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汉代当陈平 > 第三一三章 令行

穿到汉代当陈平 第三一三章 令行

作者:羽书金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1:00

第三一三章 令行

在政令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与预期多多少少地有一些偏差,然后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完善。

这是陈平在阳武作小吏时得到的经验。

听说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当年秦丞相李斯之子从军时从戍吏做起,从政时从最底层的小吏做起。

究其根源,还是因为这种差距再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没有相当的处理事务的经验和智慧作为基础,根本就极难应付过来。

就连一个小小的暖棚,陈平也看到了这种差距。

虽然陈平是为应付这次冬雷事件而做的事,可还是对自己的暖棚计划有所期待的。

他原以为,这些个耋老们见到上林苑里他的杰作之后会大加赞赏并在大汉各处得到推广。当然了,预想中的,南方可能比北方更能接受。

但是,他想错了。

这种打击首先就来自于跟自己关系最为亲近的巴蜀。

蜀中的那位耋老直接很不客气地说陈平的这种做法是为了放臭气而脱裤子——多余的过场。

蜀中之地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应季的瓜果蔬菜,冬天最冷的时候地里都是绿油油的,根本不用那么浪费财力去做一个暖棚。

有那些个柴禾,还不如给百姓家多添一些,好做饭呢。

以前在陈记时听那些个庖厨在吹嘘蜀中多好时,陈平就知道这位老者说话耿直,是自己考虑不周。

至于其他地方,有南面的觉得用暖棚太过奢侈,种出来的东西别说是一般人,就是当地的大商富贾都不敢那么造作。

反倒是燕代这些个北方极寒之地,他们冬天奇冷,不得不生火取暖,反倒觉得做暖棚就好比是一般人家做饭一样,一暖二用,取暖的同时也得一些新鲜果蔬的好处,没什么不好的。

结果,你一嘴我一嘴,话题最后就岔到了陈平的暖棚上,那些个冬雷反倒不是什么大事了。

事后曹参找到陈平,说是这种让各地有名望的老人聚会的事以后可以每隔几年举办一次,其中的差旅消耗让沿途的驿馆承担。

这样的话可以更多地拉近百姓和朝廷的关系,有利于大汉皇室的巩固。

不过通过解决冬雷事件,朝廷还有另个一重收获,那就是各地耋老们对汉长安城的修筑提出了建议。

他们中的一些人,早在前朝时,就倍受秦廷的重视,去过咸阳城里大秦的皇宫好几次。

本来刘盈和吕雉觉得现在的汉长安城已经够气派了。可有位长者还是说这样不行。

就好比说长安城的门。天子为人王,当象天法地,以天地人三才为德,迎四面八方的朝贡,所以每个方向应该有三道城门才对。

他到长安来了之后,转了下,光看到四面分了门,名字也起得气派,如南边的安门,东边的霸城门,西面的直城门,还有北面的宣平门。

每个方向上的门设置得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就比如说它们的功用。

他发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的正南门,本为主门,当为天子专用之处,可是他看见什么样的人都能进出,这不利于匡正天下秩序。

还有,门与门之间的用途也比较混乱。

就比如说,城里的夜香,就应该有专门的出入通道。而不是像现在竟然以两个方向都可走。

另外还有运粮、兵事等等,都应该各有其道才对。

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天子之城的气派,也有利于维护皇室的威严。

陈平听得一愣一愣的。不过他从这人的话中,硬是听出了和叔孙通一样的调调。可以肯定的是,这人一定是儒家的某位有影响的人物。

这人说的这事差不多属于大兴土木的范畴,即使在当今的大汉,也绝不是一件小事。即使陈平再有道理,陈平也不敢自作主张,只得把这事上报到了刘盈处,等他的旨意。

直到两月之后,陈平才等来了朝廷的答复。

那天朝议结束后,刘盈和吕雉单独地把陈平留下了。

他们还让他见了一个老熟人。

那人就是钟离眜的孙子钟离钦。他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那就是他家的那位地师已经很肯定地预测到了不久的将来,更准确地说,最迟超不过夏季,长安近郊将会有一场大旱。

而这场大旱,就是他家的地师也想不出化解的办法。所以只能提前让他来告知朝廷。

吕雉问陈平,是否按上次大旱处理的方式处理。

陈平这才觉得自己用宴请耋老的方式化解冬雷不祥之说的代价太大,虽然曹参说这是一举多得之行为。

“九老宴”花费甚巨,国库已不能像上次大旱前那样尽情地购买粮食了,而且从时间上来说也来不及。

最重要的是,现在差不多处于年初春荒之时,很多人家都没有余粮或者余粮不多。粮商处卖粮的价钱甚高。

陈平想想就头疼,他很是紧张地问道,

“这事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现今朝廷的存粮是否充足。臣现在最担心的也是这事。

百姓那头,很是坚韧,如果只是因为穿着不能如意,他们还能忍耐一二;要是和性命关联得最紧的粮食不济,那可就要天下大乱了。

不知治粟内史那头会怎么说?”

刘盈笑道,

“这个不劳曲逆侯担心。自从上次大旱过后,朝廷除了力行节俭之外,曹相国还时不时地在丰收低价时购进。

现在朝廷的存粮应付上次那种程度的旱情都绰绰有余。”

陈平这才说了自己的想法,

“本来朝廷对百姓就有劳役一说。陛下仁政,自陛下登基以来,长安周遭的百姓到现在还没有服过劳役。

臣认为刚好可以趁这次筑长安城之机把附近百姓的劳役用上。至于他们的酬劳,还是按上次赈济灾民的办法来。

先不让他们知道格外的恩遇。等到大旱来时,再把余下的粮食按上次那种方式作为赈济分发到他们手上。

不知这样可好?”

陈平在刘盈和吕雉面前提出的这项进言最后也得到了曹参的附议。

只是最后的结果却出于陈平的预料:长安城周边需要服劳役的人数远远地多于陈平的期待,礞到了十四万五千人之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