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海权时代 > 第一百三十章 郑氏隐患

穿越之海权时代 第一百三十章 郑氏隐患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52:03

第一百三十章 郑氏隐患

穿越之海权时代

翌日!

洪磊早早吃过饭,便赶往王宫递上牌子,等候宫中的召见。

在王宫外的茶坊等了有一个多时辰,茅房都上了两回,终于等到了请他进去的王命。

洪磊跟着王宫的侍卫,进了郑经办公的原大员总督揆一的办公室,这次洪磊第一次踏足这里,整个房间里充满了异域风情,可是郑经办公的书案却是典型的中式条案。

这给人一种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总觉得这房间里哪里不太对劲儿。

洪磊上前给郑经行礼:“臣户官属官洪磊叩见延平王,王上千秋!”

“免礼!请坐!”

洪磊明显一愣,不应该是赐座吗?

不过他也无暇多想是不是延平王用词用错了,赶紧谢恩在郑经的示意下坐在条案斜下方的一把椅子上。

刚欠着屁股坐下,就听延平王的声音传来:“你父亲已经跟你说了吧,对于把你调到寡人的身边工作,你有什么想法?”

“臣谨遵王命!”洪磊回答的四平八稳,完全没有一个青年人的冲劲儿。

郑经没想到洪磊这么木讷,心里就有些不喜,不过既然打算留在身边培养,还是考察一下成色再说。

“洪卿对我郑氏如今的发展有何看法?”

洪磊沉默了一会儿,就在郑经以为洪旭的这个儿子已经养废了的时候,洪磊突然抬头说道:“王上!我郑氏如今危如累卵!”

郑经诧异,这小子是想学狂生吗?

“说说你的想法!”郑经挑眉说道。

“王上!您有没有关注过我郑氏如今的官场队伍,我们的官僚队伍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郑经笑了,这就有点儿意思了,点点头道:“我们的文武官僚,尤其是文官的年龄普遍偏大,这是由于我郑氏先天不足,没有多少读书人愿意投靠我们。”

“王上!这只是其中之一,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选拔优秀的后备人才,相较于从普通百姓中选拔人才,像臣这样的二代竞争力更大。

不出意外的话,一二十年之后,郑氏的权力就会掌握在我们这些二代的手中。”

郑经眉头皱了起来,洪磊的话触及到郑氏的核心,郑氏权力的传承该怎么传承。郑经不禁坐直了身子,沉声道:“洪卿!请继续讲下去!”

“是!这个权力的传承不是王上或某一个人决定的,而是基于郑氏的现实,只能选择官员的子嗣接替父辈。

因为相比于从百姓中间选拔,二代的素质更高,更能胜任,可是这样的传承一旦连续三代之后,会不会出现官员的固定化。

我郑氏也会一个想着反攻大陆,兴复华夏天下的理想政权,变成了一个一心只想着偏安在承天府的割据政权。

因为一旦反攻大陆,官员的这种几乎等同于世袭的官位,就会被大陆更多的人才挤占,他们会成为我郑氏反攻大陆的最大阻力。

更为可怕的一点,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的后代一代更比一代强,更大的可能是一代更比一代弱,一旦出现这样的情景,我郑氏的衰败就会近在眼前。”

“洪卿!你的这些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从王上后撤思明等离岛百姓开始,臣便在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的后撤短期内给我们带来了人力资源,让我们有了了短期的繁荣。

然而长久看来,舒适的生活,会使得百姓失去斗志,百姓们都过上了舒适的生活,谁还愿意当兵卖命?”

“你说的百姓舒服的日子过多了就不愿意当兵了,这一点寡人不敢苟同,初唐的府兵都是家中有恒产者,府兵的根基就是自耕农。

初唐的府兵横扫漠北,打得突厥不敢南顾,因此舒适的生活不是百姓不愿意当兵的原因,百姓不愿意当兵那是因为当政者没有给予士兵荣誉的地位。

初唐的府兵是受百姓尊敬的百姓守护者,百姓以能当府兵为荣耀,而宋以后的兵成了什么,宋人把兵与囚犯等同,我朝的士人百姓把兵比作了匪,过的人不如狗,还备受百姓嫌弃。

谷妼

这样的兵百姓当然不愿意当,谁不想做一个好名声的职业,谁又愿意让人把自己与匪并列,因为百姓愿不愿意当兵不在于日子过得怎么样,而在于军队带给士兵的荣誉。

不过你的话提醒了寡人,军队的待遇与荣誉感都要加强,一个没有军魂的军队确实不能走的更远。”

洪磊没想到延平王对这样的隐患并不在意,顿时有些着急,站起来躬身行礼:“王上!我郑氏必须要吸收新鲜血液才能让人才队伍不断地扩大。

不然早晚有一天,我们只能退化成一个偏安一隅的割据势力,臣是福建人,做梦都想着打回老家去,而不是一辈子窝在承天府。

臣的这种想法,臣之子却并不理解,他离开家乡的时候还不记事,对于家乡的印象只留在臣与家父等长辈人的只言片语中。

臣子受臣的影响,多少还有一些大陆情怀,可是再下一代呢?他们还会对大陆有感情吗?”

洪磊的这番话刺激到了郑经,郑经不由想到了诸葛武侯,他不知道北伐艰难吗?他当然知道,可是他还是坚持一次次地北伐。

这为了什么,无非是告诉蜀汉上下,兴复汉室是他们的责任,这个责任要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正因为这种精神的传承,每一代蜀汉人都有一个北伐的梦想,这个梦想直到蜀汉灭亡的前夕,姜伯约都还在坚持。

如今的郑氏与蜀汉何其相似也,也偏安一隅,也是立志于反攻大陆,这个志向就是郑军的军魂,所有加入郑氏之人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郑氏之君是要反攻大陆,兴复华夏的。

“洪卿之言甚合寡人之意,不知洪卿可有解决之道?”

“臣一直在苦思解决之道,然而臣才疏学浅,没有找到解决之道。”

“你没有找到,寡人却找到了,那就是推行全民教育,从所有的百姓中间选拔人才,大陆是人多,可是他们能够读书的人能有多少,几百万读书人有吗?

而我郑氏两府之地,编户齐民的百姓有两百多万,这还不算我们不断同化的土人,加上这些土人,我郑氏治下的百姓不会低于三百万人。

这三百万人丁,就算五分之一是儿童,也有六十万人,我们从这六十万儿童中培养人才,就算百中选一,也有六千人。

六千人还不够我们两府之地使用吗解决人才问题,我们需要换个思路来考虑问题,不能还按照以前的老眼光看待问题。”

“王上!百姓的子弟都读书,谁还会去种田、做工,没有农工如何保持我郑氏政权的稳定?”

“谁说读了书就不能种田了,读书是为了更好地种田,原本种田是凭着经验种,读了书以后种田就是凭着学问种。

种田之道也是一门学问,若是人人都是种田能手,我郑氏的土地产出将会大大增加。”

“可是王上!让读书人去种田是否有辱斯文?”

“以后男女儿童都读书,大家都是读书人,谁也不比谁高贵,从事什么职业全凭个人喜好,以及个人的能力。

大家都在一个学堂学习,根据各种考核筛选人才,进行不同的分流,最后剩下的将会自由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

愿意种地的可以去种地,愿意做工的可以进工厂做工,职业选择完全自愿。不用担心无人种田,兴许再过个几十年之后,现在一个人精耕细作也就能种十亩地,可能到了那个时候,一个人能种一百亩也不一定。”

“这怎么可能啊?人力有穷时,种的多了顾不过来就会粗放种植,最后的收益肯定会降低的。”

“人力是有穷时,可机械之力却是无穷的,我们本来就不该把那么多的人力绑在土地上,人力更应该用在发展工业上,用工业的发展减轻人力的辛劳。

这本来就是历史趋势,我们的老祖宗从狩猎到采集再到刀耕火种,再到农业技术的一步步提升,每一步的的提升都伴随着工具的进步。

只要我们不断推动工具的进步,总有一天机械工具将代替很大一部分人力。”

洪磊没想到延平王竟然想着用机械代替人力,脸上顿时生出恐惧,连声反对道:“王上不可!若是机械代替了人力,必然会造成权贵对土地的无限占有,百姓将以何为生?

失去了土地营生的百姓,就会成为流民,流民就是社会最大的隐患,大明就是被流民拖垮的呀!”

郑经没想到洪磊还真是愿意动脑子之人,他能想到机械会与人争夺劳动权,机械的使用会大量地导致农民破产,造成大量的事业。

这是必然的现象,可是这正是郑经想要推动的,土地集中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破产百姓会给城市带来丰裕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又能推动工业的快速发展,当然这其中要有一个度,这就需要官府进行有效的调控,不能让百姓活得没有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