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1128章 幸福生活忠心换

大明守村人 第1128章 幸福生活忠心换

作者:农家一锅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7:14

第1128章 幸福生活忠心换

第1128章 幸福生活忠心换

“吃憨憨哥烤的串儿,马肉酱好查,有马的地方才能做,而且还把马肉酱三个字直接烧在陶罐上,他们只能用小窑。”

朱棡不想在船上去纠结地面的事情,既然有人卖马肉酱,必须马多,关键马不能随便杀,属于劳动力。

每年有新出生的小马,亦有死去的马,病死的马不敢做罐头,算投毒。

正常死亡的马,还是大量的,一个是繁华的府治所市场,一个是牲畜养殖中转场。

除了这两个场所,别处不具备条件,说猪肉的酱、鱼肉的酱,还好办,马肉……

同时商人既然能做马肉酱,自然会做其他的酱,用居必七的名义来卖钱。

抓住了,就罚钱,不允许冒充居必七,这还了得了。

“咱就说缺点什么?原来少了地方官员啊!”

老五朱橚撸一口串儿,感觉怪冷清的,突然发现少东西,人。

朱棡摸摸肚子,大家未吃饭,准备上岸再做。

以前渔民受限于工具和销售渠道,形成了海边的人卖鱼勉强维持生活,其他地方的人吃不到海鱼的状况。

一天过去,又是中午到来,从船上能够看见海岸,以及在那里跑来跑去的船。

朱樉否决,给北平行省的官员上什么哪的课?到一个地方就要聊一个地方的事情,离开北平了,便不说北平。

渔民倒是懂得把鱼晒成干,价钱更低,偏偏缺少销售渠道,只能在盖州县卖。

里长知道情况,就这样安排的,渔民没有好的船只和网,出海打渔都是在近的地方。

……

以前吃饭的时候,有地方官员,顺便给他们上课,现在没了,王府的官员不需要再上课,宫女太监想听,却没人愿意给他们讲,学了难道还能在地方上当官?

“终于要脚踏实地喽!那些船在作甚?”

“不找,你们是北平行省的官,马上要去的是定辽都卫,先停的地方是盖州县。”

朱棣露出惊讶的神色,船只往来不停,拖网捕鱼,一靠岸便有很多人冲上来接鱼,带着到宽敞的地方处理。

在众人的期待中,船只逐渐靠岸,下一步要换成内河船进河流。

“这么多人啊?这么多的鱼呀!”

“殿下,不若臣把人找几個来?”赵耀懂事,你们好为人师,我给你们找学生。

岸上一片片的地方晾晒着鲅鱼,有吊起来一排排的,有平铺的一片片,反正看着就能知道气味不会好。

“捕鱼,还能再捕一个月,到时候这里的鲅鱼要离开,趁着还有时间,多多捕捞。”

这个地方有个海湾,是渔民最喜欢的,只是渔民无法获取大量的钱财,本地人吃鱼,贵了买不起。

“殿下,大沽口那里也有,只是咱们上船的时候没经过那个位置,海里的鱼多,根本捕捞不完。

如今大明水师的船只多,即便使用棉麻混纺的渔网,也能捞到大量的鱼,需要先血网。

换成工厂里做的好渔网,那个就不怕被水泡了,又轻便又结实,只是数量少。”

里长介绍情况,大沽口有,北平府很多百姓就吃到了海边的鱼、虾、蟹。

帮忙晾晒鱼的百姓,只要干一天活的收入比当地平均收入高,他们便高兴,通常是一般收入的两到三倍,计件。

做成鱼干,或者咸鱼,没有多少成本,特别便宜,再运到其他地方,走百货商店运输渠道,或者商人自己到海边买了运走。

一斤咸的海鱼干,运到太原府,销售价格在三四文,比猪肉便宜,就这还是因为运输距离远。

换成北平府的府城那里,一斤鲅鱼干两文钱。

百货商店跟大明水师收,五毛钱一斤,运到北平府不远,又有河,运输方便,毛利百分之三百。

百姓吃什么肉都可,原来受生产力制约,没有那么多的肉,海鱼干就很好吃,尤其是鲅鱼,肉多刺少,放点姜片、葱段,直接蒸就行。

里长说的时候,大家举望远镜看,不想到那边去,怕被熏趴下。

干活的人习惯了,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下丘村的人同样不想过去,转一圈,一身鱼腥味儿。

朱樉看着干活的百姓脸上那种笑容,问:“给的工钱可多?”

“差不多是本地正常收入的三倍,本地百货商店的货物比较畅销。”

里长别看平时不怎么管百货商店,其实啥都知道。

“咱晓得,蚊香、蛤蜊油、棉布、红糖、茶叶、日用铁器、陶器皿,这些卖得多。”

朱樉一听百货商店,立即回忆起这边的商店哪种货最好卖,看百姓需求什么。

夏天百姓买蚊香,冬天抹蛤蜊油,本地的日收入在七文左右,三倍自然是二十文,算是多的了。

换到南京,干同强度的工作,不给四十文绝对不行。

朱棡放下望远镜:“怪不得他们高兴,三倍,要不是为了加强统治和地方稳定,给十文已算多的。”

“殿下所言极是。”赵耀附和:“现在本地的百姓拥护陛下,谁能让他们生活变好,他们自然支持谁,其他人想闹事,根本组织不起来人手。”

他了解情况,船只往来两地,有时这里的百姓会跟船到大沽口,说这里的情况,他管北平行省,情报收集便了解了。

百姓赚到钱,又有消费的渠道,家里的东西逐渐增加,至少能够有钱买大铁锅,放到土灶上烧柴火。

一次就能做十多口人的饭菜,先煮一大锅米饭,掏出来装在大盆里,再炖一锅菜,下一顿把吃剩的米饭放在炖菜的箅子上面热。

这便是幸福的源泉,百姓很容易满足的,没有大铁锅只能烧陶的罐子,通常叫瓦罐,需要煮很多次,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罐子。

“铃儿姐,咱们现在怎么走?去县城?”徐仪华问铃儿。

“今天在这边住,已经建好营寨,明天把正装换上,仪仗打出来,再去县城,咱们今天好好休息,不喝酒了。

咱们包鲅鱼馅的饺子吃,之前就把面和好了,现在开始打馅,咱们手打,其他人用机器。

当地有韭菜和鸡蛋,不放猪肉,挑点嫩的韭菜,不知道他们怎么割的,有没有新长出来的。”

铃儿按照行程说,属于正式亮相,四个亲王要挨累了,不可以再像前面的日子那样随便。

自己下丘村的一样累,要打起精神,别叫人伤到殿下们。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