣人之道。

黄子澄继续说道,“陛下,摊丁入亩,必然挫伤农户信心。”

朱允煐笑了起来,只是说道,“哦?想来爱卿也是能看出来,这税转到土地,多田者多赋税,是不是这个理?”

看到黄子澄点头,朱允煐则笑着说道,“历朝虽行两税法,只是这土地兼并之事也一直都是顽疾难以根除。若是摊丁入亩,这土地是不是会减少兼并?”

黄子澄这就不太认可了,只是说道,“起奏陛下,就算是摊丁入亩,想来也无法根除兼并。”

“朕也没有严厉限制兼并,朕只是不许逃税。”朱允煐笑了起来,对黄子澄说道,“爱卿回去多看看书,历朝中后期,贫者无其田是何等凄惨。太上皇当年为何入皇觉寺,汝等不知?”

老朱当年入皇觉寺,当然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只能去寺庙里当个小沙弥乞求活命的机会。

“你爹实在混账!”老朱怒了,他知道这是大事,所以带着小小朱来‘垂帘听政’了,“咱那点事,他一直拿出来说!咱,知道咱当年放牛是何等落魄,咱可不许人提。”

小小朱靠在老朱怀里,信心满满,“不只是放牛,还要当沙弥、托钵行乞,咱都知道!”

老朱又好气又好笑,他的出身等等,他从来都不讳言,也为自己的出身和经历而骄傲。只是有些时候,老朱不喜欢小朱提起来,总觉得在儿孙面前有些没面子。

朱允煐表情严肃,缓缓起身说道,“朕的曾祖父、曾祖母当年困顿不堪先后亡故,太上皇并无钱财置办棺椁,只能用破衣裹身入土。汝等,可知道朕的曾祖父、曾祖母葬在何处?那些,可是义惠侯刘氏继祖公的地!”

满朝文武这个时候纷纷跪下,皇帝提起来他的家事、祖事,这些文武大臣可不能站着听。

朱允煐继续说道,“朱家幸运,尚有义惠侯赠予土地。只是可怜天下百姓,生前无地可耕,死后无地可埋!”

为什么要‘卖身葬父’等等,不只是因为入土为安的传统理念。更因为想要找个地埋了都难,因为农民没有地。那些地不是张家地主的,就是刘家地主的,真以为随随便便就能挖个坑、起个坟了?

黄子澄咬了咬牙,说道,“起奏陛下,那是蒙元暴政所致。”

好嘛,现在直接说是蒙元朝廷的错误了。好像这样一来就可以转移矛盾,可以将老朱家当年的凄惨事给弄成阶级矛盾,好像就不再是普遍的现象,更不会在大明出现一般的样子!

这简直是笑话,只要有土地兼并,就会存在着很多农民没有田耕种!

朱允煐看着黄子澄,随即扫视一圈群臣,“每到天灾**,多有百姓失其田。卖儿卖女、家破人亡,只能沦为富户佃户或是逃户。就算如此,他们也还要纳税,拿何纳税?!”

这就是人头税的可怕之处之一,没有了土地但是依然要缴税,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了。对于不少人来说,想要不交税,也只能逃户了,被地主、豪绅隐没户籍等等。

土地兼并,这绝对是很多王朝走向败亡的原因,这也是一个盛世王朝走向没落的一个标志。这个道理朱允煐明白,相信朝堂上的这些文武大臣们也都是心里有数的。

朱允煐看着这些文武百官,说道,“让耕者有其田,这有何不好?”

耕者有其田,这也算得上是无数人梦想中盛世才有的景象。只是这样一来,肯定是要触犯很多人的利益,这也是无数人都明白的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