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181章 丹青店中有答问第二更)

第181章 丹青店中有答问第二更)

第181章 丹青店中有答问(第二更)

队伍很快到达玄津桥,王树扭头盯着旁边的福华楼看,酒楼的窗户开着,上面一层的人会向下看。

王树似乎闻到了饭菜的香,他悄悄拉了下兄长的袖子:“哥,在这里吃饭得不少钱吧?”

“三弟,不要总想着这些,好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王老蔫劝弟弟,略作沉吟后问:“你想吃福华楼的饭菜?”

“想啊!一定很美味。”王树承认。

“今天太急了,明天,我去跟朱里长说说。”王老蔫想着弟弟要跳坑里了,决定满足一下最后的愿望。

“他请咱们进去吃?”王树怀疑,这么多人,下丘村花得起钱。

“让他们明天做,咱们就吃到了。福华楼最好的饭菜是下丘村所教,宫里光禄寺也是。”

“啊?他们这么大本事?”

“不然怎么给你调学堂?可不能再瞧不起人家了,爹的病是人家给药,你还未道过谢。一会儿吃完晚饭,我带伱去给里长磕头,你去不去?”

王老蔫盯着弟弟的眼睛问,就想得到一个答案。

“我,我是读书人啊!”王树目光闪烁。

“所以要知礼,否则书岂不是白读了?”王老蔫继续盯着弟弟的眼睛。

“那……行吧!”王树终究低头了。

“走啊,别愣着,对面原来是当铺,现在是图书馆,图书馆西边原来叫落云斋,卖文房四宝,它的对面就是咱们要去吃饭的下丘村的丹青店。”

王老蔫拽一下站着不走的弟弟,介绍着向前,几步路就到了。

二人走在最后,刚一进门,便听到里面传来声音。

“拜见太子殿下、秦王殿下。”

随后前面的人纷纷跪地,不明所以的王树被哥哥按着跪下。

“起来吧!带着东西还跪什么,把东西放进来,朱里长,昨天你们给的月饼好吃,咱很喜欢。”

又一个声音响起,前面的人纷纷起身,王树扭头看兄长,王老蔫点头,压低声音:“一会儿别说话,太子和秦王在。”

王树浑身颤抖起来,又害怕、又惊讶、又期待,居然能见到太子与秦王。

其他人放东西,兄弟二人往前走,到前面看见一群护卫,最突出的是三个人。

一个瞧衣服就知道是太子,另一个是……秦王?加上……憨憨?

王树看见应该是太子的人拉着下丘村的傻子憨憨的手说话。

“憨憨,本宫可是给了你弓箭和玉佩的,你的弓箭不拿着如何保护本宫?玉佩就是平时带着的。”

太子满脸笑容,打量着这个跟自己年岁几乎一样的守村人,之前看的时候就顺眼,现在更是如此。

“诶!丢,怕,嗯!嘿嘿嘿嘿!”朱闻天很想把手抽出来。

“太子殿下,憨憨说怕丢了,不是已经丢了怕。”里长在旁翻译。

“知道,本宫听出来了,丢了无妨,本宫再给,谁还敢偷了或捡了玉佩去卖?进太子府?”

朱标无所谓地摆下手,玉佩不代表可以直接闯进去,它属于叫人通报的工具。

“那带上。”里长伸手入怀掏出玉佩,给憨憨系在腰间。

太子露出满意的笑容,又拍拍憨憨的肩膀:“弓也要练,将来与本宫开疆拓土,到时本宫封你一个公。”

“嗯!练!弓,嘿嘿!”朱闻天一个字都不信。

太子终于松开手,朱樉在旁插一句:“快去做饭,今日兄长在这吃。”

“这……”里长犹豫,谁来试毒?怎么做?

“饿,吃,涮,嗯嗯!”朱闻天知道怎么办。

“哎呀!听憨憨的,吃涮火锅。”里长反应过来,对,这个才不会出问题。

调料可以放在一个大碗中大家舀到自己的碟子里,火锅的东西在一个锅里涮,夹出去分着吃。

负责后厨的人立即安排,里长拿出来茶叶,又为难了。

“直接冲泡,本宫信得过。”朱标告诉对方怎么做。

里长等水开了,先用开水洗一遍茶具,再放茶叶,倒开水,过片刻把水倒掉,再倒水。

他倒四杯茶,有一杯属于憨憨,村子总不会把守村人给毒死吧?

王树坐在不是太远的地方,只坐半个屁股,双腿并拢,双手绞在一起,缩肩,微微低头,额头上不停地冒汗。

他已经决定,找机会好好感谢里长救父之恩,再不敢因自己是读书人就看不起下丘村的人了。

朱标根本没去管其他人,护卫看着即可。

他笑着询问里长:“中秋回村,村子可有变化?”

“回太子问。下丘村有变亦无变,变者,作物知秋,或熟或长;鸣虫知秋,或隐或消。而人之寿,不为一春一秋,虽时日渐增,却不觉。

若昙花一现,只在刹那;人当日不为,却待明朝。村民感念花开花落,时不待我。故,明日勤勉依旧,是为不变。”

里长回答,他跟憨憨每日学习,不可能用简单的话回答太子:没啥两样。

“好!不变者,勤勉依旧;变者,四季轮收。变者,日出日落;不变者,日落日出。”

朱标听明白了,不管是草木、人虫,还是人,每天其实都在变,不应该变的是努力的心和认真做事的志。

王树在那边猛然抬头看里长,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微微张开,吓到了。

这就是自己以读书人身份瞧不起的存在?自己说不出这样的话。

“殿下所言甚是,草木与人,皆处变中。”里长附和。

“那草木与人有何不同。”朱标再问。

“草木受人之意而变,人不受草木之变而移志。是以下丘村作物因人增产,人不因作物耗肥而少食。

人之事,在于传承、学习、思虑。寻天下万物之源,循之、改之。

《礼记》有云: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

其少烹饪之法矣!少盐用矣!后人得盐,方增滋味。

遂捡海石得盐以用、刮岩得盐以用、抽卤煮盐以用。

又如水田缺肥,以磷石、苦盐用之,作物茂盛。寻根问源,之后改变,人之不同。

以器翻田、以牲牵之,乃制器之技、圈养之技,以万物为己用,人之不同。”

里长继续回答,告诉太子人最厉害的地方在乎研究东西,改变生活环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