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051 六礼、儒家

皇明皇太孙 051 六礼、儒家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051 六礼、儒家

朱雄英的婚事要进入到流程当中了,这件事情也确实需要好好的议一议。

只是如今的老朱家看似不缺女人,只不过缺少的是能够拿主意的女人。皇后不在了,太子妃也没了,其他女人可没有资格替朱雄英的婚事把关。

所以在乾清宫,老朱和大朱非常认真,皇太孙的婚事是大事,这也是为后世子孙打个样。

拿着礼部的条陈,大朱说道,“父皇,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要儿臣说,该六礼,这是自周起便有的礼节。”

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只是虽然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尤其是事关太子、太孙的婚礼,基本上从汉元帝之后,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东汉到东晋期间,六礼在民间也要从简,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

至于到了隋唐,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

至于到了元代,这个时候自然也就不用说了。哪怕蒙古人汉化比较厉害,但是在这个时候也根本没办法真正的理解汉家仪礼。

老朱想了想,说道,“标儿,你成婚的时候,只是三礼吧?”

大朱点头,在宋朝的四礼的基础上,大朱成婚时连纳吉也省去。现在的大明,也基本上就是三礼而已,相当的省时、高效,这也是因为大明刚刚立国,还在休养生息。

只是大朱随即说道,“父皇,儿臣成婚倒也罢了,那时我大明刚刚立国,民生艰难。如今我大明国力恢复,我大明也是正汉家河山。父皇,依儿臣的意见,还是六礼吧。”

老朱则担心的说道,“明媒正娶,这自然是好。只是标儿啊,咱是皇家、天底下的人都看着呢。咱的太孙要是六礼,那些世家、勋贵,肯定有样学样!”

现实情况也就是这样,一旦有着奢靡之风的趋势,很多的文武百官、勋贵世家,那就是要立刻腐化堕落了。

老朱这个时候想了想,说道,“还是三礼吧,太子便是三礼,太孙也三礼吧。《朱子家礼》也记了,这是纲常伦理、礼节礼仪的书。”

听到老朱这么说,本来是对于婚礼之事没有什么发言权的朱雄英忽然来了精神,这个事情必须要说道说道。

《朱子家礼》,就是朱熹所著。这个大名鼎鼎的南宋理学家和他的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也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这个理学集大成者,他的理学又称道学,是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义理之学。

也因为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

元朝时,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洪武二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

它强化了“三纲五常”,这也是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

这是一个机具正义的人,很多人尊他为大儒,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儒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

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官员,他在努力维护封建制度。

对于皇权、统治者来说,朱熹的思想自然是值得重视的,因为有利于他们的统治。

但是对于朱熹不屑一顾的,觉得这是一个戴着理学家面具、披着道学家衣冠的伪君子,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非常令人讨厌。

‘存天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理学的重要观点之一,觉得这是为了维护封建礼教,严重摧残了人性,窒息了中国人的思想,压迫中国人的自由,甚至“以理杀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毒害,流毒甚远。

事实上他的理论,也确实对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其实老朱对于儒家的思想是比较复杂的,他不喜欢民贵君轻的那一套。对于孟子的‘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更是无法忍受,所以将孟子的牌位从孔庙中撤出,甚至一度下诏天下人停止祭祀孔子。

别看老朱是个铁血的皇帝,只是这一道旨意也遭遇到了大臣的抵制,全天下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无法接受着一切。孟子是圣人,岂容他人玷污,即使是皇帝也不可以。

老朱也扛不住全天下读书人的压力,所以恢复了孟子的牌位,但朱元璋对孟子却始终是耿耿于怀,余恨难消。于是命令臣下“删孟”,将孟子很多言论进行了删改。

在朱雄英看来,小时候家境贫寒的老朱哪有什么资格接触儒家。等到起兵时再接触,自然对儒家的理解必然带上了原本的农民思想。老朱对法家、道家乃至释家,也都有一定的理解。

朱雄英其实也很明白,不要说现在这个年代无法动摇儒家的正统思想的地位。哪怕是几百年后,儒家的思想也会影响着这片土地。儒家的思想,也不见得就都是糟粕。

作为统治者,强调忠孝的思想,这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是符合他们利益的思想。

只是朱雄英也很清楚,现在就尝试着做一些改变,还来得及。毕竟现在的大明才刚刚立国二十二年,很多的事情及时做出调整,阻力也不会太大。

儒家思想,朱雄英也不觉得直接要颠覆,要废掉儒家正统思想的地位。他知道那是不现实的,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没办法真正的让天下读书人离心离德。

“皇爷爷,我觉得那朱熹,不是个好人。”朱雄英开口说道,“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记载了朱熹诸多劣迹,那《夷坚志》,也有一些记载。只是这史书,有时孙儿觉得看看就好,也少不了一些杜撰编排。朱熹为人,说不定也是遭了党争、污蔑。”

老朱笑眯眯的看着朱雄英,随即对朱标说道,“标儿,咱英儿这点比你强。允炆那孩子学儒学傻了,你现在行事也多有儒家风范。”

“皇爷爷,儒家、法家还是道家,孙儿其实都不在意,与我皇家有利就是。”朱雄英开口,随即说道,“只是如今这儒家,也太过强势,天下读书人都以儒生自居,这可不是好事。”

老朱沉默片刻,随即说道,“自汉唐始,儒家便是主导,这几百上千年了,想要一朝一夕改变谈何容易。”

这也是事实,儒家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的影响了这片土地的人民,想要改变谈何容易,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就算是很多的时候看不上一些儒家,也必须要向天下的读书人卖个好。

“皇爷爷,儒家位置太过尊崇,这非好事。”朱雄英开口,这是他的心里话,“儒家,该传还是要传。只是也不该是一家之言,不能只是这程朱。朝堂上的文武,也不该都是儒生。”

老朱看着朱雄英,打趣说道,“你又是打着什么坏主意呢?”

朱雄英这就不满了,怎么是坏主意呢,这可是不折不扣的好主意,朱雄英早就有想法了。只是以前年龄太小,手里也没点资源,不好尝试。

但是现在,可以慢慢的尝试着发力,撬动一下墙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