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084 持续改变的历史

皇明皇太孙 084 持续改变的历史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0:59

084 持续改变的历史

心里非常不平衡的李善长看着傅友德,心里还是有些不屑的。

也不过是一个叛主之人,也不过是区区一个侯爵而已。虽然现在成了甚颖国公,不过也就是上位在平衡朝野而已,傅友德那点功业要说国公之位还是言过其实了。

李善长在想些什么,傅友德自然不知道,但是傅友德也看到了李善长。

豪烈的傅友德拱手,客气打招呼,“李公。”

李善长立刻拱手回礼,只是看起来有点话里有话,“国公客气了,在下一介罪民……”

“爹,殿下让你快些过去。”就在这个时候,傅让大喊一声。

傅友德立刻迈开大步离开,这也使得李善长心中更加不满。这傅家父子,都是粗鄙武夫,现在看似是春风得意。只是过些时日,难保不会遇到些许打压。

只是随即李善长也为自己担心了,太孙现在是在敲打我,还是说真的忘掉了我?!

朱雄英自然不会在意这些事情,他现在需要关心的事情很多。如果李善长能够识相一些,说不定还真的可以有些起复的机会。就算成不了国公,善终什么的还是没有问题的,说不定还有一些看起来不错的追封。

但是李善长如果继续这般狂傲、恃才傲物等等,那么也就不要怪朱雄英了。天下的有才之人很多,朱雄英也不会只是一门心思的想着要去收服以及垂垂老矣的李善长。,

傅友德这个时候就有些激动,他觉得自己现在是太孙手下第一大将。

“殿下,边墙又分外边、内边和内三关。”傅友德指着地图,认真解释着,“内边起自偏关以西,直达居庸关……”

朱雄英在认真听着,其实这些事情他自然知道,现在在说的‘边墙’就是大名鼎鼎的长城。只不过现如今的明长城,可能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完善阶段,还只是刚刚起步而已。

傅友德继续说道,“二十年,宋国公和凉国公经略东北,鞑靼、瓦剌龟缩漠北。”

朱雄英点了点头,随即笑着问道,“颖国公,本宫听闻自中山王收复北平,我大明便在修缮加固边墙。元年时,修筑居庸关、古北口、喜峰口等处。四年,再次修缮加固边墙。十一年和十四年,也分别修建加固边墙。”

傅友德立刻点头,随即说道,“殿下,我大明王师历次修建加固边墙,即刻就要北伐。我大明重视北地的防务,但仅加强边将出卫巡逻而已,并无需大筑边墙!”

还真的是这样,现在的大明确实没有那么一些必要在修建长城的这件事情上太过投入资源。

先不说现如今在修建北平城、津门卫,还在疏浚大运河,本身来说大明现在就算缺少工匠、劳役,这个时候要是再去修建长城,那自然更加捉襟见肘了。

更何况现在的大明修建长城,好像实际作用也不会特别大。

朱雄英仔细想了想,对傅友德说道,“颖国公,如今我大明国势强盛,鞑靼、瓦剌被驱赶至漠北。但是如果后世子孙不孝,若是没有边墙,怕是一马平川的让那些蛮夷纵马了。”

其实这就是现实,虽然现在大明也是在练骑兵,可是并没有与漠北部落实力相当的骑射实力。长城的价值不是永绝漠北大军而是防御漠北游骑。

明长城的意义,就是对付百人小股流窜游骑,有长城,有二万烽火台,华北平原正常的生产生活才能维持。至于说大规模的游牧民族的共计,长城当然是顶不住,但是可以在这段时间集结重兵。

和傅友德仔细讨论了许多事情,朱雄英没有更多的表态,只是将有些事情记在心里就好。

这样的一些事情也轮不得傅友德更多的发表意见,这是需要小朱去和老朱、大朱商量。

“以后的万里长城,多半就是从皇爷爷时期开始修,好像是大明的中后期更是扩大了规模。现在这么个长城,还是有些残破的。”朱雄英喃喃自语,“按照我的意思,我肯定是不会修长城,起码不会大修。”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让无数国人骄傲的长城,说不定没有那么雄壮了。毕竟以后的长城,更多人看到的是明长城,看到的是明朝时期修筑的恐怖建筑。

朱雄英忍不住笑了起来,有些自嘲的说道,“算了,反正修建长城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以后的事情肯定不能保证。但是我可以肯定,大明的九边可不能给毁了!”

这也是朱雄英的心里话,实际上大明现在的九边情况真的很不错,是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

历朝历代确实都需要担心来自北边游牧民族的侵袭,只是现阶段的大明不需要担心这些。

如今的大明国势强盛,在内蒙古地区控制了许多军事据点,其中主要的有吉林船厂、亦集乃旧城、大宁卫、开平卫、及东胜卫三个重镇呈三角形。

大明现在可以在漠南借地利屯田牧马助军资,以图反攻岭北继承元朝这个仅存的行省,漠南所设置的诸多卫所都远在长城以北。

所以也就是说大明现在的军事实力都是主动出击的,是不需要依赖长城保护的。

这样的一个明显的优势和战略主动权,是大明的优势所在。

但是如果历史没有什么变化,永乐爷孙会破坏掉老朱的边关放手构想,尤其是仁宣弃地,以及对蒙古诸部军事上的不作为,这也给了蒙古统一打下了基础,这也算是为土木堡之变埋下了伏笔。

算了,这不肖子孙的事情没办法多想,要不然真的要给气死。更何况所谓的仁宗、宣宗,包括后面的大明战神英宗,这都算是一手好牌给打烂了。

放弃了很多的战略要地、让蒙古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不说,还让大明的军事势力一下子萎靡起来。此前百战百胜的大明王师,也慢慢的沦落到和两宋时期一般了。

到那个时候,勋贵集团的势力也要被压缩到极致,文官们又要开始崛起了。

回头还是要和皇爷爷多聊聊,北边的事情可不能有任何的马虎。

就在朱雄英还在考虑着九边的防卫之事时,王承恩带来了奏报。

在徐允恭自大同府出兵之前,李景隆已经带领着一千五骑兵自宣府镇出发,一路杀向草原腹地,劫掠了不少小的部族,据说还遣人押送俘虏、牛羊呢。

这一路掩护做的很到位,让鞑靼的不少贵族生气的同时也在惶恐。以前都是他们打秋风的,可是现在倒好,成了那些汉人在草原上打秋风,而这些马背上的勇士们不说望风而逃吧,但是肯定是不敢多有接触。

大明,现如今就是这么的强势,大明也应该继续这么强势。

朱雄英放下奏报,对王承恩说道,“派人去盯着津门卫的消息,不管是什么时候,有津门卫的消息立刻就拿给我。”

不管是徐允恭还是李景隆,其实都是在小打小闹而已,真正的重头戏是已经集结完毕的大军,是已经开始跨海坐镇的王师。

不管是高丽还是东瀛,这才是朱雄英关注的焦点,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两个地方一旦打下来,大明的历史、大明的财政,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哪怕现在没有太直观的变化,但是很快就可以看出来一些事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