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海权时代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陆之争

穿越之海权时代 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陆之争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2:03

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陆之争

谈完了海军的事宜之后,郑经又说到陆军,陆军现在的五军都督府已经扩军到十万人马,四十个镇。

这还不算郑经手里的侍卫亲军,以及各地屯垦的屯田兵,其中承天府组建了二十个镇,琼州府组建了十五个镇,旧港-满剌加组建了三个镇,吕宋并未组建新的人马,还是谢永常手里的两个镇。

这些人马分属不同的都督府,交叉管辖,为了更好的掌握各个军队,中军都督黄廷与右军副都督杨富调任琼州府,执掌琼州府所有军队。

前军都督王秀奇与后军副都督陈莽调任旧港-满剌加分别执掌两地军事,在今年年底前必须完成五个镇的组建与训练。

前军副都督何义与后军副都督陈莽调回承天府,同时中军副都督刘俊调任调任吕宋三宝颜负责三宝颜的练兵训练事宜。

老将翁天佑也退居二线进入陆军学堂任教,左军都督府副都督的人选由比较年轻的胡靖接任。整个永历二十四年,不光是文官层面进行了不小的调整,就是武将方面也进行了大的调整。

郑经讲完陆军的调整与调动之后,对何斌问道:“工官衙门与各个工厂对接,如今我郑氏除了外销的武器之外,用于自身的装备与储备够用吗?”

“回王上!陆军的轻武器还有一些缺口,不过所差不多,如今枪炮厂每月能够生产五千无膛线杆火铳。

若是都生产新式有膛线的火铳,则每月能够生产四千杆,现在枪炮厂采用的是每月生产三千杆有膛线的火铳自用,一千五白杆无膛线的火铳用于外销。

如今我们的军火买家主要有三家,最大的买家是吴军,今年一年就采购了两万杆火铳,其次是北郑,北郑没钱,一年也就两千杆左右的量,其次爪哇的二殿下,现在每年都向我们采购一千杆火铳和十门陆军炮。”

郑经知道这已经是兵工厂最大的产能了,不过下一年吴军肯定会加大火铳的采购,老狐狸吴三桂肯定已经嗅到了战争的味道。

“何先生,与兵工厂协调一下,明年我们将外销的火铳产量提起来,明年前半年全部生产外销火铳,下半年再按照既定的方针生产我们自用的火铳。”

“王上!那军队装备不够用怎么办?”周全斌一听要把产能全部给外贸,顿时有些着急。

“邦宪不要着急,我们现在必须要多储备原材料,一旦战争打起来,如铜、铅这样的军事物资,吴军自己都不够用,还怎么给我们。

我们必须要利用战前的机会多储备这些战略物资,不但要与吴军交易,还要加大与西夷各国的交易,只要不涉及核心机密的东西都可以卖出去。

而我们自用的武器,完全不用担心,只要原材料足够,我们随时都能切换成全部生产我们自己的武器的模式。

如今全军四十个镇需要八万杆火铳,留出夯余的数量替换损耗,需要保证十万杆火铳,现在我们还有多少缺口?”

“新组建的新兵,目前还在使用无膛线火铳联系装填,至少还差两万杆。”

“一个月我们全部产能用于生产自用火铳,五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任务。就算是开战之后只要保证工厂正常运转,每个月都能装备两个镇,完全不必担心。”

周全斌虽然有些不甘心,但是鉴于延平王一直以来带给大家的都是正确的抉择,这让周全斌不知该如何反驳延平王的观点。

武器装备可是越多越好,怎么到了延平王这里成了只要刚好够用就行,万一需要大扩军的时候,怎么办,总不能让士卒拿着木棒上战场吧!

郑经看到了周全斌纠结的表情,笑道:“邦宪也别纠结,这武器肯定是要多备一些,不过现在趁着能够卖出高价的时候,能卖多少是多少。

吴军的工匠不会闲着,他们肯定在不停地研究如何仿制我们的火铳,总有一天他们会成功的,当人家自己能生产的时候,还用买我们的武器吗?”

周全斌愣了一下,反应过来,敢情延平王想的是能捞一笔是一笔,不过延平王说的也不错,只要自己能造出来的时候,谁还花大价钱买别人的。

不能说延平王的选择是不对的,可是站在军队的角度来看,这是在侵占军队的利益,尤其是陆军看到海军的大舰一艘接一艘地下水,那一艘船的造价,比陆军装备四个镇还要贵很多。

陆海军之间这两年因为军费的问题已经开始了争夺的苗头,尤其是这几年主要是海军在为郑氏谋取利益,单单一个满剌加海峡的关税一年就为郑氏提供一千万两。

这样的利益之下,海军在要钱的时候口气自然就强硬,刚刚过去的永历二十五年军事预算会议上,海陆两军的军费共计一千万两,占到了郑氏所有收入的三分之一。

其中海军拿到了六百万两的军费,陆军只拿到了四百万两。永历二十五年,只给了陆军十个镇的扩军额度。

而海军只有三万多人,却拿到了六百万两的军费开支,尤其是其雄心勃勃的造舰计划,海军计划在三年内打造三个各拥有十艘大舰的强大海军。

也就是说海军必须每年制造六艘大舰,才能实现海军的计划。这样庞大的造舰计划,自然推高了周边地区的木材价格,一艘大舰至少需要上千棵百年大木。

光是木材的采购花费就得超过十万两,更别提船上还要装备**十门大小不一的火炮,这样一艘大舰,没有四五十万两银币根本造不出来。

这还只是造大船的花费,还有一些辅助的船只也是需要不小的花费,更别说这船造出来之后还要进行训练,弹药的消耗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海军本就是一个花钱的大户,海军本就不是穷国能够玩得起的。面对海军的不断挤压,陆军现在急需证明自己的机会,还有什么比反攻大陆一统天下更加能够证明陆军的价值。

因此陆军是坚定的反攻大陆,一统天下的大陆派。而海军已经有了没有必要跟满清死磕的想法,只要不断地从满清的领土上获得人口,填充南洋的领地。

郑氏完全可以在南洋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海上帝国,何必拿自己的子弟去大陆上拼命,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这就是海陆两军的利益述求不同,所追求的利益点也不相同,反攻大陆基本上用不上海军,海军就成了摆设。

一个军种若是长期起不到关键作用,所得到的关注就会变少,在军费的争夺上也会落于下风。

如何平衡海陆两军的关系,这是非常考验郑经这个领袖者的智慧,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海陆并重,海军向海洋深处扩张,陆军向着大陆深处扩张。

郑经在会议最后对陈永华交待道:“复莆!从明年开始,你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天地会与复兴会要重点布局东部各府,一旦我军拿下的地区,你手里的人手必须保证能够填充到所有的基层中。

皇权不下县的传统必须改变,所有的士绅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须无条件的按照官府制定的税收标准进行纳税,若是不愿意接受官府的安排,大可以去满清统治的地界,或者吴三桂统治的地界。”

陈永华冷笑道:“善财难舍,这些人舍得放弃他们手里的土地和财富吗?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大不了给佃户多加点儿租子。”

“想得美!占领一地,我们优先将失地的百姓迁徙到海外各个领地上,首先让各地的人口稀释,没有了多余人口的竞争,涨租子谁还给他种地?

依寡人看,这些士绅不但不敢涨租子,还得主动降租子说好话,才能留住百姓,不然百姓可不是他家的奴隶,哪里好去哪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