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1115章 船只增税再免费

大明守村人 第1115章 船只增税再免费

作者:农家一锅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7:14

第1115章 船只增税再免费

第1115章 船只增税再免费

“旁边是咱们开的菜地,也种豆子,咱们不是疍民,允许种菜的,只是总得打渔,离河边近才好……”

田海跟着沿河走了一会儿路,指着旁边的地向朱棣介绍。

告诉朱棣知道今年夏天干旱后,多往河床上种了一截,水漫不上来,地肥力还足。

一能种豆子和高粱的时候大家就种,不止四户渔民,其他人一样懂得怎样做。

说好了的夏天旱,赶紧往下开地,先种上,秋天的时候即便下雨也涨不了多少水了,到那时全种的全收。

按照常规操作,百姓不但往河床下面尽量开地,还会挖干的淤泥挑回自己家,晒好了,铺到园子中。

河边的地,四户渔民先选,别人再挑,因为乘船去对岸不花钱,有时给点家里的东西,不给也没人索要。

而四户渔民选完后不会再改,他们除了自己家附近的河床选一块地,还会到附近人家少的河流的某一处位置再种地,有船来回走,方便。

离河边近的百姓今年都挺高兴,多种粮食了,大豆百姓也当粮食,能生豆芽,泡开了炒、炖、蒸皆可。

“不不不,殿下,咱们接送人不要钱。”

朱棡一愣,随即出声:“所以船大了,花钱载人来往两岸时,得有葫芦做的救生衣,上船就套上。

“憨憨哥说得对,葫芦掉在水里就漂上来,按下葫芦浮起瓢嘛!有人种了大葫芦,还拿来装衣服抱着过河呢!这样就不怕被淹到了。”

渔民们听着露出钦佩的神色,燕王殿下这等年岁便如此厉害?

“葫,浮,漂着,水里,葫芦,浮芦,嗯!嘿嘿嘿嘿……”

一个乘客再提供一个大点的葫芦,让他们把珍贵的东西放进去。

遇到危险时,人漂着,东西也别丢,再开发下文玩葫芦,谁喜欢就卖谁。”

田海一听收钱,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乡里乡亲的,要谁的钱?怎么开得了口?

“天哪!你方才说愿意交税,你不会是以为交渔税吧?十税一的。”

田海与朱棣聊这些,朱棣不时跟着说一下小技巧,比如豆饼混合着野菜蒸之前,先稍微发酵一下,这样更香。

其实竹筒的也行,但既然咱们这里种葫芦,就专门用葫芦,算是宣传地方特色。

“咱这里的南岸河床比较好,淤泥多,同时刚下河堤的地方种大豆,河堤给遮荫,往下再种大豆,必须先种高粱,不然大豆小苗晒多了会干枯,浇水产量都上不来……”

朱闻天突然用重机枪指着岸上搭架子种的葫芦说话,又指指河。

还有往河床下去的地方种东西,尽量别种需要搭架子的,因为淤泥腐蚀搭架子的树枝或竹竿特别快。

老五朱橚赶紧翻译一下,并且附和。

要么跟卖豆腐的换豆腐,或者一村里统一榨油的时候把豆子拿去,大家一起使力气榨油,豆饼拿回家蒸着吃。

朱棣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讲给对方,他求知**强,下丘村又什么都可以教,自然就会了。

朱棡突然明白了一些情况:“咱们送你们船,就为了收你们一点渔税?渔税才能有多少?一共四户人家。

咱跟官员们说一下,免了你们的渔税,打渔卖鱼不收税。

你们要载外来的人过河,再把船装修一番,会有桥,人家可以不乘船。

船装修完,你不打渔,晚上挂着灯笼带商人在河上漂着玩儿。

会做鱼吧?教你们一些菜,伱们再下虾笼、蟹笼,这样赚到了钱,交一成的税。

去上游的商人想到下游,走路哪有乘船舒服?尤其是离桥远的,绕一圈走桥不花钱,乘船花钱。

绕着走桥,自己不花钱,雇人花钱,还耽误时间。

你们的家人在岸边开一个小酒肆,桥头其实不错,四户一起,这个收税。”

朱棡觉得被侮辱了,门缝里瞧人,把人给看扁了,送你们一条船,就必须让你们多交渔税?

“啊?有商人啊?哪来的商人?”旁边一個渔民四下看看,没商人呀!

“很快就有了,算计得太厉害喽!”

下山村的里长房大川悟了,原来是一环套一环,玩九连环呢是吧!

其他官员更明了,徐达露出笑容:“看样子殿下们所学皆实用,臣心中甚慰。”

“将军谬赞了。”朱棣谦虚,挺挺胸,看徐仪华那里。

徐仪华也看着他,一脸崇拜的模样,再呼扇两下被铃儿给挑睫毛的大眼睛,朱棣瞬间想要让二哥快点纳妃了。

“要修桥了?”田海可不管别的事情,他开心地说:“太好了,有了桥,大家往来两岸就方便了。

有时候咱打渔在外面,有人想要过河,咱也不知道,万一有急事就耽误了。

一般谁家有什么大事情,都提前跟咱们说,来不及说的,哎呀!太好啦!要有桥了。”

其他渔民跟着点头,表示高兴。

他们没觉得有桥后自己就失去了价值,反而为不用总怕耽误两岸的人过河来不及应对而愉快。

提前说的自然是红事,谁家要成亲了,巨良村与大良村相互联姻,成亲需要接亲、办席,四艘小船来回运。

突发的一般是白事,谁家有人去世了,无法提前打招呼,人一走,临时喊,两边的亲戚就得立即过河。

像大良村里长家里出这个事情,巨良村的里长都得带人上对岸,成亲也是,双方联姻太多了。

都得计算,谁家跟谁家联的,然后出没出五服,否则就乱了,没出的只好去外面再找,比如东边的岸,还是得过河。

铃儿露出笑容,这才是美德,为别人着想,她眼珠子转转:“咱有个想法,按照正常每个月能接送多少人,免费,然后官府给补贴。

沿着河多修码头,所有的人从任何一个码头上船都不花钱,你们负责摆渡。

然后所有的码头都有卖东西的铺子,比如卖馄饨的,咱收他们的铺子租金。

不租铺子的就不收钱,他们自己推独轮车带东西到桥头卖,卖多少都是他们自己的。

只要他们赚了钱,就得花,货币便流通起来,当地的物产必然有了更多的额外销路。

对,免费的不一定是损失的,也可能赚得更多。”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