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471 英才

皇明皇太孙 471 英才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471 英才

英示三年悄然到来了,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在首要关注的事情就是很快就要开始的春闱了。

抡才大典对于任何朝代来说都是重要的,对于统治者来说是这样,对于文武百官来说也是这样。尤其是对于文官集团来说,他们需要有着不断的新鲜血液的涌入,这样才能壮大他们的力量。

大明朝哪怕开国三十余年,文官集团的实力看似是在不断的壮大。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现在的文官们不要说和大权在握的皇帝扳手腕了,就算是面对了勋贵集团的时候,他们始终都是处在弱势的这一方。

所谓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或者是皇帝的垂拱而治,文官们也就只能在心里想一想了。

朱允煐的心情也很不错,大概就是因为朝政顺遂吧。

在下朝后,朱允煐到了武英殿,李景隆这个时候也来了。

“陛下,武苑已经筹备好了。”李景隆开门见山了,对朱允煐说道,“过完正月,武苑就可入学。”

朱允煐摇了摇头,说道,“无需等到正月结束,过完除夕吧。武苑教习、讲师,都是朝中宿将,如何协理他们的时间,这些事情你要多费心。”

作为武苑的司业,李景隆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了。这其实就是武苑的副长官,可以说是副校长了。之所以不是武苑祭酒,那当然就是因为兵权只能是皇帝的,皇帝亲任祭酒。

其实武苑看似是和国子监的职务相同,还有管理博士以下的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比如说掌监印典领文书,督察吏役各尽其责主簿。或者是上分管教学、授课的博士等等。

只是国子监那边是文官,而武苑这边自然也就是武将了。

李景隆这个时候也继续说道,“陛下,武苑设高级、中级、初级三系。”

“这个咱知道。”朱允煐笑着开口,说道,“朝中军将,到底也是要靠军功。只是九江表兄记好了,若是遇到英才,也当看重。国朝不缺能征善战的猛将,帅才难求。”

其实朱允煐也知道,老朱对于武苑是无比认真的。甚至在此前,大明也是有‘军校’,只不过是稍微的有些初级,有些不成体系而已。

而现在的朱允煐多了一些要求,不只是需要培养出一些能征善战的将才,他还需要一些能够统帅三军的帅才。

自然不能缺少的也是需要一些个‘参谋’、军师,需要那么一些能够有着一些战略眼光的,谋略家。

能够带兵打仗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只是如果都是一些只会带兵冲锋的,这显然也不是一个好事情。现在的朱允煐,其实也是有着那么一些比较担心的地方。

毕竟大明朝现在能够统帅大军的,蓝玉、傅友德算得上。

只是蓝玉本身就不年轻了,傅友德更是不折不扣的老将了。这两位到底能够撑到什么时候,朱允煐实际上也是有着那么一些心里比较打鼓的。

至于说郭英、耿炳文这样的开国将领,年龄是一回事,能不能带领大军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如说耿炳文,这是老将不假。只是他独领大军的次数屈指可数,捕鱼儿海大捷的时候,耿炳文也只是蓝玉的副将之一。

年轻一代的有徐辉祖,看似是年轻了。只是徐辉祖实际上也不年轻,都是四十岁了,这看似是壮年。只是这个年龄,真的不年轻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老朱当初有着徐达、常遇春、汤和、冯胜等等一大票帅才,傅友德、蓝玉等人那时候几乎看不到任何的光芒。

可是现在呢,朱允煐手里的‘大将军’,人数屈指可数,这也是他比较担心的地方之一。

毕竟在朱允煐的计划当中,他需要用兵的地方可不少,他需要能够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和李景隆商量了一会儿武苑的事情,朱允煐暂时也不需要太过操心了。主要就是武苑的很多事情,基本上都是老朱亲手制定的。

老朱带兵的本事朱允煐是无比佩服的,都说徐达、常遇春是千古名将。只是千万不要以为老朱不会带兵,如果不是老朱当了皇帝,他也可以成为统帅千军万马横扫天下的大将军。

郁新这个时候也过来了,这个户部尚书有些事情不会在朝堂上说,他需要先向皇帝禀报。

说起来郁新这个户部尚书这两年不好过,皇帝此前要搞银行,现在又要摊丁入亩,这些事情都意味着户部尚书需要忙得脚不沾地。

虽然需要因为皇帝的‘临时起意’多了很多的工作量,郁新不能忽略的事情,自然也是他需要做好户部尚书的本职工作。

“启奏陛下,臣以为夏元吉可以协理银行推广之事。”郁新开口了,推荐了一个他无比赏识的人。

夏元吉也快四十岁了,出身贫寒的他十年前中举,随即获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被老朱赏识后升授他为户部主事,因为处事井井有条,郁新也很赏识这个‘后起之秀’。

朱允煐笑着点头,说道,“这个夏元吉,咱是听说过。为人倒也纯孝、秉心正直,历练一番倒是可以重用。”

郁新立刻说道,“陛下,此前摊丁入亩之议,夏元吉参与制定制度,他的建议都简便而容易遵守。”

朱允煐眼前一亮,主要是他的位置太高了一些。所以哪怕是夏元吉在朝堂上也算是稍微有点名气,只是朱允煐未必是可以直接看在眼里。

说起来的话就是‘高处不胜寒’,以及朱允煐这个皇帝习惯了制定大的方针策略。就算是大权在握的皇帝,也不可能是真的掌握着每一个臣子的动向。

朱允煐倒是来了点兴趣,问道,“既然如此,那咱就召夏元吉入殿吧。爱卿如此赞誉之人,想来也是有着一些真才实干。”

这也使得郁新多少有那么一些与有荣焉的感觉,他虽然贵为户部尚书。只是在六部尚书当中,他属于洪武皇帝留下来的老臣,不是茹瑺、严震直这样的皇帝心腹。

他甚至有些时候还是比较庆幸,要不是当初的卓敬违逆上意,说不定户部尚书已经换人了。

而现在他总算是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在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他大概也是可以继续做下去,成为真正的重臣。或许,也可以过几年安然的致仕,赢得生前身后名。

其实现在的郁新在举荐夏元吉,除了确实是非常赏识夏元吉之外,多少也是想要留下一点香火情。他知道夏元吉有才华、有能耐,可以成为朝中重臣。

要是他能够成为夏元吉的伯乐,哪怕是以后自己致仕了,还是可以为自己、为家人留下一点香火情。

真正的圣人是不存在的,有着自己的一些小心思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是影响朝政,想来皇帝也可以理解。毕竟现在看起来,英示皇帝也不是特别严苛的皇帝。

而就算是看起来无比严苛的洪武皇帝,当初也是对李善长、杨宪、胡惟庸等人‘结党’不甚在意。

更何况他现在这还不是结党营私呢,自然也就更加的不需要担心让皇帝不高兴了。

人才涌现,朱允煐自然是高兴的。作为一个皇帝,就算再英明神武,也不可能是一个人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还是需要很多的文武大臣辅佐的。

更何况朱允煐也算是有着一些自知之明,他最大的优势就算自己有着‘长远的眼光’,知道一些历史走向。

但是这不代表朱允煐无所不知,或者就是他多么的天纵奇才。哪怕外头很多人对他不断的夸赞,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似乎朱允煐就已经是一代明君了。

好在朱允煐有着一些自知之明,他还没有那么自恋,他还没有在这样的一些吹捧当中飘飘然、忘乎所以。

大明朝现在看起来还没有涌现出来更多的帅才,只是这个时候再次出现了一个优秀的‘户部尚书’的人选,这显然是让朱允煐感觉到比较满意和期待的。

尤其是按照郁新的举荐,这个夏元吉在经济方面是有那么一些心得的,这也是让朱允煐更加的期待起来了。

大明朝,或者说是历朝历代不缺少一些经济学家。只是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当中,更多的读书人还真的不一定是‘经济学家’,这也算得上是朱允煐比较遗憾的事情了。

可是现在的这个夏元吉,按照郁新的说法是能够总理银行之事,而且此前还参与到了摊丁入亩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这显然就是朱允煐需要的人才了,得好好的看看。

再者就是此前摊丁入亩需要勘察土地,夏元吉充任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的采访使,也有不错的成绩。

这就让朱允煐更加的满意和期待了,看起来这就是一个为他准备的‘后起之秀’,说不定能够成为朱允煐接下来几年、几十年重用的肱股之臣。

哪怕现在的夏元吉,只是正五品。

面貌端正的夏元吉来到武英殿,也对。在古代当官的,长相还是有一定要求的,歪瓜裂枣的很难被皇帝看上眼。

“臣户部福建清吏司郎中夏元吉拜见皇帝陛下。”

朱允煐笑着抬手,“平身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